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卦初六:習坎,入於坎窖,凶。
習:雛鳥離開巢穴拍翼飛行,引伸學習。
坎:地面泥土流失凹陷,引伸缺失、難關。
入:前進指示符號,引伸進入。
於:烏鴉,因反哺被稱孝鳥,引伸回應。
窖:在洞穴內以以牛祭神,引伸收藏。
凶:地面凹陷,引伸危險。
意思是遇到困難時可學習到解決方法,不回應困難,不設法解決,會帶來危險。
唐朝末年魏博節度使羅紹威的故事,可解爻義。
羅紹威(877年-910年)字端已,祖籍長沙,唐朝末年魏博貴鄉縣人(今河北省大名縣),父親羅弘信。
唐承隋制,初年實行均田制及府兵制,唐朝中期以後,均田制破壞,用招募方式補充兵員,魏博地區是最佳兵源地。
唐睿宗景雲二年(711年)開始建置節度使,成為固定職官。
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23年)開始,招募壯士充宿衞,當兵成為職業。
節度使住所稱為牙宅,所居之城為牙城,衛隊稱為牙隊,親兵是牙兵,出擊時持「牙旗」。(牙旗是三角形旗幟,斜邊鑲形如牙齒小三角。)
牙兵只服命節度使不知朝廷王法,劫貢品、殺欽差大臣,無所不敢,也會殺害不合心意的節度使,數十位節度使被牙兵撤換、驅逐、殺害。
天寶十四年(755年),范陽節度使安祿山發動叛亂。
唐寶應二年(763年)六月,安史叛軍史思明部將田承嗣向朝廷投降,朝廷任命田承嗣為魏博等州都防禦使,旋改為節度使,掌控六州之地。
田承嗣選出最強悍五萬士卒組成衛隊,安史亂後「雖號稱一朝,實成為二國」,當時人稱「長安天子,魏博牙兵」。
大曆十四年(779年),田承嗣去世前將節度使之位傳於侄子田悅,朝廷只能承認既成事實,開藩鎮世襲先例。
文德元年(888年),唐昭宗繼位,魏博鎮牙兵作亂,殺死節度使樂彥禎與繼任留後趙文建,推立羅弘信為留後。
(唐代節度使出征或入朝,常以親信為權知節度兵馬留後事,簡稱留後,處理本藩軍政)
羅弘信兒子羅紹威,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喜歡讀書與寫詩,練就一手好文章,深受儒家思想影響,開設學館,收藏書籍,喜歡結交文人雅士,經常舉辦酒會,與文人及幕僚相會,談論詩詞歌賦。
唐昭宗繼位任命羅弘信為魏博節度使,羅紹威為節度副使、加左散騎常侍,此後十年中,朝廷不斷為羅紹威加官進爵。
羅弘信是宣武節度使朱溫盟友,896年,李克用攻打羅弘信,朱溫救援,俘擄李克用兒子李落落,朱溫將李落落交給羅弘信,羅弘信殺死李落落,堅決與李克用為敵。
光化元年(898年),羅弘信病逝,享年六十二歲。
魏博軍共推羅紹威為留後,唐昭宗得知後,正式任命羅紹威為魏博節度使。
光化二年(899年),幽州節度使劉仁恭興兵十萬攻打魏博,屠滅貝州,進兵魏州。
羅紹威遣使向朱溫求救,宣武軍將領李思安與葛從周在內黃擊敗幽州軍。
光化三年(900年),羅紹威為報復劉仁恭,魏博軍與葛從周一起攻打滄州,奪取德州,於老鴉堤再次擊敗幽州軍,同年,羅紹威被加為同平章事。
天祐元年(904年),唐昭宗遷都洛陽,命各藩鎮修治宮殿,羅紹威營建太廟有功,加檢校太尉、守侍中,進封鄴王,賜號「忠勤宣力致理功臣」。
魏博牙兵從首任節度使田承嗣時興起,到羅紹威時已二百年,勢力龐大,驕橫無比,強取豪奪,違犯法令,官員不能制止。
牙兵經常發動兵變,驅逐、殺死節度使,史憲誠、何全皞、韓君雄、樂彥禎等人,都由牙兵推立。
羅紹威手中無強兵悍將,以財貨收買姑息遷就,牙兵仍步步進逼,魏博牙兵裨校李公佺密謀刺殺羅紹威。
天祐二年七月十三日(905年)夜晚,李公佺發動兵變,焚燬府舍,大肆搜掠,事敗後逃往滄州,投奔劉守文。
