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探案實錄 最老囚犯老死獄中

青衣島歷史可追溯至南宋,屬官富巡司管屬的客家村落,最初開拓青衣的是林姓客家人,之後到來的是陳、鄧、張三姓。

明朝嘉靖十二年 (1533年),東莞海盜陳邦瑞、許折桂、溫宗善等,聚眾劫掠為患香港一帶,林姓因逃避海盜滋擾,離開青衣島。

明朝崇禎末年,陳氏在青衣落地生根後,將位於新安縣深溪山的陳門晏氏古墓,(南宋正議大夫陳朝舉夫人晏氏),移葬至青衣島涌美老屋村。

1898年,英清兩國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國租借新界,為期九十九年,青衣島被納入大英帝國版圖內。

青衣原居民根據香港法例,第97章《新界條例》規定,遺產承繼權依循傳統習俗由男丁承繼,青衣原居民三大姓是陳、鄧、張,共十一族。

青衣塘是傳統客家村落,青衣五村包括:大王下村、藍田村、新屋村、鹽田村、涌美村。

鄧才1928年1月23日出生,是青衣大王下村原居民。

鄧才在村內及隔鄰青裕新村擁有多幢村屋,有多個單位分別開設食肆及出租,由於性格暴躁,在村內人緣欠佳。

林添娣1932年在流浮山天水圍村出生,一家人以務農為生。
1953年,鄧才與林添娣結婚,兩人之後育有三子四女,林添娣相夫教子任勞任怨。

1961年年底,政府將大王下村劃為住宅區,原居民需要遷出,搬到新的大王下村居住。

1967年,鄧才任職司機及教車師傅,教女學生學習駕車時發生婚外情。
鄧才在旺角另築愛巢,將妻兒置諸不理,鄧才沒與原配離婚,也沒與女學生結婚。

女學生其後為鄧才生下兩子兩女,鄧才視女學生為妾侍,同住青衣島青裕新村,之後沒給原配家用。

林添娣人稱林嫂,被鄧才拋棄後,上山斬柴變賣、替人割草、耕田,做地盤等粗重工作,含辛茹苦養大七名子女。
由於家境困難,子女都只接受中小學教育,之後到社會工作,幫補家計。

1972年,政府通知青衣塘四村,包括:藍田村、大王下村、新屋村、鹽田角村,清拆該處寮屋及村屋,興建公屋,重新規劃整個區域用途,政府清拆舊屋後未能為受影響村民提供新居,四村村民暫居長康邨四年。

1975年,青衣島上的南宋陳門晏氏古墳,因城市發展遷墓至元朗流浮山白泥崗山丘上。

政府在原居民墳場區山坡下,劃地為四村興建一列排開七座家祠,大王下村有五座祠堂,包括:鄧松興堂、鄧三勝堂、鄧六安堂、陳義興堂、張榮鑑堂。

1978年至1983年搬村期間,發生村民死亡事件,村民認為搬村觸及墳地,搬祠堂影響風水等,政府為平息事件為臨時祠堂進行躉符儀式,聘請道士進行法事,安撫神靈,鎮壓惡魔。

搬村後,林添娣與兒孫住在青衣清心街,大王下村二十九號一幢三層高村屋。

大兒子鄧文輝居於樓上,有一名傭工留宿,樓下單位間開兩邊,一邊由林添娣居住,另一邊是鄧文輝女兒鄧麗盈住所,堂弟一家住在屋頂層。

1988年,鄧才六十歲退休,人稱「財叔」或「基叔」,與妾侍一同居住,兩子兩女事業有成,分別當上警司、醫生、律師、護士。

2008年年初,鄧才心臟病發,要做「通波仔」手術。
「通波仔」手術原名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醫生先用穿刺皮膚方法,將導管放入腹股溝股動脈或手腕橈動脈,利用X光技術引導導管進入心臟,將氣球放入動脈。
氣球通常會與冠狀動脈支架一起進入血管,氣球進入後撐開血管,以冠狀動脈血管支架維持血管通道,因而俗稱「通波仔」手術。

