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故事 家人九五 隋文帝 樣貌嚇人統一亂世

家人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王:斧鉞代表權力,即一方領導人。
假:人持器具錘石,引伸借助。
有:手持肉,即持有、擁有。
家:屋內有公豬,引伸有生殖能力,即家庭。

勿:刀上沾血,引伸不要這樣做。
恤:心中滴血,引伸憐憫撫恤。

吉:以玉祭祀,象徵吉祥。

意思是領導人借助家庭力量,不作出憐憫撫恤,是吉祥的。

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的故事,可解爻義。

楊堅(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鮮卑化漢人,小字那羅延,鮮卑名普六茹堅,隋朝開國皇帝,掌權後恢復楊氏。
開皇元年(581年)即位,仁壽四年(604年)在仁壽宮離奇去世。

史載楊堅出自關中高門弘農楊氏,自稱是東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四世祖楊元壽被北魏任命為武川鎮司馬。
父親楊忠跟隨北周文帝宇文泰起義關西,因功賜姓普六茹氏,官至柱國、大司空,封隨國公,死後追贈太保,謚號桓。

「前輩史學四大家」陳寅恪考證,楊堅家族可能是山東寒族,弘農楊氏應出於偽托。

北齊和北周時期上層貴族,一度熱衷於鮮卑化與西胡化。
楊忠輔助北周文王宇文泰有功,是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賜胡姓普六茹。

西魏大統七年六月癸丑夜(541年7月21日),楊忠之妻呂苦桃於馮翊般若寺生下楊堅,據說當時「紫氣充庭」。

《隋書》記載楊堅樣貌
人龍頷:額頭突出。
額上有五柱入頂:五個隆起部份從額頭直插到頭頂上。
目光外射:目光犀利,咄咄逼人。
有文在手曰王:掌紋形似「王」字。
長上短下:上身長,下身短。
沉深嚴重:喜怒不形於色。

呂苦桃抱起嬰兒,發現頭上長角,身上長鱗,又驚又怕,把嬰兒丟在地上。

從河東來的比丘尼智仙拾起嬰兒,對呂苦桃說將楊堅帶到別館,親自撫養,楊堅於寺廟素衣素食,養成崇尚節儉性格,一直長到十二歲才回家。

幼年的楊堅深沉少言,剛進入太學時,即使是十分親密的人也不敢戲弄。

北周武成二年(560年)四月,宇文護擁立宇文邕即位,是為北周武帝。
楊堅任小宮伯,出任為隨州刺史,進位大將軍,後來調任京城。

齊王宇文憲偷偷對周武帝說:「普六茹堅相貌非常,臣每見之,不覺自失,恐非人下,請早除之。」

北周武帝問著名相士來和,來和看出楊堅有帝王之相,說:「楊堅這人比較可靠,皇上任命他為將軍,帶兵打陳國,那沒有攻不下的城防。」

北周武帝請星相家趙昭偷偷為楊堅看相,趙昭與楊堅交情甚好,說:「皇上,請不用多慮,楊堅相貌非常平常,無大富大貴之相,最多是個將軍罷了。」

趙昭悄悄地對楊堅說:「公當為天下君,必大誅殺而後定,善記鄙言。」
(你一定會當皇帝,要經過大屠殺才坐得穩,千萬記住我這句話。)

