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地街以中華煤氣首任總經理屈地命名,位於屈地街和皇后大道西的西環煤氣局,建於1908至1909年,1910年春天開始使用,是香港中華煤氣公司第一間煤氣廠,位於太平戲院對面。
煤氣廠建了一大三小共四個煤氣鼓,供應全港煤氣。
煤氣鼓除地腳一層外,餘分三層,最少可用40年。
當年煤氣以煤炭作為燃料,運煤工人每天從三角碼頭的運煤船,運送煤炭到煤氣廠房。
煤氣廠每日可生產煤氣3400立方米。
燃燒煤炭時的熊熊火燄在煤氣鼓內的井口噴出,煤氣鼓旁邊一條長煙囪,長年冒煙,石塘咀居民感受到熱力,稱煤氣廠為「火井」。
煤氣鼓升降由外圍的圓形鐵架支撐,外圍鐵架直柱有軌道,與煤氣鼓旁的活輪配合,活輪納入直軌道,氣鼓可由此升降。
鼓內煤氣充足,煤氣鼓上升,煤氣減少則下降。
1934年5月14日上午10時45分,西環煤氣廠最大的煤氣鼓、第1號煤氣鼓,上升時與損毀的外圍鐵架發生磨擦,煤氣鼓頂部被外圍鐵架破開,2000立方米煤氣外洩,隨東北風吹向晉成街、加倫臺一帶。
煤氣遇上火種,瞬間燃燒,發出巨響,整個西環強烈震動,有如被炸彈轟炸。
着火的煤氣球,向加倫台二號至二十號各屋吹來,加倫台第二、四和六號樓宇,首當其衝,火勢最猛烈,死傷者亦最多。
其餘第八、十和十二號亦同時着火,二號至十二號共六間屋,完全焚毀,這場火燒燬了加倫臺一半私人住宅。
聖類斯工藝院距煤氣鼓五十碼,校內當時有175名學生,大爆炸時他們都在上課,幸好火勢並未波及工藝院。
受聘於聖類斯工藝院的天主教慈幼會神父,見加倫台火焰衝天,安頓好學生後,拿着斧頭,清除阻隔學校與加倫台盡頭東面的鐵絲網,迅速拆去圍牆,打開一個洞口,讓災民安全進入聖類斯工藝院。
韋助力神父冒險往來火場救人,即使樓宇被焚,他亦衝入火場,背負傷者,逃離現場。
韋神父將數人救出險境,送到安全地方。
韋助力神父於1888年生於波蘭波波窩 ,1957年3月25日晚上八時許,安逝於香港仔工業學校。
西營盤警署即時通報中央警署,派出數百人維持秩序及封鎖現場。
中環消防局總管布碌士,下令全局及各分局總動員,
上環消防局、灣仔消防局、西環消防局、筲箕灣消防局,派滅火機前往灌救。
全港各消防局的救護車,奉命到場救護。
當時火勢十分猛烈,黑煙直沖雲霄。
由於三個細煤氣鼓內仍有煤氣,隨時發生爆炸,消防員只能向煤氣鼓射水降溫,但若不排走煤氣,爆炸只是遲早出現的事。
排走煤氣的開關在煤氣鼓旁邊,是最接近已爆炸煤氣鼓地方,十分危險。
兩名印度籍看更夏魯罧及山打星,冒險衝入火場,將煤氣由安全管道排出大海。
兩人完成任務,打算撤離時,身前突然有煤氣爆炸。
兩人首當其衝,被煤氣炸飛燒傷,由消防員救回送院。
煤氣廠內的煤氣排走後,避過大爆炸浩劫。
消防員為起火樓宇撲火,逾3小時後火勢才熄滅。
大爆炸至少波及3條街道11間房屋,7間屋被燒至通頂,不少人因中煤氣毒或吸入濃煙當場死亡。
爆炸後,受傷居民由救護車載往國家醫院,即今日西營盤賽馬會分科診所位置。
有自行入院求醫,也有由汽車、肩輿等送入醫院,在大爆炸中受傷的共二百餘人。
時任港督貝璐於當日到火場視察,晚上八時,他到國家醫院慰問傷者,八時許才離開。
翌日,貝璐到災區視察及慰問災民。
大爆炸翌日,消防員繼續在災場挖掘,先後掘出3具殘缺屍體。
煤氣廠爆炸最終導致42人死亡,數十人受傷,死者包括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首任館長林棟。
煤氣鼓爆炸慘劇,官方在翌日選出陪審團到災區查察,由中央裁判署韓美頓會同研究。
5月27日,陪審團視察爆炸後的煤氣鼓。
煤氣鼓由約兩呎半、高約一呎半的鐵板,一塊一塊連環扣成,氣鼓共分三層,爆炸破口集中在最高第一層,破口濶約十餘塊鐵。
6月5日,下午2時半,煤氣鼓爆炸慘劇正式開庭研訊。
國家醫院院長華駱林首先出庭,就夏魯罧之死作供。
華駱林說,夏魯罧於上午十一時十五分送院搶救,翌晨七時十五分不治,致死原因是被火焚重傷,並受驚慌所致。
夏魯罧是前面受傷,推測煤氣爆炸時,他面向煤氣鼓,而且距離很近。
6月13日,煤氣公司司理史東作供時表示,煤氣鼓若遭硬物從外擊破,煤氣洩漏亦無大礙。
