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故事 旅卦九三 唐昭宗避賢招難 孫供奉捨命報主

九三:旅焚其次,喪其童僕,貞厲。

旅:隨軍旗行走,引伸軍旅、旅行。
焚:燒樹林取耕地,引伸焚燒。
其:器皿上的簸基,引伸篩選分類。
次:第二個發言的人,引伸其次、依次。

喪:蠶沒有發聲器官,引伸喪失。
童:頭上留小辮,引伸兒童。
僕:手持竹箕盛載垃圾,引伸傼人。
童僕:家童與僕役,泛指僕人。

貞:在鼎上刻字引伸經過驗證。
厲:山崖下的蠍子,引伸厲害。

意思是軍營接連被焚毀,失去童傼,經過驗證是厲害的。

唐昭宗李曄的故事,可解爻義。

李曄(867年3月31日-904年9月22日),初名李傑、李敏。

咸通八年(867年)二月二十二,一位宮女在大明宮中誕下一個嬰兒,宮女在不久後離世。

這名嬰兒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同母弟弟。
咸通十三年(872)四月,唐懿宗第七子封為壽王,取名李傑。

乾符二年(875年),王仙芝,黃巢之亂爆發。

廣明元年(880年),黃巢軍逼近長安,唐僖宗逃往成都,李傑隨侍在僖宗左右,掌握兵權和中樞政要,唐僖宗極為器重他。

中和五年(885年)三月,唐僖宗回到京師。
長安經歷戰爭和洗劫,已經完全荒廢。

光啟四年(888年)二月,唐僖宗剛回到皇宮病危,下旨大赦天下,將年號改為「文德」,希望以此來穩定民心,開始一個新時代。
三月,唐僖宗下詔,立李傑為皇太弟,改名李敏,監軍國事。

三月六日,年僅二十七歲的唐僖宗駕崩,生前沒有立下太子,沒有留下遺詔。
三月八日,掌控禁軍兵權的宦官楊復恭,擁立李傑繼承大統,在唐僖宗靈柩前即皇帝位,是為唐昭宗,時年二十二歲。

四月初三,唐昭宗追尊生母為皇太后。

龍紀元年(889年)正月初一,唐昭宗駕臨武德殿接受朝賀。
宣布敕命,實行大赦,改用新年號。

黃巢之亂後,唐朝四分五裂,藩鎮佔據一方,朝廷所能控制的州縣只剩下十幾個。

四月初一,唐昭宗任命朱全忠為檢校太尉、中書令,晉封為東平王,賞賜軍費十萬貫錢。

十一月初一,唐昭宗將要舉行祭天大典,改名為李曄。
十一月二十六日,祭天大典完畢,唐昭宗駕臨承天門,下詔大赦天下。

大順元年(890年),唐昭宗在長安招募一支十萬人軍隊,決定動手削藩。

景福元年(892年),隴西郡王李茂貞攻剋楊復恭根據地興元府,兼併山南西道,成為關中一帶最具實力藩鎮。
唐昭宗不讓李茂貞兼領山南西道,李茂貞上表直斥唐昭宗和宰相,以六萬兵馬直逼長安城外三橋,揚言進兵京師。

景福二年(893年),京城大震,人心惶惶,百姓要求交出提議出兵的大臣。
唐昭宗賜死太尉杜讓能與弟弟杜彥林,頒布《誅杜讓能宣示天下詔》,李茂貞才肯退兵。

乾寧二年(895年)七月初一,隴西郡王李克用率領全軍渡過黃河。

七月初六,唐昭宗與幾十萬京師官員、百姓走到終南山谷口時,受暴熱中暑而死的有三份之一。
天快黑時候被強盜搶劫,慟哭聲音震動山谷。

八月十八日,李克用派兒子李存貞奉表章到唐昭宗駐蹕處,請求唐昭宗車駕返回皇宮。

八月二十七日,唐昭宗車駕回到皇宮。
李克用準備進攻李茂貞,唐昭宗怕他勢大難制,不許進兵,封他為晉王,讓他領兵回太原。

乾寧三年(896年)六月十七日,鳳翔節度使李茂貞進犯京師附近地區。

七月十七日,唐昭宗駐蹕在華州,以署衙作為行宮。

李茂貞軍隊進犯京師,宮室與市場被糟蹋得只剩一片灰燼,自中和年以來修理建造的成就,全都一掃而光。

乾寧五年(898年),朱溫佔據東都洛陽,李茂貞、韓建、李克用建立暫時聯盟,決定可讓唐昭宗回到長安。

八月,唐昭宗回到長安,改元光化,以資慶祝劫後餘生。

光化三年(900年),唐昭宗打獵回來發酒瘋,親手砍死幾個宦官與宮女,大小宦官人人自危。

十一月,宦官「廢昏立明」,發動宮廷政變,率禁軍破宮門而入,將唐昭宗關在少陽院,為防止唐昭宗逃跑,熔鐵澆在鎖上,每日飯食從牆跟挖的小洞送進去。

天復元年(901年),朱溫殺死發動政變的宦官,擁立唐昭宗復位,改元天復,加封朱溫為梁王。

宰相崔胤想借朱溫力量誅殺宦官,大宦官韓全誨則與李茂貞聯合,請來李茂貞幾千兵馬駐守京城,保護長安。

半年後,朱溫領兵討伐韓全誨,韓全誨逼唐昭宗一起逃到鳳翔,朱溫緊追不捨,包圍鳳翔城。

天復二年(902年),鳳翔城被圍困一年多,每天餓死和凍死的有一千人,唐昭宗在宮中弄個小磨,每天磨豆麥喝粥,喝得他一點力氣也沒有。

宮人每天也有三四人死亡,百姓吃人的現象都很普遍,「人肉每斤值百錢,犬肉值五百錢,每日進奉御膳,就把此肉充當。」

天復三年(903年)正月,李茂貞與唐昭宗商量後,斬殺韓全誨等二十多名宦官,將他們的首級送給城外的朱溫,將唐昭宗也交給朱溫。
唐中葉以來長達百多年的宦官專權時代,終於結束。

