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故事 損卦九二 符存審 戰績彪炳晚年被棄

九二:利貞,征凶;弗損放之。

利:以刀割禾,引伸有利益。
貞:占卜龜甲,引伸經過驗證。

征:沿路向城邑進發,引伸出征。
凶:地面下陷,引伸凶險。

弗:弋射時所用的箭矢,引伸矯正。
損:敲擊貝幣,引伸損毀。
放:敲打刀鋒,引伸釋放。
之:箭矢着地之處,引伸到達。

意思是經過驗證有利益,出征有凶險,要矯正損毀行為。

後唐時期的符存審,可解爻義。

符存審(862年-924年),本名符存,字德祥,陳州宛丘縣人(河南省淮陽區)。

符存審父親符楚是晚唐的陳州牙將,統率約五千兵馬,家境不富裕。

《宋史》記載,符存審出生將門之家,十三歲便能騎射。
少年時性格豪邁,重俠義精神,機智多謀,喜歡談論兵法戰事。

唐末唐僖宗乾符七年(879年)朝廷衰敗,河南一帶強盜四起,黃巢起義,糾集豪強。
年僅十八歲、生逢亂世的符存審,糾集附近土豪青壯,率領他們守衛家園。

符存審戰敗被敵軍俘擄,將要在郊外被處決,歌妓向敵軍首領說情,符存審得以大難不死。

符存審其後投軍,追隨光州刺史李罕之。
中和三年(883年),李罕之不敵「蔡州皇帝」秦宗權,光州城池失守,李罕之棄城前往項城,投奔風評甚佳的諸葛爽。

諸葛爽封李罕之為懷州刺史(焦作一帶),符存審在懷州軍中擔任小校,多次與秦宗權的蔡州軍作戰,頗有戰功。

光啟二年(886年),諸葛爽病逝,部將劉經擁立諸葛爽兒子諸葛仲方為藩帥。
李罕之趁機攻取河陽,被劉經擊敗,退保懷州,部下將佐皆潰散。

符存審脫離李罕之前往太原,投靠河東節度使「獨眼龍」晉王李克用,李克用收為義子御賜國姓,部分史冊載為李存審。

李克用共有十三名兒子,(一個親生兒子李存勗,十二個義子),符存審在十三太保排行第九。

後唐明宗李嗣源時,符存審兒子復歸舊姓,歐陽修所撰《新五代史》列傳中,唯一得以保留原本姓氏的人,其餘獲授國姓的眾人皆記為李姓。

符存審受命掌管義兒軍,沙場上識機知變、行軍法命嚴明如山,喜歡用奇兵制勝,從來沒有戰略失誤,品性敦厚低調、謹言慎行,因而侍遇日隆。

跟隨李克用時,討伐吐谷渾族的赫連鐸,表現勇猛「冒刃死戰、血流盈袖」,李克用親自為他治療傷口,日夕慰問。

乾寧元年(894年),盧龍節度使李匡籌屢犯河東。
李克用親征反擊,反佔武州和新州,李匡籌見勢色不對,發兵堅守居庸關不出。
李克用以少量騎兵在關前擾敵,派遣時年三十二歲的符存審出任先鋒,領步兵從另一條路夾擊,大敗幽州軍,一舉攻下居庸關,殺死及俘虜敵方過萬人。

乾寧二年(895年),邠州守將王行瑜聯同韓建及李茂貞三路叛唐。
李克用率軍勤王,邠州主力屯紮在龍泉寨,四面有懸崖,石壁險峻。

符存審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攻下龍泉寨,擊潰王行瑜,回師後被授予「檢校左僕射」,之後輔佐李嗣昭再攻打汾州,生擒李瑭,憑這功勞改任「左右廂步軍都指揮使」。

天祐三年(906年),符存審升遷「蕃漢馬步副指揮使」出征潞州,與李嗣昭在上黨降服丁會,合兵盧龍節度使周德威在夾城消滅流賊,加封檢校司徒、忻州刺史,兼領「蕃漢馬步都指揮使」。

天祐七年(910年)李克用病死,二十五歲長子李存勗(後唐莊宗),繼承晉王之位。
四十八歲的符存審作為老重臣,加封檢校太保,兼任「蕃漢副總管」。

當時晉梁爭霸,李存勗在十二月率領晉軍南下,在柏鄉與梁軍大戰,鎮守太原的任務交由符存審負責。

翌年三月,符存審代替李存璋到晉梁交界重地趙州戍守。

天祐九年(912年),後梁太祖朱溫率號稱五十萬大軍,進攻鎮州、定州,命令部將楊師厚攻入棗強後血腥屠城,老人婦孺也不放過,朱溫親率賀德倫等人圍攻蓨縣(河北景縣)。

符存審正在附近趙州駐紮,帶部下史建瑭、李嗣肱(李克用從弟李克修之子)八百人去救。
符存審派史建瑭、李嗣肱,率百騎捉拿替梁軍牧馬的人,俘獲數百人後統統處刑,特意讓當中十數人逃走。

僥倖保命的人回寨後驚魂未定,紛紛叫嚷說晉軍主力已經壓陣,梁軍士卒人心惶惶。
翌日,符存審用經過喬裝的六百騎兵,打着梁軍旗號,突擊梁軍大營,朱溫不虞有詐損失甚鉅。
傍晚時份晉軍直殺到朱溫副將賀德倫跟前,放火燒燬梁軍大寨後方才撤退。

