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故事 大壯九三 白起 戰國人屠殺人百萬

九三: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厲,羝羊觸藩,羸其角。

小:懸浮粒子,引伸細小。
人:兩足直立雙手靈活生物,即人類。
用:量米用斗桶,引伸有用。
壯:牀上的士兵,引伸強壯。
小人:能力低下的人。

君:手持權杖發施號令。
子:頭有胎毛,囟門未合,即小孩。
罔:用網捕捉導致死亡。
君子:以赤子之心行事的人。

貞:占卜龜甲,引伸經過驗證。
厲:山崖下的蝎子,引伸厲害。

羝:三歲的白色公羊。
羊:頭上長一雙長彎角的動物,即羊。
觸:蠶蛻皮前入眠不可碰觸,否則會死亡。
藩:有水草保護的禾田,引伸屏障。

羸:蟠螭只有羊的能力,引伸衰弱。
其:器皿上的筲箕,引伸篩選分類。
角:有紋理的獸角。

意思是能力低下的人用武力達到目的,以赤子之心行事的人不會趕盡殺絕,經過驗證是厲害的。公羊用角撞擊屏障,只會損壞獸角。

戰國時期秦國白起的故事,可解爻義。

白起姓羋,氏白,名起,郿縣人(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楚國公族出身,又作公孫起,前332年出生,前257年11月逝世。

《新唐書·卷七十五下·宰相世系表》記載,白起祖先是秦穆公將領白乙丙,白乙丙後代以白為氏,白起是他們的遠代子孫。

唐代詩人白居易自述白氏先祖世系,《故鞏縣令白府君事狀》記載,白起先祖是楚國公族白公勝,白公勝謀反失敗自殺,兒子逃往秦國,後代在秦國為將,白起是他們的後代。

白起尖頭小面,雙眼有神,行事果斷,分析事情透徹,意志堅強,善於用兵,與穰侯魏冉關係很好。

秦昭襄王十三年(前294年),秦昭襄王任命白起為左庶長,率軍攻打韓國新城(河南省伊川縣西南)。

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年),在魏冉推薦下,白起升任左更,接替向壽出任主將。

韓、魏、東周聯軍以魏將公孫喜為主帥,率兵進軍至伊闕與秦軍對峙,秦國兵力不及韓、魏聯軍一半。

韓、魏兩國聯軍都不肯先戰,白起設疑兵牽制韓軍主力,集中兵力出其不意猛攻魏軍。
秦軍瓦解韓、魏聯軍,共斬首二十四萬,佔領伊闕及五座城池,公孫喜遭擒殺,史稱伊闕之戰,白起因功升任國尉。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白起再次攻打趙國,斬首三萬,奪取代縣和光狼城。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白起率軍萬人沿漢江東下,拆除橋梁,燒毀船隻,自斷歸路,以示決一死戰信心,沿途尋找食物,補充軍糧。

楚軍沒有鬥志,節節敗退,秦軍直抵楚國別都鄢城,久攻不下,白起以蠻河河水浸泡鄢城,城中軍民淹死數十萬。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白起再次出兵攻打楚國,攻陷楚國國都郢,燒毀楚國先王陵墓夷陵,白起因功受封為武安君。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3年),趙、魏兩國進攻韓國的華陽。
韓國國相派陳筮向魏冉求救,魏冉請求秦昭襄王出兵,秦昭襄王命白起與客卿胡陽率軍救韓。

秦軍長途奔襲到華陽,大敗趙、魏聯軍,俘虜三名將領,斬首魏軍十三萬,殺死潰退渡河的趙軍二萬人。

秦昭襄王四十三年(前264年),秦昭襄王命白起進攻韓國的陘城、汾城,斬首五萬,沿汾河修築防禦工事到廣武。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0年)四月,秦昭襄王派左庶長王齕(音核)攻取上黨,王齕向長平的趙軍發動進攻,廉頗固守營壘,等待秦軍糧盡退兵。

秦國丞相范雎派人到趙國施反間計,趙孝成王派趙括接替廉頗。

趙括主動出兵進攻秦軍,秦軍佯裝戰敗潰退,趙括引軍追擊被圍,斷糧四十六天,士兵們相互殘殺為食,趙括突圍被秦軍亂箭射死,趙國二十萬士兵向白起投降。

白起命手下士卒將趙國降兵全部殺死,只留下年紀尚小的士兵二百四十人,放回趙國報信。
長平之戰前後斬殺趙兵四十五萬人,秦軍清掃戰場收集頭顱,頭顱太多堆積成台,名叫「白起台」。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前259年),白起率大軍攻打趙國首都邯鄲,準備一舉滅亡趙國。

趙孝成王前往秦國拜見秦昭襄王割地求和。
范雎擔心白起功高影響自己仕途,以秦國士兵征戰操勞需休養為由,勸說秦昭襄王答應韓、趙兩國求和,議定韓國割讓垣雍,趙國割讓六座城池,白起因此事與范雎產生矛盾。

