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道理家族是米茲拉希猶太族裔(直譯是東方),世居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十八世紀輾轉去到印度孟買。
1840年至1842年,清廷鴉片戰爭時期,嘉道理家族隨沙遜家族到中國上海發展生意,以茶葉及陶瓷起家,其後投資房地產、電廠發跡,建立歐亞商業王國。
1881年,伊利士嘉道理獨自到香港發展,向朋友借錢,創立香港第一間股票經紀行。
1899年,伊利士弟弟艾利嘉道理,到香港協助伊利士打理生意。
艾利第一名兒子羅蘭士於半山區羅便臣道出生。
1902年,艾利第二名兒子賀理士出生。
1901年,中華電力有限公司(中電)在香港註冊成立,伊利士不斷買入中華電力公司股票。
1903年,伊利士成功控制中電,以紅磡為基地,在鶴園街興建發電廠(位置在今日海逸豪園)。
1919年,艾利位於上海黃陂南路的公館起火,艾利妻子摩卡塔,為營救困於屋內家庭女教師遇難。
原住宅焚毀,為免觸景生情,艾利攜兩名兒子前往英國倫敦居住。
艾利委託建築師好友拉漢·布朗負責建設新公館,選址大西路,即今日延安西路。
1922年,伊利士逝世。
1924年,上海新公館落成,佔地一萬四千平方米,建築外牆和地面採用意大利大理石作為貼面,名為大理石宮,耗資一百萬兩白銀,當時可以購買大米五千萬斤,供十四萬人食用一年。
1926年,艾利榮獲英帝國爵級司令勳章。
納粹德國種族主義興起,大批猶太難民逃離歐洲,世界各國畏懼納粹德國勢力不願收留,上海是免簽證自由港,大批猶太難民來到上海。
1938年,嘉道理家族組成上海援助歐洲難民委員會。
同年11月,羅蘭士與名媛鋼琴家Muriel結婚。
1941年,香港人口超過一百二十五萬人。
7月19日,羅蘭士獨子米高嘉道理出生。
12月8日,日軍襲港,在香港度假的嘉道理家族,奉港英政府命令,炸毀鶴園街發電廠。
日軍進佔上海公共租界及香港,嘉道理家族成員悉數被關入集中營,上海大理石宮被日軍沒收。
艾利年事已高,日軍特許返回大理石宮,軟禁在傭人房,允許兒子羅蘭士負責日常照顧。
1944年,艾利在大理石宮去世。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二戰結束,羅蘭士成為第一批返港戰俘,修復鶴園街發電廠設施,幫助香港重建。
當時香港人口剩下約六十萬,國共內戰爆發,大批移民為逃避戰火湧入香港。
1946年年底,香港人口激增至一百五十萬,近百萬人口都是貧困移民,大部份在家鄉務農維生。
羅蘭士與賀理士兩兄弟,決意幫助貧困移民自力更生,讓他們可以過獨立和有尊嚴生活,生計得到保障。
1949年,內地政權易手,嘉道理家族將主要業務轉至香港。
熱愛農業的賀理士在屯門居住,1950年,在大帽山高嶺發現一株無人料理的橘樹,認為香港可發展農業,萌生開設農業輔助會。
賀理士與漁務處官學生姬達夫婦是好朋友,姬達的工作是要讓香港糧食供應穩定,自給自足,希望扶植本地農業,減少依賴中國糧食。
賀理士尋找一塊合適山區土地,發展一個實驗農場,向農民示範有效耕作方法,提供研究及培訓場地。
賀理士與豬農梁植,在白牛石共同發現一條長年流淌於深谷的溪流,確定擁有可靠水源供應,有利發展農業。
1951年9月28日,嘉道理農業輔助會正式成立,簡稱輔助會,英文簡稱KAAA,創辦人除羅蘭士與賀理士外,還有漁農處官員胡禮和胡挺生。
