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sir去咗邊 麗澤中學(香港尖沙嘴)

香港官立漢文女師範(四年制)學堂(1920年開辦,1941年停辦,共培養二百零二名合格教師。),七名女同學:梁逸芬、葉若昭、蔣文哲、譚惠芳、尤訪雪、謝希韞、劉佩英、她們都是虔誠基督徒。
1928年畢業後,以教育工作為終身事業。

李仲焜老師和李叔蘭老師鼓勵她們開辦學校,以《易經》第五十八「兌」(音悅)卦,取名為「麗澤」。

以《易經》乾卦「自強不息」作為校訓,乾為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卦辭是兌為澤,澤為水,剛內柔外,同卦相疊,兩澤相連,兩水交流,上下相和,團結一致,朋友相助,歡欣喜悅。
兌即喜悅,同秉剛健之德,外抱柔和之姿,堅行正道,導民向上。
《易經.兌卦.象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1929年春天,租賃灣仔鳳凰台四至五號兩層樓,開辦私立的麗澤女子中學正校,租賃油麻地佐敦道東昌行十三號兩層樓作分校(佐敦道二十九號,現時的新寶廣場。)
向香港教育署登記註冊,提供初中及小學課程,創校時,正校及分校有學生三百多人。

梁逸芬任校長,葉若昭任副校長教地理,譚蕙芳身兼行政及教代數,譚蕙芳三妹譚蕙仙教美術,主要是水彩畫,香港大學畢業的四妹譚蕙哲教中二、中三英文。

(譚蕙芳三姊妹的父親是譚肇康,他是著名建築工程師、慈善家、革命家。
1906年,譚肇康與林護加入同盟會香港分會,成為第一批會員,出錢出力籌募軍餉資助革命。
1911年廣州黃花崗起義失敗後,清政府下令通緝革命黨人,無人敢領烈士屍體,譚肇康為犧牲烈士料理身後事,安葬黃花崗。
革命成功後,譚肇康與林護分別獲邀出任官職,他們均力辭不就,因而被譽為「革命完人」。)

麗澤女子中學經費來源靠學費收入,一年學費分兩期繳付,小學學費二十四元,中學學費三十六元。
學費收入不足以支付日常運作,創辦人俱身兼行政及教職,初時八折支薪。

三十年代是南京教育部及僑務委員會立案學校,隨學生增加,遷至灣仔堅尼地道八十八號,利希慎家族祖屋旁邉(現時豐樂新邨位置),再在佐敦德興街十二號開設分校(與粵劇紅伶梁醒波獨立花園洋房為鄰),學生增至七百多人。

麗澤女子中學、香港培道中學、培正中學、香港真光中學,是香港四大中文名校。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軍全面侵華。
9月,香港二十四家學校學生代表,齊聚香港大學舉行聯合大會,通過成立「香港學生賑濟會」(簡稱學賑會),會址設於德輔道中三十二號四樓,梁逸芬與葉若昭派梁阿平為代表參加學賑會,組織學生參加賣花、賣旗等活動。

1938年3月8日,麗澤女子中學放假一天,由同學會開會慶祝婦女節。
正校由校長梁逸芬演講,分校邀請廣東省長吳鐵城夫人馬鳳岐演講,講題是《從三八婦女節說到全國總動員》,呼籲學生響應廣東的抗日節糧運動。

1939年,日軍進軍到深圳,與英軍隔河對峙。
2月,香港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籌委會,葉若昭是其中一名籌委會會員。

3月8日,三八婦女節三十周年大會,宋慶齡代表「美法賣物賑濟會」,贈旗五個婦女團體,頒奬三八徵文比賽得主,第九名為麗澤女子中學周敬超。

1941年,香港淪陷,梁逸芬校長及譚惠芳校董相繼離港,校務停頓。
堅尼地道校舍被日本軍部佔用,日方文教課逼令學校復課,仍留港的尤訪雪出任麗澤女子中學校長,尤訪雪其後因病辭職,葉若昭繼任。

香港重光後,堅尼地道校舍列入敵產沒收。
1946年,麗澤女子中學在德興街校舍復課,開辦高中課程及幼稚園,招收男女學生,改名為麗澤中學,成為幼稚園、小學、中學的一條龍學校。

1950年,麗澤中學增設廟街分校,是香港早期以中文母語教學的著名學府,教育部長官羅仁伯、余芸,認為麗澤中學校風良好,推薦港府資助。

1954年3月,港督葛量洪參觀麗澤中學,深為讚許予以鼓勵,建議改為不牟利教育機構,校董會商後,樂意接受港督建議。

1955年,政府批出廣東道一百八十號,二萬餘平方呎地皮興建新校舍,政府免息貸款四十萬元,校方自行籌募四十餘萬元。
12月,教育司高詩雅主持廣東道校舍奠基典禮。
1956年夏天,新校舍落成,廟街分校停辦,德興街舊校舍改作分校。

