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故事 解卦九四 周宣王 納賢中興晚節不保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

解:在牛雙角之間下刀,引伸解剖。
而:織布的絲線,引伸連繫。
拇:代替母親的手指,即拇指。

朋:以繩綁繫兩串貝,引伸價值相若。
至:箭矢着地之處,引伸到達。
斯:用斧斤劈開蒒選分類。
孚:用手捉住小孩,引伸足夠。

意思是像解剖一樣鬆開被綁的拇指(束縛),志同道合的人會到來,足夠蒒選分類使用。

周宣王中興故事,可解爻義。

周宣王(前862年-前782年),姬姓,周氏,名靜(一作靖),西周第十一代天子,周厲王之子,在位四十六年。

周厲王在位時,連年對外征戰,國內消耗巨大、國庫空虛。
周厲王任命榮夷公為卿士,實行專利政策,將山林湖澤改由天子直接控制,不准國人進入謀生。
國人對此議論紛紛,厲王命衛巫監謗,禁止國人談論國事,違者殺戮,周厲王的高壓政策最終引發國人暴動。

前841年,國人不滿周厲王暴政,鎬京的國人集結起來,手持武器圍攻王宮,要殺周厲王。
周厲王逃離鎬京,沿渭水一直逃到彘(山西省霍州市)才停下。

國人攻進王宮,沒找到周厲王,轉而尋找太子靜。
召穆公藏起太子靜,國人圍住召穆公家,要召穆公交出太子靜。
召穆公被逼用自己的兒子冒充太子靜,國人殺召穆公之子,太子靜得以倖免遇難。

國人平息怒氣離去,宗周無主,諸侯推舉共伯和代行天子職務,史稱共和行政。

前828年,周厲王死於彘,共伯和、召穆公、周定公、諸侯,擁立太子靜繼位,是為周宣王。

歷經周厲王統治下的西周王朝吏治敗壞,百姓離散。

周宣王繼位後經常早睡晚起,疏於朝政,王后姜后的父親是齊國第八任國君齊武公呂壽,姜后摘掉耳環、簪子來到永巷請罪。
讓傅母轉告周宣王,說是她讓周宣王起了淫逸之心,疏於朝政,君王好色必然引起鋪張浪費,長此以往就會天下大亂,這是她請罪的原因。
周宣王聽後大為感動,從此勤於朝政。
(成語「姜后脫簪」典故由此而來)

周宣王在政治上任用召穆公、尹吉甫、仲山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韓侯、顯父、仍叔、張仲一幫賢臣輔佐朝政。

周宣王非常敬重周禮,把歷代警誡之語鐫刻在廟堂上,時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個明君。

下令修復公室、廣進諫言,安頓百姓、修繕武器,興畋狩禮樂,法文、武、成、康遺風。

軍事上借助諸侯之力,任用南仲、召穆公、尹吉甫、方叔、陸續討伐獫狁、西戎、淮夷、徐國、楚國,西周國力得到短暫恢復,史稱「宣王中興」。

前817年春,魯武公和長子括、少子戲入朝覲見周宣王。
周宣王喜歡戲,想立他為魯國太子,仲山甫以廢長立幼不合舊制勸諫周宣王,周宣王不聽,執意立戲為魯國太子。

同年夏,魯武公朝見周宣王,回國後即去世,戲繼位,是為魯懿公。

前807年,括的兒子伯御聯合魯國國人攻殺魯懿公,伯御被國人推舉為魯君。
前796年,周宣王率軍討伐魯國,殺死伯御,採納仲山甫建議,立魯懿公弟弟公子稱為魯國君主,是為魯孝公,此次事件令周天子聲望大減,諸侯多有違抗王命之舉。

前796年,姜后懷胎未滿就生下兒子(周幽王),周宣王向大臣們詢問是何徵兆。
大臣回答說,如果生下的男嬰身體有殘缺、骨骼有缺失,則國家無礙,男嬰身體完好無損,國家就會滅亡。

