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故事 旅卦初六 許國兵弱位要衝 列強下傳七百年

初六:旅瑣瑣,斯其所取災。

旅:隨軍旗行走,引伸軍旅、旅行。
瑣:細小的貝幣,引伸瑣碎。
瑣瑣:瑣碎、不重要。

斯:用斧頭劈開,引伸撕裂。
其:器皿上的簸基,引伸篩選分類。
所:以斧斤守衛門戶,引伸居所。
取:手持耳朵,引伸取得。
災:水火不融,引伸災禍。
其所:合適或指定位置。

意思是軍隊力量太細,災禍出現,失去合適居所。

許國委曲求全的故事,可解爻義。

史書記載,許氏與齊氏都是上古四岳伯夷之後。
堯舜時代賢人許由是許姓始祖,被譽為「高義之士」、「隱士鼻祖」。

西周滅亡商朝後,周成王大封諸侯,在商王朝舊地,分封一些姬姓、姜姓諸侯國。
許國是周朝分封的姜姓諸侯國之一,始祖為炎帝後裔許文叔(許信公),為太岳之嗣,爵位是男爵,是唯一可確定為男爵的周代諸侯國。

周朝諸侯王,爵位分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五等。
男爵爵位過低,城建得小,封地不多,資源有限,實力弱。

許國管轄範圍,從都城向四周輻射,方圓三十公里左右,包括今河南許昌縣及臨潁縣北、鄢陵縣西南這一廣大地域,作為「中原之中」,在地理位置上有無與倫比優勢。

許國地處中原要衝,四周豪強林立,虎視眈眈。

許國雖然弱小,但國君在位年期長,而且有作為。

許文叔在位四十二年,以國為姓,授官設吏,擇地築城,死後葬於今許昌縣桑樹許村。

許國第二代國君許霍公,名德男,許文叔長子,在位五十五年。
許霍公依舜帝訓言:「防獸之患,可以築城」,發動族人建造木樁籬笆城,使人民有較為安全居住場所。

許國第三代國君許興公,名伯封,許霍公次子,在位二十六年。
實行「國野制」管理國家,國指國都,由國君直接管轄,野是農村,由派遣官員管理,這一舉措深得後人讚賞。

許國第四代國君許義公,名孝男,在位四十四年。
許義公廢除奴隸制,讓人們構木築室,立家自炊,開創一戶一家,幾十戶為一村新局面,人們由游牧群體生活方式逐步轉入定點(村的雛形)定居(戶的雛形)制。
沿用至今的村莊有長葛石象村、建安區許田村、鄢陵縣許由寨村等。

許國第五代國君:許慎公,名靖男,在位六十七年。
許慎公足智多謀,善於治理國家,將土地實行井田制,按村按戶分耕,刺激國民生產積極性,推動社會向前發展。

許國第六代國君許簡公,名康男,在位四十一年。
許簡公治國有方,將原籬笆城改為土城牆城池,在位期間,許國人丁興旺,外交活躍,出現空前鼎盛。

許國第七代國君許武公,名雄,在位三十五年。他為許氏始祖許由建墓,並教導後人尋根祭祖。

許國第八代國君許文公,名惠男,在位四十七年,他的治理下,一度稱雄東方。
西周被攻破後,許文公輔助周平王登上王位,護送遷都洛陽,從而使周平王建立東周,中國開始進入春秋時代。

許國第九代國君許隱公,名襄,在位八年。
父親許文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許隱公被加封為武衛士。
在位期間注重發展農業,獎勵拓荒種糧,提倡種桑養蠶,抽絲制緞,改善人民生活,許國進入各諸侯國前列。

許國第十代國君許宣公,名鄭,在位八年,注重製陶業生產,許國擁有先進制陶技術,冶銅技術也達到相當水準。

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陽,王權衰落,盛世不再。
天子無力控制諸侯,一些逐漸強大的諸侯紛紛稱王稱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等春秋五霸相繼崛起。

鄭國、楚國等非常強大,許國如同一葉扁舟,在諸侯爭霸中風雨飄搖,經常遭到強國侵略。

許國力量弱小,無法抵抗,只好委曲求全,小心周旋於強國之間,齊強時附齊,楚盛時附楚,晉來時歸晉。

鄭國國君鄭莊公借周平王東遷之機,相繼滅掉對他有恩的虢國和鄶國後,把許國當成下一塊肥肉。

鄭莊公為攻佔許國,在毗鄰許國都城,屬於魯國的許田,建立橋頭堡。

前715年,鄭莊公向魯國國君魯隱公說:「天子東遷後,我們前去朝覲,路途遙遠,多有不便,你們去泰山祭祀時,沐浴歇息也缺少落腳地方。」

「不如用我們的『湯沐之邑』祊地和你們的『朝宿之邑』許田交換,這樣大家都方便一些。」
魯隱公洞曉鄭莊公覬覦之心,婉言拒絕提議。

許國第十一代國君許莊公,名弗,在位二十一年。

前712年7月,鄭莊公聯合魯隱公和齊僖公攻打許國,理由是許國不按時向周天子繳納貢品,相約誰先攻陷許國都城,誰就有權分割許國土地。

鄭莊公親率雄兵伐許,直抵許國都城,許莊公率領將士、百姓死守城池。

鄭、齊、魯三國兵將三面夾擊,圍城第三日午後,鄭國兵將猛攻之下,鄭大夫潁考叔手執鄭莊公大旗,不避刀矢,奮力登上許國城牆。

平素與潁考叔不和的鄭大夫子,忌妒他奪了頭功,在城下暗施冷箭,潁考叔還未站穩,一支箭從背後飛來,潁考叔中箭後大叫一聲,從城頭跌下。
(成語「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由此而來。)

