王sir去咗邊 昂坪茶園及棧道(香港大嶼山)

昂坪位於大嶼山西南部,鳳凰山山腰上一個高地,海拔約四百四十米。

昂坪高原氣候多雨潮濕,經常有雲霧,夏天最高氣溫平均約二十五、六度,早晚溫差大,泥土帶酸,是香港少數適合種茶的地方。

清康熙年間,有人在昂坪高原種茶,後來發生瘧疾,村民逃散,茶園漸漸荒廢。

1922年1月22日,貝納祺在倫敦出生。
1943年,大學畢業後,成為執業律師。
1945年跟隨皇家海軍抵達香港。
1946年,加入香港大律師公會。
貝納祺與簡悅強爵士、陳永安夫人,陳南昌、何明華會督,創建赤柱兒童營暨香港航海學校(1959年改稱香港航海學校),協助貧困少年受訓練成為海軍。

貝納祺向志菩法師收購,有山野茶庵之稱的小尼庵「覺蓮苑」,將「覺蓮苑」改建為別墅,更因此信奉佛教,成為首位定居大嶼山的洋人。

當年無車路連接昂坪,只有山路連接大澳、東涌、長沙、水口等地。

由水口到昂坪「覺蓮苑」要步行四個多小時,從大澳或東涌步行要近三個小時。

貝納祺在大澳買建築材料,再由苦力把材料運到山上。

別墅是英式的,屋頂上有煙囪,前方突出橢圓形房間是睡房,上層是其後加建。

貝納祺一有空便到昂坪,一星期最少一次,從香港島駕駛只可容納兩人的小遊艇,在東涌泊岸,由東涌艇家阿福看守遊艇。
最初,貝納祺由東涌步行至昂坪,及後馬會贈送一匹老馬給貝納祺代步。

1947年,貝納祺在昂坪策馬,憶起二戰時到過緬甸的茶種植場,有意在昂平建立茶園。

1949年,貝納祺跟政府租地及買地,在寶蓮寺東南面昂坪路建立茶園,面積達數十萬英呎,廣植台灣的高山茶種。
聘請台灣籍總管李慶泉打理,李慶泉從台灣帶台灣相思樹種子到香港,在茶園種植台灣相思樹。

