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道西與弼街之間一段花園街,1985年列為小販認可區。
三大黑幫包括14K、和勝和、和合圖,分別向小販勒收保護費,一般以縱火逼令小販就範。
花園街192至194號七層高唐樓,1961年5月入伙,一梯兩伙,前後各有一條樓梯,實用面積由309呎至1,490呎。
每幢地下有一個1,490呎地舖,天台有三個單位,每個面積309呎,二樓至七樓各有兩個單位,每個單位面積745呎。
有地產發展商收購192至194號業權,計劃有足夠業權後重建。
兩幢樓十四個單位,十一個有人居住,共有五十六名住客,三人居於天台,部分單位為排檔貨倉,包括布匹倉等。
其中八個單位分割為二十五個劏房,月租由三千四百元至五千元,有四十三人居住在。
五個劏房單位,後樓梯位於一個房間內,二十四名住客未能使用該條後樓梯。
2011年11月30日凌晨四時四十分,花園街192至194號對出兩邊排檔同時起火,濃煙與火舌沿花園街192號樓梯往上燒,造成煙囱效應,封死居民向下逃生路。
早上四時四十四分,消防員接報到場,發現排檔有三處火頭,花園街192號閣樓已起火,三分鐘升為三級火警。
油麻地分局消防隊目王鎮強(53歲),接到上級指示到天台打開逃生口助散熱,協助天台生還者逃生,花園街192號樓梯火勢太大,消防員無法進入。
早上四時四十九分,王鎮強與三名消防員進入花園街194號,打算由天台到花園街192號搜救。
兩名消防員先爆破194號後樓梯門搜救,王鎮強與另一名消防員繼續向上行,發現不能通往192號天台。
眾人折返回六樓,爆開192號後樓梯門,發現有人呼救,王鎮強救起兩男一女,消防員救回另一批人,同經後樓梯到樓下。
早上五時二十五分,消防員更換氧氣樽後,王鎮強與同袍從192號後樓梯,經六樓往前梯上194號天台。
打開194號天台大門,發現一名男子坐在大門與樓梯間,檢查後發現男子面部燒焦已沒有呼吸,消防員將該名男子送到醫院搶救。
王鎮強向主管報告後,眾人繼續向上行,在七樓梯間再現兩具屍體,一條相信是狗隻屍體。
行至天台梯間,發現另外三具屍體躺在地上,一名消防員發現近天台出口躺着一具女屍,他們聽到有呼救聲,走進天台空曠處。
早上五時四十分,消防員到達194號天台,當時已有十二名居民於天台等候救援,包括一名嬰兒及三名傷者。
四周相當大煙,王鎮強向上級要求把雲梯接往天台,要求增援與增加裝備,約十分鐘後,兩名消防員到場。
清晨六時零九分,火警升為四級,二百名消防員及救護員到場拯救,包括十二隊煙帽隊,二十四隊搜救隊。
大批警員到場協助疏散,三百名居民在附近公園暫避。
早上六時二十分,雲梯及救生籠到達194號天台,眾人爭先恐後搶進救生籠。
消防員喝止維持秩序,先運送嬰兒及傷者到地面。
早上六時四十五分,消防處控制中心,通知醫管局啟動重大事故機制,醫管局調動鄰近廣華醫院、伊利沙伯醫、
瑪嘉烈醫院、明愛醫院急症室作準備,明愛醫院派出醫療指揮官到火場協調分流。
早上七時半,居民及警方提示王鎮強下層有人等待救援。
王鎮強在天台聽到梯間傳出叫聲及拍門聲,五度安排天台的消防員往下層搜救,最後救出七名居民,有傷者身體各處被燒傷,需即時送院搶救。
期間再有六名消防員到天台協助,天台合共有十二名消防員,將在天台的市民,由天台運到地面。
消防員開動十二條喉射水灌救,架起雲梯拯救被困居民,用電鋸爆開地舖閘門。
火場溫度太高及被烈火圍繞,消防員無法從192號地下沿樓梯向上搜救,從毗鄰194號爬過192號天台,沿樓梯由高而下搜救。
駐守尖東消防局的消防隊目周健榮,協助七至八人由192號天台回到地面,再與另一名隊員搜索194號天台,期間救出兩名女子。
他們之後於192號天台一個單位走廊盡頭,發現一名已無生命跡象女子。
消防員在192號單位門外發現大批死傷者,六具焦屍分布在192號不同樓層梯間。
地下向上攻來的熱力未減退,消防員無法將屍體由樓梯運到地下,用布或棉被將屍體打包,逐一運上天台。
消防員將第一具屍體用黑色膠袋包好,架起雲梯運落地面,期間有居民被帶上天台逃生,消防員優先將他們運落地下,其後繼續將三具屍體運到地面。
早上八時半,消防處副處長黎文軒到達192號天台,指示消防員於天台進行散熱散煙工作。
早上十一時十一分,火勢受到控制,第五、六具屍體由消防員從梯間抬落樓。
