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3月29日,下一站是屏東
我們計劃去小琉球,訂了較近碼頭的東港華僑的家
我們訂了三天,每天臺幣1600元
東港華僑的家進房時間是15:00
上午吃過早餐,還有半日時間可在臺東遊覽
臺東踼踏民宿主人
安排我們到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我們將行李放上車,出發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簡稱史前館
位於臺東市博物館路
1980年東線鐵路於卑南站(今之臺東站)施工
揭開埋藏豐富史前文物的遺址
卑南遺址不僅是臺灣考古史上
最具完整聚落模式的考古遺址
也是東南亞及環太平洋地區最大石板棺墓葬群遺址
經臺大考古隊數度搶救發掘
2002年8月17日,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是臺灣第一座以史前和原住民文化為主的博物館
亦是第一座集合考古遺址和自然生態公園的博物館
更是臺灣東海岸第一座屬於國家級的博物館
博物館佔地約11公頃,館內有五大展示廳
十五個展覽室共計三十個展示單元
另外設有三個特展室
分別陳列台灣各地史前遺址考古文物
南島語系各原住民早年生活器物
在台灣各地發現的古生物化石標本等
公園內的「月形石柱」是最重要卑南文化遺址
列為國家一級古蹟
西側景觀公園為完全開放空間
設置各式遊樂設施的「兒童遊戲區」
以花崗石牆及不定時出現水牆的「迷宮」
全票:臺幣80(適用一般民眾)
團體票:臺幣60(適用10人或以上之團體)
優待票票:臺幣50(適用6歲以上未滿12歲之兒童)
65歲以上長者平日免費、假日半價
未滿6歲之幼童免費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很大,走馬看花後返回車上
往知本車站搭火車到屏東的枋寮
途中,我們到臺東市知本路一段782號
阿水伯買臺東特產釋迦,香港叫番鬼荔枝
台灣當地有人將釋迦叫做「4+」
釋迦原產於熱帶美洲
臺灣府誌記載,釋迦由荷蘭人引種入臺栽培
至今有四百多年歷史
因為自「番邦」引入,又稱為「番荔枝」
買完釋迦,發現臺幣所餘無幾
在臺東,用港幣兌換臺幣並不容易
我們問了幾家銀行都不設兌換
結果要到臺東縣政府對面的臺灣銀行才換到錢
換了錢後,到知本車站時,已是13:00
買了13:11開出的莒光號列車
預計14:42到達屏東的枋寮
票價臺幣152元
屏東縣位於臺灣本島最南端,舊名阿猴
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是臺灣西部南北最狹長的縣份
境內以閩南人佔多數,但客家人比例仍達23%
屏東縣有寺廟及教堂1319間,寺廟數量僅次於臺南市
位於萬巒鄉萬金村的萬金聖母聖殿,又稱萬金天主堂
是臺灣兩座宗座聖殿之一,歷史可追溯至1861年
為臺灣現存最古老的教堂建築
屏東縣產業結構上偏重農、漁業
近年來大力推動觀光產業
黑珍珠蓮霧及黑鮪魚成為屏東縣最具代表性特產
屏東縣內唯一職棒場地設於屏東市
位於唯一以棒球命名的道路上
14:42,到達屏東枋寮鄉的枋寮車站
