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
羝:三歲的白色公羊。
羊:頭上長一雙長彎角的動物,即羊。
觸:蠶蛻皮前入眠不可碰觸,否則會死亡。
藩:有水草保護的禾田,引伸屏障。
不:根向下生長,引伸否定。
能:拖象耕種,引伸有能力。
退:在路上轉身行走,即後退。
遂:在路上分開豬隻,引伸達到目的
意思是公羊用角撞擊屏障,進退維谷
北魏權臣爾朱榮的故事,可解爻義。
爾朱榮(493年-530年),字天寶,北秀容人(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
先世為契胡(羯胡)部酋長,為鮮卑化的羯人。
祖先居於爾朱川,以爾朱為姓氏,是來自中亞的伊蘭人,歷代先人都是部酋。
高祖爾朱羽健率三千武士,隨北魏道武帝征後燕,數世皆為魏將,為秀榮第一領民酋長,爵梁郡公。
爾朱榮有潔白美麗容貌,愛好射獵,頗曉兵法。
早年襲爵梁郡公,擔任第一領民酋長,娶南安王拓跋楨女北鄉公主,將家族三代積攢的牛羊用來招募鄉勇,打造自己嫡系軍隊契胡軍。
在降兵中選擇有才能首領,度情任用,歸附者都心悅誠服。
高歡、賀拔岳、侯景、宇文泰等人,都是從降兵中收羅的將領,後成為爾朱榮得力將帥。
魏太武帝拓跋燾設六鎮拱衛都城,防禦北邊柔然南下。
北魏遷都洛陽後,常將罪犯發配六鎮為兵,六鎮將兵不滿情緒逐漸增長。
正光五年(524年),北魏六鎮爆發軍民起義,推羌人莫折大提為帥,大提自稱秦王。
爾朱榮憑藉鎮壓六鎮之亂,迅速壯大軍事力量,擢為遊擊將軍、冠軍將軍、平北將軍、北道都督。
懷朔鎮兵鮮于修禮,六鎮之亂失敗後,餘眾被置於冀、定、瀛三州就食,稱降户。
孝昌二年(526年)秋天,鮮于修禮響應杜洛周,率眾在定州左人城(河北唐縣)起事。
爾朱榮帶兵討伐,鮮于修禮被部將元洪業所殺,葛榮殺元洪業,統率修鮮于修禮部隊,擁燕、幽、冀、定、瀛、殷、滄七州之地,葛榮自稱天子,建國號齊,改元廣安。
爾朱榮進號征東將軍、右衛將軍,署理車騎將軍,都督並、肆、汾、雲、廣、恆六州諸軍事,升任大都督,加金紫光祿大夫,爾朱榮將女兒爾朱英娥嫁給孝明帝。
孝昌二年(526年)八月,爾朱榮舉兵襲取肆州(山西忻縣),自置官吏,兵勢漸盛。
孝明帝不滿胡太后專權,寵幸男寵等放肆之舉。
建義元年(528年),孝明帝密詔爾朱榮入洛陽,殺死胡太后的情夫鄭儼,胡太后得知後毒殺孝明帝,立孝文帝三歲曾孫元釗為皇帝。
爾朱榮拒絕詔令,藉機為孝明帝討個公道,扶植長樂王元子攸即位,是為孝莊帝,洛陽守軍紛紛倒戈支持孝莊帝。
胡太后絕望出家為尼,爾朱榮派遣騎兵進入洛陽,將胡太后和元釗抓至河陰(河南孟津縣)。
胡太后百般辯解,爾朱榮不為所動,將胡太后和元釗沉入黃河。
爾朱榮自任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將軍、尚書令、太原王,專斷朝政。
爾朱榮軍隊不到一萬,在朝廷根基尚淺,難以控制朝臣,聽從金紫光祿大夫費穆建議,誅殺立威。