周宣王認為男嬰是不祥之兆,準備遺棄,仲山甫勸周宣王說:「天子您年齡大了也沒有男嗣,這本身就是上天遺棄了周朝,您把男嬰遺棄,那和國家滅亡有甚麼區別?」,周宣王於是打消遺棄兒子念頭。

周宣王三十八年(前790年),周宣王派軍隊征討申戎,獲得勝利。

周宣王三十九年(前789年),姜戎攻至千畝(在鎬京附近)。
王師戰敗,周宣王在奄父幫助下才逃脫,南國(長江與漢江之間地區)之師全軍覆沒。

周宣王在太原普查人口來補充兵員、徵調物資,從太原普查人口準備回鎬京時,聽到路邊小孩童謠唱道:「月將升,日將浸;檿弧箕服,實亡周國。」,預示後世有女子亂政。

負責觀天象的太史伯陽父上奏說:「月亮代表女人,周朝後世將有女禍亂政,這是上天用童謠在警示您啊!」

周宣王心想,宮中姜皇后主政賢德,怎麼會有女禍?

太宰仲山甫上奏說:「弓箭指兵禍,如果大王您還想報復姜戎,恐有亡國之災。」
周宣王急忙說:「那我就不打姜戎,把武庫中的弓箭全部燒毀,也不許人鑄造武器,這樣可以免禍嗎?」

太史伯陽父說:「女禍亂政是後朝之事,不是現在,如果您從今以後,修德而行仁政,自能逢凶化吉,不必焚燒弓箭。」

周宣王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嚴禁弓矢,由上大夫杜伯督查此事。
恰有山野婦女不明政令,進城兜售弓矢被殺,周宣王認為童謠已經被平息,不再追究。

前785年,周宣王晚上夢見美貌女子自西方來,入太廟攜七廟神主東去。

伯陽父占夢說:「這是妖氣未除盡啊!天道玄遠,殺了一個不相關的村婦,能解決甚麼問題啊?!」

周宣王突然想起,當年命杜伯查殺妖女,之後就沒有下落來,召來杜伯問罪。
杜伯說:「君王您已殺了妖婦正罪,再要搜查下去,不就擾民嗎?所以我就沒有繼續追查。」

《太平廣記》記載,周宣王寵妃女鳩,看上英俊的杜伯,想方設法勾引他,杜伯不為所動,女鳩惱羞成怒,在周宣王面前誣告杜伯故意放走妖女。

周宣王聽信女鳩的話,以督查不力之罪,將杜伯囚禁於焦(河南省陝縣南)。
杜伯之友左儒勸諫周宣王不聽,周宣王派薛甫和司空錡殺害杜伯。

《墨子》記載:杜伯臨死前喊冤:「王上你冤枉我,你現在殺了我,我保證三年內,我的冤魂會來找你報仇!」

杜伯死後,左儒隨之自刎而死,杜伯之子隰叔逃亡至晉國,成為晉國六卿之一範氏始祖。

周宣王後來遭受冤魂杜伯襲擾,接連殺害司空錡和大臣祝二人。

前782年,周宣王遊獵圃田。
杜伯的冤魂乘白馬白車,穿紅衣、戴紅帽、執紅色的弓及箭,由司空錡護左,大臣祝護右,從道邊奔馳而來。
一箭射中周宣王心臟,周宣王脊樑折斷後,倒伏在箭囊上而死。
周宣王的廟號是世宗,肯定了他的治國能力。

毛公是周宣王的叔父,鑄造祭祀禮器毛公鼎,銘文計五百字,是現存殷周禮器中銘文最長的一件,記載周宣王請毛公治理國家,令毛公族人任禁衛軍,保護王室,給予賞賜。

毛公鼎其後在陝西岐山縣周原出土,高53.8公分,口徑47.9公分,大口圓腹,上有兩耳,腹下三隻獸蹄形足,文飾簡潔,是西周宗廟祭器形制。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