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故事 豐卦六五 賀知章浙江首名狀元 少小離家老大回

六五:來章,有慶譽,吉。

來:麥子成熟,引伸前來收割。
章:用刀刻印章,引伸章節。
來章:別人的文章。

有:手持肉,即持有、擁有。
慶:分辬善惡神獸廌的心,引伸喜慶。
譽:賜與的言語,引伸讚譽。
慶譽:美好的聲譽。

吉:以玉鉞祭祀,象徵吉祥。

意思是別人的文章,有美好的聲譽,吉祥。

賀知章的故事,可解爻義。

賀知章(約659年-約744年),字季真,越州永興人。

賀知章是三國時東吳將領賀齊十八世孫,早年遷居越州山陰,少時即以詩文知名。

神龍年間,賀知章揚名京城,唐武后證聖元年(695年)中進士、狀元,是浙江歷史上第一位有資料記載的狀元。

賀知章中狀元後,初授國子四門博士,後遷太常博士。
因才華與包融、張旭、張若虛並稱「吳中四士」。

開元十年(722年),麗正殿修書使張說推薦賀知章入該殿書院,參與撰修《六典》《文纂》等書,未成,轉官太常少卿。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遷禮部侍郎兼集賢院學士,後遷太子賓客、檢校工部侍郎、秘書監、禮部尚書等官。

大唐時期,題壁書法為一時尚,賀知章與張旭既是姻親,還是酒友、詩友,書友。 兩人常於醉後尋人家素壁,狂草大字。

《會稽志》記載:賀知章久別故鄉,與張旭在一條冷僻小巷,找到「越醪酒家」,經營會稽加飯酒。

賀知章與當爐越女聊天,知道越女父親為求功名而亡,遺下妻女兩人慘淡經營小店謀生。
賀知章深表同情,欲資助一二,不料賀張兩人俱未帶銀兩。

賀知章將斗筆蘸飽墨汁,在粉牆上寫下十字狂草:「小店雅趣足,老酒醉人多」。
張旭寫了:「此酒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嘗」。

兩人留下真跡,傳遍長安街,酒店生意一天比一天興隆。

唐天寶元年(742年),詩人李白來到京城長安,在長安沒有朋友,孤身住在小客店。
一天,李白到長安紫極宮遊覽,碰見著名詩人賀知章。

賀知章很早就讀過李白的詩,極為景慕,這次偶然相逢,親切地攀談起來。
賀知章讀了李白的《烏棲曲》,讚道,「此詩可以泣鬼神矣」。
讀了《蜀道難》後說:「公非人世人,豈非太白星精耶!子,謫仙人也。」(你是從天上貶謫下來的神仙啊。)

黃昏時份,賀知章邀請李白飲酒,在酒店剛坐下,才想起身邊沒有帶錢,解下腰間的金飾龜袋作為酒錢。

李白阻攔說:「使不得,這是皇家按品級給你的飾品,怎好拿來換酒呢?」

賀知章向唐玄宗推薦李白,唐玄宗久聞李白大名,任命李白為翰林侍詔。

賀知章對面房屋,有一個老人善於修道煉丹之術。
賀知章特地敬獻一顆珍藏多年的明珠,請求老人給講授道法。

老人接過後把明珠交給童子,童子用明珠換來三十多個燒餅。
賀知章見老人如此輕用寶珠,心裏頗有些不快。

老人說:「道術只可以心得,哪裏是因為努力爭取得來的呢?慳惜之心不去掉,修道不可能成功。道法應當到深山窮谷中,勤奮地、專心致志地探索尋取,不是市朝所能傳授的。」
過了幾天,老人不見了,賀知章知道遇上高人,一心求道。

天寶三年(744年),賀知章八十六歲時得了一場大病,夢見天帝的居所,躺在牀上幾天完全不省人事。
夢醒後,賀知章從真人處得到修煉的真訣,上表奏明唐玄宗,請求恩准回鄉當道士。

唐玄宗同意賀知章把自己在京城的家,捐贈出來作為道觀,特地賜名「千秋」,下詔在京城東門設立帳幕,皇太子率百官餞行。

唐玄宗以《送賀秘監歸會稽詩》贈賀知章。
遺榮期入道,辭老竟抽簪。
豈不惜賢達,其如高尚心。
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獨有青門餞,群英悵別深。

唐玄宗自作序謂:天寶三年,太子賓客賀知章,鑒止足之分,抗歸老之疏,解組辭榮,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遲暮,用循掛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將歸會稽,遂餞東路,乃命六卿庶尹大夫,供帳青門,寵行邁也。豈惟崇德尚齒,抑亦勵俗勸人,無令二疏,獨光漢冊。乃賦詩贈行。

唐玄宗任命賀知章兒子曾子為會稽郡司馬,幼子聽任其為道士,問賀知章還有甚麼要求?