李公佺之亂後,羅紹威更加憂懼,羅紹威見朱溫有圖謀天下,取代唐朝野心,推測朱溫必先消滅擁有牙兵的節度使。
羅紹威深知牙兵對自己的威脅較朱溫大,派親信楊利言向朱溫求援,密謀誅除牙兵。
羅紹威除向朱溫表忠外,還走姻親路線,兒子羅廷規娶了朱溫幼女。(死後追封安陽公主)
天祐三年(906年)正月五日,朱溫派李思安會合魏博軍一起攻打滄州,朱溫女兒(羅紹威兒媳)病逝,朱溫派長直軍校馬嗣勳,挑選一千精兵暗藏兵器,以「助葬」名義進入魏州。
正月十六日,朱溫率兵渡河,自稱要到滄州督戰,引起魏博牙兵懷疑,羅紹威率家奴數百,與馬嗣勳七萬人馬一起攻擊牙兵。
羅紹威命人偷偷闖入牙兵武器庫,鋸斷弓箭,鑿穿盔甲。
留在滄州城中的八千牙兵沒有武器,一夜之間全部被殺光。
次日,朱溫到達魏州,處理善後事宜。
攻打滄州的兩萬魏博牙兵,知道城中鉅變,擁立大將史仁遇固守高唐。
一時之間,魏博六州,盡皆反叛,朱溫歷時半年,方才將叛亂一一平定,掌控魏博六州之地。
羅紹威為供應朱溫部隊軍糧,半年時間,軍糧近七十萬貫銅錢,朱溫部隊離開時再送銅錢百萬貫,魏博庫房空虛,從此衰弱。
羅紹威說:「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錯刀,刀幣)也!」
說用盡自己六州四十三縣的金屬,都不足以鑄造刀幣供養朱溫軍隊。
意思是戰爭虛耗大量資源,後來演變為成語「鑄成大錯」。
金銀錯(錯刀)是古代傳統裝飾工藝,早在春秋出現,戰國及漢代最為盛行。
具體是在器物(主要是青銅器)表面,根據設計好圖案先刻或鏨出凹槽,鑲嵌金或銀絲其中,加以捶打使其牢固,之後打磨至與器物表面一樣平滑,最後用皮革等反覆砑光完成。
王莽篡漢時鑄造的貨幣「金錯刀」,一枚價值五千枚「五銖錢」。
同年九月,朱溫再次攻打滄州,屯兵長蘆,命羅紹威負責數十萬梁兵補給,魏博實力更加衰弱。
天祐四年(907年),朱溫久攻滄州不下,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出兵援助劉仁恭,朱溫從長蘆回軍撤兵南返,路過魏州時,舊病復發,留在魏州養病。
羅紹威趁機對朱溫道:「李克用、李茂貞等人姦險狡詐,以復興大唐為名對抗大王,大王應該盡早即位為帝,以斷絕李克用等人奢望。」
朱溫大喜,返回京師篡唐稱帝,建立後梁,是為梁太祖,改元開平。
羅紹威深受梁太祖信任,任命為守太傅、兼中書令,賜「扶天啓運竭節功臣」稱號,羅紹威每年供應上百萬石糧食給朱溫。
梁太祖定洛陽為西都,羅紹威奉命重修五鳳樓、朝元殿,奢華異常,梁太祖大喜,賜寶帶、名馬。
同年,劉守光囚禁父親劉仁恭,與兄長劉守文關係破裂。
羅紹威以書信勸説劉守文以滄州之地投降朱溫,梁太祖大喜道:「我多次攻打都不能破城,如今羅紹威一封書信,勝過我十萬兵馬。」
梁太祖加羅紹威為守太師、兼中書令。
開平三年(909年),羅紹威向梁太祖提出,在安陽淇門伐木造船,沿黃河每年運糧百萬石供應京城,梁太祖派部將程厚、盧凝監督造船。
不久,羅紹威得風痹病,上表道:「魏博從前是大鎮,多受外敵侵擾,請派有功大臣鎮守,我願意告老還鄉。」
梁太祖對羅紹威的使者道:「你趕快回去,告訴鄴王,一定要養好身體,如果他有甚麼意外,我定會保他子孫世代富貴,希望他趕快病癒。」
開平四年(910年),羅紹威病逝,年僅三十四歲,朱溫得知後,輟朝三天,追贈為尚書令,諡號貞壯。
羅紹威以姻親關係在亂世中求存,娶泰寧節度使贈太師劉仁遇第三女秦國夫人,兩人育有四子。
長子羅廷規娶安陽公主,安陽公主病死後,再娶金華公主。
梁太祖死後,楊師厚用武力奪取魏博節度使,羅紹威兒子依然得到梁朝厚待。
梁帝國滅亡,羅紹威兒子在後唐、後晉仍是高官。
羅紹威生榮死哀,兒孫受惠,都是始於「鑄成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