枋寮鄉早期有許多天然林木
清康熙年間有福建漳州移民來此伐木為生
以木板搭寮屋居住
臺語的木板寫作木枋,因此稱為「枋寮」
2017年年初,枋寮鄉有兩個與外星人相關的話題
一個發生在我們到達之前,一個在我們離開之後
2017年2月22日,上午11時許
屏東縣枋寮鄉民發現天空出現狀似超大飛碟的積雲
時間持續近1小時
中央氣象局恆春氣象站說
居民看到狀似飛碟的雲層是低空層積雲
高度約在600至2000公尺,通常在夏季出現
雖然氣象局已作澄清
但仍有人堅信是飛碟以雲層掩護,窥探地球
2017年4月9日,屏東縣枋寮漁港旁的沙灘
岸邊腐爛魚屍長達3公里
幾乎都是金目鱸魚,數量超過一萬
環保局查明是附近魚場將死魚排放入大海
有人將這事與兩個月前的飛碟雲拉上關係
說是外星人所為,將魚吸入飛碟研究後
再掉回大海,才造成今次滿灘死魚事件
由枋寮車站到東港,要到附近的車站搭國光號公車
票價臺幣62元
16:30到了東港鎮近天主堂下車
一下車,聞到食物的香味
在天主堂旁邊停了一部快餐車
即整即賣水煎包及油煎餅,每樣要了一份
由天主堂步行至華僑的家民宿約15分鐘
兩個步兵向目的地進發
東港鎮位於屏東縣西端
隔臺灣海峽與琉球鄉遙遙相對
最早的東港位於東港溪北岸,今日新園鄉鹽埔村
今日東港鎮的位置,在那時是一片無人居住的濕灘地
清朝康熙年間,東港一名正式列入史籍
當時是全台三大港之一
近年因黑鮪魚身價暴漲及大鵬灣國家風景區成立
到小琉球亦必須到東港搭船
東港鎮每三年一次之「平安祭」(王船祭)聞名全臺
為屏東重要民俗活動之一
東港鎮觀光業蓬勃發展
東港漁港漁產品直銷中心,1987年時稱為華僑市場
當地人稱穿著整齊的外來遊客為「華僑」,因而得名
座落於東港渡船頭邊的黃昏市場,佔地近1500坪
提供現撈海鮮遠近馳名,攤位數目四百多個
現已規劃為鮮魚區、生、熟食區、漁特產區及美食攤
到了東港鎮新生一路8號,華僑的家民宿
外牆一幅「東港彩繪王船」3D畫十分觸目
民宿主人在地下開了一家小商店
樓上四層是民宿,每房都有不同主題
我們住的是蒲公英二人套房
訂了明天09:00到小琉球,17:30回東港的船票
我們坐的是泰富輪船,來回票價臺幣410元
安頓好後,20:00出外吃晚飯
這時很多食店都已關門
行到東隆宮對面,見到許家羊肉店的生意不錯
入內吃了當歸羊排骨湯,台幣80元
葱爆羊肚,臺幣100元
2017年3月30日,08:00
由華僑的家民宿往碼頭方向走
冰廠附近的轉角位,人頭湧湧吃早餐
東港人一早就吃魚做早餐
我們點了魚湯、煎魚,吃了一頓價廉物美早餐
08:30到了碼頭的泰富航運取船票
09:00開船,09:20到達小琉球
上岸後看到一部自動提款機
外面加了一扇可上鎖的窗,王sir第一次見這種措施
到指定地點取了小琉球風景區景點門票
全票台幣120元
可遊覽美人洞、山豬溝、烏鬼洞,這三個景點
位於屏東縣東港西南方的小琉球
現稱琉球嶼,屬屏東縣琉球鄉
為臺灣島附近十四個屬島中唯一的珊瑚礁島嶼
小琉球有高雄客運的環島接駁公車,逆時針方向行駛
貫通島上各景點,大約每小時一班
各站都可上落車,採里程收費
全程約兩小時,票價臺幣38元
持有機車駕駛執照,可租機車遊覽
電動機車已進軍小琉球,日租約臺幣500元
無差別自由行,到了目的地後,一般都是步行遊覽
