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sir去咗邊 元朗市鎮公園(香港)

元朗市鎮公園,佔地7.5公頃,原名元朗水牛嶺公園。
位於新界青山道二十四咪半,元朗市中心西南部,水邊村旁邊,水牛嶺公園北路一片天然林地上,鄰近元朗大球場和元朗游泳池。

元朗市鎮公園原址水牛嶺,是1819年前建村的水邊村風水山。
其中一個古墓墓誌所示,水牛嶺喝形犀牛望月,名稱離不開牛。

喝形是憑直覺將山川形狀看成動物或形象,呂青雲家傳的《地理史記》記載,喝形即山水取象之義,源自遠古。

犀牛望月有解釋為看不清楚,另有解釋是分不清真實與心中所想的世界。

香港日治時期 (1941-1945年) ,元朗大陂頭九巴廠(元朗廣場),用作日軍憲兵辦事處,元朗居民被審判後,押到商會學校旁(元朗商會中學)行刑。

水牛嶺樹叢多而陰森,風吹過樹木發出像磨米之聲,村民稱為「鬼磨米」。

五十年代,大量新移民由國內遷居元朗,聚居於大旗嶺及大陂頭等地,接近三百戶人家,千多名居民。
1955年,元朗區遭遇嚴重洪雨水災,災民失去家園。

元朗博愛醫院董事局祈求風調雨順,在水牛嶺設殉難同胞公墓 (水牛嶺義塚),埋葬三百多具骸骨,超度二次大戰遭日軍屠殺殉難同胞。

1956年6月27日下午二時半,水牛嶺義塚由元朗理民府李作新揭幕,博愛醫院新舊總理備三隻金豬及鮮花致祭。

墓旁石枕刻有對聯:「捐軀赴國難英雄 視死忽如歸烈士」
源自魏晉曹植《白馬篇》最後兩句,「捐軀赴國難 視死忽如歸」(為國家解危難奮勇獻身,看死亡就好像回歸故里)

水牛嶺還有數個當地鄧族先人墓穴(位於現時公園北路),水邊村村民四百多個安放骸骨金塔(位於現時公園南路)。

1960年5月,豪雨成災,黃坭墩水塘坍壩,元朗河道堵塞無法有效排洪。
山洪由大旗嶺山區湧至欖口水邊村一帶,大陂頭居民頓時失去家園,走至元朗墟及元朗商會學校避難。

1959年至1960年,聯合國制訂為世界難民年,鼓勵各國捐款協助各地難民。

比利時政府捐款五萬美元,用作開闢水邊村水牛嶺山丘,建成梯級型平房屋宇,安置大陂頭低窪地帶災民。

港府在水牛嶺依山而建的平房區,是繼1954年泰豐街康樂樓,徒置廣興園十八街居民後,元朗第二個徒置區。

平房區以樓級形分成八級,每級興建六列平房式屋宇,有水電供應。
每間面積約一百七十平方呎,內設廚房,租金每月十元,地稅每季五元,共一百九十七幢房屋,容納一千人居住,區內設有公用自來水及公廁。

建築工程由天主教徒置辦事處負責,地盤工程由新界民政署監督進行。

1960年8月31日下午一時,負責在水牛嶺開闢地盤的亨利建築公司,操作剷泥車工人方文澤(25歲),在水牛嶺香港粉絲廠後山腰,開動剷泥車開山剷泥,倒後時失控,跌落八呎下另一地盤,全車翻轉,方文澤壓在車下,救出送院證實不治。

水牛嶺平房區建築費三十萬元,除來自比利時捐贈的五萬美元,港府另撥八萬港元,先安置大陂頭水災災民二百餘戶,約一千二百人。

1961年3月17日下午三時,徒置區事務處長區歲樂致詞。
比利時駐港總領事,德希斯特萊男爵夫人主持平房區開幕。

來賓包括元朗七鄉一眾代表及鄉紳,典禮期間,居民黃慧儀小妹妹,向男爵夫人及女公子獻花並致送紀念品。

男爵夫人為「日晷儀」揭幕,「日晷儀」基座四面刻有四種文字,包括中、英、法、比利時。
中文碑文是:此等平房係由比利時王國捐贈予香港人民,並由美國天主教福利會建造。一九六一年三月十七日立