朱溫帶着唐昭宗撤兵東去長安,唐昭宗加封朱溫為梁王,賜「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榮譽稱號,還有御筆《楊柳詞》五首。

天復四年(904年)正月,朱溫再次表請遷都洛陽,唐昭宗被逼東遷洛陽,宮闕尚未建好,行至陝州時駐留。

《資治通鑒》記載,唐昭宗從長安遷都洛陽,車駕走到華州,民眾夾道喊萬歲,唐昭宗流淚對他們說:「不要喊萬歲,朕不再是你們的君主了。」

唐昭宗暫住在興德宮,對侍臣說:俗話說:「紇乾山頭凍殺雀,何不飛去生樂處。」朕如今漂泊不定,不知最後落在甚麼地方。
後世以「凍雀唐昭」,形容處窮途末路的帝王。

三月初一,何皇后分娩,生下一個男嬰。
唐昭宗與何皇后將皇幼子,托付於年過花甲的心腹近侍金紫光祿大夫胡清(時人稱為胡三公)。
胡清將皇子帶回到婺源考川,改姓胡,取名昌翼,字宏遠,號繹思。

閏四月,唐昭宗抵達洛陽,改元天祐。
天祐元年(904年)八月十一日壬寅夜,唐昭宗正在皇宮安歇,朱溫手下蔣玄暉與史太帶領百多人深夜來到宮殿,史太等人拿劍衝入椒殿,唐昭宗只穿單衣繞柱躲藏,昭儀李漸榮在門外道:「院使莫傷官家,寧殺我輩。」
李漸榮伏在唐昭宗身上被殺害,唐昭宗最終被史太殺害,時年三十八歲。

十月,朱全忠返回洛邑,得知唐昭宗已死,佯裝震驚,假惺惺地伏於棺材大哭說:「奴輩負我,令我受惡名於萬代!」斬殺朱友恭等人。

唐昭宗死後,群臣上謚曰聖穆景文孝皇帝,廟號昭宗。
天祐二年(905年)二月二十日,葬於和陵。

朱溫將宰相裴樞、獨孤損、崔遠、陸扆等三十幾位重臣,集體殺害於白馬驛,投屍於黃河,被稱為「白馬驛之禍」。

天祐四年(907年),唐哀帝李柷將皇位禪讓給朱全忠,大唐王朝滅亡。

北宋畢仲詢記載,唐昭宗愛好遛鳥玩獸,尤其喜歡耍猴。
其中有隻猴子機敏通人性,能執鞭驅策,戴帽穿靴,人模猴樣隨班起居,取悅百官。

唐昭宗非常喜歡這隻猴子,賜以緋袍,號孫供奉。
唐朝官服制度,五品以上官員可服緋(大紅色),這隻猴子的品級,最保守也是正五品。

連年落第的才子羅隱寫詩自嘲說:十二三年就試期,五湖煙月奈相違。何如學取孫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緋。

朱溫自立為帝臨朝,讓人把「孫供奉」牽到殿前。
「孫供奉」扯掉帽子,撕爛官服,奮不顧身地撲向朱溫。朱溫老羞成怒,下令殺死「孫供奉」。

後唐莊宗同光三年(925年),胡昌翼以《易經》登「明經科」第二名進士(榜眼)。
胡昌翼從胡清口中得知的身世,義不屈仕,在鄉間開設明經書院,傳道授業解惑。

翌年,胡清棄世,享壽八十四歲。
胡昌翼厚葬胡清,尊為「明經胡」義祖(自己為始祖),在《家訓》中告誠子孫後代:「義祖大於始祖,兒孫不得復宗。」
「明經胡」由大唐李氏改來,故又稱「假胡」。

北宋的陶谷記載,唐昭宗說:「我到過的地方,災難也隨之發生,我希望迴避賢人的路。」
北宋人為調侃唐昭宗,給他上了「避賢招難存三奉五皇帝」尊號。
三是唐昭宗有一個皇后兩個昭儀,五是指朱溫、王行瑜、李克用、李茂貞、韓建五位節度使。

和陵在今洛陽市偃師市顧縣鎮曲家寨村南,國道310可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和陵俗稱「小冢」,東南約1.5公里唐恭陵為「大冢」。

墓葬坐落於景山(又叫太平山)之巔,地貌平坦。
墓前原有石翁仲一件,門闕台基一處。
1974年,村民為擴大耕田,將陵台夷為平地,陵前神道石刻多散失。

1984年的文物大普查時,墓葬封土已平,墓道長六十米,墓室面積二百平方米。
地表可見三個坍坑,地勢較低,自南向北依次排開,直徑在三至六米之間。
2011年,和陵被公布為洛陽市文物保護單位。

福建省寧德市周寧縣一帶地方誌和李氏宗譜等記載,該地李氏後裔的始祖為唐昭宗第十六子潁王李禔。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