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故事 咸卦六二 明神宗 三十年不上朝

咸卦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咸:以斧鉞殺戮,引伸全部。
其:器皿上的筲箕,引伸篩選分類。
腓:小腿的兩塊大肌肉。

凶:地面下陷引伸危險。

居:人倚在盾牌受到保護,引伸居所。
吉:以玉祭祀象徵吉祥。

意思是小腿兩塊大肌肉分離,作去支撑能力,出現危險,留在居所得到保護是吉祥的。

明神宗朱翊鈞的故事,可解爻義。

明神宗朱翊鈞,號禹齋,明穆宗朱載坖(音忌)第三子,生母李貴妃。
嘉靖四十二年八月十七日(1563年9月4日)北直隸順天府出生,萬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1620年8月18日)紫禁城弘德殿逝世。

明世宗嘉靖帝晚年迷信道教,認為自己會長生不死,拒立太子,「諱言儲貳,有涉一字者死」。(最忌提及立太子之事,誰說一字都要死)

裕王朱載坖不敢報告明世宗有孫兒出世,以免被疑為有做太子之心。

李氏為王府宮女出身,誕下兒子時,朱載坖不敢為兒子起名字。
朱載坖第一任王妃李氏,所生二子朱翊鈴、朱翊釴(音易)均早夭,繼妃陳氏無子,李氏的兒子由第三子變成長子。

朱載坖登基,稱李氏兒子為「朕元子」(皇帝第一個兒子)。
隆慶元年正月十八日(1567年),「朕元子」正式起名為朱翊鈞,意思是「夫鈞者,言聖王制馭天下,猶制器者之轉鈞也,其為義大矣」。(鈞是由多種金屬熔解混合而成的合金,密度較一般金屬大)

隆慶二年(1568年)三月十一日,朱翊鈞立為皇太子,生母李氏晉升為貴妃。

隆慶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六日,明穆宗駕崩,太監馮保受帝託孤。
九歲的朱翊鈞登基,是為明神宗,為明朝第十四任皇帝,改元萬曆。

明神宗由母親李太后代為聽政,即位之初閣臣之間關係惡劣,內閣首輔高拱以主幼國危,痛哭時說:「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

馮保歪曲高拱說話,對明神宗說,高拱說明神宗無能力當皇帝。
六月十六日,明神宗將高拱免職,張居正依序升為內閣首輔,手握大權,太后將一切內務大事交由馮保處理。

明神宗全力支持張居正改革,合併賦與役,簡化徵收手續,擴大徵收範圍,被稱為一條鞭法。
社會經濟有很大發展,人民生活有所提高,扭轉明中葉以來頹勢,史稱「萬曆中興」。

萬曆六年(1578年),錦衣衛指揮使王偉十三歲女兒王喜姐,由李太后安排,成為明神宗皇后。

萬曆九年(1581年),明神宗向太后請安時。一時衝動臨幸一名宮女王氏。

萬曆十年(1582年),李太后向明神宗施壓,冊封王氏為恭妃,恭妃生下兒子朱常洛(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因是宮女所生,明神宗不喜歡他。

明神宗鍾情十四歲入宮的鄭氏,冊封為淑嬪,後晉升為德妃。

六月二十日,張居正病逝,明神宗輟朝一天,給予張居正崇高待遇:諡文忠,贈上柱國銜,蔭一子為尚寶司丞,賞喪銀五百兩。

萬曆十二年(1584年)八月,明神宗指張居正生前權大壓主,禍國殃民,下詔追奪張居正封號與諡號,起用因反對張居正而遭懲處官員。

張居正被抄家,老弱婦孺來不及退出,被封閉於張府,餓死十餘口。
張居正八十歲老母,在首輔大學士申時行請求下,留有一所空宅和十頃田地。

明神宗清算張居正後,動工興建定陵,工人多達三萬人,歷時六年完成,建築費耗銀八百萬兩。

明神宗親政後開始對外征戰,先後在明王朝西北、西南邊疆、朝鮮,展開三次大規模軍事行動,後世稱為萬曆三大征。

萬曆十四年(1586年),鄭德妃生下皇三子朱常洵,明神宗相當疼愛鄭德妃母子,賞賜十五萬白銀,晉升為貴妃。

王皇后只生一女,視朱常洛為己出,首輔申時行奏請明神宗立朱常洛為太子,明神宗拖延不決,引發國本之爭。

九月十八日,明神宗脾臟中鉛毒,導致左腳傷殘,傳諭內閣說「一時頭昏眼黑,力乏不興」,暫不上朝,之後數年,病情時好時壞。

明代筆記小說《萬曆野獲編》記載,明神宗夢到被老虎咬到腳,因而患上足疾。

嫡母仁聖皇太后陳氏病逝,一向孝順聞名的明神宗因病動彈不得,只能遣人代理,遭到朝臣猛烈抨擊責難。

首輔申時行在《詔對錄》記載:「萬曆皇帝身體狀況不佳,不方便出席各種活動,受到言官和大臣們指責和謾駡。」

萬曆十七年(1589年)開始,明神宗因病「腰痛腳軟,行立不便」,不出宮門、不理朝政、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

《明神宗實錄》記載明神宗一道詔諭:「朕自夏至秋,感受濕熱熏蒸,致令下體及足生有濕毒,坐亦不能坐,又兼流痰下註,足心作痛,且不時眩暈,步履甚艱。」

萬曆二十年(1592年),朝鮮遭日本侵略,王京陷落,八道失陷七道,朝鮮請求明朝援助,明神宗決定派兵到朝鮮,援朝抗倭。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明神宗下手詔,皇長子朱常洛,三子朱常洵,皇五子朱常浩一同封為藩王,朝臣紛紛上奏,明神宗不得已收回前命。

