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卦九二:坎有險,求小得。
坎:地面泥土流失凹陷,引伸缺失、難關。
有:手持肉,引伸持有、擁有。
險:山泥傾瀉,叫眾人逃走,引伸危險。
求:馬陸(千足蟲),藥用可解毒,引伸求取。
小:懸浮粒子,引伸細小。
得:路上拾到貝幣,引伸獲得。
意思是難關帶來危險,但仍有少許得着。
三國時期蜀漢將領馬超的故事,可解爻義。
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風茂陵人(陝西省興平東北),馬騰庶長子。
馬騰身高約八尺,是伏波將軍馬援後代,母親是羌族女子,馬騰有一半羌族血統。
漢靈帝末年,馬騰被州郡署為軍從事,掌領部眾,累遷至偏將軍。
涼州刺史耿鄙被部下所殺,馬騰與王國、韓遂等在涼州共同反漢。
初平二年(191年),董卓入長安,邀請韓遂、馬騰,共同策劃進攻山東諸將。
兩人見天下大亂,想依靠董卓起兵,韓遂為鎮西將軍,遣還涼州,馬騰任征西將軍,駐軍郿。
興平二年(195年),馬騰與韓遂結為異姓兄弟。
建安四年(199年),馬騰、韓遂歸順曹操兩人都送一個兒子到朝廷為人質。
建安七年(202年)曹操與袁紹交戰,馬騰派馬超出任司隸校尉鍾繇的督軍從事,討伐於平陽的袁紹將領郭援、高幹。
馬超腳部中箭受傷仍大破敵軍,麾下大將龐德斬殺郭援。
馬超一直都不喜歡曹操,因功拜徐州刺史亦未赴任。
建安十年(205年),馬騰協助曹操破張晟,斬殺張琰、衞固等人。
曹操離間馬騰與韓遂,韓遂殺掉馬騰妻子,兩人連年交戰。
跟隨韓遂的小將閻行,在一次交戰中,試圖以矛刺馬超,馬超斬斷槍矛,閻行用斷矛處直取馬超咽喉,幾乎殺死馬超。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召馬超進京,拜諫議大夫,馬超不接受。
曹操派鍾繇、韋端為馬騰與韓遂勸和,兩人依附曹操,馬騰為前將軍,改屯槐里,假節,封槐里侯。(假節可斬殺犯軍令將領,先斬後奏)
張既勸說馬騰放棄軍隊,入朝為官,馬騰一度猶豫,自見年老,最終答應,來到鄴城,曹操上表封馬騰為衛尉,馬超嫡出兄弟與家人都搬到曹操所在的鄴地。
馬超因庶出緣故留守涼州,封為偏將軍、都亭侯,代領馬騰軍隊,鍾繇游說馬超謀害韓遂,馬超拒絕。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有意剷除涼州軍閥,派遣鍾繇、夏侯淵率領軍隊,以進攻漢中張魯為藉口,試圖經過馬超等涼州軍閥領地。
涼州九部意圖反叛,推舉韓遂為都督,馬超對韓遂說:「之前鍾司隸曾命我謀害將軍,關東之人已不可相信,現在我放棄父親,如父親一樣對待將軍,將軍應放棄你的兒子,如兒子一樣對待我。」
閻行反對韓遂與馬超聯合起兵反叛朝廷,韓遂回答:「現在諸將不約而同舉兵,似乎是天意啊。」
韓遂與馬超等多位涼州軍閥起兵反曹,率領十萬人馬(包括漢兵、羌兵、胡兵),進逼至潼關,抗拒欲攻漢中的曹操。
七月,曹操西征,渡過渭河。
九月,曹操採用賈詡計策,離間韓遂與馬超,兩人內訌,曹操戰術成功。
馬超率餘部向藍田進發,準備對抗曹操,蘇伯在河間作亂,曹操決定率主力平叛。
馬超招募羌胡士兵,從漢中張魯處得到援軍,計劃攻佔隴西全境,隴西地區除漢陽郡治所冀城外,都投降了馬超的聯軍。
建安十七年(212年)五月,曹操將韓遂在京師的人全部誅殺。
留在鄴城的馬騰及親眷,三族共兩百多人,在馬超起兵後第二年,被曹操族誅。
建安十七年(213年),馬超再度起兵反曹,發起長達八個月冀城之圍。
氐王楊千萬與馬超結盟,馬超挾持名士賈洪,殺死投降的韋康、潛出城外求救的閻溫,自稱征西將軍,自領並州牧,督涼州軍事,在冀城外二百里,擊敗曹操派來的夏侯淵救援軍隊。
冀城之圍,馬超失去人心,楊阜、薑敘、梁寬、趙衢,趙昂及他的妻王異等十幾人聯合設計。
楊阜聯絡韋康舊部將起兵,趙衢說服馬超出城後關閉冀城門。