警方出動「災難受害者辨認小組」(簡稱DVIU)到現場協助辨認死者遺體,是回歸以來首次在本港出動DVIU,對上一次是1996年油麻地嘉利大廈大火。
災難受害者辨認小組於1981年成立,主要職責是在大型災難性事件中,辨認遇害者身份,拍攝及記錄屍體、殘肢,死者遺物發現地點,收集遺體殘肢送回殮房,協助家屬辨認血肉模糊,肢離破碎的死者屍體。
消防員在現場救出四十七人,當中三十四人受傷,包括十六男十七女(二十至七十五歲),一名十一個月大男嬰,當中六人命危。
兩男一女住客(二十四至六十三歲),送院後不治。
中午十二時二十八分,火警大致救熄,二十六個排檔被焚毀。
晚上七時半,六具焦屍運離現場,身份有待進一步核實。
消防處九龍消防總區署理消防總長,司徒日新表示,事發時兩邊排檔同時起火,起火原因有可疑。
旺角警區副指揮官曾艷霜表示,不排除是縱火,由西九龍總區重案組調查。
重案組探員向受害攤檔負責人問話,取走附近所有大廈閉路電視錄影帶,通宵翻看是否拍下縱火狂徒容貌。
花園街這宗大火,選擇如何逃生,成為生死關鍵。
留在單位內待救:十六人全部獲救,部份輕傷。
與朋友合租房間的青年社工,火警時選擇留在屋內,向鄰居表示「不會走,會留在家中」,最後他與朋友被消防員救離現場。
經後樓梯逃生:十八人獲救,一人輕傷。
梁亞奎(38歲),火警時前梯漆黑一片並有煙,他選擇從後梯逃生,期間看見一對年邁夫婦從上走下,把唯一一條濕毛巾遞與婆婆,逃到地下時已近昏厥,警員帶他們出生天。
經前梯逃走:五個劏房單位共二十二名住客,未能使用後樓梯逃生。
大部分人初時先由前梯往下逃生,發現大量濃煙從底部湧上,轉為往上走,其中九人死亡。
十三人抵達天台或走進單位內待救,當中九人受傷,其中四人要入深切治療,四人無受傷。
九名死者包括:
兩男一女送院不治
陳仙仙(女,24歲)
蔡偉明(男,51歲)
吳巨謀(男,63歲)
一男五女伏屍192至194號梯間
向麗清(女,32歲)蔡偉明妻子
張智美(女,27歲)
彭美娟(女,30歲)
廖海燕(女,21歲)
陳幗珍(女,46歲)
沙哈(男,32歲)巴基斯坦籍
這宗大火最終釀成九死三十四傷,是1997年回歸以來最多人死亡火災。
行政長官曾蔭權探望傷者後表示震驚,認為花園街之前推出的改善措施不足,要求區議會重新檢討。
12月1日,探員在花園街176號對開,即弼街出口附近一部閉路電視,發現兩名穿黑衣男子在排檔起火前,凌晨四時三十四分二十九秒,凌晨四時三十四分五十二秒,先後行經這部閉路電視位置,懷疑與案有關。
西九龍總區刑事總部警司盧國基稱,警方認為兩人可提供火警或案件資料,兩人現時不是疑犯,希望他們盡快聯絡警方。
警方認為事件與區內三大黑幫有關,調動反黑組及刑事情報科人員協助,邀三大黑幫「話事人」返警署問話。
2010年12月6日,花園街發生縱火案,警方憑閉路電視錄影帶,拘捕縱火男子歸案。
三大黑幫「話事人」無法認出相中人,警方發布兩名可疑男子閉路電視相片,呼籲市民協助提供案件資料。
警方擴大檢視閉路電視範圍,包括花園街、弼街、洗衣街、太子道西、西洋菜街一帶約三十個閉路電視,循多方面調查犯案動機,包括收陀地、排檔商販私怨、亂拋煙頭等。
12月2日,林婆婆(82歲)與警方聯絡,聲稱是被閉路電視拍攝到的黑衣人,林婆婆說當時在現場執紙皮,看見一名年約二、三十歲男子匆忙經過。
林婆婆育有四名兒女,一家六口居於花園街172號二樓自置單位,兒女均為專業人士,長大後陸續遷走,留下兩夫婦相依為命。
今年初,林婆婆丈夫病逝,林婆婆閒時以拾荒幫補家計。
火警發生前,林婆婆離開住所到街上執紙皮。
林婆婆現只有一名已移居外國女兒,經常問候她,本月中會返港照顧她。
林婆婆近期已售出單位,月中交吉,她擔心受火警影響,屆時未能完成交易。
旺角警區副指揮官曾艷霜,出席油尖旺區議會特別會議時表示,警方過去一年,未有接獲花園街排檔商販舉報遭到勒索,接獲的案件七成涉盜竊,其中以打荷包較多。
12月3日,西九龍總區刑事總部警司盧國基,稱暫時未能確定花園街火警涉及縱火,現階段不會懸紅緝兇,案件仍列作「有可疑」四級火,會由多角度調查,暫無鎖定任何目標人物,未排除肇因是意外。
案件將有死因研訊,即使不涉刑事,警方調查仍會繼續。
火場範圍面積大且涉九條人命,搜證困難,除警方外,機電工程署、政府化驗所、屋宇署等專家亦要取證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