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血罪案實錄:澳洲雪梨 姑丈性侵侄女 殺全家奪遺產(一)
2009年7月18日,林姝上班時,發現哥哥林暋的報刊店沒有開門,打電話給哥哥和他的家人,電話無人接聽。
林姝覺得奇怪,早上九時五十分,與丈夫謝連斌一起到哥哥家中查看,發現大門敝開,入屋後發現屍體,林姝報警。
警方接報到達澳洲雪梨西北部北葉坪邊界路,屋內有四間睡房,主人房內有一具女屍,一間房有兩具小童屍體,一具女性屍體在另一間房,餘下一間房空無一人,也沒有搜掠痕跡。
從報案人林姝口中,警方知道屋主林暋案發後不知所終,初步懷疑他殺死一家人後畏罪潛逃。
探員後來接到林姝的電話,說在主人房床上有一具男屍,被一塊天鵝絨蓋住,相信是失蹤的林暋。
現場發現帶血繩索痕跡,警方據此推斷兇器包含繩索,專家表示,痕跡來自一根直徑四毫米寬的「左捻」繩索。
法醫驗屍報告顯示,兩名小童遇襲時試圖逃跑,其中四人頭部受到重創及窒息死亡。
男屍死於頭部重傷,由一件重而鈍的物件造成,相信是第一名遇襲者。
五名被害者面部都受到嚴重傷害,無法識別,警方通過DNA來確認死者身份。
警方證實死者是男戶主林暋(45歲)
林暋的妻子林雲麗(43歲)
兩人的兒子林涵(12歲)、林濤(9歲)
林雲麗胞妹林雲彬(39歲)
法醫推測,林暋和林雲麗在主人房首先遇害,林雲彬緊接遭到毒手,屍體上有防禦性傷口,判斷她死前曾在床上掙扎過。
兩名小童的屍體上有大量防禦性傷口,推測他們可能遇害前被兇手棒殺家人聲響驚醒,曾與兇徒發生搏鬥,企圖逃走,其中一個男孩遇襲後,可能存活了一到兩個小時。
案發時間,推測在凌晨三時至五時之間。
林暋於幾十年前,由中國廣東移民到澳洲,與妻子在雪梨北葉坪地區開了一家報刊店,生意不錯,在郊區買了一間大房子。
兩人育有一女兩子,都在澳洲出生長大。
事業有成後,他們將父母由中國接來雪梨,一起生活,照顧孫兒。
北葉坪位於雪梨西北市郊約18公里,人口二萬多,五份一是華人移民。
林暋在中國當醫生的妹夫謝連斌,很羨慕他們一家在澳洲的生活。
1999年,謝連斌和妻子林姝移民到澳洲雪梨,住在相距林暋住所步行只需五分鐘的地方。
兩人在雪梨的生活並不如意,開設的中餐館因經營不善倒閉,其後做了不少工作,都以失敗告終,失業了好幾年。
林暋照顧兩人,安排他們在報刊店打工。
林家每周都有家庭聚會,2009年7月17日晚上,各人在林暋父母家中聚餐後回家。
第二天早上,林暋沒有如常到報刊店開門,為林家血案揭開血腥序幕。
林暋父親林養飛對警方說:「請你們盡快捉拿兇手歸案,我們害怕兇手再來,請幫幫我們,幫幫我們唯一的孫女,她現在是我們家的全部希望了。」
林養飛哭訴:「太殘忍了!一天前,我們家每個人都快快樂樂,一天後,一切都不存在了。」
林暋母親朱鳳琴說:「我兒子對人很好,這樣的事竟然發生在他身上。」
7月29日,林姝和丈夫謝連斌公開接受採訪,向媒體提供有關滅門血案訊息。
林養飛夫婦希望撫養幸存的孫女林珺,為防兇手斬草除根,林珺受警方嚴密保護。
兇殺案偵破組組長柯特警司說:「這是新南威爾斯州歷史上單次遇害人數最多的兇案。」
這宗血案被澳洲媒體稱為澳洲歷史上最血腥謀殺案之一。
2009年8月8日,五名受害人同時出殯,逾百人參加喪禮。
五具棺木在靈堂整齊排列,林暋父母捧着兒孫的照片痛哭,令人心碎。
林暋的書報店由林姝與謝連斌接手後,於當日重新開業。
林家血案震驚社會,要求法律伸張正義呼聲不絕於耳。
每個人都在問:誰是兇手?為何要血洗林家?
