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尼泗水 英雄紀念碑 獨立廣場博物館
每個城市都有英雄,泗水英雄紀念碑,就在城中心。
這裏葬了為印尼獨立拋頭顱灑熱血的泗水無名英雄,有名英雄葬在另一區,是泗水的精神象徵。
印尼第一任總統蘇卡諾和他的副總統人像,高高立在側門(停車場這一側的門)。
後面襯着斷垣殘壁,展示帶領印尼從破敗中走出來的氣勢,和悲劇成就英雄的孤獨蕭寂感覺。
後方是一大片綠地及高高指向天的英雄紀念碑。
英雄紀念碑又叫圖古廣場紀念碑,這座火箭形狀紀念碑直聳雲間,是泗水象徵,也是地標之一,對印尼人具有重要意義。
紀念碑是為紀念獨立戰爭的第一槍,以及紀念為獨立事業英勇獻身的先烈。
紀念碑高41.15公尺,有拱門十個並分十一個部分,紀念碑於總統蘇加諾任內1952年11月10日完工。
紀念碑旁有一座「11月10日博物館」,博物館的立體布景模型再現了1945年的泗水,通過館內圖片,電影片段以及相關故事,了解那時的泗水歷史。
博物館內有戰爭中所用的槍、加農炮和其他東西。
園區內除紀念碑和博物館外,還有當時空襲留下的瓦礫殘堆。
參觀英雄紀念碑,門票免費。
在英雄紀念碑公園四周,有印尼國家銀行老建築,泗水最老郵局(前身是荷蘭時代的學校)等。
英雄紀念碑或稱獨立紀念碑,是印尼泗水地標。
十六世紀,當時是歐洲大航海時代,歐洲軍隊抵達現今印尼區域許多小國家。
一些歐洲強權國家開始在此建立殖民地,荷蘭是當時佔領最多領土的國家。
起初由民間成立東印度公司來管理及統治,1799年東印度公司解散後被荷蘭政府實質接管。
第一次大戰結束後,印尼原住民開始爭取自治。
第二次大戰荷蘭戰敗,被由希特拉領導的德國完全佔領後,東印度公司宣布和日本結束夥伴關係。
這個舉動觸發日本對印尼的侵略行動,也就是印尼在當時有機會獨立的原因。
印度尼西亞(印尼)獨立革命,又稱印尼民族革命、印尼獨立戰爭,是印尼和荷蘭帝國之間一場武裝衝突。
印尼獨立運動始於1908年,印尼人稱之為「印度尼西亞民族覺醒」。
革命共持續四年,期間發生過零星但充滿血腥的武裝衝突。
印尼國內亦發生政治及公眾暴亂,面臨兩次重大國際外交干預。
荷蘭軍隊可以控制共和黨位於爪哇島,蘇門答臘島中心地帶的城鎮,但無法控制村莊,荷蘭軍隊最終沒有戰勝印尼軍隊。
國際外交與在爪哇等地的武裝衝突,結束荷蘭對荷屬東印度群島殖民統治。
美國於1945年8月9日,在日本丟下兩顆原子彈,日本宣布投降後,當時印尼代表人物,出生於泗水的蘇加諾在隔日發表了印尼獨立宣言。
1945年10月,英國政府以維護治安名目,代替戰敗國日本接管印尼全境。
盟軍禁止日本將二戰時的武器交給印尼人,一部份日本人祕密把武器交給印尼當地人,得到武器且想獨立的印尼人,在10月下旬和當時的英國人發生泗水戰役。
1945年10月30日,時任英國軍隊旅長馬拉比,在市區巡邏時,收到情報說有印尼民兵將在國際銀行附近活動,帶隊前往該區,遭印尼民兵包圍打死。
1945年11月10日,英國為報復印尼人,大舉發動懲罰性空襲掃蕩泗水,英雄紀念碑就是紀念在泗水戰役中犧牲的英雄。
印尼於1945年正式宣布獨立,荷蘭直到1949年底才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