我們隨處走走,沿海邊到了龍蝦洞
在琉球嶼東北方的龍蝦洞是珊瑚礁海岸
分布許多壺穴小地形與海蝕溝
龍蝦洞的海蝕溝外觀寬且深
每當海浪進入溝中,潮聲如吼,頗為壯觀
離開龍蝦洞往山上行
到了漁福村三民路83號的池隆宮
池隆宮主祀池府千歲,是漁福村魚埕尾庄頭廟
乾隆年間,陳任之由福建奉請來臺安居琉球
由池隆宮行到海邊的花瓶岩
花瓶岩是塊珊瑚石灰岩,高約9公尺
位於本福村北部白沙尾海灘,海水清澈見底
受海水沖蝕,形成頭大腳小外觀
岩頂上雖沒泥土,但仍長有臭娘子及盒果籐等植物
岩石看起來如同插有花草的花瓶,遂名為「花瓶岩」
花瓶岩西北側伏有一座天然石龜,相互配襯
在花瓶岩海邊,有棧道通往美人洞
我們到時,棧道損毀待修,只得原路折返
沿車路到達美人洞風景區
馬路旁有「陸蟹出沒 減速行駛」告示牌
為讓更多人認識墾丁國家公園區內的陸蟹
提升對陸蟹過馬路的生態認知
提醒司機在特定路段上降低行駛速度,減少陸蟹傷亡
墾管處於2012年
舉辦「陸蟹過馬路創意道路標誌設計甄選活動」
朱世明的「陸蟹出沒 減速慢行」勝出
雖然樹立了告示牌,但陸蟹的死亡率仍高
墾丁國家公園在陸蟹產卵季節
過去每晚可見過千隻陸蟹產卵,近年減至不足一百隻
陸蟹產卵遇害,美人洞原來也有類似慘劇
美人洞原名棄嬰洞,在杉福村公墓外緣
琉球人以捕魚為主,「重男輕女」根深蒂固
家有二女者,在次女誕生後即棄在山洞中
洞內岩石呈深紅褐色,有說是由棄嬰鮮血凝聚而成
有傳杉福村公墓是死嬰的埋身之所
美人洞風景區斷續相連二十餘洞,景點包括:
曲徑探幽、天外天、蝙蝠洞、情人坪、仙人洞
仙人泉、怡然園、迷人陣、一線天、榕岩谷
寧靜谷、望海亭、美人洞等
從美人洞出來,沿海邊走到杉福生態長廊
杉福生態長廊位於小琉球北部,鄰近杉福漁港
主要由廢棄軍事基地改建而成
是觀賞夕陽與天然海景的絕佳地點
生態長廊入口隱蔽,從入口往下走,是地道入口
走道兩旁是由珊瑚石堆砌成的牆,頂端用綠色網子蓋住走至地道底部,進入廢棄軍事基地
島上曾配置四處砲陣地,現已開放為觀光用途
杉福生態長廊有許多特殊海蝕地形
如海蝕柱、海蝕凹壁和海蝕壺穴
杉福生態長廊與山豬溝相距不遠
山豬溝與烏鬼洞相接相通
是小琉球島內最完整的原始植被地區
由斷崖形成,有數十公尺深,形勢頗為峻險
步道總長四百公尺
沿途有老榕樹、礁岩石洞、觀海平台等地點
烏鬼洞近年崩壞顯著擴大
洞口經過整修,洞口旁有烏鬼洞風景區記事碑
講述烏鬼洞來源,是一段血腥歷史,碑文如下:
明永曆十五年,延平郡王鄭成功
克復臺澎,驅走荷人
少數黑奴未及歸隊,逃來本嶼,潛居此洞
數年後,有英軍小艇在此洞西北之蛤板登陸
觀賞風光,黑奴乘虛搶物燒艇,盡殺英軍
英艦發現艇燬人亡,上岸搜索
黑奴潛伏洞中,百般誘脅,誓死不出
乃灌油引火,黑奴盡死洞中
後人遂名之為烏鬼洞,意指黑洋人曾棲息之洞也
清朝時,有人在洞中安放石床、石椅
石鑼、石鼓、銀器、珠寶等
日懅時代,日本人曾派專家進去搜索
發現石桌、石椅和一些骸骨
骸骨化驗後證明是人類骸骨,身長竟有兩公尺
離開烏鬼洞,時間已是16:00
步行回碼頭將會錯過船期,於是改乘公車
回到碼頭,17:30乘船回到東港
小琉球各景點及廁所指數(五星最高):三星
返回東港,先吃晚飯,再返回東港華僑的家民宿
在民宿休息一會,20:00出發到東隆宮
地址在東港鎮東隆街21-1號
