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Sir去咗邊?
茂陵 中國第一暴君漢武帝劉徹陵墓
https://www.facebook.com/frogwong123/media_set?set=a.10157943217042281&type=3
https://akoe123.blogspot.com/2019/01/blog-post_23.html
咸陽至西安的渭北塬畔,西漢十一位皇帝,有九位長眠於此,陵墓自西向東依次排列,長近百里,氣勢宏偉。
(另兩位,漢文帝的灞陵在西安東郊,漢宣帝劉詢與王皇后與恭哀皇后許平君的杜陵在南郊)
在西漢十一座帝陵中,劉徹陵墓規模最大,位於整個西漢帝陵區的最西邊,幾千座古墓如:劉邦、呂后、蕭何、衛青、霍去病、竇嬰等都在這一帶。
其中最顯貴的有五陵,即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和昭帝平陵,這五陵當時均建有陵邑管理,稱為「五陵原」。
茂陵是中國第一暴君漢武帝劉徹的陵墓,由來自山東的東方朔自告奮勇為劉徹尋找。
茂陵位於陝西省咸陽興平市,漢代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修造時間最長、陪葬品最豐富的一座。
漢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武帝劉徹在此建壽陵,公元前87年武帝死後葬於此。
劉徹在位五十四年,茂陵修建五十三年,每年財政收入三分一拿來修陵墓。
《晉書·索紼傳》云:「漢天子即位一年而為陵,天下貢賦三分之一,一供山廟,一供賓客,一充山陵。」
漢武帝動用全國賦稅總額三份一,作為建陵和徵集隨葬物品的費用。
建陵時曾從各地徵調建築工匠、藝術大師三千餘人,工程規模之浩大,令人瞠目結舌。
茂陵高四十六米,南北邊長二百三十四米,東西邊長二百三十一米,倒覆斗形,是西漢十一座帝陵中最大的一座帝王陵,被譽為「東方金字塔」。
根據《漢舊儀》記載:茂陵地宮佔地一頃,深十三丈,墓室高一丈七,每邊長二丈,墓室四面有通過六匹馬駕之車的墓道。
漢武帝下葬時,陵墓剛開始修建種植的樹已成參天大樹,茂陵的陪葬物多到已經放不下,只能堆在四周的建築物。
康渠國國王贈送漢武帝的玉箱、玉杖,漢武帝生前閱讀的三十卷雜經,盛在一個金箱內,也一併埋入陵墓之中。
據《新唐書·虞世南傳》載道:「武帝歷年長久,比葬,陵中不復容物。」
陪葬品多得數不清,甚至塞不進去。
武帝的隨葬品中,較珍貴的是「金縷玉匣」、「蛟龍玉匣」、「金縷玉衣」。
其實這是一物三名,都是穿在漢武帝身上的玉衣,漢武帝身體高大肥胖,玉衣形體很大,玉衣全長1.88米,由二千四百九十八片大小玉片組成,共用金絲重1.1公斤。
玉衣分為頭部、上衣,褲簡,手套及鞋五大部分,由胺蓋、頭罩、上衣前後片、左右袖筒,左右褲筒,左右手套,左右鞋等共計十二部件組成。
當時在陵園內還建有祭祀的便殿、寢殿以及宮女、守陵人居住的房屋,有五千人在此管理陵園,負責澆樹、洒掃等差事。
茂陵東南營建了茂陵縣城,許多文武大臣、名門豪富遷居於此,人口達二十七萬七千多人。
漢武帝是西漢王朝唯一一位沒有與皇后合葬的皇帝,劉徹金屋藏嬌的第一位皇后陳阿嬌,早在衛子夫前,已被打入冷宮,沒資格葬入茂陵。
茂陵西北方是李夫人莢陵,李夫人是樂師李延年的妹妹,漢武帝最寵愛之妃子,美麗到「傾城傾國」,但紅顏薄命,早逝。
李夫人墓,史稱英靈,墓冢高大,狀如磨盤,上小下大,中間有一道環線,俗稱磨子陵,《磨子陵的傳說》是一個向善而動人的民間故事。
皇后衛子夫因巫蠱之禍無法入葬茂陵,漢昭帝之母勾弋也獲罪下葬甘泉宮。
漢武帝去世後,大司馬大將軍霍光見他身旁沒有皇后陪葬,追封了李夫人為皇后,拿了些李夫人的衣冠,在茂陵旁邊建了一座衣冠冢,作為茂陵的陪葬墓。
《漢書》記載李夫人以皇后之禮下葬。
茂陵曾六次被盜。
第一次在漢昭帝時期,公元前84年,武帝葬後第二年,有人在扶風買到西胡康渠國國王贈給武帝的玉手杖和玉箱。
第二次在漢宣帝時期,公元前64年,河東郡有名叫李友上山採藥,在山洞裏發現武帝生前裝書的金箱子,裏邊有武帝生前喜好之書三十卷,以及大量金銀財寶。
第三次在漢光武帝時期,赤眉軍退走長安,毀了長安城,接着掘開茂陵,搬取半月有餘,墓中珍寶仍仍有大半。
據《後漢書》記載連呂后屍體也曾被褻瀆姦污。
第四次是赤眉的樊崇及他的軍師徐宣,徐宣對《易經》和一些法術感興趣,想掘開茂陵,尋找武帝的一些秘術,結果連大將軍霍去病的墓都搗毀了也沒有發現。這時,劉秀正攻打的厲害,只能放棄。