潁考叔剛跌下城頭,鄭將瑕叔盈立即衝上去,接過鄭莊公的大旗躍上城頭,大呼:「鄭國國君登城了!」
鄭國將士見城頭旌旗招展,更加奮勇當先。

許莊公見大勢已去,打開城門率軍民突圍,殺出一條血路奔向衛國。
兩年後,許莊公客死他鄉。

魯隱公去世,魯桓公繼位,鄭莊公與魯桓公於垂亭會見,再次提出換地的事,將一塊晶瑩無瑕玉璧送給魯桓公,達成了以許國為犧牲品的交易,史稱「鄭伯以璧假許田」。

鄭國有了向外擴張理由和軍事基地,將矛頭指向許國。
許國都城被攻破後,鄭莊公雖然想霸佔許國,但又怕各諸侯干涉,假惺惺地讓齊、魯兩國國君處置。

齊、魯二君認為許國沒有犯滅國之罪,應酌情發落。
鄭莊公只好命許國大夫百里「奉許叔(許莊公弟)居許東偏」,鄭國大夫公孫獲率兵居許西偏,監視許國君臣。

許國第十二代國君許穆公,名新臣,在位四十二年,夫人衛候之女,是歷史上第一位愛國女詩人。

《詩經》中的《載馳》由許穆公夫人所作,當時北戎進攻衛國,衛懿公被殺,衛國差點滅國,夫人請求許穆公出兵救衛。
許穆公認為許國自顧不暇,沒有餘力管衛國的事,夫人自己趕回衛國,經過多番努力終於復國。

周桓王二十三年(前697年),許穆公趁鄭國內亂,許國重獲獨立,在夫人相助下精心治理國家,一度成為中興霸主。
後因諸侯爭霸,戰事不斷,國力日漸衰退,許穆公夫婦征戰一生,最後死於討伐途中。

許國第十五代國君許靈公,名寧,在位四十五年。
由於國事已衰,被逼周旋於強國爭霸之間,連年戰事不斷,人民苦不堪言。
許靈公在位期間,曾被召喚參加盟會十八次,被逼隨強征伐他國十八次。

許國遭受侵犯十一次,其中九次為鄭所侵。

前654年,楚國攻打許國,許靈公大敗「肉袒謝罪」,楚國心滿意足,退兵而去。

楚成王時,再次進攻許國,許靈公第二次「肉袒謝罪」,請求和解,其後遷徙,躲避楚國和鄭國鋒芒。

前576年,許靈公害怕鄭國逼迫,請求遷到楚國。
十一月初三日,楚國公子申把許國遷到葉地,許靈公含恨死於楚國。

許國第十六代國君許悼公,名買,在位四十二年,逼於戰事四次遷都。
前533年遷於夷。

前524年,楚國左尹王子勝諫言楚平王,逼使許悼公再次遷都於析邑(白羽邑)。
前522年遷於容城,前521年,許悼公遷於白羽,520年復遷葉縣。
之後,許國每三至五年就遷徙一次,遷「析」後,有一個長期休整時間。

當時諸侯紛爭,許國仍是不能躲過被吞併厄運。

許國第十七代國君許哀公,名斯,在位十九年,此時的許國徒有虛名。
前506年,許哀公遷都容城。

《左傳》記載,前504年,鄭國大將游速率軍伐許國,許國已經無力抵抗,許哀公被俘,許國第一次亡國。

在楚國扶植下,有幾位在史書中記載的許國君主,嚴格來說,他們算不上許國君主。

前503年,楚國扶持許元公,成為第十八代國君。
許元公,名成或戌,在位十四年,在楚國被立為國君後,不忘祖訓,重振許國,終於使許國國都遷回原址。

前489年,楚惠王封許元公兒子公子結為許國第十九代君主,後傳五世到戰國初期。

前485年,許國第二十代國君許烈公繼位,許國人,在位二十二年。

許國第二十一代國君許釐公,公元前478年繼位,在位十五年。

許國第二十二代國君許締公,名悅,字吉,在位三十年。

許國第二十三代國君許恆公,名鄭,字華山,在位一年。

前417年,許國第二十四代國君許結公繼位,名安結,字子實。

前375年,許結公被楚國廢黜,許國綿延七百餘年徹底滅亡。

許國滅國後,國人遷移到中原及江南,以國為氏,是許姓主要來源。

2002年4月,考古工作人員在葉縣澧河南岸懸崖邊,搶救性發掘一座古墓,出土大量編鐘、跽坐銅俑、青銅鼎、青銅戈等青銅器。
銅戈銘文:「許公寧之車戈」、「許公寧之用戈」。
著名考古專家、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學勤教授認定:此即許國十五世國君許公寧之墓。

許姓名人許國,一生歷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官至內閣次輔,萬曆帝手書「責難陳善」四字賜之。
許國在老家歙縣,建有千古留名的八腳牌樓。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