內史王軌勸諫北周武帝除去楊堅,北周武帝對來和與趙昭的說法深信不疑,說:「要是天命所定,那能有甚麼辦法?」

楊堅感到「身在帝王邊,如同伴虎眠」,行事小心謹慎,韜光養晦,在母親身邊侍疾三年,晝夜不離左右,都稱他純孝。

北周權臣宇文護欲籠絡楊堅為心腹,楊堅請教父親楊忠,楊忠說:「兩姑之間難為婦,汝其勿往!」
意指楊氏效忠皇帝,不可在皇帝和權臣之間首鼠兩端,楊堅拒絕宇文護要求。

宇文護多次想要謀害楊堅,幸有大將軍侯伏、侯壽等人保護才得以幸免。

天和三年(568年),楊忠死後,楊堅承襲隨國公爵位,娶大將軍獨孤信女兒獨孤迦羅為妻。
北周武帝聘楊堅長女楊麗華為皇太子妃,對楊堅更加禮重。

宣政元年(578年)六月,北周武帝死後,太子宇文贇(音溫)即位,是為北周宣帝。
楊堅長女楊麗華封為皇后,楊堅晉升為柱國大將軍、大司馬。

北周宣帝制定《刑經聖制》,法令極其嚴苛,楊堅認為不是教化約束臣民好辦法,向北周宣帝強烈進諫,北周宣帝不聽,楊堅地位與威望日益壯大。

北周宣帝自幼生長於宮內,即位後不問朝政,沉溺酒色,滿朝文臣武將敢怒而不敢言。
北周宣帝不聽忠臣勸告,覺得這皇帝當得太不稱心如意。

大成元年(579年)二月十九日,北周宣帝下詔傳位六歲長子宇文闡(楊麗華兒子,楊堅外孫),是為北周靜帝,改年號為大象。

大象二年(580年)五月二十四日,北周宣帝在天德殿病逝,時年二十二歲,謚號宣皇帝。

北周靜帝拜楊堅假黃鉞、左大丞相,楊堅施政寬和,精簡嚴苛法令,躬行節儉,天下人心歸附。

大象二年(580年)六月,北周重臣宿將相州總管尉遲迥,不滿楊堅擅政,舉兵東夏,被楊堅出兵打敗。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靜帝以楊堅眾望所歸下詔禪讓,楊堅三讓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宮,備禮於臨光殿即位,定國號為「隋」,改元開皇,是為隋文帝,大赦天下。