東港鎮廟宇數目是全屏東縣最多
以東隆宮、朝隆宮、福安宮為東港主要三大廟宇
東港人以漁民為主,擁有船隻的業者大多為當地富豪
向來支持寺廟興築,成為固定捐助香油錢主要贊助者
東港東隆宮是台灣四大古廟之一
現仍保有大廟古風,廟前有班頭衙役輪班當值
東隆宮一樓主祀溫府千歲,二樓奉祀倉頡和孔孟
很多考生拿准考證來祈求考運順利
東隆宮廟前輪班當值的班頭衙役,幫信徒改運
這就是「祭改」獨特改運法,另外還有「大改」
先擲筊請示溫王爺或中軍府獲准後
再擲筊決定鞭打次數,是全台唯一的「責杖改運」
接受「大改」的男性趴在地上,任由班頭持杖打屁股
女性則跪地以鞭條鞭打手掌心
十六歲以下小孩也同樣以鞭條處置
東隆宮建廟於清康熙45年(1706年)
東港海岸發現大批寫有「東港溫記」字樣的木材漂來
神靈顯示溫府千歲欲在此地建廟
鄉民為之立廟,取名「東隆宮」,意為「東港興隆」
清光緒20年遷址重建,1984年成為如今規模
東隆宮正殿右側
有一口於日本殖民時期打造,沿用至今的銅鐘
相傳二戰時期,日本向民眾徵收金屬器物以作戰略之用
此口銅鐘送進鋼鐵廠的熔爐時
所有金屬器物都已融化為熔漿,但銅鐘完好無損
經多次熔解也損傷不得,鐵工廠人員認為這是神蹟
秘密將銅鐘送回東隆宮
東隆宮早年有兩座轅門,轎班遶境從東門出、西門回
因門口小、信眾漸增,每到東港迎王期間更是萬頭鑽動
所以建造一座大型牌樓,方便民眾進出
廟前的黃金牌樓原由檜木打造
1994年廟方花費8000萬元
請老師傅貼上金箔,耗時3年才完工
東隆宮正廟的門神早已貼上金箔
打造黃金牌樓是與正廟互相呼應
2005年東隆宮開基300周年
廟方曾小修黃金牌樓,請來一群老師傅
花個多月重新貼上29萬張金箔片
黃金牌樓長年受雨打日曬加上海風影響
多片金箔已老舊斑剝,2016年首度全面重鋪
廟方使用純度98.6%的金箔,每張長寬都是1.5公分
由老師傅把金箔緊貼上有人物浮雕的牌樓上
廟方斥資超過2000萬元,黃金和工錢佔各一半經費
黃金牌樓正面寫着「風調雨順」,但「風字少了一點」廟方人員說是希望「風少一點」,不是寫錯字
東港「王船祭」起於何時今已不考
每隔三年迎王活動在日治時期為農曆3月
三年一科的「東港迎王平安祭典」2018年登場
東港迎王祭典在坊間流傳「千歲爺遲到」的趣聞軼事
1994年甲戌正科迎王祭典最後送王儀式的照片顯示
有兩位分別穿紅、綠色唐朝官袍之人
在王船火化歸天時盡速登船
有人說兩王遲到、差點來不及登船
關於王船的禁忌已傳承200年,為東港迎王祭的傳統
除東港人要了解外,外地遊客也要遵守
東港文史專家陳進成表示
曾有情侶見王船上坡幫忙拉繩子
女生當場暈眩昏倒,男生向王船公道歉,女生才好轉
陳進成列舉8條禁忌,請民眾留意
1、王船要送給千歲爺,不能踐踏王船木材
2、王船建造期間,閒雜人等不得進入
3、王船廠進行祭祀儀式時,不要站在神明香案桌後
4、王船建造期間女性不得進入王船廠
5、喪家、進產房幫忙者不可進入王船廠
6、王船建造完成不可用手觸摸、敲打
7、王船公開光、點睛安座後
祈福牌不能掛在王船公後面的網子上,以免祈福變惹禍
8、王船遶境時,只能由王船組師傅及大千歲轎班拉繩索
東隆宮
景點指數(五星最高):四星
廁所指數(五星最高):三星
屏東縣寺廟數量,內政部民政司登記資料為1,488間
寺廟數量位居臺灣第三位
