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故事 恆卦九四 商湯 下詔罪己自焚求雨

恆卦九四:田無禽。

田:以阡陌分隔的土地,即田地。
無:跳舞祈求,引伸沒有。
禽:眼向下望,用有柄的網即時捕獵。

意思是田地沒有收穫。

商朝開國君主商湯的故事,可解爻義。

商是黃河下游古老部族,傳説契的母親簡狄洗澡,吃了燕子剛下的蛋,懷孕生契,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傳説。

契佐禹治水有功,被舜封於商,賜姓子氏,逐水草而居,經常遷徙居地,自契至成湯共十四世,都邑八遷。

夏朝建立後不久,商族遷到商丘,成了夏的一個屬國。

商國自上甲滅有易後,勢力逐漸發展壯大,農業和畜牧業發展迅速,社會財富增加。
商族由氏族制過渡到奴隸制,向外發展勢力,掠奪更多奴隸和財物。
到了主癸時,商國已是具有國王權力的大諸侯國。

夏王孔甲九年(前1699年),主癸將商都從殷邑遷回舊都南亳(谷熟)。
遷都十二年後,孔甲二十年(前1688年),主癸的妃子扶都,在宮中生下一名男孩,賜名爲履,因爲在乙日出生,賜號天乙。

這名男孩就是湯,古書説「湯有七名」,見於記載的有:履、湯、成湯、武湯、商湯、天乙、天乙湯。
甲骨文中稱作唐、成、大乙、天乙,金文和周原甲骨文稱作成唐。
天乙、大乙、高祖乙,是商族後人祭祀湯時所稱的廟號,湯在古書中還被尊稱作武王。

前1618年,商侯主癸去世,七十一歲的湯繼位為商侯,當時夏朝統治者桀暴虐無道,國勢漸衰。

商國被夏王朝授與「得專征伐」大權,征伐可不需夏王批准,湯積蓄糧草、招集人馬、訓練軍隊,準備征伐夏王朝。

夏桀十五年,湯將國都從南亳遷到北亳(蒙邑),地域不過七十里。

葛國緊鄰商國西部,是夏桀耳目,湯藉口葛國不祭祀祖宗神靈,攻滅葛國。
滅葛後,湯又征服一些諸侯、方國,「十一征而天下無敵」,商國地域不斷擴充。

商湯與有莘氏通婚後,用伊尹和仲虺(音委)為左右相,揭露夏桀暴政罪行,爭取民心,為戰爭奠定政治基礎。

伊尹請纓去夏王都斟鄩觀察情況,湯準備方物(土特產)、貢品,派伊尹為使臣去夏王都朝貢,伊尹在夏都斟鄩,取得夏王妃妺喜寵信。

三年後的一天,妺喜對伊尹説,桀夢見天上兩日並出,相互搏擊,一日勝,一日不勝。
伊尹認為滅夏時機到了,迅速回到商國都城北亳,告訴商湯。

伊尹向湯獻計説:「夏自禹建國以來,經歷四百多年,夏王是天下尊崇的共主,桀雖暴虐無道,民有怨恨,在諸侯中仍有威信,要等待時機行動。」

夏桀舉行盟會,有緡國未到,公開叛亂,夏桀與有緡開戰,盡失精鋭之師。

夏桀滅有緡氏後,準備對付商國,東部地區有三個屬國忠於夏桀:一個是彭姓的韋,另兩個是己姓的顧及昆吾。
這三個夏屬國勢力都不小,所處地區與商較近,執意以商為敵,監視商湯活動,經常向夏桀報告。