賀知章說:「臣知章有一犬子,尚未有定名,若陛下賜名,實老臣歸鄉之榮也。」
唐玄宗說:「信乃道之核心,孚者,信也。卿之子宜名為孚。」

賀知章自忖:「皇上太取笑我啦。我是吳地人,『孚』字乃是『爪』字下面加上『子』字。他為我兒取名『孚』,豈不是稱我兒爪子嗎?」

賀知章回山陰五雲門外「道士莊」,住「千秋觀」,建「一曲亭」自娛,繁紙不過數十字。

賀知章寫下《回鄉偶書》二首,為人傳誦而膾炙人口。
第一首是: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第二首是: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賀知章晚年尤加縱誕,無復規檢,住在西京宣平坊,自號四明狂客,又稱「秘書外監」,遨遊里巷。

有一次,賀知章出外遊賞,見到袁氏別墅林秀宗清,他與袁氏不相識,私自進去遊覽賞玩,說不用愁坐久了沒酒喝,我口袋裏有的是錢。
賀知章為此寫有《題袁氏別業》詩:主人不相識,偶坐為林泉。莫謾愁沽酒,曩中自有錢。

賀知章性格爽直,豁達而健談,好飲酒,一日鼻子流出類似黃膠的涕液數盆,醫生說是飲酒太過,賀知章不以為然,照舊日飲月醉。

天寶五年(746 年)賀知章病逝,年八十六。

賀知章與張若虛、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與李白、李適之等謂「飲中八仙」。

賀知章和李白都是有名「酒仙」,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中第一個說的就是賀知章。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天寶六載(747年),李白特地回訪賀知章,賀知章已離世,李白留詩兩首,道出思念詩友之情。

《對酒憶賀監二首並序》,太子賓客賀公,於長安紫極宮一見余,呼余為「謫仙人」,因解金龜換酒為樂。歿後對酒,悵然有懷,而作是詩。

其一: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昔好杯中物,翻為松下塵。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其二:狂客歸四明,山陰道士迎。敕賜鏡湖水,為君台沼榮。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夢,凄然傷我情。

乾元元年(758年),唐肅宗以侍讀之歸,追贈禮部尚書。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後,永王李璘起事,政局不穩,社會動蕩,賀知章部分後裔千里避亂,流徙至蘇北,在今豐沛邊境的賀莊、賀堌集一帶落戶定居。
當年這一帶為淺灘湖泊,賀知章後裔傍岸而居,建賀知章秘監祠(賀秘監祠),俗稱湖亭廟。

經數十年努力,發展成為方圓百里的水旱碼頭,為該村發展提供地利。
賀知章這支後裔為固本知源,在村莊西北隅虛構賀知章墓,以示紀念。

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年),該村被定為賀堌集,直至今日未改。村定名後,先後建起賀堌寺、玄帝廟、觀音廟、火神廟、關帝廟、佛祖廟等寺觀廟宇。賀知章墓及墓碑仍存。

1995年重建時,刻了兩塊石碑,分別是《重建逸老堂記》和《賀秘祠堂記》。

1963年3月11日,紹興會稽山東南宛委山景區的摩崖石刻《龍瑞宮記》,認定為出於賀知章手筆。

《龍瑞宮記》完整地鐫刻在宛委山南坡高4米、寬8.8米的「飛來石」上。
這塊巨石嶙峋突兀,作傾倒狀,高大挺拔,相傳是從安息飛來,所以稱為「飛來石」。
細細觀看,石頭上有三條索痕,應是用人力運送而來。

《龍瑞宮記》以楷書陰刻,文十二行,記載龍瑞宮歷史的變遷及界址。

賀知章詩歌今存共十九題二十首,包括斷句一則。
賀知章以草書寫的《孝經》,每行四字至十六字不等,共1847字,縱高26釐米,橫長265.1釐米,本來沒有落款。
卷末未署款小楷「建隆二年冬十月重粘裱賀監墨跡」,應該是在公元961年重新裝裱所題。

明朝後期,這篇《孝經》被偷偷販賣,流落到日本,隨後了無音訊。

明治時期,日本近衛家族將這篇《孝經》獻給皇室,由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收藏。

2006年舉辦的「中日書法珍品展」,這篇《孝經》回到中國展覽。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