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故事 噬嗑六五 管仲 經濟戰兵不血刃

噬嗑第五爻,六五:噬乾肉,得黃金。貞厲,無咎。

噬:風箱的柄向外拉,引伸吸入大量空氣。
干:没有水份或水份很少。
肉:鳥獸的身體。

得:路上拾到貝幣,引伸獲得。
黃:腹部隆起,皮膚發黃,引伸黃色。
金:泥土內的金屬,可供發號施令。

貞:占卜龜甲,引伸驗證。
厲:山崖下的蝎子,引伸殺傷力大。

無:跳舞祈求,引伸沒有。
咎:足踏人頂,引伸殺身之禍。

意思是:風乾後水份很少的鳥獸身體,換取在泥土內獲得黃色的金屬,經過驗證,殺傷力很大,不會招來殺身之禍。

春秋時代的經濟戰大師管仲,可解此爻爻義。

管仲(前725年-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潁上人(安徽省潁上縣),周穆王後代。

管仲父親早亡,年輕時家境貧困,在街頭做小生意賺取生活費用贍養老母親,認識富二代鮑叔牙、齊莊公曾孫隰朋。
合資做生意時,管仲常佔鮑叔牙小便宜,鮑叔牙知道管仲為奉養老母親,不以為意,反為他設想,蔚為美談,史稱「管鮑之交」。

齊襄王統治期間十分殘暴,兩個兒子公子小白及公子糾,為保命外逃,鮑叔牙是公子小白謀士,管仲是公子糾謀士。

前686年,齊襄公被大夫殺死,公孫無知篡位。
前685年春天,齊大夫雍廩殺死公孫無知,公子小白較公子糾早一步回到齊國,繼承王位,是為齊桓公,之後追殺與他爭奪王位,魯國支持的公子糾。

齊國與魯國發生戰爭,管仲用箭射中齊桓公的衣帶鉤,齊桓公裝死,騙過管仲。

齊國戰勝,鮑叔牙向魯莊公要求處決公子糾,把管仲交給齊國,齊桓公想殺管仲報一箭之仇。(成語「一箭之仇」由此而來)

鮑叔牙對齊桓公說:「如果國君胸無大志,只想把齊治好,高傒(音兮)與我有這個能力,如果你要稱霸稱王,則非管仲不可。」
齊桓公不計前嫌,起用管仲,但並不重視他。

齊桓公二年(前684年)春天,齊桓公不聽管仲勸阻攻打魯國,魯國的曹劌一鼓作氣大敗齊軍,史稱長勺之戰。(成語「一鼓作氣」由此而來)
這一戰,齊軍死了三千將士。

齊桓公戰敗後,不聽管仲勸阻執意再侵略魯國,魯國求和,齊桓公仍不罷手。
管仲不滿,有意請辭,寫下治國策略,包括:牧民、形勢、權修、立政、兵法、霸形、霸言,請鮑叔牙轉交齊桓公。

齊桓公看後驚訝管仲的奇才,親自向管仲請罪,齊桓公問:「要怎樣做,才可令國家安定?」
管仲答:「成為霸主才可令國家安定。」

齊桓公說:「現在談稱霸未免急了一些,我有三個喜好,第一是狩獵成癮,第二是酗酒,第三是喜歡美女,只要不干擾這三個喜好,你做甚麼都可以。」

管仲答:「只要你今天任命我,你儘管享樂,我來替你治理天下!」
齊桓公效法周文王金台拜相,尊管仲為仲父。

管仲提倡「尊王攘夷」,安定周天子及諸候,減少戰爭風險後,在齊國實行一系列改革,以經濟戰幫助齊桓公成就霸業。

經濟戰第一步是鑄造各國樂於使用的貨幣,由自己操控貨幣價值,穩定經濟。
管仲所造的刀幣叫做「造邦刀」,重量比當時民間刀幣重五份之一,成為最有價值,最多人樂用的貨幣。

「造邦刀」雖受歡迎,卻因重量增加,國庫出現虧損,齊桓公問管仲有甚麼辦法可增加收入。

齊桓公問:「是否可以提高房地產稅?」
管仲說:「如此,等於拆人家房子。」

齊桓公列舉山林稅、牲畜稅、人頭稅等等,管仲回答都是「不行」,說增加稅收一定會帶來副作用,解決收入短缺辦法,不能是稅收。

管仲認為,強國、弱國最大區別,是強國的錢都在黎民百姓手中,弱國的錢在國君口袋內,窮國國君只想搶老百姓的錢,富國國君卻在想如何讓老百姓賺錢。

齊桓公問:「那麼,靠甚麼增加收入?」
管仲答:「官山海。」

官山海就是由官府壟斷山澤之利,即礦產、山林、海鹽,齊國靠海多山,鹽鐵是主要產業。

官府壟斷食鹽銷售,生產仍保留給鹽商,每斤食鹽增加一錢,相當於人頭稅提高一倍,百姓不知不覺付出少量金錢,庫房有大筆收入。
食鹽成為齊國另一種貨幣,推而廣之,林木、礦產,亦由官方操控。

齊桓公在征戰中俘獲很多他國女子,國內還有些罪犯女奴隸,管仲為安置女俘獲及女奴隸,開設為旅客而設的官家女閭(青樓),吸引他國人到齊國營商觀光,賺取外匯,支持「揮金如土」的經濟戰。

齊桓公十五年(前671年),齊、魯、陳、鄭、宋會盟,周惠王「賜齊侯命」,齊桓公正式稱霸。

《韓非子·說林上》記載兩個故事,齊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齊桓公遠征孤竹國,是行軍途中迷惑失道,管仲放老馬前行,大軍跟隨其後,找到正道,這就是成語「老馬識途」來歷。