湯與伊尹、仲虺決心除掉這三個夏桀羽翼,商湯七年(前1611年),湯準備進攻韋,夏桀派使臣至商國召湯入朝,湯帶領隨從來到夏王都,夏桀將湯囚禁在夏台。

伊尹與仲虺得知湯被夏桀囚禁,蒐集珍寶、玩器、美女獻給夏桀,夏桀非常高興,釋放湯回商。

湯回商後更堅定滅夏決心,夏桀囚湯之事,在諸侯、方國中引起大恐慌,紛紛投奔商,願助湯滅夏,同一天有五百個諸侯向湯投誠。

叛夏歸商的人愈來愈多,商湯與伊尹、仲虺商議征伐韋國及顧國。
率領聯軍先滅韋國,湯揮師東進,乘勝滅了顧國。
韋、顧兩國土地、財產、人民盡歸商所有。

夏桀為免戰事擴大,下令罷兵不征伐商。
一年後,昆吾的夏伯率軍進攻商,湯率軍大敗昆吾軍,殺夏伯滅昆吾,昆吾土地、人民入商。

湯採納伊尹建議,停止朝貢夏朝,試探夏桀反應。
桀召九夷之師攻商,商湯見桀還能調動九夷族兵力,知道夏的勢力還很強大。

商湯認為時機未到,向桀請罪,卑辭厚禮表示臣服,恢復進貢。
一年後,九夷族忍受不了桀的殘暴統治,紛紛叛離,桀的力量大為減弱。

夏桀賢臣關龍逢多次進諫,桀甚為憤怒,處死關龍逢。
太史令終古把占卜的凶兆,哭泣着送給桀,桀不屑一顧,終古逃到商國,商湯將此事遍告諸侯。

前1600年,商湯在北亳誓師,宣布夏桀罪行,正式興兵伐夏,打着「弔民伐罪」旗號,師出有名,與仲虺、伊尹率領七十輛戰車,五千步卒組成的軍隊,西進伐夏桀。
夏商兩軍在鳴條之野相遇,展開大會戰。

會戰開始前,湯為鼓動士氣,宣讀伐夏誓詞,稱為《湯誓》。

兩軍交戰時,遇上大雷雨天氣,商軍不避雷雨,勇敢奮戰,夏軍敗退不止,夏桀兵敗被擒。

三千諸候聚集遴選新主,湯取來寶璽,放在天子座位左邊,退下對寶璽行了兩次禮,回到諸侯位次上,說:「這是天子位置,有道的人可以坐上去,天下不是一家獨有,是有道的人所有,應該由有道者治理,只有有道者可以長久佔有它。」
最終,諸候推舉湯(87歲)坐上天子座。

商湯經過二十年征伐,以武力滅夏,打破國王永定説法,中國王朝從此更迭,史稱「商湯革命」。

湯將夏桀流放在南巢的亭山,夏桀後悔沒有在夏台殺了湯,以至於淪落到這個地步。

湯有一次外出,看見一個農夫正在東南西北四面,張掛捕捉飛鳥的網。
湯感慨説:「只有夏桀才如此網盡,這樣做實在太殘忍。」

湯叫從人撤掉三面網,只留下一面,對農夫說,對待禽獸也要有仁德之心,不能捕盡捉絕。
(成語「網開三面」由此而來,漢武帝狩獵時網開一面,成語「網開一面」較「網開三面」流行)

湯建立商朝初年大旱,人民將子女賣給別人換取食物,湯用莊山的金屬鑄幣,贖回人民賣出的兒女。

湯十八年,湯即位第二年,下令重新修復被地震破壞的夏社。

商朝建立後第三年,夏桀在南巢去世,成湯下令全國「禁弦歌舞」,給予夏人十足尊重。

湯十九年至二十四年,連續五年大旱,糧食絕收。
湯在國都東部的桑林祈禱,沐浴齋戒,修剪頭髮、指甲,乘白馬拉着沒有華麗裝飾的車子,身上纏繞白茅,作為向神祈雨的犧牲品。

湯在桑林曠野中向神禱告,說:「我一人有罪不應該累及萬民,萬民有罪,罪在我一人,不應該由於我一人做得不好,使上帝鬼神傷百姓之命。」

湯在六件事上自我責備說:
一、是因為我的政令有所不當,還是由於我的管理不善?
二、人臣失職、百姓失所嗎?
三、我的宮室太奢華嗎?
四、我的後宮妃嬪過多,貪圖聲色,或聽用女人的話弄權亂政嗎?
五、天下賄賂風氣盛行嗎?
六、由於我用人不當,使得讒佞小人得勢,毀善害能的人昌盛嗎?

若有這些過咎,都是我成湯才德欠缺,領導無方的關係,祈請上天降罪給我,不要因我的罪過,連累百姓……

湯準備自焚以祭天,犧牲自己祈雨,火剛點然,天降大雨,將火熄滅。

這一年獲得大豐收,全國上下歡快順洽,伊尹受命作了一首名為《大濩》的樂曲,「濩」的甲骨文意思是傾盆大雨。

湯二十七年,湯命人將大禹鑄就的九鼎,代表王權的寶物遷到商都。
湯二十九年,商湯百歲而崩。

西漢劉向《漢書·楚元王交附傳》,《諫營昌陵疏》記載:「殷湯無葬處。」
歷史上相傳商湯葬處有六處,説法最多的是在河南商丘北面。

商丘商湯廟,又名湯王祠、湯王台,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塢牆鎮南亳村,是祭祀商朝開國君主商湯王的廟宇。

河南省焦作市有多處祭祀湯王的廟宇,如湯王廟、湯帝廟等。
現存建於元代的湯帝廟大殿,位於博愛縣城西東王賀村,建於元代的成湯廟大殿,位於博愛縣柏山鄉上屯村,均為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武陟(音即)縣商村的商王廟,與湯帝陵同處一地。
考古工作者從商代遺址推斷,商王廟可能是成湯死後不久修建,後因年久,屢毀屢建。
商村現存《宋重建商王廟大殿記》,記載該廟是在以前舊址基礎上重建的史實。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