朱溫損折無數、陣勢大亂,拔寨後連夜遁逃,扶病返回洛陽後不久被兒子所殺。

天祐十二年(915年)夏季,李存勗決定進攻河北魏博(天雄),派符存審出任前鋒收服臨清。

翌年秋天,符存審收服澶州、衛州、磁州、洺州、邢州。
李存勗授予符存審安國軍節度使,兼任邢洺磁等州觀察使,後加授符存審檢校太傅、橫海節度使,兼領「魏博馬步軍都指揮使」,翌年再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天祐十四年(917年),契丹三十萬大軍圍困幽州(北京)的周德威。
李存勗問帳下諸將,只有符存審認為幽州要救,自願請纓說:「請借我五千騎兵就夠了!」
李存勗讓符存審與李嗣源、閻寶率軍七萬去救。

九月十二日,符存審用鹿角陣大敗契丹的騎兵前鋒,入冬後兩軍主力開戰。
符存審採用「棉裏裹針」之計,殺破敵將安彥之,一舉擊潰契丹軍。
契丹主軍受重創,殘軍倉皇向北山方向逃竄,餘下輜重糧餉遍野。
晉軍再追擊,俘獲敵軍上萬人,皆處刑,解幽州之圍。

天祐十五年(918年),李存勗與後梁軍於胡柳陂(河南濮城西)開戰。
辰巳時份,大將周德威戰死,戰況急轉直下,李存勗部隊稍一失神停步,梁軍就從四方八面湧出來。

李存勗被敵軍包圍,一度勢危,符存審與第三子符彥圖出現敵陣浴血奮戰,直到翌晨才歸去與主軍會合重整陣勢。
午後開始逆轉形勢,夕陽落山後,符存審麾下銀槍部隊,終於在土山下殲滅所有敵軍。

天祐十七年(920年)後梁大軍進犯同州,符存審用緩師示弱、伺隙出奇之策,智解同州之圍。

天祐十八年(921年),叛將張文禮謀殺節度使王鎔,在鎮州成德(河北正定)割地自立,李嗣昭、李存進先後接戰相繼陣亡。

天祐十九年(922年),符存審率師進攻叛軍於鎮州城下,以圍城之策使鎮州糧盡。
九月,張文禮謀士李再豐送款欲賄賂符存審,符存審未置可否。
當夜暗中登城,生擒張文禮之子張處瑾、張處球等,符存審因功獲封侍中。

天祐二十年(923年)正月,符存審還師魏州,李存勗親自出城以宴樂迎接。
未幾,契丹進犯燕薊之地,李存勗遣中使召諭符存審出征。
符存審因作戰經年而積勞成疾,抱恙在家,未有領軍出征,仍奉旨兼任幽州盧龍節度使,擔起守衛北面邊疆重任。

四月,李存勗消滅後梁立國,遷都洛陽,是為後唐莊宗。
升遷符存審為中書令及檢校太師,開府儀同三司、賜食邑千戶,封當朝忠烈扶天啟運功臣。

朝中一些文官詆譭符存審,批評他未有收復中原全境。
符存審身上箭傷舊患復發,自責身為大將卻未能參與入梁戰役,鬱鬱不歡,病況日下。
要求入覲尋醫,請求大臣郭崇韜協助,郭崇韜不憤功績和聲望皆在符存審之下,符存審每有奏章要求面聖都被駁回。

符存審妻子郭氏痛哭斥責郭崇韜:「我的夫君一直以來為國家奔馳效命,與你又份屬鄉里舊識,現在你竟然忍心棄他到北方荒地送死,實在是何等的無情無義!」
郭崇韜聽後頓感慚愧,遷怒符存審,不許符存審請朝京師。

同光二年(924年)春天,符存審病情加劇,上奏懇求最後一次面見後唐莊宗。
「老夫歷事二主(李克用、李存勖)近四十年,而今天下一家,四方蠻夷乃至昔日敵對勢力,都可入朝覲見,唯獨我被排除在外,豈非命運弄人。」
郭崇韜得知符存審命不久矣,允許他入朝。

四月,後唐莊宗擬定授符存審宣武軍節度使,蕃漢馬步軍總管。
可惜詔告未至,符存審於五月十五便卒於幽州官舍,時年六十三歲,下葬於太原。

符存審遺言陳述不獲聖上面覲,言詞淒惋,後唐莊宗聞訊後悔悼良久,廢朝三日,追贈尚書令,諡號同忠烈扶天啟運功臣。

長興二年(931年),符存審配享太廟,與李嗣昭、周德威一同附祭於後唐莊宗廟廷,天成年間配饗莊宗廟廷,追封秦王。

《舊五代史》記載,符存審生九子,晚年時召各人於廳堂家訓。
「我自幼家寒,年少時帶上一把劍,隻身離鄉別井闖功名,四十年時間過去,終於位極人臣出將入相,當中經歷如履薄冰,萬死猶生的凶險危難不下一次,剖開皮肉從傷口中取出箭頭也百餘次。」

之後把取出來的箭頭都給兒子看,吩咐他們收藏起來,用以提醒他們:「你們這代都出生在富貴之中,更應銘記你們父祖當年起家舉步維艱,家業得來不易,尤其切忌奢侈。」

符存審死後,子嗣後裔三輩,出了兩位藩王、三位皇后及諸位將軍,四子魏王符彥卿成為北宋立國初期朝中巨擘。
三個女兒分別成為皇后:周世宗宣懿皇后、周太后、宋太宗懿德皇后。

符氏多次與北宋趙氏宗室聯姻,成為當朝顯赫一時的名門豪族,《東都事略》稱符氏「近代貴盛,無與為比」。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