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警方邀請理工大學機電工程系系主任何兆鎏教授到火災現場,逐一檢查排檔電箱,調查今次慘劇是否與電線短路有關。
西九龍總區刑事總部警司盧國基透露,火場數個排檔焚毀特別嚴重,專家重點檢查電箱電線接駁情況,查看有否駁錯位和不合規格電線,出事前是否曾跳掣,探員近日已檢走五個電箱化驗。
警方不排除火警有縱火成分,暫未找到縱火跡象。
閉路電視拍到的男子,在最接近起火時間經過現場,已與警方聯絡並提供有用資料。
港九新界販商社團聯合會主席鄭素娥強調,花園街去年大火後,政府已為檔戶全面更換電箱及重新駁電。
花園街販商協會主席黃培清指出,排檔電箱過去一年運作正常,通過機電工程署檢查。
12月18日,旺角區署理指揮官曾艷霜表示,警方在現場全面調查火警起因,檢獲證物包括電箱及部分燒毀物品,全部送往化驗所化驗,聘請專家協助分析。
曾艷霜說:「我們正排除起火可能性,究竟是人為抑或意外造成,要很小心調查,初步排除由煙蒂引起。」
曾艷霜表示,警方至今發放四張閉路電視照片,其中兩名相中人已聯絡警方,呼籲另外兩人主動聯絡。
消防處副消防總長司徒日新表示,消防處已完成搜證工作,資料將會提交死因庭,目前只能確定兩邊排檔同時起火,縱火仍是調查方向之一。
2012年8月13日,警方、政府化驗所、機電工程署等部門,經過逾八個月調查分析,完成大火報告。
警方找不到助燃物,認為縱火機會很低,已排除是追債、勒索等可能性。
起火排檔雖然已更換新電箱,部分仍然沿用舊式電錶,一些排檔有分租,可能令電力負荷過重,或因漏電引起火警。
最先起火位置是268號賣衣服排檔,懷疑一條舊電線漏電肇禍。
2013年2月24日,死因庭展開死因研訊,三男六女死者包括:
1.廖海燕(21歲,Sundae),有五兄弟姊妹,她排行第四。
父親任職裝修工人,母親為酒樓雜工,其中一名兄長任職麵包師傅,已婚育有一女,包括嫂嫂及姪女在內,一家九口同住沙田博康邨博達樓。
廖海燕任職美容院學徒,在公開大學就讀中文系,與男友謝啟華及謝啟華父親,同住花園街194號六樓5B室,計劃明年初到英國交流半年,之後返港與謝啟華結婚組織家庭。
火警發生時,謝啟華父親返通宵班,只有謝啟華與廖海燕在家中睡覺。
兩人聽到呼救聲得知有火警慌忙逃生,謝啟華抱着心愛小狗與廖海燕手拖手,沿樓梯摸黑往上行,行至近天台梯間時,突然一陣濃煙襲來,兩人只差一步,被爭相湧出天台的住客撞至失散,謝啟華抱愛犬擠出天台,廖海燕失去蹤影。
2.陳仙仙1987年在內地海南島出世,母親吳春燕是泰國人,與丈夫離婚後,2006年改嫁姓葉香港人。
2011年7月,取得單程證來港定居,與丈夫在觀塘和樂邨居住,在旺角一間酒樓任傳菜員。
2011年9月,陳仙仙持雙程證來港探望母親,寄住花園街192號四樓3C室,由姓張女親友「阿雪」租住的劏房。
3.蔡偉明(51歲),綽號「花佬」,早年從惠州來港從事水電工程裝修。
數年前與在內地認識四川女子向麗清結婚,向麗清早前取得單程證來港定居。
兩夫婦租住花園街192號五樓4C室,向麗清在寓所附近一間精品店任職售貨員。
4.向麗清(32歲,蔡偉明妻子)。
5.吳巨謀(63歲),籍貫佛山,十年前來港,任職保安員。
妻子郭少慧數年前由內地來港與吳巨謀團聚,兩夫婦育有兩子一女,長子已婚在粉嶺居住,幼子定居內地江門市。
吳巨謀夫婦居於花園街192號四樓3B室,吳巨謀在起火唐樓內身亡。
郭少慧逃生時身體及面部均被燒傷,送往伊利沙伯醫院深切治療部後,轉到威爾斯親王醫院留醫,一度危殆。
6.彭美娟(30歲,Fifi),有一名已婚姊姊、一弟、一妹,父親及泰國籍母親住深井汀九村。
彭美娟中五畢業後在美心集團任職,升為區域經理後,在九龍塘又一城兩間餐廳工作,男友胡善恒在美心集團擔任區域經理,彭美娟租住花園街194號天台7B室。
7.沙哈(32歲,Syed Bcsharat Shah),巴基斯坦籍,2002年來港尋求政治庇護,獲發行街紙留港,與朋友合租花園街192號天台7B室。
2008年,認識菲律賓籍女友阿馬多爾,阿馬多爾在菲律賓為沙哈誕下一女。
8.張智美(27歲)與男友龔善誠(23歲),租住花園街192號四樓3A室,兩人原定2012年結婚。
9.陳國珍(46歲),餐廳侍應,租住花園街194號五樓4D室。
2013年2月25日,死因庭首日研訊,律政司派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覃民輝,作死因研訊主任出庭。
