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故事 豐卦上六 賈誼夜半虛前席 三歲不覿問鬼神

上六:車其屋,蔀其家,窺其戶,闃(音隙)其無人,三歲不覿(音敵),凶。

車:由輪、輿、軸、軛、轅、衡等物組成的工具,即車。
其:器皿上的簸箕,引伸篩選分類。
屋:有上蓋,下可容人的設施。

蔀:遮擋陽光的草蓆。
家:住所內有公豬,引伸家庭。

窺:眼透過孔洞觀看,引伸窺探。
戶:房屋的出入口。

闃:狗在門內張眼凝視,引伸屋內無人。
無:跳舞祈求,引伸沒有。
人:雙足直立,兩手靈活的生物,即人類。

三:天地人,引伸眾多。
歲:從地球看木星,398.88 天繞一圈,即一年,稱為歲星。
不:根向下生長,引伸否定。
覿:路上看見買賣。

凶:地面下陷,引伸凶險。

意思是有篷的車,有屋頂的住所,可窺探出入口,屋內沒有人,多年都沒有買賣,凶險。

漢文帝時期賈誼的故事,可解爻義。

賈誼(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洛陽人,父親賈回。

賈誼先祖是西周皇家血脈,本姬姓,封國於賈地,稱賈伯。
賈地被晉吞併,子孫以國為氏,遷移各地,春秋時賈家武有賈華,文有賈佗。

賈誼自幼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博聞強記,過目成誦,人稱洛陽神童。
賈回遍訪名師,賈誼最終投入「後聖」大儒荀子學生張蒼門下,張蒼將畢生所學感悟心得傾囊相授。

漢高后五年(前183年),賈誼以能誦詩書善文聞名,河南郡守吳公是李斯學生,召賈誼到門下,非常器重。
在賈誼輔佐下,吳公治理河南郡,成績卓著,社會安定,時評天下第一。

漢高后八年(前180年)漢文帝登基,擢升河南郡守為廷尉(相當今天的司法部長),位列九卿,吳公因勢舉薦賈誼。

漢文帝前元元年(前179年),漢文帝徵召二十一歲的賈誼,委以博士之職,在所聘博士中年紀最輕。

賈誼的學說來自荀子、道家、陰陽家、縱橫說,發表《過秦論》,從秦的強大與滅亡中,看到人民在國家治亂興衰中,起到至關重要作用。
認為秦亡在於「仁義不施」,要使漢朝長治久安,必須施仁義、行仁政。

賈誼出任博士期間,皇帝出題討論時,每每有精闢見解,應答如流,獲得同儕一致讚許。
漢文帝非常欣賞,破格提拔,一年之內升任為太中大夫,秩比千石,開始為漢文帝出策。

賈誼仔細考察漢朝社會情況,認為諸侯王僭上越等、割據反叛,對中央政權構成嚴重威脅。

諸侯王叛亂,不取決於是疏是親,取決於「形勢」,賈誼得出的結論是:「疏者必危,親者必亂」。

賈誼建議遣送列侯離開京城到自己封地,提出「割地定制」,諸侯王封地,一代一代分割下去,愈分愈少,直到「地盡而止」,諸侯王力量也就愈來愈削弱。

前元二年(前178年),洛陽城流民日益增多,淫侈之風,享樂主義大行其道。
賈誼上《論積貯疏》,針對當時「背本趨末」(棄農經商)、「淫侈之風,日日以長」現象,提出重農抑商經濟政策,主張發展農業生產,加強糧食儲備,預防飢荒。

賈誼認為,富商大賈與諸侯王勾結,有恃無恐,僭越禮制,導致廣大農民貧困,主張重視農民,提倡儉約,反對奢侈之風。

漢文帝採納建議,下令鼓勵農業生產。

前元三年(前177年),濟北王劉興居謀反被誅滅。
漢文帝廢除誹謗之罪,招攬天下人才直言進諫,希望不要闇於自我狹窄之見,能廣服治國平天下良藥。

賈誼上《論定制度興禮樂疏》,提議禮制改革,以儒學與五行學說,設計一整套漢代禮儀制度,主張「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興禮樂」,進一步代替秦制。

漢文帝剛即位,認為條件還不成熟,沒有採納賈誼建議。

漢文帝想提拔賈誼擔任公卿,絳侯周勃、灌嬰、東陽侯、馮敬等人都嫉妒賈誼,進言誹謗賈誼「雒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

漢文帝雖欣賞賈誼文采,但覺得賈誼器量小,經不起考驗,言過其實,不堪重用,逐漸疏遠賈誼,不再採納他的意見。

前元四年(前176年),張蒼接灌嬰任丞相,賈誼外放為長沙王太傅。
長沙地處南方,離京師長安有數千里之遙。
賈誼因貶離京,長途跋涉,途經湘江,寫下《弔屈原賦》憑弔屈原,發抒自己的怨憤之情。

擁立漢文帝的承相周勃,被誣謀反繫獄,賈誼上疏《階級》,認為對違法亂紀的上層人士雖要懲罰,但不能與下層階級同罪同罰,任人捆綁、囚禁、辱罵、鞭打,建議漢文帝善待,獲得接納。
經薄太后說情,周勃獲釋回到封地。