手術後,鄧才手腳震顫,健康和脾氣都變差,醫療報告顯示鄧才有輕微癡呆及抑鬱徵狀,經常失眠要服用安眠藥,妾侍一家不願照顧他,鄧才搬回青衣大王下村,與原配同住一室。

2008年11月9日晚上,鄧才與林添娣都失眠,在牀上輾轉反側。
林添娣到廚房拿了一柄菜刀入房,將鄧才趕出睡房,鄧才去士多房拿一柄鐵錘,之後返回睡房。

11月10日凌晨二時,鄧麗盈聽到祖父母居住的單位,傳出女子痛苦呻吟聲。
鄧麗盈到窗前查問:「嫲嫲,你有無事呀?」
鄧才回應:「無事。」
此時,鄧麗盈聞到有血腥味,致電父親說:「爺爺好似打緊嫲嫲。」,叫父親鄧文輝立即回家。

鄧文輝趕回來,進入單位後發現睡房門反鎖,睡房傳出林添娣呻吟聲,他叫鄧才開門沒有回應,撞門又不成功,最後以園藝大剪刀將門撬開,映入眼中的是,「阿媽瞓喺地下成身血,個頭都係血……阿爸攞住個錘仔,佢又係成頭血!」

鄧文輝搶去鄧才的鐵錘,將他按在梳化。
此時,住在頂層的堂弟趕到協助,鄧文輝此時轉往救林添娣,替她抹血,「但啲血抹極都係咁流」。
期間,林添娣被血嗆到無法呼吸,鄧文輝扶起林添娣讓血流出。

警員及救護員到場,將鄧才及林添娣(76歲)送往瑪嘉烈醫院,鄧才在醫院撼頭埋牆,林添娣送院延至傍晚五時五十八分傷重不治。

探員在單位內找到一柄鐵錘,睡房內檢獲一柄菜刀。

法醫劉明輝驗屍時發現,林添娣頭顱最少被鐵錘重擊三十下,頭顱骨骨折,造成腦部嚴重創傷致命。

鄧才額頭有傷,頸項有五至六條割傷傷痕,集中在一處,傷口甚淺沒有傷及組織,全部方向大致相同。
頸傷不深,傷口周圍沒有瘀痕,狀況跟被劈傷傷口不脗合,傷口較似由用刀切鋸造成。

不符合被攻擊造成的四種傷口特徵:
(一)始端淺,中間深,收尾深。
(二)始端淺,中間深,收尾淺。
(三)始端、中間與收尾均深。
(四)始端、中間與收尾均淺。

鄧才頸部受傷位置,屬於相對較隱蔽部位,如果被他人襲擊,遇襲者很少會不閃不避,任由頸部同一位置被接連攻擊多下。
上述特徵均顯示這些割傷,可能是自己造成,下手輕且手有發抖痕跡,醫學上稱「猶豫傷口」。(即自殺者會先試割幾刀,看會不會痛。)

鄧才在警誡下對探員說,林添娣頭部曾做手術,患上精神病經常罵他。
案發時,林添娣在睡房內按着他的肩膊,用刀割他的頸,「捉住我條頸係咁剁剁剁」。
鄧才起初以為林添娣只是「玩吓」,後來「見到出血就嬲,『茅咗』,咪扑佢囉。」