武泰元年(528年),爾朱榮藉口丞相高陽王元雍謀反,誘騙王公百官二千多人至河陰祭天。
呵斥百官:「天下喪亂,先帝暴崩,都是你們不能輔弼造成,朝臣貪虐,個個該殺!」
爾朱榮以鐵騎包圍,盡殺王公百官,孝莊帝身邊兄弟元邵、元子正未能倖免,史稱河陰之變。
《北史》、《魏書》記載有一千三百多人,《資治通鑒》記載有兩千多被殺。
河陰之變被殺人數,超過京官總數一半,都是有資格參與迎駕與祭天的高級官員,對北魏王朝來說是一次毀滅性打擊。
孝昌三年(528年)二月,葛榮殺起義首領杜洛周,兼併四方武裝,領軍三十萬,號稱百萬,南下圍攻鄴城,打算推翻北魏朝廷,一統天下。
爾朱榮親率精兵七千,人攜兩馬,晝夜兼行,直撲河北,七千精兵擊潰葛榮三十萬大軍。
爾朱榮生擒葛榮,送往洛陽處死,下令葛榮軍士就地遣散,可以親屬相隨,一概不問,若然願意,可加入北魏軍隊,史稱滏口之戰。
永安元年(528年)六月,間人邢杲(音稿)在青州發動流民起義,邢杲自稱漢王,年號天統,不到一個月時間,人數發展到十餘萬。
永安二年(529年)四月,邢杲在濟南兵敗被俘,送往洛陽斬首。
河陰之變後,北海王元顥倉惶南奔,投降南朝梁國,請求梁武帝蕭衍幫助成為北魏皇帝。
梁武帝任陳慶之為飈勇將軍,率軍七千人,送元顥北上洛陽。
陳慶之率軍共取城三十二座,作戰四十七次,戰無不勝,黃河以南地區全部歸附,頌聲四起。。
爾朱榮與元顥及陳慶之在黃河兩邊對峙,三日十一戰,陳慶之完勝,殺傷甚眾。
爾朱榮製作木筏渡過黃河,避開陳慶之,直接抄襲元顥本陣,元顥之子元冠受、陳慶之部將陳思保被擒。
元顥在逃往臨潁路上被抓獲,洛陽隨後失陷,元顥其後被殺。
陳慶之率部撤退,正值嵩高河水暴漲,在追兵與大水沖擊下,死散殆盡,陳慶之削髮裝扮成和尚,隻身逃回梁朝。
孝莊帝加封爾朱榮為天柱大將軍,采邑達二十萬戶。
六鎮起義後,萬俟醜奴統率關隴義軍。
建義元年(528年)七月,萬俟醜奴自稱天子,置百官,改元神獸。
永安三年(530年)春天,萬俟醜奴率大軍圍攻岐州,遣大行台尉遲菩薩、僕射萬俟仵,自武功(陝西省武功縣)南渡渭水,圍攻北魏軍外圍營寨。
爾朱榮部將陳崇單槍匹馬沖入醜奴軍中,將萬俟醜奴從馬上拽過來,生擒於腋下。
爾朱榮基本統一北魏在北方全境,升任大丞相、都督河北畿外諸軍事。
對軍士說:「元氏既滅,爾朱氏興!」
軍士皆稱萬歲,軟禁孝莊帝於營中。
孝莊帝不甘心做傀儡皇帝,表示帝業自有天命,勸說爾朱榮擇賢另立,或者自立為帝,高歡勸說爾朱榮稱帝,被賀拔岳勸阻。
爾朱榮迷信,遇事不決,便鑄金人,連鑄四個自己的金人都不能成功,打算立北魏疏遠的宗室元天穆為帝,卜者說唯有孝莊帝是天命所在,爾朱榮最終向孝莊帝請罪,請入洛陽。
河陰之變導致爾朱榮與北魏皇室徹底決裂,斬殺朝臣的殘暴之舉引得眾怒,部隊都不敢貿然進城,留在洛陽各級官員成驚弓之鳥,不敢露面。
不斷有流言爾朱榮要縱兵劫掠洛陽,人心惶惶,導致「京邑士子,十無一存,率皆逃竄,無敢出者,直衛空虛,官守廢曠。」
爾朱榮後悔殺戮宗室太多,恢復被殺者的後人待遇。
洛陽稍為安定,爾朱榮正式提出遷都晉陽。