吳國豫章郡有出產銅的礦山,吳王劉濞招募天下亡命之徒來此偷偷鑄造「吳錢」,在東邊煮海水,製造食鹽,因為不用納稅,吳國變得非常富有。

劉濞在國內徵兵服兵役時,給士兵相當好的薪水。
劉濞每年去拜訪、慰問有才能的人,在鄉里賞賜他們。
其他郡國官吏想要追捕逃犯,劉濞總是收容他們,不願引渡。

漢文帝為對付劉濞,削弱「吳錢」的流通量,把蜀郡嚴道銅山賜給鄧通,鑄造優質的「鄧氏錢」,逐漸取代「吳錢」遍布天下。

前元五年(前175年),賈誼在長沙向漢文帝上《諫鑄錢疏》,指出私人鑄錢導致幣制混亂,於國於民都很不利,建議漢文帝下令禁止。

賈誼做長沙王太傅第三年,一隻鵩鳥(貓頭鷹)飛入房間,停在座位旁邊,貓頭鷹在當時被視為不吉祥之鳥。

長沙低窪潮濕,賈誼常自哀傷,以為壽命不長,如今鵩鳥進宅,使他傷感不已,作《鵩鳥賦》,以人鳥對話,開漢賦主客問答體式先河,抒發憂憤不平情緒,以老莊的齊生死、等禍福的思想自我解脫。

流放長沙期間,賈誼寫了《道德說》,試圖用《老子》中的「道」、「德」,為儒家道德倫理提供依據。

賈誼認為,陰陽、天地、人與萬物都由德生,德由道生。
道是宇宙萬物最終本源,德是宇宙萬物直接本源。
德有六理:道、德、性、神、明、命。
德有六美:有道、有仁、有義、有忠、有信、有密。

這種吸取道家思想因素,為儒家的道德倫常進行形而上的哲學論證,為後來董仲舒全面吸收道家學說,重構儒家思想體系,提供可以參考的思想資料。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賈誼被召回京城拜見皇帝。
漢文帝正坐在宣室(天子的正室),接受神降福保佑,有感於鬼神之事,向賈誼詢問鬼神本原。
賈誼周詳講述所以會有鬼神之事的種種情形。
到半夜時份,漢文帝聽得很入神,不知不覺地在座席上,往賈誼身邊移動。

漢文帝聽完後對大臣慨歎道:「我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見到賈誼了,原本自認為能夠超過他,現在看來還是不如他呀!」

唐朝詩人李商隱為這次見面寫了《賈生》詩。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梁懷王劉揖是漢文帝寵愛的小兒子,漢文帝任命賈誼為梁懷王太傅,調離朝廷是非之地。

賈誼多次上疏陳述政事(《治安策》),大體上圍繞匈奴侵邊、制度疏闊、諸侯王悟凝(省悟凝聚)等三個問題展開論述。

賈誼認為和親不能制止匈奴侵擾,提出儒法結合的「德戰」思想,爭取匈奴民眾支持,孤立單于,進而降服單于,用和平手段瓦解敵人。

漢朝剛建立,法規制度粗疏而不嚴明,諸侯王超越本身權力範圍,佔據的土地超過古代制度規定。

前元六年(前174年),劉邦兒子淮南王(厲王)劉長謀反國除、流放到蜀郡,在途中畏罪自殺。

前元十一年(前169年),三十二歲的賈誼,隨梁懷王劉揖入朝,劉揖墜馬而死,賈誼深深自責,經常哭泣,心情十分憂鬱。

梁懷王無子,按例要撤銷封國,漢文帝遷淮陽王劉武為梁王,另遷城陽王劉喜為淮南王。

前元十二年(前168年),賈誼在憂鬱中死去,年僅三十三歲。

賈誼去世後,後裔將「遺骸遷葬故里」,即今孟津平樂新莊王窯村,舊屬洛陽縣,史料多記載。

賈誼故居又名賈太傅故宅、賈太傅祠,位於長沙市解放西路與太平街二十八號交匯處,始建於西漢文帝年間。
漢武帝時期敕命修繕,明朝成化元年始,形成祠宅合一之格局。

湖湘人民極重視保護賈誼故居,歷代毀建相繼,均以賈誼井為中心,原址不變。

1998年,賈誼故居重修,為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主要景點有:門樓、賈誼井、賈太傅祠、太傅殿、尋秋草堂、古碑亭、碑廊等,賈誼生平事跡陳列。

1999年,賈誼故居大修時,在太傅井中出土許多金銀玉器以及錢幣等物。

清末光緒二年,官員夏獻雲主修賈誼故居,找到賈誼石牀,「重加修整,置於佩秋亭中」。

清代所繪賈誼故居園林圖畫,佩秋亭中有石牀,由四塊大石組成,有一塊背板石、左右兩側有扶手石。

1925年,長沙《大公報》報導:「如今賈誼石牀還擱在佩秋亭中,石色蒼老,頗為異致」。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賈誼故居改為工廠,在彈棉花車間外,放置賈誼石牀。

2018年,離賈誼井五十米,太平街江西會館長沙老戲園天井,發現一塊矩形麻石,長2.35米、寬0.47米、高0.57米,重約1.5噸。

1月10日,湖南省與長沙市考古專家匯聚賈誼故居,分析評定新發現的巨大麻石,一致認為是一張古代石榻(牀),年代待定。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