3月27日,水牛嶺平房區開始入伙,美國天主教福利會、牛津飢饉救濟委員會,隨即撥款二十五萬港元擴建。

1964年10月16日上午十一時三十分,水牛嶺平房區擴建部份啟用。
四座雙層平房,共四十個單位,單層平房單位三十七個,合共七十七個單位。

港督柏立基展開大規模排洪工程,於攸田、鳳池村外開築防水輔助渠,主渠由十八鄉馬田開始,經大橋直出橫洲,引導出海。
1967年,排洪工程大抵完成,區內稱主渠為「大坑渠」。

1981年,元朗水邊圍邨第一期落成,房署安排水牛嶺平房區,五十六個家庭共三百零九名居民入住,騰出單位安置居港未滿十五年災民入住。

隨水牛嶺平房區居民陸續遷出,1982年有七百四十五間建築物被清拆,餘下三百一十五間建築物大部份已空置,當局計劃清拆水牛嶺平房區,興建公園。

1983年4月20日,水牛嶺平房區第二期清拆,二百七十三戶,千多名居民,遷至元朗水邊圍邨及附近臨屋區。

水牛嶺平房區原址興建元朗市鎮公園,預計耗資二千四百萬元。

1988年8月,元朗市鎮公園依山而建,盡量保留原有地形和樹木,千多棵青蔥樹木,遍布園中每一角落。

公園保留昔日圍村風水祖墳,包括馬田、上璋圍、水邊村,水邊村村民金塔區、水牛嶺義塚,日晷儀失去蹤跡,剩下基座及四面碑文。

公園由區域市政局及建築署建造,1991年春季開放啟用,同年10月26日,公園由區域市政局主席張人龍揭幕。

三十米高水牛嶺上,矗立八角形七層高觀景塔,樓高三十米,與水牛嶺高度一致,是附近最高建築物,成為元朗公園突出標誌。

觀景塔原址是香港粉絲廠掛曬場,村童經常到曬場收拾粉絲碎,用作佐膳。

觀景塔可瀏覽元朗市景色,極目遠眺屏山、廈村、十八鄉,天水圍新市鎮映入眼簾。

觀景塔最低層闢作首個開放式百鳥苑,面積八十五平方米,遍植多個品種樹木、灌木、盆栽植物,模擬叢林環境,使雀鳥有如置身大自然。

百鳥塔內飼養百多隻雀鳥,共有二十九個不同品種。
特色品種有黑短腳鵯、綠背金鳩、紅嘴相思、畫眉、爪哇禾雀、黑頭黃鵯、蠟嘴椋鳥等等,穿過旋轉門入內,鳥兒在身邊穿梭飛翔。

百鳥塔下方有一道十三米高瀑布飛瀉而下,經溪澗蜿蜒流入一千平方米人工湖,湖裏游魚如梭,荷花盛放,瀑布旁邊是水牛嶺義塚。

都市傳說觀景塔是鎮邪和安定民心而設,七層紅色觀景塔如佛教七級浮屠(佛塔)。

公園內有草地門球場、硬地足球場、兒童遊樂場、健身徑、噴泉廣場等康樂設施。

為提倡保育野生雀鳥、蝴蝶、蜻蜓,特闢「自然保育園地」、「蝴蝶閣」。
園地採用保護自然生態方法保養日常園藝,少用化學劑,多種植開花和結果本土樹木,減少修剪和移除花木,藉以存護野生動物棲息地。

元朗市鎮公園有兩棵原生人面子,兩樹高十八米,樹冠覆蓋十四至十五米,被評為元朗區古樹名木冊之一,由建築署保養。

公園內的花園包括:杜鵑園、棕櫚園、香味花園。

2017年11月15日早上六時許,一頭約八十磅重野豬,走入元朗公園北路元朗市鎮公園覓食,街坊報警求助。
三名警員趕至,手持盾牌在旁戒備,通知漁護署派員到場處理。

漁護署女獸醫向野豬發射麻醉槍,野豬中槍暈倒,漁護署人員將野豬放入鐵籠帶走。

元朗市鎮公園

交通
輕鐵:610、614、615、761P,水邊圍站。
巴士:元朗公園巴士總站。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