陪審團包括四女一男,審訊十五日,預計傳召七十五個證人,包括死者家屬,花園街192至194號居民,救援人員、機電工程署、屋宇署人員等。
裁判官陳碧橋強調,死因庭責任是要找出九名死者死亡情況,環境狀况是否促成或加速死亡,而非追究責任。
為配合死因庭研究,警方特別製作大廈模型和花園街排檔模型,以便了解事發經過。
2月27日,中文大學全球傳播文學碩士,美籍男子Stender Matthew James(29歲),出庭作供時說,他居於起火大廈對面。
2011年11月30日凌晨四時四十分,遭巨響吵醒後望出窗外,見對面花園街188號對開排檔起火,隨即以攝錄機拍下火災情況。
庭上播放十分鐘片段,最初見到大廈外數個排檔火光熊熊,期間不斷聽到有人叫「火燭」、「救命」,數十秒後,火勢蔓延至大廈外牆向上燒,之後拍到消防員救火,居民到街上逃生。
3月4日,油麻地分局消防隊目王鎮強,到死因庭作供,死因裁判官詢問王鎮強,有否與隊員主動到其他層數搜索生還者。
王鎮強回應沒有,上級指示協助天台生還者,生還者送走後,十二名消防員在天台待命。
死因裁判官陳碧橋數度質疑︰「你哋嘅任務唔係去搜尋生還者咩?而係聽到有人叫先去救?」
王鎮強說當時人手及資源有限,當時忙於疏散傷者及居民上雲梯,他解釋︰「我唯一可以做嘅就係咁。」
陳碧橋續追問︰「咁你哋喺天台做咩?」
王鎮強稱︰「都係等指示。」
3月11日,署理助理消防處長李亮明,出庭講解消防處就事件撰寫的調查報告。
報告排除人為意外導致起火,但不能排除肇事花園街192至194號,對開的268號排檔因電力裝置故障引發火警,因警方刑事調查至今仍未完成,認為起火原因不明。
死因裁判官陳碧橋,不滿消防處用了長時間調查仍未查出原因,將責任推向警方,直指:「起火原因唔係消防處查邊個查,唔通海事處查呀?定係民政事務局查?咁你哋查來做乜?浪費紙張都唔緊要啦,但浪費咗法庭同陪審團的時間!」
「死因庭就係要問番你哋查咗乜,你又話要等警方調查,咁警方係咪又要等埋死因庭查咗乜,先講你聽?」
李亮明指出,老婦林潤帶首先發現火警,推論當時為早上四時三十分,十分鐘後,當局接到第一名市民報警,如早些獲通知,可早些阻止火勢蔓延。
陳碧橋說:「你意思是市民的錯?報警時間有規定嗎?」
3月12日,理工大學講座教授何兆鎏,以專家證人身份作供。
何兆鎏說,花園街排檔電箱均設於檔外,惟涉案268號排檔電箱被改設於檔內,電箱內有一條曾改動的保險絲,保險絲明顯早已熔斷,顯示該電箱曾出現短路。
有人以銅線將保險絲兩邊電線重新接駁,在毋須更換保險絲情況下仍能供電。
何兆鎏指出,更換一條保險絲約需二百元,該些銅線卻只值一角,懷疑有人為節省一百九十九元九角成本,使用被廢除功能的保險絲,萬一涉案電箱短路便相當危險,認為改裝行為「極不負責任」。
何兆鎏說,電線短路處並非在電箱內,今次火警與該被改動過的保險絲並無關係。
該電箱位置曾被改動而需駁長電線,相信有人為節省成本,以較便宜鋁線代替,駁長原本電線,駁入電箱的鋁線太粗未能插入,再以銅線接駁鋁線。
駁入電箱的三條電線以鋁線接駁銅線組成,鋁線較易被腐蝕,與銅線接駁後,鋁線會因受腐蝕而先斷裂。
何兆鎏推論,該三條電線因電工手工粗糙致披口,鋁線因腐蝕斷裂,接觸到其他電線或金屬,引發短路點燃旁邊布料引發火警。
何兆鎏強調,很多證據在火災中被燒毀,加上未能找到負責改裝的電工,未能百分百肯定推論。
3月13日,機電工程署工程師何偉強,出庭作供時說,起火源頭268號排檔電箱,雖有爆裂及曾短路,電箱內裝置並非損壞嚴重,認為並非電箱內出現電力故障。
警方事後在268號排檔矮櫃頂,發現三條電線有可疑,交予機電工程署檢驗。
何偉強發現電線裏有用銅線接駁鋁線情況,認為電線曾出現電力故障,該位置亦正是起火點。
何偉強不認為該些電線是接駁往電箱底,斷開的電線如發生短路,電箱內應沒有電,但火災時該電箱仍有電。
死因裁判官陳碧橋批評,報告內容「講咗等於無講」,狠批:「機電工程署有個『電』字,但又搵唔到起火原因!」
認為報告對死因庭沒幫助,即時腰斬,毋須何偉強繼續宣讀報告餘下內容,下「逐客令」請他離開。
花園街大火死因研訊歷時十四日,傳召七十二人作供。
3月17日,陪審團以三比二多數,裁定花園街大火九名死者死於意外。
2014年11月20日,花園街大火生還者龔善誠(26歲),他的女友張智美在火警中喪生,他亦受傷,入稟高院控告花園街192號至194號大樓,二十一名業主及前業主,包括健財發展有限公司及廣京有限公司,指他們疏忽導致火警,要求賠償。
雙方庭外和解,賠償額不詳,2017年6月29日,法庭解除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