另一故事在「老馬識途」之後,大軍行走在山中無水喝,大夫隰朋對將士說,只要找到螞蟻窩,順螞蟻窩挖下去,就可挖出水源,將士找到螞蟻窩往下挖,果然挖到水。

西漢文學家劉向整理編纂的《管子》輕重戊第八十四篇,記載《買鹿制楚》及《衡山之謀》兩則故事。

管仲解決齊國財政問題後,齊桓公問管仲:「楚國是強國,人民精通格鬥技巧,我們要舉兵討伐楚國,恐怕力不從心?」

管仲提出「利出一孔」概念,每次只做一件事,先做對的事,再將事做對,管仲說:「大王要征服楚國,不用興兵,高價購買楚國特產的鹿就可以。」

齊桓公在與楚國交接邊境設立一座小城,派人到楚國購買活鹿,楚國活鹿的價格為八萬錢一頭,中大夫王邑帶二千萬錢去楚國大肆收購。

楚王對宰相說:「趕快發布命令,讓老百姓趕緊捕捉活鹿,儘快把齊國手上的錢換過來!」
楚國老百姓放下手頭農活,漫山遍野捕捉活鹿。

管仲讓大臣隰朋,悄悄地在齊、楚兩國民間收購囤積糧食,楚國靠賣活鹿賺的錢,比往常多了五倍,齊國收購囤積的餘糧,比往常多了五倍。

齊桓公下令封閉與楚國邊境,楚國米價瘋漲,楚王派人四處買米,都被齊國截斷,逃往齊國的楚國難民多達本國人口十份四,楚國元氣大傷,三年後,楚國向齊國屈服。

(前656年,齊桓公率領諸侯國軍隊攻打楚國,最終由屈完代表楚國與諸侯國訂立盟約,這個屈完不是投江自盡的屈原。)

衡山國盛產兵器,以武力攻打衡山國,必定會付出巨大戰爭代價。

管仲在起兵前一年,派人到衡山國高價收購兵器。
十個月後,燕、代、秦等國,都到衡山國收購兵器,進行軍備競賽,衡山國百姓紛紛放棄農業,轉而打鐵賺錢。

一年後,齊國派人到趙國購買糧食,趙國糧價每石十五錢,齊國按每石五十錢收購,包括衡山國在內,諸國都運糧賣給齊國,齊國突然封閉關卡,停止收購糧食和衡山國兵器。

夏收前,齊國對衡山國出兵,此時,衡山國已無糧可用,兵器也差不多賣光,不能在別國買到糧食,經濟與軍事兩個戰場大敗,只得奉國降齊,史稱「衡山之謀」。

(春秋時期沒有衡山國,前206年,項羽才以秦衡山郡置國。)

齊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管仲病危,齊桓公提出將相位傳與鮑叔牙。
管仲堅決反對,認為鮑叔牙是君子,為人近乎完美,但過於清白容不得一絲醜惡,不適合做丞相,管仲推薦為他打經濟戰的隰朋。

管仲臨終時,一再勸齊桓公,「去豎刁、除易牙、遠公子開方」,理由是:豎刁自宮入事桓公,身且不愛,安能愛君!易牙烹其子以膳公,弗愛其子,安能愛君!公子開方,棄母久宦,其母不愛,安能愛君!

管仲死後一個月,隰朋逝世,齊桓公任鮑叔牙為相,鮑叔牙向齊桓公提出條件,將豎刁、易牙、公子開方趕出宮。

齊桓公將三人逐出宮後又再召回,齊桓公四十二年(前644年),鮑叔牙因此抑鬱病逝。

齊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冬十月,齊桓公身體日衰,豎刁、易牙、公子開方專權,眾人皆不得接近齊桓公,齊桓公之子爭執不斷。
齊桓公其後餓死,沒有人知道,十一日後,屍蟲爬出才知齊桓公已死,諸公子仍爭立不休,齊桓公死後六十七日始得入殮。

管仲墓北臨淄河、西瀕溝塹,墓高十四米、東西長三十六米,南北長十四米,墓前有「齊相管夷吾之墓」石碑,墓周圍有新砌磚石圍墻環繞。

據傳,管仲墓前原有一通石碑,碑上刻有毛維孫的詩:「幸脫當年車檻災,一匡霸業為齊開,可憐三尺牛山上,千古常埋天下才。」

管仲墓前立石碑兩方:一碑刻管仲畫像,一碑刻「齊相管夷吾之墓」,陰側刻管仲簡歷,兩塊墓碑都是當代人為紀念管仲所立。

管仲紀念館位於臨淄區齊陵街道北山西村,南依牛山,北停淄河,依托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管仲墓而建。

紀念館由館區和園區兩部份組成,佔地面積二十萬平方米,總投資近三千萬元,館區由一廳、一祠、一墓組成,另設中國宰相館。
2004年9月16日,管仲紀念館建成對外開放。

管仲故里在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建潁鄉管谷村,位於潁上縣解放北路管仲公園內,建有管鮑祠,坐北朝南,是為紀念管仲與鮑叔牙的合祠。

明萬歷六年(1578年),時任縣令、文學家、戲曲家屠隆重建,增祀鮑叔牙易名至今。
管鮑祠幾經興廢,明末毀於兵亂,道光六年(1836年)邑人萬如陵重修,咸豐年間再次毀於兵火。
民國二十二年,時任縣長重修,文革時期被紅衛兵摧毀。

1986年由政府撥款,重修管鮑祠,祠前重建三間前門,修復院墻,將潁上縣管仲墓(管仲衣冠塚)移到管鮑祠內,祠的正殿有管鮑像,墓前重新複製兩塊石碑。
安徽省人民政府,將管鮑祠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