孝莊帝忌憚爾朱榮權勢不敢阻攔,魏郡王元諶極力反對,爾朱榮的堂弟爾朱世隆極力勸阻,爾朱榮放棄遷都決定。
一晚,爾朱榮在宮裏喝得酩酊大醉,孝莊帝拿起刀打算殺害爾朱榮,左右近侍苦勸下作罷。
半夜,爾朱榮酒醒,對放鬆警戒心有餘悸,從此不敢在宮中過夜。
爾朱榮女兒爾朱英娥原是孝明帝側妃,改嫁給孝莊帝,成為孝莊帝皇后,仰仗父親威嚴,呵斥孝莊帝:「我在天子面前放肆一些有甚麼關係?你本來就是我爹所立,我爹把帝位讓給你已經很不錯了。」
城陽王元徽與李彧(音旭)想要專權,害怕爾朱榮危害自己,天天都向孝莊帝闡述爾朱榮劣行,勸說孝莊帝除掉爾朱榮,孝莊帝開始策劃剷除爾朱榮勢力。
永安三年(530年)九月,爾朱英娥即將分娩,爾朱榮帶五千人到洛陽。
洛陽城中有人警告爾朱榮,孝莊帝準備殺他,爾朱榮當面詢問孝莊帝,孝莊帝急中生智,說道:「外面的人說您要殺我,難道是真的?」
爾朱榮見孝莊帝直言不諱,放下心來,從此,只帶十餘名無武器衛士入宮覲見。
永安三年九月二十五日(530年11月1日),孝莊帝伏兵明光殿,聲稱皇后爾朱英娥生下太子,派元徽向爾朱榮報喜。
爾朱榮與無武器的衛士進宮,光祿少卿魯安、典御李侃晞,從東門執刀闖入。
爾朱榮直奔御座想挾持孝莊帝,孝莊帝用藏在膝下的刀砍到爾朱榮。
魯安等揮刀亂砍,殺爾朱榮與元天穆等人,殺同時進宮的爾朱榮兒子爾朱菩提等。
爾朱榮終年三十八歲,侄子爾朱兆由並州出兵洛陽,生擒孝莊帝帶回晉陽,囚禁在佛寺,其後將孝莊帝勒死。
立元恭為節閔帝,追封爾朱榮為晉武王。
普泰元年(531年)六月,高歡於信都起兵。
翌年攻入洛陽,推翻爾朱氏集團,收納爾朱榮軍隊二十餘萬人。
高歡納爾朱英娥為側室,北齊時封為彭城太妃。
高歡兒子高洋繼承王位後,想要強暴爾朱英娥,她抵死不從,最終被高洋殺害。
北魏孝昌(525-527年)年間,葛榮、杜洛周等人起義失敗被殺,幽州百姓將部分起義軍屍骨合葬一處,在叢葬處立起一根木柱。
北齊時,當地政府將木柱改為石柱,作為此次起義覆滅的紀念柱,名為義慈惠石柱,位於定興縣城西十公里。
石柱村西北高臺上,北距易水河250米,因建於北齊,又稱北齊石柱,高臺上原建有沙丘寺,現僅存石碑兩通。
義慈惠石柱刻有四千餘字,其中銘文三千餘字,記錄興建石柱來由。
柱身上方為一塊蓋板,蓋板上方為一座小石屋,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單檐廡殿頂,外表刻出檐椽、角梁、斗、欄額、柱子、窗框,前後正中刻有佛像。
柱身頂部留有一個平面,刻有「標異鄉義慈惠石柱頌」九個大字。
大字下有「元造義王興國義主路和仁」,元鄉葬十五人田市貴等人名字。
下方留有「大齊大寧二年四月十七日省符下標」等字的題記,題記總共近千字。
1956年,義慈惠石柱以「北齊石柱」一名,列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石柱外加蓋一座保護亭。
1961年,義慈惠石柱,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