馬超退無所據,改為突襲歷城,歷城守軍聽信傳言馬超已奔漢中,以為城外是薑敘返回的軍隊,馬超入城殺薑敘母及子,燒了城郭,帶從弟馬岱、部將龐德投奔漢中的張魯。
張魯任命馬超為都講祭酒,馬超正妻楊婉與兒子在冀城被反叛軍殺死,張魯有意將女兒嫁給馬超。
親信勸阻說,馬超為人無情,父親、兄弟等至親性命都不顧惜,怎會愛張家的千金呢?張魯因此而作罷。
馬超認為不能與張魯共計天下大事,離開漢中到成都,馬超庶妻董氏,兒子馬秋及馬威仍留在漢中。
張魯兵敗,馬超家人落入曹操手中,曹操把董氏賜給張魯部下謀士閻圃,把馬秋交給張魯,張魯親手殺死馬秋。
建安十八年(214年),劉備圍劉璋於成都,秘密派遣李恢、彭羕接觸馬超,馬超投降劉備,成都人人震驚,開城投降。
劉備佔領益州,封馬超為平西將軍,成為劉備的「五虎上將」,地位僅在關羽之下。
馬超駐於臨沮,封為前都亭侯,參加北伐漢中,但不成功,與張飛先撤退。
建安二十三年(219年),劉備稱漢中王,封馬超為左將軍,假節。
治中從事彭羕不滿被劉備置為外郡官員,彭羕主動接觸馬超,馬超先問彭羕:「你有非凡才幹,主公十分重視閣下,說你能與孔明、孝直等人並駕齊驅,如今封你外郡之職,你為何失望?」
彭羕一時忿怒,衝口而出:「劉備這個老兵昏庸,我還能說甚麼?」
對馬超說:「您是外放官,我若是內應,天下不會平定不了。」
馬超的親戚骨肉因自己屢次叛亂被誅滅,剛投奔劉備,結束流浪生涯,怕被懷疑心懷二志,默然不答。
彭羕走後,馬超將彭羕的言辭上呈劉備,彭羕不久下獄待罪,遭到誅殺。
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馬超遷任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音台)鄉侯。
蜀漢章武二年(222年),劉備率軍伐吳,馬超患了重病,上疏給劉備:「臣宗族門下二百口人,被曹操誅殺殆盡,只剩下從弟馬岱,當以我卑微的宗族讓他繼承,深深地託付給陛下,其他的也沒甚麼話了。」
同年十二月,馬超病逝,終年四十六歲。
景耀三年(260年)九月,馬超與關羽、張飛、龐統、黃忠被追封諡號,馬超諡號為「威侯」。
中國最少有三個馬超墓,一個在四川新都縣城南,一個在陝西勉縣定軍山,一個甘肅成縣。
位於新都的馬超墓,歷代均受到重視,明代四川按察使楊贍、成都知府王九德,新都知縣邵年齊等官員,於馬超墓前立碑,於道旁立華表。
清代雍正、道光年間,當地知縣保持修繕墓地習慣,四川提督馬維祺視馬超為本家先祖,親自拜謁馬超墓,寫下「英風常振」匾額,撰《馬公墓誌》命人刻石放存墓旁,以示敬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當地居民辦馬超村小學。
文化大革命期間,新都馬超墓遭到嚴重破壞,墓石全被取空,僅存土丘碑刻等頹垣敗瓦。
1985年,新都縣人民政府,將馬超墓列為縣內重要文物遺址,立碑保護。
1987年,新都縣文物普查,將兩塊碑石遷到升庵桂湖,現立於桂湖碑林。
位於陝西勉縣老城的馬超墓,又稱馬公祠,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動工修建漢惠渠,河工挖到馬超墓,在甬道內發現鐵刀一把,因怕墓內設有暗器,無人敢進,旋即封閉。
九十年代前,墓地被周圍莊稼地蠶食,只餘一個土堆,馬超墓重修後、祠佔地二十餘畝,由漢惠渠分隔為兩院,墓北祠南,有橋連結。
墓為仿漢制覆斗型,周長九十米,冢高八米,有墓碑兩通,一在墓前,一在祠前108國道旁,內容相同,上刻隸書「漢征西將軍馬公超墓」,為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陝西巡撫畢沅所書,有「長河王莽寺,獨樹馬超祠」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