香港農林部主任參觀茶園,認為台灣相思樹適合在香港栽種,向台灣當局取了種子,廣泛在香港種植。

茶園總管向馬會申請收養更多退役馬匹,貝納祺答允馬會開出的條件,茶園增設一個小型馬場,收養了八至十匹馬。

1949年,貝納祺爭取政制改革,與馬文輝、簡悅強等人創立革新會,是香港戰後首個政治團體,被殖民地政府標籤為「反對派」。

1952年5月30日,市政局戰後首次選舉,貝納祺當選為市政局議員。

1960年,貝納祺在倫敦拜會殖民地部官員,要求給香港人更多權力管理香港行政,立法局非官守議員應由民選。

1961年,貝納祺運用售賣茶葉收益,與寶蓮寺僧侶合作開辦「慈幼學校」(位於現時纜車站對開巴士站的空地)。

貝納祺是香港戒毒會創辦人之一,聘請釋囚、戒毒人士、無家可歸少年,讓他們在茶園工作自力更生,全盛時期有四十多名員工。

員工住在用麻石砌成的白色平房,平房內有洗手間、廚房。

六十年代,茶樹數量超過二十萬株,出產龍井、水仙等茶葉,貝納祺在律師樓賣招牌貨「蓮花嘜雲霧茶」,訂單遠至英國、印度。

貝納祺在茶園開設茶園餐廳,供遊人憩息,坐下來喝咖啡、奶茶、凍飲,吃西式點心。

1960年,貝納祺成為英皇御用大律師,是香港最早兩個英皇御用大律師之一。
1963年,成為大律師公會主席。

1968年年中,大嶼山巴士與昂坪茶園合作,改名為聯德巴士公司,貝納祺出任公司主席,總經理為陳紹容,繼續提供該公司原有兩條巴士路線服務。

1969年4月,開辦東涌及梅窩的巴士路線,6月開辦塘福及梅窩的巴士路線。
1971年3月29日,羗山路線配合大澳道通車延長至大澳。

貝納祺在香港盲人協會當主席時,認識擔任護理工作的派翠西亞。
1970年,兩人締結良緣,派翠西亞為貝納祺帶來了三名繼子女。

1970年3月3日市政局月會上,貝納祺等民選議員不滿港府一再拖延政改,集體退出會議,以示抗議,這是香港議會及市政局有史以來第一次。

1973年3月,聯德巴士公司虧損嚴重,在南約理民府安排下,聯同昂平巴士及大澳公共巴士實行聯營。
同年5月11日,成立新大嶼山巴士(一九七三)有限公司。

七十年代,港府計劃在茶園興建酒店,寶蓮寺極力反對,申訴至理民府及港督,計劃擱置。

1981年,貝納祺因不滿當局拒絕推行普選,杯葛市政局選舉。

八十年代,茶園遊人眾多,餐廳生意興旺,茶園出產的「雲霧茶」是遊客的手信。

貝納祺計劃興建遊樂場,吸引更多遊人前來,在這時候,貝納祺生了個腦血瘤,醫生送他返回英國做手術,從他的腦中取出像橙般大的血瘤,這次手術,貝納祺半身失去部份活動能力。

1985年,貝立祺借出茶園一所村屋天台,供香港天文台設置雨量計,多年來均運作暢順。

1995年,貝納祺發現患上腦癌,回英國醫治,行前將茶園及餐廳交給朋友陳奐池夫婦打理,陳奐池是貝澳原居民,從事水泥工程。

1996年9月22日,貝納祺在英國去世,終年七十四歲。
夫人根據貝納祺遺願,把骨灰帶回香港,部份撒在別墅外的草坪上,在覺蓮苑前的草坡上設置一個小小祭堂,放置貝納祺其餘骨灰。

為紀念貝納祺對大嶼山的貢獻,茶園旁邊的小路,稱為貝納祺徑(現時稱為石壁郊遊徑)。

貝納祺的後人,計劃投資逾億元,在昂坪茶園範圍興建一所有一百個房間酒店。

2002年7月12日,香港政府公布昂坪規劃草圖,建議在茶園餐廳及鄰近的棄置馬場,建築低密度酒店和青年旅舍,寶蓮寺釋智慧法師提出反對,計劃擱置。

2003年5月10日,地政總署為興建心經簡林,正式收回以前撥給貝納祺遺孀的土地,貝納祺遺孀派翠西亞於同年過身。

貝納祺繼子資深大律師韋浩德是遺產管理人,入稟高等法院,要求政府作出特惠賠償,需計算土地上樹木、茶樹、農作物價值。

2010年5月26日,案件在高院開審,雙方最終達成和解協議,政府同意賠償三百萬元,另外加訟費。

2004年2月,昂坪360纜車項目開始興建,承辨商在纜車線路下一道崎嶇山徑,依山建設通道,以作救緩、逃生及維修之用。

施工地點在郊野公園範圍內,不能使用重型機械運輸,承辨商從加拿大引入六匹騾仔搬運建築物料,騾伕與騾仔每天往來昂坪和彌勒山四次,合共十六公里。

為減少工程影響植被及景觀,六成路段以高架木板搭建。

這條全長約5.7公里山徑,被稱為昂坪棧道又名「騾仔徑」,由大嶼山昂坪市集,經彌勒山東北面山坡連接至東涌。

2005年,六隻騾仔完成任務,其中四隻送回加拿大,騾仔Dennie與騾女Duffi,在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安居,分別於2019年和2021年9月去世。

2006年6月,佔地1.34公頃的昂坪市集啟用,茶園的遊客愈來愈少,加上生產成本上漲,在廉價茶葉競爭下,茶園荒廢,被藤蔓錯節的樹林湮沒。

2006年年底,昂坪茶園的自動雨量站,遷往較空曠的昂坪食水配水庫,結束二十二年的測量,完成歷史任務。

2007年1月19日,天文台台長林超英,頒贈感謝狀與昂坪茶園及管理人陳奐池,衷心感謝他們對香港氣象服務的支持。

陳奐池與太太一直沒有放棄茶園,構思活化計劃,以工作坊形式開放茶園予學生參觀,教他們採茶炒茶,讓他們將成品帶回家。

後來,福建籍炒茶師傅年事已高,體力不振,患肩周炎,再沒氣力炒茶,大嶼山雲霧茶失產,茶室因日久失修破損。
2013年,茶園與茶室終停止營運,剩下一幢被榕樹包圍的石屋。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