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7月14日,在亞細亞公司附近(現時的油街)居住的樵夫,晚上十時左右,聽到類似鬼哭的聲音。
樵夫懷疑觸犯神靈,不敢入睡,在屋內走來走去,虛驚了一晚。
除樵夫外,附近居民亦聽到鬼哭神號聲音,也是一夜不得安眠。
翌日早上,怪聲仍未停止,只是比之前微弱,居民不知是人是鬼,最後推舉兩名壯丁,查看發出怪聲方向。
兩人循聲追查到七姊妹道山邊(大約今日健威花園一帶),發現怪聲從一堆三米高鐘形亂石內發出。
兩人爬到亂石頂部,發現有一個人頭大小孔洞,從孔洞向下望,看見一名男子被困在亂石之內。
兩人試圖與那名男子溝通,但聽不懂那人說甚麼,兩人商議後,決定由一人留守,一人去捕房報案。
警員到場後,有人聽出那人說的是汕頭話,不過因為說話顛三倒四,仍然無法溝通,隱約聽到那人說被鬼所困,無法離開。
居民拿食物給那名男子,但那名男子不接受。
警察用電話通知中環捕房(一號差館)增援,當局通知監獄醫官及消防員到場。
消防員勘察那堆亂石後,發現亂石的出入口只有那個人頭大的孔洞,這名男子如何進入亂石內,是一個謎。
消防員用工具鑿濶孔洞至可容一人進出,拋下繩索叫那名男子綁在腰間,由消防員把他拉上來,但那人沒有理會。
由於亂石通道只可容納一個人,一名消防員腰間纏繩,頭下腳上垂落亂石,用手拉那名男子,但那人不合作。
消防員拉他的手,但他用雙腳撐着石壁,雙方拉扯一番後,消防員無功而退。
第八十八隊英兵攜器具到場,但亦無用武之地,為令那名男子就範,醫官拿了麻醉針垂入石內,不但未能成功注射,還被那名男子打爛了針筒。
這時,聞訊而至觀看的中西人士,不下數百人,到了晚上六時,那人仍與救他的人僵持,第八十八隊英兵無計可施,收隊離開。
工務局見天色已晚,派工人鑿石救人,不過,工人說怕鬼一哄而散。
這時,五名美國水手帶同鐵錘到場,鑿了一段時間後,雖然清除了一些石塊,但速度太慢。
一名水手折返戰艦,取了一個大錘到場,清理石塊速度加快,石堆愈來愈矮,7月16日凌晨四時,三米高的石堆被鑿去一半。
眾人合力將那名男子拖出石堆,那人仍然清醒,但腳軟不能站立,送到國家醫院檢驗,發現除擦傷外,並無大礙。
經過治理後,送到域多利精神病院,由於這名男子曾藏在石內,被稱為「石藏人」。
數天後,石藏人回復清醒,可說流利廣東話,他說在太古糖廠工作(即今天太古坊)。
7月13日晚收工後在七姊妹海旁散步(現時的七姊妹道,當年位置在海旁,亦是戰前有名的北角泳棚),七名美少女邀他到附近一家叫名園的大宅,一同遊花園把酒談心,後來在屋內享受七女侍一夫。
(北角名園於1918年6月17日開始對外營業,石藏人與七美女優先享用名園?)
翌日醒來,發現被困在亂石之內,無法爬出石外,驚慌下高叫救命,但發出的聲音卻不是廣東話。
後來,有野獸到來要把他拉出石外,他拼命反抗,最終仍被野獸拖走。
到他回復清醒時,已身在域多利精神病院。
這名石藏人在精神病院講出前因後果後,突然倒地不起,送院搶救後證實不治。
屍體被送到在1913年成立,隸屬衛生署化驗科的香港政府化驗所檢驗。
驗屍時發現石藏人的腸胃,塞滿泥沙、昆蟲等物,內臟已嚴重腐爛。
石藏人提到在名園享受七女侍一夫,名園大門外是臨海游泳棚,有人聯想到百多年前的北角七姊妹。
北角七姊妹的名字來由有不同傳聞,有說是北角海邊有七塊不同高低的石突出水面,好像七個姊妹,所以叫「七姊妹」。
有傳是七名金蘭姊妹,集體投海自殺化為厲鬼,之後岸邊多了七塊大石,所以叫七姊妹。
傳說百多年前,七姊妹海灣是一條漁村(現在的北角七姊妹道),七名自小喪父喪母少女,在七姐誕當天對天結義金蘭發誓: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七個人經常一起活動,街坊稱他們是七姊妹。
一天,一班惡霸到漁村搗亂,惡霸首領看中了七妹,聲言三天內要娶她過門。
第三天晚上,惡霸前來搶人,七姊妹奪路而逃,走到一個海灣,前無去路,後有追兵,七人齊心地叫: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之後手牽手跳落海中。
村民翌日到海邊打撈,沒有發現,到了第七天,海邊多了七塊大大小小怪石。
村民認為是七姊妹屍體化成石塊,將海灣叫做七姊妹灣,即現今七姊妹道與模範里的交界。
根據1849年人口普查資料,七姊妹村有逾二百人居住,房屋超過一百間。
1911年,香港中華遊樂會於海邊設置泳棚,直到1930年代,七姊妹為當時香港游泳勝地,每年泳者達十萬人次。
1918年,名園遊樂場於該區設立,也是北角區電車總站 (當時叫「名園」站)。
1919年,香港電燈公司關閉灣仔發電廠,於北角興建全新發電廠而填海造地。
1921年,太古打算在附近興建糖廠,因省港大罷工影響而放棄,其後該區改為發展住宅區,即現在春秧街一帶。
1934年,港府完成七姊妹區填海,興建房屋,電車「名園」(北角)車廠於1931年建成。
1935年英皇道通車,帶旺該區的發展,使北角成為新興工業區。
1941年香港保衛戰中,其中一路日軍於七姊妹區海邊搶灘登陸。
1948年開始,七姊妹區大規模發展公共房屋,該區逐步與北角區融合,七姊妹區逐漸被遺忘,現時只剩下七姊妹道以七姊妹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