輔助會推廣「助人自助」精神,為有需要農民提供培訓、農資、免息貸款。
輔助會與理民府尋找可用官地,讓農民建豬棚,送原生於廣東花縣的大花白母豬給豬農,貸款給豬農營運,豬隻賣出後才慢慢還款。
羅蘭士從日本引入養珠業到香港,建了養珠場,最後失敗。
1952年,賀理士資助梁植,在屯門藍地買地興建房屋和豬舍,是輔助會第一個資助項目,名為「KAAA第七組」。
「七」是賀理士的幸運號碼,以這數字來啟動輔助會慈善計劃。
1953年11月5日,美國副總統尼克遜夫婦訪港,參觀梁植在屯門藍地的豬場。
1956年,輔助會在白牛石修建試驗及推廣農場,示範高效及可創造盈利的耕種和畜牧方法,致力改善牲口品種,向本地農民和駐港啹喀兵提供訓練。
香港本地公豬質素較差,輔助會引入澳洲純種豬隻,在元朗德生農場作為繁殖豬隻的實驗農場。
為鼓勵豬農交出本地公豬,輔助會主動以純種豬跟他們交換,把換來的本地豬賣去屠宰場。
純種豬的肉比較瘦,對疾病抵抗力較差,輔助會在元朗觀音山建立「白牛石實驗農場」,改良本地的花縣豬,減少彎彎的背部及鬆泡泡腹部,成為成長得快又肥美的「白牛石特種豬」。
1956至1957年,輔助會調查得知,新界區共有九千名寡婦亟需援助,有耕地沒有耕畜的寡婦,獲輔助會分配耕牛。
梁植協助輔助會發展位於白牛石的實驗農場,同時管理新界農民資助計劃,覆核申請和監察鄉村基建工程進度等等。
梁植把養豬業發展得有聲有色,獲得「養豬大王」美譽,成為本地豬農榜樣。
五十年代,新界大部分是小規模豬場,只有十隻八隻母豬,自家養公豬不化算,「流動配種公豬」因而出現,公豬在「趕豬郎」帶領下,穿梭各豬場配種。
1959年,因為衛生問題,改由人工授精,小豬出生後要閹割,讓小豬長得肥肥白白。
1962年溫黛風災,很多村屋被吹塌,賀理士叫漁農處幫手召集村民到他的青山別墅,賀理士向每人派一千至二千元救急。
以後每逢打大風,賀理士為農民安全,都會招呼他們到別墅過夜。
嘉道理兄弟對他人慷慨,對自己很節儉,據說羅蘭士的襪穿破了也不捨得丟掉,叫工人用針線補一補再用。
七十年代,梁植飼養了過萬隻豬,成為港九新界養豬聯合總社理事長。
1973年,黃玉蘭(31歲)丈夫因為肝病逝世,遺下四名年幼子女,最大九歲、最小只有幾個月大,業主在一星期後趕走孤兒寡婦。
黃玉蘭獲介紹搬到粉嶺圍租屋,生活艱難之際,輔助會送贈六隻小豬和飼料。
黃玉蘭就此開展養豬事業,一個女人自學閹豬、為初生豬仔剪牙,豬隻賣了一批又一批,養活了一家。
隨城市發展及產業改變,排污條例轉變令不少豬農都交回牌照,香港養豬業日漸式微,輔助會將焦點轉移到環境問題上。
1989年,賀理士獲頒爵位,表揚他一直努力協助居港尼泊爾裔啹喀兵,適應退役後的平民生活。
梁植將位於屯門藍地的「KAAA第七組」,改變用途為一間酒樓,命名為「嘉爵酒樓」,紀念輔助會當年的幫助,梁植坦言賀理士改變了他的一生。
1993年,羅蘭士在香港逝世。
1995年,賀理士與世長辭,羅蘭士兒子米高嘉道理成為家族第三代掌舵人。
1995年1月20日,立法局通過相關附例,促成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公司(嘉道理農場)誕生,保育香港及區內其他地方的動植物,有機耕作、環境教育、關注永續發展工作,嘉道理農場進入一個新紀元。
嘉道理農場位於大埔區大帽山北坡和山麓,林錦公路近林村白牛石及元朗觀音山一帶,佔地一百四十八公頃,範圍橫跨大埔區和元朗區。
嘉道理農場的使命改為「大眾與環境和諧並存」,每年開支約為八千萬港元。