2017年3月31日
由東港華僑的家民宿,到大鵬灣國家風景區
途中就經過東福殿城隍廟及鎮海宮
昨晚在東隆宮見識過「責杖改運」
今早到東福殿城隍廟,看上刀山落油鑊改運
東福殿城隍廟,以小稻草人替善信改運
小小的稻草人做了替身,綁上符咒,穿上衣服
廟方人員搬出油鍋,點火加熱後
在油鍋中間,放進金紙造成的燈心,點起滾滾油鍋
乩童拿着稻草人,開始過火改運步驟
每下一次火油,災厄就少了一層
稻草人最後還要放流大海,才算功德圓滿
東福殿城隍廟,當地慣稱「境主公廟」
為東港七角頭之一下頭角廟宇,主祀城隍尊神
由鳳山縣城隍廟分靈至東港鎮基已有200年
廟內尚奉祀有開基城隍金身
東福殿城隍廟
景點指數(五星最高):三星
廁所指數(五星最高):三星
東港鎮海宮
明永樂、宣德年間
三保太監鄭和率船隊下西洋宣揚國威
一次返程中遇颱風,部分船隊泊靠昔三條崙仔一帶
在今日鎮海公園外一公里處,蓋有「太監府」
府中奉祀開閩聖王、三寶太監
康熙年間,一艘奉祀諸王爺神的南澳船隻漂流至此
各村落皆迎神奉祀,崙仔頂奉蘇府七王爺
汕仔寮奉黃府千歲為主神
另有溫府、朱府、包府、盧府及伍府等王爺神
受到鄉民敬奉,安奉民宅
1894年,東港海嘯
崙仔頂、汕仔寮、太監府三聚落的民宅盡沒汪洋
鄉民集結於崙仔頂,各自搶救神像
搭建草壇,合併祭祀,稱作「共合堂」
臺灣日治時期,由海岸遷徙至近陸
奉天命改稱「鎮海宮」,以「威鎮海疆」為意
東港鎮海宮地址為東港鎮鎮海里42號之5
主祀蘇府七王爺、黃府千歲的道教廟宇
東港鎮海宮
景點指數(五星最高):三星
廁所指數(五星最高):三星
沿鎮海路來到海邊,是鎮海公園
鎮海公園位於鎮海宮旁邊
在鎮海宮建廟初期(約1987年)
原本是一片過度鹽化的沙灘
透過鎮海宮義工捐款並向鎮公所爭取經費
經過十年努力,在沙灘上植樹美化成功
是當地民眾戲水、放風箏、觀夕陽的好去處
鎮海公園為東隆宮三年一科的王船祭
請王船、燒王船的重要場地
相鄰的鎮海宮也多次在這裏舉辦「牽罟」活動
2016年3月20日
鎮海公園海邊,一條三米長「地震魚」擱淺死亡
專家表示這是深海魚,真正名字叫做皇帶魚
鎮海公園
景點指數(五星最高):三星
廁所指數(五星最高):三星
由鎮海公園沿東港海堤走,到達大鵬灣國家風景區
大鵬灣位於東港鎮的南平里,跨越林邊鄉和東港鎮
是後寮溪和林邊溪匯流入海處,古有「金茄萣港」美名
全區有海陸域面積1438公頃
日據時代,大鵬灣是日本人建立水上機場的南進基地
光復後成立空軍幼校,後改為三軍防砲訓練中心
大鵬灣開發後,營區遷到枋山
大鵬灣國家風景區包括大鵬灣域
大鵬灣營區和青洲遊憩區
大鵬灣原是東港人養蚵和箱網養殖的大本營
大鵬灣蚵架風情,成為大鵬灣特色
蚵農採蚵拋棄的蚵殼,長年累月,在水中形成了蚵島
成為鳥類覓食的地方
東港往林邊公路旁的大鵬灣有一大片紅樹林
已被列為保育區
紅樹林吸引大批水鳥棲息,是賞鳥天堂
大鵬灣國家風景區
景點指數(五星最高):三星
廁所指數(五星最高):三星
沿大鵬灣環海道路行
在嘉新一街乘的士到「F3鐵道藝術村」
「F3鐵道藝術村」在台鐵南迴起點站枋寮火車站前方
「F3」取自枋寮英文譯名Fang-Liao及3號倉庫的縮寫
詩人余光中1972年路過枋寮留下現代詩「路過枋寮」
三十年後,余光中應邀到剛啟用的枋寮藝術村
