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本來無一物,一切按自然規律,人類最初是按自然規律的獨立自主個體。
社會制度出現後,在群體中誰說了算是個大問題,為確立權威,開始捨棄自然規律,自訂社會法則。
人類由獨立自主個體,變成受制於社會法則的不自主個體。
規律源於自然,沒約束性,法則源於人造,具約束性。
社會導致人類聚居,出現資源不足問題,社會出現前,人類以個人或小家庭方式分散而居,身邊的自然資源可自給自足,人類與自然環境互惠互利,生態保持平衡。
社會出現後,人類面對最大問題是土地及住屋,這兩大問題,數千年後的今天仍無法解決。
當年聚居人數不多,開荒已可解決問題,正因為最初問題不大,人類意識不到,人類的開荒行為,是向自然環境宣戰。
社會法則損害自然規律,人類見自然界不作反抗,以為人定勝天,為今天環保問題種下禍根。
《老子》說的,是社會法則損害自然規律的後果,苦口婆心勸人類迷途知返,避免鑄成大錯。
「反者道之動」,人類只需回顧過去,就可看到損害自然規律的嚴重後果,可惜,人類只顧拼命向前看,對過去不屑一顧。
人類群居後,開始出現比較,衍生爭勝之心,除人與人之間有爭勝之心,人與自然之間的爭勝更加激烈。
《老子》認為,人與人之間爭勝,還可解決,人與自然之間爭勝,會為人類帶來巨大災害。
在春秋戰國時代,講環保的重要性,老子自己也說不清,其他人又怎會明白。
《老子》用擬人法講環保,可惜,人類不但不明白,還曲解意思,將《老子》說成是蠱惑人心的陰謀論。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斯惡矣】
「天下」是人類社會或人類,「美」是人類認為是好的標準。
人類為「好」定下標準,令所有人都知道這個標準就是「好」,為了求「好」,邪惡的人或事都會因而產生。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為符合或追求這個標準,得到楚王歡心,後宮佳麗如非天生細腰,為求細腰,唯有節食。
細腰沒有標準,後宮相信愈細腰愈得寵,為求細腰,由節食到不食,結果餓死,死後,腰自然會細,這是自然規律。
【皆知善之為善 斯不善已】
「善」是擅長,在某個範籌內的頂尖人物,這個頂尖人物出現時,人們以他為標準,不過,這個標準不會長久,因為一山還有一山高。
例如首富,每個範籌都有首富,城市有首富、國家有首富、世界有首富,每個都是首富,但每個都不是首富,世界級的首富為何不是首富,難道有宇宙級嗎?
比世界級首富還富有的,叫做隱形富豪,他們有多少人?身家多少?無從得知,知道有多少身家的首富,已不是首富。
【故有無相生】
「故有」是不會無緣無故出現,「無相」即是無象,在現實中不能感覺到,簡單說是「鏡象」、虛擬、平行時空等等。
人類無法直接看到自已,只能透過第三方才看到,最不失真的是能反射影象的東西,如鏡,透過鏡反射,看到自己,叫做「鏡象」。
「鏡象」內看到的是不是自己,無法確定,可以確定的,鏡外的才是「真我」,鏡內的,未必是「真我」,甚至不是我。
在哲學層面,看得見的都不是真實,只有我思故我在。
【難易相成】
「難」是鳥,無保護色容易看得到,因藏身樹林及會飛難以捕捉。
「易」是蜥蜴,有保護色難看得到,因守宮,爬行緩慢容易捕捉。
「難」與「易」,表面是相反,實際是互補相成。
《難經》比《易經》更容易讀得懂,《難經》與《易經》又是互補相成。
【長短相形】
「相形」是互相襯托,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
長與短都有不同功用,不是長比短好,長與短要互相襯托,才能得到最佳效果。
【高下相傾】
「相傾」是互相投合,「高」是教育程度高的人,「下」是教育程度低的人,「高」與「下」互相投合,才能產生學問。
【音聲相和】
「音」是由心發出的聲音,即是聽不見的心聲,「聲」是可以聽得到的聲音,聽不到的心聲與聽得到的聲音可互相和諧地呼應。
【前後相隨】
「前」是剪的意思,剪斷才分出前後或已完成,例如織布,剪斷的位置,前面是已織好的布,後面是尚未織好的布或是織布用的紗線。
「後」字是被繩拉住腳,即尚未織好的布連着線,剪斷了的布是前後相隨的。
「前」、「後」與「大勝」、「大敗」一樣,字義本是相反的,但在一些情況下是同義。
前面還有多少路要走,後面還有多少路要走,都是同一個意思。
在背後走了的是前面的路,在面前要走的是後面的路。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
「聖人」是以道聽途說聽得來的道理,強行用作教化他人的人,今天叫教育家。
「無」是林木生長得很豐盛的樣貌,意思不但是有,而且多,多到要跳舞慶祝。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家不要為了教化他人而做威逼的事,林木自然生長才會豐盛,人類也要在按自然成長。
【行不言之教】
「行」是十字路口,有很多方向都可到目的地,條條大路通羅馬,不用指定哪條路。
「不」是向下扎根,又是鳥向天上飛的意思,上天下地,無所不能。
「教」是手執鞭子,鞭打不能完成指令的小童,是對弱者施以暴力逼令就範的行為,所謂教化。
學習有很多種方法,可向下深究,向上探索,不應硬性規定用哪種方法,更加不應用暴力逼人就範。
【萬物作焉而不辭】
「焉」是在江淮地區活動的黃鶯,「辭」是用雙手整理絲線。
萬物就像在江淮地區的黃鶯,不需教導就發出悅耳聲音,用雙手胡亂整理絲線,才會亂成一團。
【生而不有】
萬物在誕生時甚麼都具備,不用添加,「不有」就是地上、天上,到處都有。
【為而不恃】
「為」是手牽大象一齊工作,大象雖由我牽着工作,但我與大象不是主僕關係,「恃」是依賴,我依賴大象幫助而有得益。
【功成而弗居】
「功」是使物體朝向力的方向移動,如射箭,以射箭為例,「功」就是弓。
「弗」是在尾端綁繩的箭,弓將箭射出去,箭可以拉繩收回來帶返家中,不會因射出去找不回而浪費。
【夫惟弗居 是以不去】
「夫」是成年男子,在此解作獵人。
「是」是氒、弦栝,即弓弦與箭末扣弦位置。
獵人用心地將尾端綁繩的箭與弦栝相接,可有的放矢,不會讓箭亂飛。
每次只射一箭,射出後拉回來再用,若有獵物,不再發射,將弓箭與獵物帶回家,這種有限度捕獵,不構成濫殺,保持生態平衡。
作者需要讀者支持 你的支持 我的動力
影音電子書
https://readmoo.com/
請在搜尋欄鍵入frogwong
訂閱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frogwong
徇星馬等地區觀眾要求,節目加設簡體字幕,即是有繁簡體字幕。
敬請繼續支持,訂閱frogwong出版
製作:山寨廣播 配音:王sir
音樂:Mystery/Sorrow(元方)
圖片:部份來自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