根據目擊者說,煤氣鼓爆炸前見到黑煙冒升,相信當時煤氣鼓已被洞穿,洩漏的煤氣被燃點。
史東說,煤氣鼓僅用一分厚鐵板鑲合,若這個鑲合位置被硬物擊中,可能擊穿煤氣鼓。
6月22日,政府副驗船官差路頓出庭作供,他說,煤氣鼓外邊維繫架鐵器為鏽所蝕,以手點之,碎如薺粉,已失去支架能力。
若遇上強風,外部鐵板發生爆裂凹陷,鐵板與鐵板磨擦會產生火花,燃着煤氣發生爆炸。
6月29日,消防局總管布碌士作供,他曾到印度看更人夏魯罧住所視察,地址在晉成街十三號地下,屋內的柱有爆炸遺跡。
布碌士說,煤氣鼓升至最高時,距晉成街屋頂約二十呎,夏魯罧的住所,應不會被爆炸波及。
布碌士認為,爆炸由印度籍看更夏魯罧引起,他所住的地方首先發生爆炸,炸飛的物件擊毀煤氣鼓引發大爆炸。
若然這個論點成立,夏魯罧就成了罪魁禍首。
消防局副總管菲士軒尼作供時,與上司持相反意見。
他說,晉成街三樓有一窗面向煤氣鼓,若三樓發生爆炸,爆炸力不足損毀煤氣鼓。
晉成街十三號三樓包租婦歐陽氏作供時說,當日坐在廳中,屋外發生巨響,之後有黑煙湧入屋內,隨即着火。
法官韓美頓問歐陽氏,現在有人說是你的樓發生火警,波及煤氣鼓,有沒有這件事。
歐陽氏說沒有,是煤氣鼓爆炸波及我們。
7月4日,上海煤氣局司理兼總工程師碧架作供,他說相信有人在嘉倫台,拋硬物擊毀鼓氣鼓引起爆炸,否定印度人看更屋爆炸波及煤氣鼓,原因是印度人看更住處損毀並不嚴重。
7月5日,煤氣公司司理史東再度出庭作證,史東認為,印度人看更屋發生爆炸的時間,應在煤氣鼓發生爆炸之後。
經18堂聆訊,傳召四十多人出庭作供。
1934年7月13日中午12時15分,陪審員要就兩個議題作出裁決,包括:
(一)印度籍看更夏魯罧的死因
(二)煤氣鼓爆炸原因
隌審團作出決定後,由特別陪審員爹士打(領袖)登巴宣讀結果:「(一)吾等承認此次研究該案之死者夏魯罧,確為該案之標準目的,亦滿意死者係死於焚至重傷兼受驚慌,研究終結,死者此次死於災難。」
「(二)此次災難之緣起,係因氣鼓之鋼片被鏽蝕壞,以致氣洩。吾等認為該爆炸之始,係氣鼓低降時,鋼板受磨擦而有火焰發出,致焚着鼓中之煤氣。吾等亦認為印度看更人之住居內,亦曾發生小爆炸。該住居內之煤氣,僅發生於晉成街13號。若謂事未發生前,由加倫台方面用物擲擊破鐵板而致肇事之說,此項理由,吾等不能接受。」
研訊證實爆炸由煤氣鼓外圍的鐵板造成,氣鼓低降時,鐵板受磨擦而有火焰噴出,燃着鼓中煤氣發生爆炸,裁定死者死於災難。
是次災難,最終官方數字共釀成42死46傷,數百人無家可歸,共有156家民居索償。
由於政府在事發翌日已組織陪審團調查,經長達18堂聆訊,在陪審團明察秋毫下,終於還了冒死排走煤氣的救災英靈清白。
由此可見,發生重大事件,成立獨立調查的重要性。
附近街坊為紀念印籍看更夏魯罧的英勇行為,在煤氣鼓原址為他安放了一個靈位。
煤氣廠其後搬遷,原址於1961年興建西環大樓,在煤氣鼓原址的靈位不知所終。
施工期間,不時發生工業意外,坊眾傳說是該名印度籍看更,為保護煤氣廠,阻撓重建工程進行。
為安撫這名看更,工人在地盤設置靈位,靈位刻有看更的名字,定時裝香拜祭,西環大樓建築工程得以順利完成。
西環大樓建成後,靈位移至第8座地下供奉,大樓居民知道看更的英勇事蹟,經常到靈位拜祭。
2007年,地產商開始收購西環大樓,2011年有足夠業權後申請強拍,2014年11月18日通過強制拍賣統一業權,以底價29.57億元成交,創下歷來最大宗銀碼強拍個案,連同建築費十多億元,預算總投資額將達45億元。
2015年7月,西環大樓拆卸重建,新廈命名翰林峰,為四座30層高,共645個單位的住宅大廈。
2019年9月16日,翰林峰落成,12月入伙。
位於西環大樓地下的靈位,在西環大樓拆卸後不知去向。
德輔道西402至404號及皇后大道西423至425號,創業商場地庫及地面,一個二千多呎地舖空置三十多年。
舖內有一條通往地底通道,是港鐵預留作屈地站進出口,屈地站是港鐵港島線的「延伸站」,當港島線發生意外時,用作調動列車的後備站。
有街坊說在屈地站所在的創業商場,見過一名印度籍男子在深夜巡樓,到地下後進入一個商舖後消失影蹤,懷疑這名印度籍男子就是夏魯罧的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