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日本因豐臣秀吉去世,侵朝日軍撤出朝鮮,明軍戰勝而歸。

明神宗在位期間,西方傳教士紛紛來華。
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利瑪竇覲見明神宗,向明神宗進呈《萬國圖志》,自鳴鐘、大西洋琴等西方方物,獲得明神宗信任。

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李太后問明神宗不冊立朱常洛為太子原因,明神宗回答:「常洛是都人之子。」(都人是後宮中的宮女)

李太后是後宮宮女出身,大怒道:「你也是都人之子。」
明神宗聽後惶恐不已,跪伏地上不敢起來,最終立朱常洛為皇太子。

萬曆三十年(1602年),明神宗病情加劇,宣召首輔沈一貫入閣囑託後事。

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女真酋長努爾哈赤,自稱「覆育列國英明汗」,湊「七大恨」,掀起叛亂,僭稱國號後金。
四月,女真兵克撫順,殺死遼東總兵官張承胤,朝野震驚。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明軍在薩爾滸之戰大敗,死四萬餘人,開原與鐵嶺淪陷,首都燕京震動,明神宗鬱鬱寡歡,焦勞國事。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四月,皇后王喜姐病逝,明神宗無心思操辦葬禮,

七月二十一日(1620年8月18日),明神宗於紫禁城弘德殿內駕崩,享年五十八歲。
臨終前遺詔大臣用心辦事、廢礦稅,起用建言獲罪官員,要求冊封鄭貴妃為皇后,死後與他合葬。
(鄭貴妃沒有封為皇后,鄭貴妃十年後去世,沒與明神宗合葬。)

明神宗在位四十八年,是明代在位時間最長皇帝,三十年不上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皇太子朱常洛八月即位,改元泰昌,是為明光宗。
九月,明光宗因紅丸案暴斃,在位不足三十天,孫子明熹宗朱由校即位。
十月丙午(10月27日),明神宗葬於定陵,諡號顯皇帝。

定陵位於北京昌平區,座西朝東,地面建築十八萬平方米,是明十三陵中規制較大一座。

1955年10月4日,郭沫若、沈雁冰、吳晗、鄧拓、范文瀾、張蘇等人,聯名向國務院秘書長習仲勛,提交《關於發掘明長陵的請示報告》。(明長陵為明成祖朱棣陵墓)

主管文化工作的國務院副總理陳毅,呈報國務院總理周恩來。
文化部文物局局長鄭振鐸,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夏鼐,他們認為條件不成熟,強烈反對貿然發掘,高層出現爭論。

周恩來向毛澤東匯報,毛澤東點頭後,周恩來批下「原則同意」四字。

1956年5月開始試掘,挖不到長陵,一年後挖到定陵,墓室總面積1195平方米,大門由整塊漢白玉精細雕琢而成。

1957年,解決大門背後的飛來石,打開玄宮,玄宮由前室、中室、後室、左配室、右配室組成,石條起券,前室前面有隧道券。

考古人員沒有及時採取保護措施,加上考古技術不成熟,古墓大面積壁畫受到腐蝕,褪去色彩與畫跡,失去觀賞和研究價值。

後殿巨大棺牀上整齊安放三座棺材,揭開棺木時,大量空氣湧進棺槨,屍骨上衣織物與紙質文件,不是灰飛煙滅就是破碎不堪無法成形。

屍骸上方堆積多達十一層陪葬物,衆多考古人員在毫無防護措施保護下,赤裸雙手觸碰陪葬品,裸手拿出文物,進行清點與處理工作,許多文物遭受人爲破壞,喪失完整性。

取走陪葬物後,明神宗遺骨顯現,頭戴烏冠,身穿尊貴禮服,腰上繫玉帶,棺槨中發現一百零三枚金錠,六十五枚銀錠、1712枚銅錢。

1958年,明神宗屍骨復原,身高約1.71米,「體形上部為駝背」、左腳略較右腳短。
屍骨仰面朝天,左腿伸直,右腿彎曲,臉面朝上,微微向右偏一點,右手臂向上彎曲,右手放在頭的右側,左臂從腰部下垂向內彎曲,搭在腹部,手拿一串佛珠,學者稱為「北斗七星」葬式。

《風雪定陵》一書記載:「不論是棺內萬曆右腿蜷縮痛苦之狀,還是將屍骨復原之後,左腿明顯比右腿短,可以證明萬曆皇帝,生前患有嚴重足疾,且是不能走路的那種。」

1959年9月30日,定陵原址建築定陵博物館,郭沫若題寫館名。

10月1日,定陵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出土文物三千多件,包括象徵皇權的金絲翼善冠與皇后鳳冠。

由於考古技術水平落後,大批出土文物無法保存,絲織品變硬腐化,鄭振鐸、夏鼐上書國務院,請求立即停止再批准發掘帝王陵墓申請。

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同意,不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自此成為中國考古界定規,定陵是唯一一座主動科學發掘的帝王陵墓。

1966年8月24日文化大革命期間,紅衛兵進入定陵文物倉庫,明神宗帝后屍骨與文物付之一炬。

2012年,政府斥資三千多萬元,在定陵修建地下文物庫保存文物。

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寫信給明神宗,希望英中兩國開展貿易往來,以及在其他領域交流。
派使者約翰·紐伯萊出使明朝,將這封親筆信遞交給明神宗,使者在途中遇難。
這封親筆信沒有丟失,送回英國,伊麗莎白一世感到相當無奈,表示這件不幸的事情是她終身遺憾。

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李先念,邀請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訪華,伊莉莎白二世將這信作為贈禮。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