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sir去咗邊:荷蘭 阿夫魯戴克大堤 配音:粵語 字幕:繁簡

荷蘭人常說:「上帝創造陸地的時遺忘了荷蘭,所以荷蘭人自己創造了荷蘭。」

荷蘭地如國名,位於低窪地帶,平均海拔兩米,西、北兩側瀕臨北海,萊茵河在這裏入海,近三成國土低於水平面,飽受洪水威脅。
荷蘭築壩為堤阻隔海水倒灌,同時將內河的水抽出大海。

荷蘭風車主要功能是排水,雨季時,風車將水抽到排水站蓄起來,旱季時將水排入河中。

1287年12月14日,海水沖進荷蘭內陸,與原有湖泊匯合,形成面積巨大的須德海,這次洪水奪去五萬餘人性命。

1421年11月18日,海水沖破海堤,釀成約一萬人死亡。

從十三世紀開始,荷蘭因海水侵蝕,土地面積減少了五十六萬公頃。

1916年,荷蘭北部發生洪澇災害,海水倒灌入荷蘭內陸,波及到了阿姆斯特丹。

這次洪水災害,令爭論百年的修建大堤工程得到通過。

荷蘭政府建造阿夫魯戴克大堤(荷蘭大堤),除用作防洪,還要與海爭地。

荷蘭大堤位於阿姆斯特丹以北六十公里,將須德海截為兩段,北方鹹水的叫瓦登海,南方淡水的叫艾瑟爾湖。

荷蘭大堤全長32公里,是世界上最長防洪堤防,壩頂海拔7.25米,壩頂寬度90米,有兩座水閘,大堤較高一側是海水,較低一側是淡水。

荷蘭大堤於1927年始建,花費超過1.2億荷蘭盾,1933年5月28日下午一時零二分,大堤正式合攏。

堤上有雙向四車道,時速一百三十公里高速公路,是歐洲E22公路及A7高速公路一部分,連接北荷蘭省的登烏弗和弗里斯蘭省的蘇黎世村,平均每天往返車輛超過一萬五千輛。

高速公路上方,建有一座天橋,遊客可從橋的左右兩側穿越公路。

大堤兩邊聳立約六十座水閘大門,水閘上安裝反光鏡,夜間汽車駛過時,車燈照在反光鏡上,亮光會被投射在水閘高大的外表上。

建造大堤需要大量石料,荷蘭本土缺少石頭,要到法國、葡萄牙等國,採購由五百多艘船在海上穿梭運送石頭。

荷蘭大堤中段是大壩最後合攏的橋洞,建有一處休息觀光區域,修建了一座紀念瞭望塔。

堤上躬身搬石塊的「搬石頭的人」雕塑,紀念當年五千名工人用手將石頭搬到大堤的情景。

大堤由荷蘭著名水利工程師康奈利斯·萊利設計,但他在大堤完成前,1929年已去世,大堤上的「工程師萊利」雕塑,讓萊利看到自己的設計成果。

大堤建成後,荷蘭海岸線縮短了三百公里,減輕了海水對內陸的侵襲,艾瑟爾淡水湖的湖水被抽走一部份,露出一千九百七十九平方公里陸地。
1986年成了荷蘭最年輕的省份夫利佛蘭省,夫利佛蘭省內的萊利城,以工程師萊利命名。

1976年,一條二十七公里長大堤,將艾瑟爾湖一分為二,大堤東北側靠近瓦登海仍稱艾瑟爾湖,面積約一千一百平方公里,湖水接近淡水湖。
西南側稱馬肯湖,面積約七百平方公里,是徹底的淡水湖。

作者需要讀者支持 你的支持 我的動力

影音電子書
https://readmoo.com/
請在搜尋欄鍵入frogwong

訂閱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frogwong

徇星馬等地區觀眾要求,節目加設簡體字幕,即是有繁簡體字幕。
敬請繼續支持,訂閱frogwong出版

https://frogwong.com/?p=3486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