趙孝成王其後毀約,秦昭襄王準備進攻趙國,白起以患病不能征戰,建議等候時機。

秦昭襄王四十九年(前258年),秦昭襄王派五大夫王陵攻打邯鄲,趙國軍民奮起反抗,秦軍未取寸土。

秦昭襄王派范雎游說白起出戰,白起認為攻打趙國,會團結其他諸候抗秦,對秦國不利,稱病不肯出征。

秦昭襄王派王齕接替王陵攻打趙國,派鄭安平率軍五萬增援,包圍趙都邯鄲八、九個月,秦軍死傷眾多。

鄭安平遭趙軍包圍率部投降,楚公子春申君與魏公子信陵君,率領數十萬士兵救援趙國,秦軍損失很大。

秦昭襄王親自見白起,強逼他出戰,白起建議休養生息,秦昭襄王拂袖而去。

秦昭襄王免去白起官爵,貶為普通士卒,命他離開咸陽遷往陰密,白起患病,沒有立即動身。

三個月後,秦軍戰敗消息接踵而來,秦昭襄王命人驅逐白起,白起走出咸陽西門十里路,到了杜郵。

范雎對秦昭襄王說白起被流放後口出怨言,秦昭襄王派使者賜給白起一把劍命他自盡。
白起仰天長嘆道:「我到底有甚麼過錯竟落得這般結果?」
過了一會說:「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國幾十萬投降士兵,我用欺詐之術把他們全都活埋,這足夠死罪了。」

白起隨後自殺,諸侯列國都舉杯慶賀,秦國人同情白起有功無罪而死,大小城邑都祭祀他,自發在咸陽為白起修建祠堂。

秦始皇時追念白起戰功,封白起兒子白仲於太原,白起後代子孫世代為太原人。

白起擅長野戰和攻城戰,用先弱後強戰術分批蠶食敵軍,取得勝利。

秦國是各諸候國攻擊目標,白起為削弱諸候國兵力,殺降卒絕不手軟,因此被稱為「人屠」。

三十七年征戰生涯,白起沒有打過敗仗,攻城七十餘座,累計奪命超過百萬,包括:
前293年伊闕之戰:斬首聯軍二十四萬。
前280年:斬首趙軍三萬。
前279年鄢城之戰:淹死軍民數十萬。
前273年華陽之戰:斬首魏軍十三萬,殺死潰退渡河的趙軍二萬人。
前264年陘城之戰:斬首韓軍五萬。
前260年長平之戰:坑殺降卒二十萬,斬殺趙兵二十五萬人,共四十五萬。

戰國時期全中國人口約二千萬,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佔超過一半。

位於高平市城西五公里處的谷口村,相傳是白起坑殺趙軍的地方,因此又名殺谷、哭頭、省冤谷,村子有白起台、骷髏山、骷髏王廟等古蹟。

唐玄宗作潞王時,巡幸至谷口村,見白骨遍野,頭顱成山,觸目驚心,在頭顱山旁修建骷髏王廟,「擇其骷骨中巨者,立像封骷髏大王」。
現時的骷髏王廟為清代所建,廟內塑趙括夫婦像。

長平之戰發生在高平市境內,長達三年的戰爭,波及四百七十個地方及村落。

1995年5月12日上午,山西高平市永錄鄉將軍嶺,村民李珠孩父子在田地翻耕時,挖掘出很多青銅箭頭和人的骨頭,愈往下挖出現的骨頭愈多,立即上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文物專家現場勘測調查,共發現一百三十具骸骨,骸骨身上大多有青銅箭頭,或被刀劍劈砍過痕跡。
六十具缺少頭骨或者軀幹,十四具是被鈍器或石頭殺死,專家認為骸骨是長平之戰被殺的趙軍。

屍骨坑長11米、寬5米、深1.2米,編爲將軍嶺一號屍骨坑。

一號屍骨坑西側,有一個寬三至四米、長五十五米大屍骨坑,編爲二號坑。

2011年5月初,高平市永錄鄉後溝村附近,發現一個二百多平方米大的屍骨坑,丹河西岸寺莊鎮柏枝莊村也有發現屍骨坑。

2020年7月初,山西晉城高平,發現一處帶狀「屍骨層」,厚度約0.6米、長度超過20米,屍骨交叉疊錯、不規則堆積,內有頭蓋骨、腿骨、臂骨、關節骨等。

唐肅宗時將歷史上十位武功卓著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稱為武廟十哲,白起是其中之一。
宋徽宗時,白起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台灣嘉義縣東石鄉先天宮,供奉白起為「白府千歲」,為負責除瘟五年千歲之一,享有香火。

《水經注》記載,渭水北岸離咸陽十七里建有杜郵亭,亭內設有白起祠,年久失修,唐、宋時期已蕩然無存。
1990年,白氏族人整修白起祠,成為祭祀白起場所。

白起墓位於咸陽市東郊,渭河北岸的任家咀,秦時此地稱杜郵。

197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3530工廠,施工時發現白起墓,墓中出土兵器、佩劍等文物,白起墓呈圓形,底部直徑19米,墓高8米。
1982年,白起墓列陝西省政府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平之戰,白起坑殺二十萬趙軍降卒,趙國百姓把豆腐比作「白起肉」,用爐火燒烤,攪拌蒜泥和薑,為豆腐渣調味,發泄心中仇恨,成為高平境內一道名菜。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