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故事 臨卦六四 晉文公 成語霸主

臨卦第四爻,六四:至臨,無咎。

至:箭矢着地,本義是到達。
臨:俯身瞪大眼睛,向下望一堆物品。

無:跳舞祈求,引伸沒有。
咎:足踩人頂,引伸殺身之禍。

意思是:到達目的地,俯身瞪大眼睛,向下望一堆物品,不會有殺身之禍發生。

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可解此爻爻義。

晉文公(前698年-前628年10月27日),姬姓,晉氏,名重耳,晉獻公之子,母親是戎族。
相傳「重瞳駢脅」,眼睛有兩個瞳孔,肋骨緊緊相連如一整體。
相傳舜帝及倉頡都是重瞳,古代被視為聖人之相。

前698年,晉獻公與戎族通婚娶狐季姬。
前697年,生下重耳。

前672年,晉獻公打敗驪戎,得到驪姬。
前665年,重耳繼母驪姬生下一子,取名奚齊,驪姬與優施通姦,淫亂後宮,開始排擠陷害其他三名公子申生、重耳、夷吾。

前656年,重耳之兄申生被驪姬害死,重耳遭到驪姬之亂逼害,離開晉國都城絳(音鋼)到蒲城。

前655年,晉獻公派勃鞮(音低)謀殺重耳,勃鞮割斷重耳衣袖,重耳爬牆僥倖逃走。

重耳往母親的狄族逃跑至翟(音擇)國,季隗(音蟻)本是唐咎如部落的公主,戰爭中被翟國人俘獲,轉手送給重耳做第一任妻子,兩人十分恩愛,翟國被晉國攻打後,重耳逃往狄國。

跟隨重耳逃亡的有五個當時著名賢士:趙衰(「趙氏孤兒」趙武先祖)、狐偃咎犯(重耳舅舅)、賈佗、先軫(音診)、魏武子。

晉獻公為享樂,下令修建一座九層高臺,引起人民強烈不滿,大臣進諫即被殺。

荀息求見晉獻公,拿出雞蛋在桌上一個個疊起來,對晉獻公說,建九層高臺「危如累卵」,晉獻公立即停止建九層高臺。

前651年,晉獻公逝世,荀息當國相,驪姬立自己兒子奚齊為國君,里克砍死奚齊,活活鞭殺驪姬,荀息自殺。
里克派人迎接重耳回國即位,重耳怕被殺害辭謝。

前650年,重耳弟弟夷吾自立,是為晉惠公。
前644年,晉惠公派勃鞮第二次追殺重耳,重耳決定離開住了十二年的狄國。

前643年10月7日,齊桓公卒,中原群龍無首,楚國崛起。

前632年,重耳逃到衛國,衛國不肯接待,重耳一行人走到五鹿(今濮陽東南),餓得厲害,瞧見幾個農夫在田邊吃飯,重耳叫人向農夫討點吃。

其中一個農夫拿起一塊泥巴給他們,重耳冒火,他手下的人也想動手揍人。

重耳的舅舅狐偃連忙攔住,接過泥巴,安慰重耳說:「泥巴就是土地,百姓給我們送土地,這不是一個好兆頭嗎?」

重耳苦笑向前走,快要餓暈,介子推割了一塊腿上的肉,與採摘來的野菜同煮成湯給重耳吃,重耳大受感動,聲稱做了君王後要報答介子推。

齊桓公的宰相管仲去世,重耳決定去齊國給齊桓公效勞,同時希望得到齊國幫助和保護。

重耳不能帶女眷,臨走前對嬌妻季隗說:「我要上路了,你等我……二十五年吧!二十五年後我要是不會來,你就嫁人!」
季隗說:「我已經二十五歲了,二十五年後,我墳頭上的松柏都能合抱了。」

齊桓公贈送二十輛車馬給重耳,將宗室女齊姜嫁給重耳,重耳在齊國過安逸生活,放棄恢復君位願望。

前639年,齊桓公死後,齊國發生內亂,趙衰與狐偃在一棵桑樹下商量如何離開齊國,一個養蠶女奴在桑樹上聽到他們對話,養蠶女奴偷偷告訴重耳的妻子齊姜。

齊姜怕養蠶女奴洩露秘密,馬上把她殺了,勸告重耳趕快離開齊國,重耳貪圖安逸,不肯離開。
齊姜與趙衰等人商議,灌醉重耳,把重耳擡到馬車上離開齊國國都臨淄。

重耳醒來時,已到了曹國,感到非常憤怒,拿戈追殺狐偃。

曹共公聽說重耳的肋骨連成一片,很好奇,趁重耳洗澡時,偷看他的裸體,曹共公如此無禮,重耳心生怨恨。

前638年,楚國打敗宋襄公軍隊不久,重耳到了宋國,宋襄公熱情款待他,贈送八十匹馬給他。

前637年,重耳路過鄭國,鄭國大夫叔詹勸鄭文公要對重耳以禮相待,鄭文公不聽叔詹勸告,對重耳不聞不問。(這是日後晉文公邀秦穆公興問罪之師起源)