獨孤迦羅立為皇后,王太子楊勇為皇太子,北周靜帝為介國公。
五月,楊堅派人害死北周靜帝,謚號靜帝,葬於恭陵。

開皇二年(582年),隋文帝楊堅以長安城「凋殘日久」,在城東南龍首山創建大興城,城內有東西二市,東市名都會,西市名利人,成為最大商業都市。

隋文帝鑒於前此幣制混亂,鑄造標準五銖錢,禁用古錢和雜錢,採冀州刺史趙煚(音迥)所定「銅鬥鐵尺」,頒行全國,統一度量衡。

開皇三年(583年),突厥大舉南侵,隋文帝派兵擊敗,大修長城加強防禦,離間分化促使突厥分為東、西兩部。

東突厥部啟民可汗稱臣內附,上隋文帝尊號「聖人莫緣可汗」,意指聖賢、富厚君主,是為中華天子兼異族國君首例。

開皇七年(587年),九月十九辛卯日(587年10月26日),隋文帝廢西梁後主蕭琮,西梁亡。

隋文帝開創科舉制度,各州「歲貢三人」,應考「秀才」。

開皇九年正月二十甲申日(589年2月10日),陳朝將領任忠引韓擒虎攻入建康城,捉住陳叔寶,陳朝滅亡。

陳叔寶同父異母妹,是南朝陳宣帝陳頊女兒,被配入掖庭。

隋文帝結束西魏宇文泰鮮卑化政策,將被改成鮮卑姓的漢人大臣,府兵將領(以及其所轄府兵)恢復漢姓。
廢除九品中正制,改為五省六曹制,後改稱五省六部制。

隋初經歷南北朝長期戰亂,民生疲弊困苦。
楊堅接納司馬蘇威建議,罷鹽、酒專賣及入市稅,其後多次減稅,減輕人民負擔,促進國家農業生產,穩定經濟發展。

隋文帝與皇后獨孤迦羅關係非常親密,隋文帝上朝時,獨孤迦羅同輦(音歛)而進,至閣為止,候退朝後一起回宮,同吃同樂同寢。

獨孤迦羅平日生活儉樸,不好華麗,專喜讀書,識達古今。
隋文帝治政稍有不妥,她就忠心苦勸,與隋文帝議論國家大事,看法往往不謀而合,宮中稱為二聖。

隋文帝認為若皇子是一母同胞,爭鬥之心會相對弱化,減少奪嫡之爭與爭寵宮鬥。

隋文帝發下重誓,保證不讓其他妃嬪侍妾雨露均沾,五名兒子及四名女兒都是獨孤迦羅所生。

有一次,隋文帝見尉遲迥孫女尉遲氏有美色,私幸了尉遲氏,獨孤迦羅趁隋文帝上朝時殺死尉遲氏。

隋文帝一氣之下離家出走,兩人其後和好,陳叔寶同父異母妹得到寵幸,史書記載陳氏「性聰慧,姿貌無雙」。

隋文帝晚年濫殺大臣,對繼位人選搖擺不定,晉王楊廣拉攏權臣楊素,趁機興風作浪。
隋文帝先是軟禁三子秦王楊俊,開皇二十年(600年)十月初九,太子楊勇貶為庶人。
十一月初三,改立次子楊廣為太子,負責看管廢太子楊勇。
仁壽二年(602年),將四子蜀王楊秀貶為庶人。

仁壽二年(602年)八月,獨孤迦羅病逝永安宮中,終年五十九歲,葬於太陵。

陳氏進位為貴人,掌管後宮事務,六宮無人能與之相比,拜為宣華夫人。
蔡氏得到寵幸,拜為貴人,參斷宮掖之務,地位與陳氏相當,加號容華夫人。

仁壽四年(604年),隋文帝患病住在仁壽宮,召楊廣入住大寶殿。
楊廣寫信,派人送出去詢問楊素如何處理,宮人把楊素回信誤送到隋文帝寢宮,隋文帝看後極為憤怒。

天剛亮,宣華夫人出去更衣,被楊廣逼迫,宣華夫人拒絕了他才得以脫身。

宣華夫人回到隋文帝寢宮隋文帝見神色有異,問甚麼原因,宣華夫人流淚說:「太子無禮!」

隋文帝憤怒:「這個畜生!怎麼可以將國家大事交付給他!獨孤氏誤了我!」
叫來柳述、元岩說:「召見我的兒子!」
柳述等人要叫楊廣來,隋文帝說:「是楊勇。」

楊素聞知此事,告訴楊廣,楊廣假傳隋文帝旨意逮捕柳述、元岩,關進大理獄。

隨後,隋文帝在大寶殿駕崩,在位二十三年,終年六十四歲,廟號高祖,謚號文皇帝。

隋文帝薄葬於太陵,出殯之日,從大興城到五泉鎮王上村,太陵方圓百里百姓跪於道旁,痛哭流涕,如喪考妣。

歷史典籍記載,太陵高約三十米的封土,全都是百姓義務運來,一點點堆砌而成。
百姓運用了各種工具運土,沒有工具則用衣兜,用鞋子盛土,表達對隋文帝敬重的心意,五泉鎮百姓世世代代成了太陵義務守陵人。

仁壽四年(604年)七月二十一日,楊廣即位,是為隋煬帝,隨即下詔楊勇自殺,楊勇拒絕服毒,遭縊殺,隋朝僅傳兩帝,國祚三十九年。

美國學者邁克爾·H·哈特《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0人》,兩個中國皇帝入選,秦始皇名列第十八位,隋文帝名列第八十二位。

匈奴強大時,經常收拾蒙古族祖先室韋部,隋文帝打得匈奴落荒而逃,成吉思汗率部得以發展和壯大,稱呼隋文帝為「蒙古人的大恩人」。
忽必烈路過陝西時,遵成吉思汗之命,到太陵前行三跪九拜大禮祭拜隋文帝。

太陵位於咸陽城西七十五公里處三畤原上,同一封土下有兩個地宮,分別葬隋文帝楊堅與皇后獨孤迦羅,滿清時發現並修繕,改名「泰陵」。

1996年12月19日,國務院公布,泰陵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