藝術村為余光中設「詩人斗室」,讓他有空前來寫作
余光中應允說,枋寮靠山又靠海,他會來尋找靈感
「雨下在屏東的田裏╱甜甜的甘蔗╱甜甜的雨……」
這是余光中寫的一首詩「車過枋寮」
經余光中同意,這詩將雕刻在枋寮火車站大廳
枋寮火車站曾是縱貫線鐵路的尾站
1991年南迴鐵路通車後,火車倉庫、宿舍都荒廢了
枋寮一群藝術家,申請不到政府經費
集合鄉里力量,建立枋寮藝術村
2002年,枋寮藝術村有24位藝術家進駐
集結藝術家力量,推動藝術社區
余光中希望藝術村推動得更好
2016年2月
枋寮鄉「F3鐵道藝術村」有五名藝術家離開
由藝術家打造的漂流木藝術館逐漸清空,令人惋惜
F3鐵道藝術村
景點指數(五星最高):三星
廁所指數(五星最高):三星
參觀完「F3鐵道藝術村」,時間尚早
興之所致,決定搭公車去台灣最南端的鵝鑾鼻公園
枋寮至墾丁,全票臺幣177元,鵝鑾鼻是終點站
鵝鑾鼻又名南岬,位於台灣省屏東縣恆春鎮
中央山脈盡處最南端,隔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望
「鵝鑾」為排灣族語「帆船」的音譯
這地附近有一塊船帆石而得名
「鼻」指「突出」,此地是岬角,因而取名為鵝鑾鼻
鵝鑾鼻是臺灣最南端,是太平洋與巴士海峽分界點
全區為隆起的珊瑚礁地形
日據時期,經票選為「臺灣八景」
鵝鑾鼻公園佔地約59公頃,內有非非洞、古洞、幽谷
豪豬石、擎天石、親吻石、好漢石、滄海亭
又一村、幽谷、海濱棧道等
園區內有一座距今約5,000年的史前遺址
屬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資產
鵝鑾鼻燈塔地址在屏東縣恆春鎮鵝鑾里鵝鑾路301號
高21.4公尺,內設大型四等旋轉透鏡電燈
光度達180萬燭光,每30秒旋轉一周,見距20海浬
是臺灣地區光力最強的燈塔,有「東亞之光」美譽
燈塔一度被認定為臺灣最南端的標誌
後被臺灣最南點地標取代
燈塔起建於清光緒7年(1881年)
建造費用總數為白銀20餘萬兩,1883年建成
當時是為防止原住民侵擾,將燈塔設計為砲壘
設有砲台及槍眼,於牆外挖設壕溝
曾派武裝士兵守衛,是世界少有的武裝燈塔
塔身全體白色圓形,塔高21.4公尺,塔底周長110米
白色圓形鐵塔內共分五層,每層各有鐵梯15級
第一層儲煤油,第二層置格林砲,三層為洋人休憩所
四層設置榕林砲,第五層為光源所在
甲午戰爭後,1895年(清光緒21年)清軍在離台前
恆春知縣歐陽萱奉令
秘密焚毀南台灣鵝鑾鼻燈樓、石牆,以及石路碼頭
燈塔在9月13日摧毀
鵝鑾鼻公園開放時間
4月至10月:06:30至18:30
11月至3月:07:00至17:30
全票臺幣60元,半票臺幣30元
在鵝鑾鼻燈塔對面,有一家小商店
內有「波子汽水」出售,買了一瓶懷舊一下
鵝鑾鼻公園
景點指數(五星最高):三星
廁所指數(五星最高):三星
離開鵝鑾鼻公園,在公車站等公車回枋寮
與候車者閒談間
才知道要先到附近一家便利店買車票才可乘車
買了票,上了車,回到枋寮已是華燈初上
在枋寮的「回鍋來」吃火鍋
乘公車由枋寮到東港,票價台幣62元
屏東之行告一段落,下一站是高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