為紀念賀理士爵士所作出貢獻,嘉道理農場特別為他豎立一座銅像。
銅像由雕塑家羅蘭士‧哈羅芬瑟操刀,他曾為約翰連儂、邱吉爾等名人鑄造銅像。
2011年5月,位於廣場長凳上的銅像揭幕。
嘉道理農場部份景點,包括:
嘉道理兄弟紀念亭,1997年興建,採用雙頂設計,象徵兄弟二人手足情深。
2014年,紀念亭橫樑,雕上蕭邦夜曲作品九第二號的樂譜圖案,紀念2011年逝世的鋼琴家羅蘭士嘉道理夫人。
世界主要城市指示牌,建於七十年代,位於上山區白理桃蘭花保育園附近,顯示全球幾乎所有大城市的方向及距離。
賀理士摯友、抗戰英雄梁潤昌(特務代號「PL」),1976年捐贈前中央郵政總局四條門柱給嘉道理農場,安放在山上,名為四柱擎天。
觀音山設有一個五百多年歷史的觀音祭臺,位於觀音山山巔海拔五百七十二米處,一個石堆裂縫,氣溫和濕度低時,可以看到暖暖霧氣由裂縫湧出,名為熱氣洞。
2015年,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將歷史建築舊大埔警署翻新成為「綠匯學苑」,推廣永續生活及低碳煮食,設有免費導賞團、工作坊、住宿、餐廳服務。
2019年8月28日,中電集團主席米高嘉道理(Michael Kadoorie),於《星島日報》及《南華早報》刊登全版廣告,以《致香港人的信》為題,就當前政治局勢表態,全文如下:
一百四十年前,嘉道理家族落戶香港,在這裏得到發展機遇,感受到中國人濃厚的溫情。
一個世紀過去,香港由一個轉口港蛻變成國際大都會,我們有幸在這過程中盡綿力作出貢獻。
先父經常談及香港的獨特之處,他曾說:「在這世界角落,將會有兩種不同的意識形態,和兩種不同的管治體系互相交融。」
後來香港隨着中國內地經濟起飛而蓬勃發展,印證了先父三十多年前的遠見。
源於這份對香港的深厚感情,我對近日的事件加上越演越烈的情況,不禁感到痛心。
我反對任何暴力行為,亦不相信訴諸暴力能解決紛爭。
多年來,我們對法治和維持社會秩序的堅持,是香港賴以成功的基石,更重要的是,我們堅信的香港精神是透過尊重,暸解和溝通,去尋求解決方法。
我們切勿忘懷香港作為兩種體系互相交融的特性,共要努力重拾平衡之道。
我多次說過,年青人是香港的未來,我們不可讓年輕一代在無助和絕望當中,要重建社會互信,為新生代重燃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責無旁貸。
作為香港一份子,我和我的孩子都堅信「獅子山精神」,憑着這股動力,拼勁和創意,我們共同走過風風雨雨,一步一步邁向繁榮,發展香港的優勢,以和平手法處理當前困局,為下一代締造美好的將來。米高嘉道理爵士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入場費
一般參觀 收費(港幣)
十二至五十九歲:四十元。
四至十一歲:二十元。
學校、註冊慈善團體及政府團體,二十元(最少二十人)。
六十歲或以上長者或合資格殘疾人士:星期一至五免費入場,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收費二十元。
四歲以下:免費。
交通
64K巴士往元朗西方向,約二十至二十五分鐘到達一段大斜路最頂處,於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門前的巴士站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