第五次在漢獻帝時期,董卓派呂布去盜掘,要找一些重要的藥方。
董卓的孫女(董白)極為漂亮聰明,可惜是個啞巴,董卓聽說武帝陵內有治啞巴的藥方,呂布連武帝的棺槨都揭了個底朝天,還是沒有發現。
即將打道回府,卻發現一個字條,他們以為發現了藥方,就拿給董卓看。
上寫「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無人知道是何意,後有一大臣解說,千里草即「董」字,十日卜為「卓」字,說的是董卓命不久矣。
董卓知道後,大為惱火,將武帝暴屍,後在蔡邕的勸說下,才收拾屍體重新埋葬。
之後不久,董卓被殺,暴屍被點天燈,正所謂惡有惡報,善有善報。
第六次是在黃巢起義,黃巢對陵墓及風水是個內行,經驗豐富,派人去盜掘茂陵。
經過多次盜掘,茂陵附近的農民仍不時發掘到寶物,當地百姓淳樸,很多館藏文物甚至霍去病前的很多國寶石刻都由百姓捐出。
茂陵陵園面積達六十六平方公里,陪葬墓一百二十三座,叢葬坑達四百多個。
漢武帝元封九年,大司馬大將軍長平侯衛青病逝,葬茂陵東北一公里處,墓象廬山,與霍去病墓並列。
茂陵陵園已確認身份的陪葬墓有:霍光、霍去病、衛青、金日磾(midi)、公孫弘、李夫人、上官桀、平陽公主等。
茂陵博物館位於霍去病墓園,距離茂陵巨大封土東邊一公里,是茂陵陵園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地方。
霍去病是山西臨汾人,為給舅舅衛青出氣,射死李廣兒子李敢後不久去世,時年僅二十四歲。
這個大漢軍事天才,被武帝下令帶病出征直接害死,武帝在霍去病死後極度悲傷,命令以最高規格建造一座墓。
據《漢書·衛青霍去病傳》載:「冢象祁連山。」
霍去病墓南北長一百零一米,南邊寬五十六米,北寬五十八米,從空中俯視,是長方形的,封土裏鑲滿巨大石塊,周圍布置了很多石羊、石馬、石虎、石頭牲畜等動物,模仿祁連山環境。
博物館進門右手邊大廳,經常有關於漢武帝的一些免費演出,也有漢樂表演及書法家即席揮毫。
主墓道左邊幾個隨葬坑,以馬骨和馬車為主。
陵園東苑進去是金日磾陵墓,金日磾墓前是全球金氏名人祭拜及募集碑記,附近有投壺遊戲。
金日磾是匈奴王子,十四歲時被漢武帝俘虜,之後替漢武帝養馬,有一天,三個刺客行刺漢武帝,金日磾勇鬥三刺客,救駕有功,被重用後成為漢武帝託孤的重臣。
大司馬大將軍長平侯衛青是霍去病的親舅舅,衛青墓不在茂陵博物館內。
從博物館出來後,西邊順牆走,到達衛青墓,衛青墓為雙層倒覆斗型,北邊中間部分有平台,和霍去病墓一樣為山形。
《漢書·衛青霍去病傳》載:「為冢像廬山(陰山)。」
衛青墓是茂陵眾多陪葬墓中最大一個,由此可見衛青地位之顯赫,東邊長一百一十三米,南長九十米,北長七十二米,西長一百零七米,高度二十五米。
茂陵博物館展品
鎏金馬(國寶級)
1981年5月在平陽公主墓南,西吳鄉豆馬村農民在平整土地時發現這件文物。
高62厘米,長76厘米,通體銅鑄鎏金,昂首,翹尾,四腿直立,體態矯健,頭部造型甚為生動,粉鼻亮眼,兩耳豎立。
史書記載為「金馬」,以西漢時大宛國的汗血馬為原型精製的工藝品,這件國寶,現收藏在茂陵博物館。
鎏金銀高擎竹節熏爐(國寶級)
這件國寶文物與「鎏金馬」同時被發現,高58厘米,底徑13.3厘米,口徑9厘米,蓋高6厘米。
爐蓋口外側刻銘文一周二十五字:「內者未央尚卧,金黃塗竹節熏爐一具,並重十斤十二兩,四年內宮造,五年十月輸,第初三」
底座圈足外側刻銘文一周三十三字:「內者未央尚卧,黃金塗竹節熏爐一具,並重十一斤,四年寺工造,五年十月輸,第初四」
錯金銀銅犀尊
重13.3公斤,高34.1厘米,長58.1厘米,寬20.4厘米,1963年興平縣西吳鄉豆馬村村民趙振秀在村北土豪內發現。這件文物現收藏在中國歷史博物館。
四神紋玉雕鋪首
此件國寶文物於1975年在茂陵東側發現,是一件極為精緻的藍田玉工藝品,現收藏在茂陵博物館。
陵前西邊的時刻《馬踏匈奴》(國寶級)
陵前東邊《躍馬》(國寶級)
茂陵博物館觀賞指數:三星(五星最高)
廁所指數:三星(五星最高)
————————————————————
茂陵博物館
地址: 中國陝西省咸陽市興平市茂陵
開放時間: 8:00-18:00
門票價格
旺季:(3月1日-11月30日)門票:75元/人
淡季:(12月1日-2月底) 門票:55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