警方發現,案發現場的鎖沒撬毀痕跡,門窗沒有被闖入痕跡,兇手先切斷電源才入屋犯案。
遇害五人都沒被捆綁,女性沒有受到性侵犯,財物沒有損失,兇徒目的只是殺人。
由18名探員組成的警方行動小組,最初調查時,懷疑血案與一宗解款車劫案有關。
案發前的5月,一部解款車在林暋開設的報刊店附近被劫,林暋是目擊證人,警方懷疑劫匪滅口,殺了林暋一家。
經過深入調查,警方推翻解款車劫匪殺人的推測,轉而調查與林家相熟的人。
調查發現,林暋的女兒林珺因身在國外幸免於難,林珺的房間,卻沒有被闖入痕跡。
警方相信,兇手有林家鎖匙,熟悉屋內環境,知道電源所在,又可在黑暗中行事。
林宅有四間睡房,兇手知道林珺住哪間房,知道她當晚不在屋內,由此可見,兇手與林家相熟。
林珺接到噩耗後,由外地返回澳洲,林姝與謝連斌到機場接機,將她安頓到自己家中。
幾小時後,林姝與謝連斌申請成為林珺的監護人,接手了林暋的報刊店。
林珺是案中關鍵人物,警方曾多次請她協助調查,謝連斌都以不同藉口阻撓。
警方經多日調查搜證,認為謝連斌有重大犯案嫌疑。
謝連斌於1959年在中國出生,廣州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在醫院做耳鼻喉科醫生。
謝連斌的同學說,他在校成績優異,是個爭強好勝的人。
1999年,謝連斌移民澳洲,曾在墨爾本開過一家中餐館,中餐館最終關門收場,謝連斌兩夫妻一直沒找到工作。
謝連斌的同學說,謝連斌歸國參加同學聚會,發現同學都發展得比自己好,好勝心強的他,處於極度不平衡心理狀態。
與謝連斌相熟的澳洲朋友說,林暋經營的報刊店,生意蒸蒸日上,一家人生活過得愈來愈好。
林暋的父母,經常拿林暋與謝連斌相比,謝連斌對此感到不滿,認為林暋才能不及他,只是運氣好。
警方懷疑謝連斌因妒成恨,血洗林家,翻查案件調查記錄,發現疑點。
謝連斌與妻子林姝,是揭發兇案的人,打電話報警的是林姝,她在報案時,曾對謝連斌說:「我比你更害怕,你要留下隌我。」
不過,謝連斌沒有留下,離開了現場。
警方懷疑,謝連斌因血案比他預期更早被揭發,在警方到來前,先處理兇器或毀滅證據。
謝連斌居所與案發現場,步行只需五分鐘,有足夠犯案時間,將兇器拿回家中收藏也很方便。
謝連斌是耳鼻喉科醫生,受過急救訓練,見到親人倒臥血泊,沒去檢查及施救,看一看就走了。
警方推測,謝連斌早就知道那些人已經死亡。
根據林姝證供,她與謝連斌查看主人房時,謝連斌從後抱着她,叫她不要看。
謝連斌當時站在林姝背後,看不到房內情況,他為何叫林姝不要看呢?
除非他知道房內有屍體。
謝連斌接受警方查問時,說現場有五具屍體,林暋的屍體在主人房內,被一張天鵝絨蓋着。
警方剛開始調查時,未能發現這具屍體,直至林姝打電話給探員,探員才找到林暋的屍體。
謝連斌及林姝,如何得知林暋的屍體在主人房內呢?
林姝為何要告訴探員林暋的屍體所在?
雖然謝連斌及林姝有巨大嫌疑,不過,警方在現場檢拾到的毛髮,不屬謝連斌或林姝,也未能查出主人。
林家門外的電箱,殘留的DNA證據也與謝連斌不符。
2010年1月,案發六個月後,兇殺案調查組獲允許在謝連斌家中安裝監控設備。
接下來四個月,警方竊聽謝連斌和其他人的對話。
監控鏡頭錄到謝連斌對林珺做出「令人不適的愛撫行為」,警方認為他的犯案動機可能與此有關。
林姝曾對警方說,7月17日晚與謝連斌在父母家中吃飯,回家後直至翌日早上沒再外出。
警方問林姝,案發當晚謝連斌是否起過床,林姝當時諮詢過她的律師後告訴警方:「我不回答這個問題。」
林姝為丈夫提供不在現場證據。警方仍懷疑謝連斌以自己的醫學知識,用鎮靜劑令妻子陷入昏睡,外出犯案。
警方推測,謝連斌於凌晨2時至5時30分,到大舅林暋住所,先切斷電力,然後用鑰匙開門,將屋內五人逐一在床上擊殺。
他隨後返回家中,繼續躺在妻子身邊睡覺,第二天上午清洗車庫,期間接到妻子求助電話。
謝連斌接到林姝揭發血案電話,到達現場後藉辭駕車接載妻子父母到來,回家清理犯案物品,駕車往岳父家途中銷毀殺人兇器。
警方安置在謝連斌家中的監控鏡頭,錄到謝連斌與林姝的對話,他對林姝說,堅信自己沒被任何閉路電視鏡頭拍到。
謝連斌曾向妻子透露警方懷疑他,試圖指導妻子如何回答警方和其他人的問話。
2010年5月11日,案發後約一年,警方到謝連斌家中進行為期四天地毯式搜查,帶走部分物件用作鑑證。
警方在謝連斌家中車庫書桌下方,發現一塊有污漬地墊(證物編號91),隨後發現污漬上有幾乎看不到的血漬,其中包含至少四名受害者血液。
警方在林宅兇案現場發現多處類似的混合血跡,專家判斷,謝連斌車庫內發現的血漬,可能屬於林家成員。
兇手若使用同一兇器擊殺多人,兇器上會有多人混合血跡,兇手在布滿死者血液的屋內行走,鞋底也會沾上各死者的混合血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