重耳到了楚國,楚成王設宴接待他,問他以後打算如何報答楚國,重耳回答「萬一晉國和楚國發生戰爭,我願意命令軍隊撤退三舍(即九十里)」

楚國宰相成得臣(子玉),建議楚成王殺死重耳,以免留後患,楚成王沒採納成得臣意見。

不久,秦穆公派人來接重耳。
重耳到了秦國,秦穆公將五名宗室女子許配與重耳,其中包括秦穆公親生女兒懷嬴。

懷嬴之前已嫁給重耳的姪兒子圉(音羽),前638年,晉惠公病重,子圉拋棄懷嬴私自逃回晉國。

重耳原堅拒娶姪兒子圉妻子懷嬴,懷嬴斥責重耳「秦、晉,匹也,何以卑我?」(秦國與晉國是兩個勢力匹配國家,為其麽看不起我)
重耳被懷嬴氣勢壓倒,即時悔悟,懷嬴與重耳生下一名兒子叫樂,《列女傳》列懷嬴為節義卷。

晉惠公在韓原之戰戰敗,晉國內外交困,國人怨聲載道。

前637年十月,晉惠公逝世,子圉被立為君主,是為晉懷公。

晉大夫欒氏暗中遣使赴秦,勸說重耳歸國稱君。

周襄王十六年春二月(夏曆十二月),前636年,秦穆公派兵護送重耳回晉國,派三千秦軍入晉,助重耳加強防務。
前636年,重耳歷經十九年流亡生涯後,開始在晉國統治,是為晉文公。

晉文公即位前有十九年在八國流浪,包括:
狄:前655年-前644年
衛:前644年
齊:前644年-前639年
曹:前639年
宋:前638年
鄭:前637年
楚:前637年
秦:前636年

前633年,宋國都城商丘被楚軍包圍。
前632年初,晉文公率兵救宋與楚軍對陣,狐偃建議用欺詐方法誤導楚軍,雍季認為欺詐是「臨澤而漁」計策,晉文公最終採取狐偃計策「臨澤而漁」。

楚國以令尹(宰相)子玉為帥,率領同族六百名親兵坐鎮中軍,楚成王一再告誡子玉,晉文王經歷無數艱難險阻,千萬不可輕敵。
子玉誇耀地說:「今天一定可消滅晉軍!」

狐偃率領的晉軍不予交戰,再三撤退,晉國軍吏質疑為何不戰。

狐偃說,軍隊退避三舍(九十里),是為報答在晉文公流亡國外,受到楚國款待時所作出的承諾,「師直為壯」,再三撤退不影響士氣。

子玉最終打了敗仗,回國途中自殺。
晉文公知道子玉自殺,情不自禁地對身邊將士說:「莫予毒也已!」(從今以後沒有誰能危害我爭霸中原了),成語「人莫予毒」由此而來。

晉軍在衛國城濮(今山東濮縣南)大敗楚軍,晉文公主持踐土之盟,受周天子冊封稱霸。

有說,晉文公得到成功,與四個女人有關:
第一個是逼他流亡的繼母驪姬。
第二個是愛護他的第一任妻子季隗。
第三個是灌醉他逼他離開齊國的齊姜。
第四個是斥責他的懷嬴。

前628年冬,晉文公去世,終年七十歲,晉文公兒子即位,是為晉襄公。

寒食節(又稱清明節)及成語「火燒綿山」,都與晉文公有密切關係。

事緣晉文公即位後,論功行賞時忽視割肉煮湯救他一命的芥子推,芥子推辭官,帶母親躲到綿山。
晉文公放火燒山,企圖逼出芥子推母子,結果燒死芥子推母子,晉文公非常悲痛,下令全國在這天不准開燈、煮飯,只能吃冷食,寒食節由此而來。

晉文公與多個成語出處有關,其中不少來自晉楚城濮之戰。

譎(音缺)而不正:孔子評價重耳詭詐不正派。
兵不厭詐:晉文公採用狐偃欺詐策略。
臨澤而漁:雍季認為狐偃的欺詐策略,是只顧眼前利益的計策。
退避三舍:晉文公受到楚國接待,說他日晉國若與楚國開戰,會禮讓退避三舍。
師直為壯:出兵有理,軍隊就氣壯,有戰鬥力。
人莫予毒:以後沒有誰能危害我爭霸中原。
艱難險阻:城濮之戰時,楚成王說晉文王經歷了無數艱難險阻。

其他成語包括
行將就木:重耳出走時齊國,叫妻子季隗等他二十五年,季隗說二十五年後墳頭上的松柏都能合抱了。
志在四方:齊姜勸重耳出走齊國,說男子志在四方,不應貪圖安逸。
秦晉之好:秦穆公把親生女懷嬴許配給晉文公。
秦晉之匹:重耳最初不市娶懷嬴,被懷嬴斥責。
渭陽之情:秦康公送舅舅重耳返晉,直到渭水之北,指甥舅間情誼。

割肉奉君:芥子推割自己的肉煮湯給重耳吃。
貪天之功:芥子推認為受到晉文公獎賞的人,是在貪上天的功勞。
政平民阜:晉文公廢除舊的法令,革除舊的時弊,百姓安居樂業。

中國考古學家在和林格爾縣發現一柄青銅短劍,上邊刻有兩個銘文,推斷是晉文公重耳之劍。

1999至2005年,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一直在和林格爾縣盛樂古城考古挖掘,期間出土十幾柄青銅短劍,形制與重耳劍相同。

2006年2月7日,北魏盛樂歷史文化與和林格爾縣城經濟發展研討會上,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陳永志,根據一柄在和林格爾縣盛樂古城出土的重耳劍,推測晉文公重耳有可能曾在和林格爾避難。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