1957年2月,麗澤舊生會於德興街校舍開辦平民夜校,幫助貧困學童,不收學費,每月只收堂費兩元。
教師及員工都以義務為主,其後遷至德興街九號及廣東道校舍。(1971年9月,麗澤舊生會義學停辦)

1962年,廣東道新校舍擴建完成,德興街分校停辦,幼稚園部遷往附近,玫瑰書院夜校一度借用麗澤中學校舍上課。

1968年,港府於葵涌石籬區,撥出一所津貼小學交由麗澤中學辦理,命名為麗澤譚肇康紀念學校,梁逸芬兼任校監。
校友鄧志惠,卓麗清分別擔任上下午校校長,下午校校長,其後由校友楊秀寬擔任。(1993年,麗澤譚肇康紀念學校結束)

1974年,梁逸芬校長及葉若昭副校長榮休。
1978年,麗澤中學成為政府完全津貼學校。
1986年7月,麗澤中學附屬小學結束。

2005年3月,政府撥出童軍徑政府用地,作為麗澤中學擴建校舍之用,興建禮堂及活動大樓。
2009年6月,教育局通知麗澤中學,擴建新翼大樓正式籌辦。
10月17日,舉行麗澤中學擴建校舍工程動土禮。

2010年6月26日,立法會主席曾鈺成議員,主持擴建校舍奠基典禮。
2010年11月24日,新翼校舍開幕典禮及感恩崇拜,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主持開幕典禮。

2012年12月,廣東道校舍命名為「逸芬校園」,童軍徑校舍命名為「若昭校園」,紀念創校校長梁逸芬及校董葉若昭。
廣東道校舍天台命名惠芳花園及瓊芳花園,表彰創校校董譚惠芳及校董楊瓊芳。
傑出校友張大健教授為紀念恩師,捐款於天台設立「鄧頌民老師天文台」。

2014年11月,麗澤創校八十五周年,籌辦學術交流日、校慶聚餐,校慶同樂日等慶祝活動。
2015年8月出版麗澤中學八十五周年紀念特刊《我們的青葱歲月》。

麗澤中學最少有兩名老師是「人瑞」。
2016年4月17日,譚蕙芳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離世,享年一百零七歲,安息主懷。

2019年2月1日,藝人汪明荃探訪馮瑞蘭老師,在臉書講述兩人結緣經過。

今天去探望馮瑞蘭老師,102歲,老人家非常精神健康,記性好。
馮老師是我1981年,獲頒香港十大傑出青年時真正的提名人,她覺得雖然我是一名藝人,但這些社會活動應該多參與,將來可以利用自己在業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更多去做服務市民的工作。
我接受她的提議和提名,通過嚴格評選委員會面試,獲得「十大傑青」。

但最後她因為自己是一名教書老師,不太方便出名,後找了一個fans曽瑞棠先生做提名人。
38年前的事了,今天聊起,還是很多謝馮老師對我的賞識及愛護,祝福你身體健康,開開心心!

2019年12月20日,馮瑞蘭老師蒙主寵召,享年一百零二歲。

謝賢1952年從麗澤中學畢業,考入嶺光演員訓練班,當時年僅十六歲。
謝賢從影多年,獲頒兩個終身成就獎,包括:
2004年,第九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2019年,第三十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謝賢憑電影《殺出個黃昏》,三度封最佳男主角,包括:
2021年,第28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香港電影導演會2021年度獎項。
2022年,第四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八十五歲的謝賢,成為歷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年長影帝,是先獲終身成就獎,後封最佳男主角的藝人。
謝賢亦獲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最佳電影角色獎。

點解寫麗澤中學

1972年,筆者住在現時位於葵盛邨的木屋區,因木屋區清拆,徙置到石籬新區第三座,旁邊是麗澤譚肇康紀念學校。
當時升上試仍未放榜,按成績應升不上中學,豈料,竟得到政府資助,派到「遙遠」的麗澤中學就讀。

筆者有「讀寫障礙」,學業成績不佳,得到校長及老師鼓勵及支持,竟然年年升班不用留級。

1977年,筆者在麗澤中學中六肆業,雖然未讀過其他中學,但直覺認為麗澤中學可令學生「自強不息」,對校長及師長,至今仍抱無限敬意。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