鄧才稱不知扑了妻子多少下,妻子不斷「周圍走周圍撞、撞牆」,之後的記憶一片空白。

鄧才表示從來沒有和妻子打過架,反覆表示用錘扑她時自己「茅咗」,完全沒有意圖殺她或令她受傷。

鄧才的子女向探員表示,林添娣間中為鄧才另有女人的事爭吵,但從沒見過兩人打架。

鑑證專家在菜刀上只發現鄧才留下的指模,刀柄上的血跡形態,與鄧才的手掌相符,無證據顯示林添娣曾經持刀。

探員綜合鑑證專家與法醫的證據,認為鄧才所作的警誡口供與事實不符,相信他錘殺林添娣後,用刀割頸企囻自殺。

警方落案控告鄧才一項謀殺罪名,2008年11月13日解往荃灣法院提訊時,鄧才又再撼牆,需送回醫院治療。

2010年1月12日,案件在高等法院開審,鄧才(82歲),被控一項謀殺罪,需佩戴助聽器輔助聆聽證供。

鄧才稱在被挑釁情況下殺死妻子林添娣,否認謀殺罪名,承認誤殺罪名,控方不接納。

辯方律師盤問鄧文輝,鄧才說林添娣的子女要將他送入老人院,由於受到挑釁,一怒之下才犯案。
鄧文輝回應說:「我哋仔女一個都無咁講,佢嗰邊啲仔女可能同佢講過呢番說話。」

2010年1月15日,鄧才出庭上證人台自辯,坐下與站起來都需要兩名懲教署人員攙扶,作供期間時有口齒不清及答非所問情況。

案件並無目擊證人,鄧才在過去八十二年,無犯罪記錄,此案事發經過,只有鄧才一人知道,鄧才自始至終沒有說出動機及案發經過。

辯方結案陳辭時指出,鄧才無殺人或嚴重傷人意圖,只是被林添娣挑釁下失控犯案。

2010年1月19日,法官引導陪審團時表示,陪審團若接納鄧才被林添娣挑釁下失控犯案,應判鄧才謀殺罪名不成立,誤殺罪名成立。

五男二女陪審團退庭商議六小時後,一致裁定鄧才謀殺罪名成立,法官依例判鄧才終身監禁,成為年紀最大被判終身監禁的謀殺犯。

鄧才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結腸癌,入獄後要接受院所醫院及公立醫院治療及跟進。

2020年2月5日,鄧才因身體不適送往公立醫院接受治療,留院期間情況惡化,延至2月23日早上七時二十七分證實不治,終年九十二歲,是在監獄內死亡年齡最大囚犯。
懲教署將事件通知警方,死因裁判法庭將進行死因研訊。

全球年齡最大被裁定謀殺罪名成立的被告,是印度人瑞潘迪,他在一百零六歲時才被裁定謀殺罪名成立,坐監兩年後,基於人道理由獲得釋放。

潘迪家住北方邦馬哈拉吉甘吉,曾擔任印度教教士。
1987年6月15日,八十四歲的潘迪,因一間印度教寺廟廟祝繼承問題,夥同十五名親朋好友殺害四人。

經過二十四年纏訟,2009年12月,一百零六歲的潘迪,與同案其他十五名被告,被裁定謀殺罪名成立,判處無期徒刑,解往北方邦戈勒克布爾地區監獄服刑。

入獄後,潘迪一直臥病在床,經常被送進醫院,獄方不勝其煩,替他向法院申請提前出獄。

2011年5月26日,阿拉哈巴德高等法院,批准潘迪與十名同案囚犯保釋,因沒人幫潘迪辦理手續,他的保釋案拖了近一個月。

潘迪獲釋前告訴《印度時報》,他對犯案當天難以忘懷,當時他一心想當馬哈拉吉甘吉廟的廟公,信徒決定由拉瑪努吉達斯出任,他夥同另外十五人殺害拉瑪努吉達斯等四人。

2011年6月17日,潘迪的親人為他辦理出獄手續,將他從監獄抬上一輛汽車,送他回家。

潘迪回家後,仍以為自己仍在監獄,認不出親人,包括他的兒子艾夫尼許。

艾夫尼許說,潘迪以為家人是獄卒或監獄的醫生。
潘迪的孫子蒙納宣稱殺人兇手仍逍遙法外,爺爺無辜坐牢。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