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始建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為歷代通商口岸,自古是著名「魚米之鄉」,是嶺南文化、廣東音樂發源地之一,素有「廣州文脈」美譽。
在清朝,番禺管轄地域包括深圳與香港地區,有「先番禺後廣州」之說。
番禺的沙灣處於嶺南中心地帶,地處古海灣半月型沙灘之畔,故名沙灣。
沙灣是一個島,建築材料很難運入,附近盛產生蠔,被拿來當建築材料。
把蠔殼拌上黃泥、紅糖、蒸熟的糯米,一層層堆砌起來,具有防火、防蟲、隔音效果,據說還能抵擋槍炮攻擊,蠔殼牆是沙灣古鎮特色建築。
南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何德明從廣州遷居於沙灣,大面積圍墾沙田,至明洪武初年,已成一方望族,有男丁三千,是珠三角乃至全國首屈一指的沙田宗族。
富庶程度,從一句著名俗語可見一斑:「沙灣何,有仔無憂娶老婆」
沙灣古鎮除何氏族群,還有「王、黎、李、趙」四大姓氏。
五大姓中,何姓最鼎盛,從始祖何德明膝下四子十孫,今日何氏子孫超過二萬人,一個家族在沙灣一帶建起了121座祠堂。
何德明富甲一方,到處都見到何府的燈籠,「沙灣燈籠」的歇後語是「何府」,後來因同音,演變為「何苦」。
沙灣古鎮始建於南宋,分東,西,南,北四個村,佔地2300多畝。
2011年,政府用八個月,花了1.6億修葺整理,開發北村附近一帶,旅游核心區佔地約265畝,居住人口萬多人,原住民佔六成左右,是沙灣古鎮一大特色。
2012年元旦,留耕堂和清水井廣場對外開放。
古村落「石階石巷」格局保存完好,保留大量明、清、民國時期的古建築。
古鎮還有一筒竹、三間兩廊、鑊耳屋、高樓,西式住宅、自由式民居等建築,保存大量磚雕、木雕、石雕、灰塑、壁畫,被稱為「民間雕塑之鄉」。
古鎮街區內有明清時期,「上住下鋪」特色商舖二十六間,包括:當當雲吞店、珠珠照相館、新新理髮店、牛奶皇后店。
沙灣何氏大宗祠又名沙灣留耕堂,位於北村廬江嚀道,是沙灣何氏宗族的大祠堂,留耕取自「陰德遠從宗祖種,心田留與子孫耕」,意即建祠造福後人。
始建於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後幾毀幾建,現規模於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擴建而成,集宋、元、明、清不同時期建築特色於一體。
留耕堂共有112條石柱和木柱,是最多柱的宗祠。
留耕堂內的象賢堂,為紀念沙灣何氏宗祖何德明(號象賢)而設,由四條石柱和二十四條兩人合抱大木柱支撐。
留耕堂山門前是用大青石舖成的大天街(廣場),臨近池塘兩邊是駐馬石和八個安裝旗杆的石座,旗杆是古時考取功名後用以豎旗褒揚。
何氏家族曾出過文武進士八人,博學宏祠省元一人、文武舉人近五十人。
清末民初,「何氏三傑」何柳堂、何少霞、何與年,在沙灣鎮安寧西街三捻廳,創作《雨打芭蕉》、《賽龍奪錦》、《餓馬搖玲》等曲目,成為享譽世界華人的不朽名曲,沙灣因此成為「廣東音樂之鄉」。
何炳林院士(1918年—2007年),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發幕後功臣,中國離子交換樹脂工業開創者,被譽為「中國離子交換樹脂之父」,是「兩彈一星」重要功臣。
何炳林院士紀念銅像通體青銅塑造,為何炳林半身像銅像,高1.08米,底座書「中國離子交換樹脂之父何炳林」字樣。
古鎮書齋重現清末民初私塾場景與先生居所,還原古時「卜卜齋」文化,位於明初進士何子海原居地進士里巷,為清中葉沙灣傳統三間兩廊建築。
文峰塔的原名叫「水綠山青文閣」,古塔始建於1721年,是全村的風水塔,當地人稱為文昌閣,首層供奉文昌神像,二層供奉關帝神像,頂層有魁星神像,青磚實木,古色古香。
玉虛宮是沙灣居民供奉北帝的神廟,傳說以明成祖像為模特鑄造而成,原為何氏申錫堂,建於明代,修整時揉合清代建築風格。
清水井位於沙灣商貿中心、安寧中街西南端,南北向,寬約3米、長約4米,深1.5米,四周垂直、平底、無蓋石,東、南、北設井欄,全用白麻石砌成的長方形公用井。
農耕生活館建於清代中葉,為沙灣傳統一偏一正小戶民居,展現沙灣清末民初農戶居所場景,陳列各種傳統農耕用具。
中華神木又稱「陰沉木」,蜀人稱為「烏木」,有「植物木乃伊」美稱。
古代達官顯貴、文人雅士把中華神木家具,藝術品視為傳家鎮宅之寶和避邪之物,民間流傳「縱有珠寶一箱,不如烏木一方」民諺。
中華神木家具館位於車陂街六號佑啟堂內,館內展示精美家具和藝術品,均以中華神木製作而成,殊屬珍貴。
水滸故事瓷槃館位於車陂街八號熾昌堂,完整展示一套國家級禮品瓷器「水滸故事瓷槃」,1951年,以景德鎮建國瓷業公司為主體製作,以水滸108將典型故事為題材的瓷槃作品。
傳神生動人物形象精工繪製在108隻瓷槃上,加上《七律詩·序》槃、《替天行道·跋》槃,全套共110隻,按「三十六天罡星」和「七十二地煞星」次序排列展示。
沙灣古鎮地道小食包括:薑埋奶、白餅、雞公欖。
薑埋奶(薑汁撞奶)發源於沙灣,傳說一個老婆婆患了咳嗽病,薑汁可治咳嗽,但薑汁太辣,老婆婆無法喝下去。
媳婦不小心把奶倒入裝薑汁的碗,過了一陣,牛奶凝結,婆婆喝後頓覺滿口清香,第二天病就好了,薑撞奶在沙灣鎮流傳開。
沙灣人把「凝結」叫「埋」,「薑撞奶」在沙灣叫「薑埋奶」。
將水牛奶加糖煮沸,倒入碗中,與老薑汁撞在一起,香甜順口,沁芳園、沙灣奶牛皇后,薑埋奶遠近馳名。
香酥的沙灣白餅是當地特產,用大米粉、砂糖,混合水牛奶製作而成。
雞公欖源於小販為吸引顧客注意,把一隻色彩繽紛紙扎大公雞套在自己身上,吹嗩吶穿街過巷賣橄欖。
沙灣古鎮
位置: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沙灣大巷涌路十號
作者需要讀者支持 你的支持 我的動力
影音電子書
https://readmoo.com/
請在搜尋欄鍵入frogwong
訂閱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frogwong
徇星馬等地區觀眾要求,節目加設簡體字幕,即是有繁簡體字幕。
敬請繼續支持,訂閱frogwong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