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 東方威尼斯 戰火寫歷史

王Sir去咗邊?
馬六甲 東方威尼斯 戰火寫歷史

馬六甲州位於馬來半島西南端,位於馬六甲海峽出口,是古老海港,離吉隆坡一百四十七公里,距新加坡二百四十五公里。
總面積為一千六百五十平方公里,人口約六十萬,馬六甲城為首府,是馬來西亞主要港口之一。

拜里米蘇拉是夏連特拉王朝的王子,1401年因反叛滿者伯夷國(今印尼境內),逃難於淡馬錫(今新加坡)。
殺死了當地臣服於暹羅(今泰國)的酋長後佔地為王,次年被暹羅屬國驅逐,四處流浪,最終在一個海盜經常出沒的小漁村定居下來。

《馬來紀年》記載,拜里米蘇拉打獵時在一棵樹下休息,隨行的狗將一隻鼠鹿逼到河邊,但鼠鹿卻將狗弄進河裏,拜里米蘇拉對鼠鹿的勇氣印象深刻。
1403年,在他坐的地方建立一個王國,以靠着休息的馬六甲樹將王國命名為「馬六甲」,這是現在馬六甲的州徽有鼠鹿的圖騰的來由。
明史記載其為滿剌加國。

馬六甲位於馬六甲海峽最狹隘位置,非常適合建立港口,收取稅收。
馬六甲王朝全盛時期控制了馬來半島及馬六甲海峽,是聞名於世的港口及經貿中心。
葡萄牙人甚至曾說:「擁有馬六甲,就能掐着威尼斯的咽喉。」
馬六甲曾是香料貿易中心,被譽為東方威尼斯。

馬六甲歷史雖只有六百年,但其多元文化色彩,包括馬來、華人、葡萄牙、荷蘭及英國的元素,使這座小城廣為人知。
馬六甲是馬來半島文明發祥地,本身歷史相等於馬來亞獨立之前的大部分歷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8年正式將馬六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正式名稱為「馬六甲海峽歷史城市」。

馬六甲雖是個小城,卻是一個包含各種信仰的地方,中式廟宇、祠堂,葡式教堂、伊斯蘭教清真寺,和諧共處。
馬六甲匯集各個族群,包括中國、印度、馬來群島、暹羅、緬甸、中南半島、阿拉伯商人,形成了多元文化國際海港,為現多元社會奠定了基礎。
馬六甲全盛時期,在當地可聽到超過八十種不同語言。

這裏的建築設計受葡萄牙、荷蘭、英國的殖民影響,歷史遺跡包括: 荷蘭紅屋、基督教堂、聖保羅教堂。
由葡萄牙人於1511年建造的聖地牙哥古城堡 ,雞場街為古董商店、藝術坊、紀念商品聚集之處。

在中心廣場上的色彩繽紛的三輪花車,頗具特色,中央的噴泉是由維多利亞大理石建成,1901年建造,紀念維多利亞女王。

馬六甲荷蘭紅屋建於1660年,是荷蘭殖民者留在遠東的歷史最久遠建築物。
紅屋是當時的總督府,俗稱「紅屋」,用荷蘭殖民地政府由荷蘭運來的紅磚建成,歷來為殖民者的行政中心。
1987年,馬六甲州政府將紅屋由行政中心,改建為歷代州王朝的歷史展覽館,現為歷史及人類博物館。

紅屋旁的荷蘭改革天主教堂建於1753年,取代聖保羅教堂作為祈禱聖地,是荷蘭殖民地時期典型建築,由紅磚建成。
教堂內有手工製造的長凳,黃銅聖經,繪在釉彩瓷磚上的「最後的晚餐」像。
英國人後來將之轉變為英國式教堂,在教堂內加了一座風標和鐘塔,但教堂地板仍有舊荷蘭的碑銘。

聖地亞哥城堡為十六世紀初期的葡式建筑物,號稱東南亞最大和最堅固的城堡。
該城堡是葡萄牙人於1511年佔領馬六甲後所建,1607年城堡被荷蘭人炮轟破壞,僅有城門幸存。
城堡被當地人視為馬六甲精神象徵,由此可俯望馬六甲市、舊港口及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也是博物館之城,獨立紀念館收藏馬來西亞從殖民地邁向獨立的貴重文獻。
海事博物館建築外觀,靈感取自於馬六甲海峽沉沒的葡萄牙大帆船海上之花,館內展出自馬六甲皇朝至殖民地時代的海事史料。

位於惇陳楨祿街的峇峇娘惹文化館,由一間峇峇老屋改建而成,館內展示許多古董家具、陶瓷以及服飾。

Posted by Wong Chi Fai on Thursday, January 10, 2019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