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傳說:屯門麒麟崗藏魂寄石 配音:粵語 字幕:繁簡

位於香港新界西部的屯門,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居住活動跡象。
青山灣東南岸,井頭村及掃管笏村之間,很早以前已是一個漁港,村民以蜑民及客家人為主,在山邊建寮屋聚居,發展成漁村社區。

有人在海邊一處山崗發現一個石洞,石洞內有一尊銅麒麟像,因而被稱為麒麟洞,後面的小山崗被稱為麒麟崗,是水上人「藏魂寄石」的地方。

「藏魂寄石」是六壬道家秘法,將弟子的時生八字直接寄在大石內,弟子命中的先天及後天災難,轉移到大石中得到石公石婆保佑,加強對弟子防身保命作用,作用與「葬生基」差不多。(「葬生基」因避諱改稱種生基)

在海邊的「先民石刻」就是「藏魂寄石」,「石刻」原是「寄石人」的時生八字,經風吹雨打海水侵蝕,殘缺後成為「石刻」。

相傳水上人是煉石補青天的女蝸後代,蜑族就是龍蛇族(龍頭蛇身的娜伽),自古以來都在海洋中飄泊,不可登岸,最接近陸地的位置,是海邊的大石。
大石為水上人提供躲避天災的地方,成了水上人的神靈,逐漸發展成「藏魂寄石」。

水上人獲准埋岸後,才供奉天后及洪聖爺,「藏魂寄石」湮沒在歷史潮流之中,不過,「寄石」的概念仍然流傳。

水上人的孩子,十三歲前都用繩拴在艇上,身上還拴一塊木方,這塊木方的浮力雖不足以將孩子浮起,但因做了「寄石」儀式,搵替身的水鬼最初會誤認木方是小孩,小孩的家人可爭取時間將他拉回船上。

海上若有人遇溺,水上人不會立即施救,先將一個燒飯用的爐子拋下水中,作為替身引開水鬼,才落海救人,這種做法亦有「寄石」作用。

麒麟崗對開海面中央有一玉鼠島(老鼠洲),恍似麒麟吐玉書,風水甚佳。

玉鼠島是一個無人島,傳聞日軍佔港期間,此島為日軍的亂葬崗。
1980年因填海與陸地相連,分別發展為兆麟苑和恒福花園,兩旁空地一直丟空,近年才興建公園。

青山公路元朗至青山段於1914年落成,港九船塢業人士為慶祝公路落成,集資在麒麟崗後面山坡興建一間三聖廟,供奉孔子、釋迦牟尼、老子三位聖人,1921年建成,是儒釋道法門總壇。

廟中存有由李法文師祖口述,白法平師公筆錄之儒釋道教錄,教錄內文記載儒釋道法門,由創教至今重要歷史。

三聖廟內有一個不太大銅鐘,傳聞日治時期,日軍想抬走銅鐘熔掉,但合數人之力都不能移動分毫,後來放棄,坊眾相信該廟受神靈保護。

1950年代初期,內地移民大幅增加,在海邊搭建棚屋,近海地方逐漸發展為墟集。
當時的新界民政署署長彭德,因麒麟崗後面有三聖廟,將墟集命名為三聖墟。

1960年代,香港政府計劃於屯門發展新市鎮。
1970年代末,正式落實屯門新市鎮發展計劃,青山灣進行大範圍填海工程,建路連接青山公路接駁到市區。

1976年,三聖墟近海棚屋被清拆,為填海及興建道路,當局要移走在海邊的麒麟崗。
消息傳出後,村民認為會觸怒神靈,提出反對。

工程最初順利進行,麒麟崗體積愈來愈細,後來工程出現阻滯。
工程人員發現麒麟崗如雞蛋一樣,外圍石質鬆軟,很易清除,但到了「蛋黃」核心,石質堅硬無比。
高約3.3米、闊約2.3米的巨石,無論用甚麼工具,都無法鑿走分毫。

當局派專家前往查看,專家發現巨石上有「石刻」,但無法辨認。
這時,有村民說巨石是「藏魂寄石」,可能關係數以百計性命,工程要立即停止。

專家不信這種「妖言惑眾」,將村民驅走。
考慮過多個方案,專家決定將石炸碎,當局運來炸藥,但工人無法在石上鑽孔安裝。
專家想辦法的時候,在場工人突然發高燒,要送院治療。

這種怪事不斷出現,工程無法進行,村民說工程觸犯了「藏魂寄石」,若繼續工程,會有更嚴重事故發生,工人不敢再開工,承建商只得放棄。

政府再次招標,一家承建商中標進行工程,由於無法鑽洞安裝炸藥,承建商用難度較高的水力定向炸藥。
硝煙散去後,大石紋風不動,但有如血的紅色液體由石上流出,這家承建商最終放棄工程。
自此,沒有華資承建商敢接辦。

6月2日,連場豪雨,三聖墟村水浸逾十呎,老弱婦孺要由屋頂爬過屋頂逃生。
村民說因當局興建高速公路,地盤泥石阻塞去水口釀成災害,有村民認為當局觸怒神靈。

6月12日,三聖墟村村長代表村民到理民府交涉,要求當局協助村民向承辦商提出賠償。

負責屯門新市鎮發展的一名外籍高官,為免夜長夢多,向港督說明來龍脈後,不避嫌將工程委託給自己兒子任職的外資公司。
高官的兒子到麒麟崗視察,回程時發生交通意外身亡。

麒麟崗「怪石」顯靈轟動社會,村民恐神靈降罪,與新界民政署交涉。
當局最終以「記錄昔日海岸線」為名,該段擴建的青山公路繞過巨石興建。

原位於海邊的麒麟崗「怪石」,現已在1980年入伙的三聖邨旁。
「怪石」旁豎有一座石碑,上刻:屯門三聖墟村未填海前,其岸線原以此石為界,謹泐貞珉以追憶舊日漁村,並象徵新市建設。一九八一年立
泐(音勒): 用刀刻
貞(音精): 堅硬美好
珉(音民): 玉石
意思是把這件事用刀刻在美好的玉石上。

1984年9月9日,麒麟崗公園落成啟用,公園內有告示牌介紹三聖廟來由:
青山灣成墟之始,只有篷茅一二,漁戶三五,後有李法文法師發起組織普濟會,崇尚儒、釋、道三教真義,並決定興建三聖廟,於一九一四年奠基,於一九二一年建成。嗣時移世昌,青山灣開闢後,陸路交通已可由青雲直上,直達九龍及通往新界各地,本村遂把握屯門水陸交通樞杻,是可稱「屯門之門」也。

「怪石」保留後,三聖廟開始重建,1996年10月23日,重建期間曾發生姦殺案,據稱因三聖顯靈,兇手最終落網。

重建後的三聖廟,為三進三間式建築,門額只餘「聖廟」兩個字,兩旁對聯為:智仁勇三德,儒釋道一家。
正門外建有「九宮八卦魚池」,魚池底部布有八卦法陣,據稱能匯聚天地靈氣,不少善信在此許願,認為十分靈驗。

1998年,古物諮詢委員會,評定「聖廟」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2009年12月18日確定評級。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