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貿易廣場(簡稱ICC),位於尖沙嘴柯士甸道西一號港鐵九龍站上蓋,環球貿易廣場與對岸國際金融中心二期,組成巍峨「維港門廊」,構成獨特海港景觀。
環球貿易廣場由新鴻基地產耗資二百億建造,每層樓約需六天便可建成,工序包括鋪鋼板、紮鋼筋及落石屎,為減低風險,採分段入伙方式。
2009年8月,環球貿易廣場尚未完全落成,樓層幾乎已全數租出,最低數層已有商戶進駐。
租客主要是國際金融機構,包括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瑞信集團等,有「垂直華爾街」之稱。
環球貿易廣場進行內部裝修,產生大量廢料,承建商在十樓至三十樓未裝升降機的電梯槽內,在三十樓搭建一個兩米乘三米竹搭工作平台,承接工人裝修大廈內籠時遺下的廢料。
工作平台上廢料由工人定期清理,2009年8月24日,廢料高達六米,重量逾二十四噸,是竹枝可承受重量二點八倍。
2009年9月5日,工人為減輕平台負苛,在二十七樓再搭一個竹棚平台,在三十樓平台中央開一個洞,將廢料經洞口撥落二十七樓平台。
三十樓平台的廢料,高度減至三米,重約十噸。
受巨集偉建造工程公司聘請的六名福建同鄉,許自廣(46歲)、蔡明長(44歲)、林享利(34歲)、丁國強(43歲)、王西文(40歲)、許天從(46歲),
2009年9月12日開始,到環球貿易廣場三十樓,在電梯槽竹搭平臺內,將廢料撥落二十七樓。
收工後,晚上接到判頭電話,說要趕工,明天星期日也要開工。
仲量聯行高級技術員李生衍,負責替三十樓租戶摩根士丹利管理設施。
9月13日早上十時許,李生衍路經三十樓,發現電梯槽內有人在工作。
有關工程未獲批准,公司對工程亦不知情,李生衍見工人沒有使用安全帶,警告工人說:「呢度槽嚟喎,好危險。」
其中一工人答說:「下面係竹棚,好安全。」,李生衍堅持要他們停工。
大廈管理公司人員到場,李生衍將事件交管理公司處理。
大廈管理員見到工人無繫安全帶,沒戴安全帽,勸喻他們停工,工人其後離開電梯槽。
午飯後,六名工人進入電梯槽工作。
下午一時,三十樓盛載廢料的竹棚突然倒塌,六名工人與廢料,由三十樓電梯槽,撞塌二十七樓竹棚,跌落十樓電梯槽底,人疊人與廢料堆在一起。
工人林金寶當時在電梯槽外工作,聽到慘叫聲,探頭入電梯槽察看,大片灰塵中只看到竹棚穿了一個大窿,在電梯槽六名工人與棚上廢料都無影無蹤。
八十名消防員及救護員到場,消防處首次在香港出動「特種搜救隊」拯救。
下午二時,蔡明長與另兩人救出時已昏迷,要戴上氧氣罩幫助呼吸,救護員隨即進行心外壓救治,由擔架床送上救護車,送往伊利沙伯醫院搶救,三人最終全部傷重不治。
蔡明長第一天開工便出事,妻子邱美娜趕到醫院殮房,看見丈夫屍體,衝上前抱屍痛哭,眼見丈夫的衣服滿是泥沙,叫親人特地回家拿件乾淨衣服為他穿上。
「死都要死得有面子」,「六個人一齊漏夜被抽調,第一次來這地盤開工,就一齊死曬!」
下午三時許,行政長官曾蔭權在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陪同下,抵達現場視察,聽取消防處指揮官匯報。
新鴻基地產副主席郭炳江到場了解,宣布停工配合政府調查,進行全面安全檢查,向遇難死者家屬發放一百萬元恩恤金,十五萬元殮葬費與五萬元帛金,合共一百二十萬,承諾協助工人殮葬及支付子女教育費用。
事發後三個小時,消防員再救出另外兩名工人,兩名工人送到醫院後,傷重死亡,電梯槽內,還有林享利仍未救出。
林享利與妻子、一對四歲和六歲兒子,年邁父母同住油塘公屋,妻子任職保安員,驚悉丈夫出事,來不及除下制服匆匆趕到醫院,知道丈夫尚未被救出,心急如焚。
看着同鄉的屍體逐一送到醫院,心知凶多吉少,傷心得嚎啕大哭,幾近昏厥。
林享利弟弟等得不耐煩,離開醫院,衝到意外現場,戴着口罩激動大叫:「我要入去救他呀!」
晚上六時四十五分,消防員救出林享利,送院後傷重不治,林享利的弟弟情緒激動,質問:「點解星期日都要開工?是否缺乏監管?點解死了六個人?」
消防處九龍南區署理消防區長盧錦榮表示,救援工作困難在於電梯糟只有約兩米乘三米,大量建築廢料與工人從三十樓下墮至十樓,廢料堆積達五至六米深,需要時間清理。
十樓電梯糟只得一個出入口,消防員及被掘出廢料只能在該處出入,現場情況不穩定,會有再下塌危險,難以讓多名消防員同時進入電梯糟救援。
消防員發現六名工人身上都沒有安全帶,電梯槽內不見用以支撐承托平台的「狗臂架」,油尖警區重案組接手調查,確定事件是否存在刑事成分。
六名死者家屬接到通知趕到醫院,情緒激動,有家屬認屍後全身癱瘓,要乘坐輪椅離開。
深夜,死者家人在環球貿易廣場大堂拜祭後,強烈要求發展商解釋,何以安排工人在不熟環境工作,交代工作台何以會倒塌。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摩理臣山分校)建造工程系主任陳子明說:「上蓋的建築廢料,一般會用專用垃圾槽運送,很難理解工人為何會將廢料放在工作臺上。」
法醫驗屍後,證實六人因創傷性窒息致死。
9月15日,警方、勞工處、新鴻基地產,成立小組調查事件,報告將會交予死因裁判官,決定是否需要進行死因聆訊。
2010年3月12日,勞工處完成調查,票控承建商及將報告提交死因庭。
5月25日,肇事的總承建商新鴻基地產旗下的新輝建築,兩間分判商,佳承建築及巨集偉建造工程,被勞工處控以違法無向工人提供安全裝置。
11月11日,案件在觀塘裁判法院宣判,裁判官指意外與三家公司違規行為有直接關係,批評三家公司無評估工作台承受能力,誤以為竹棚由金屬搭建。
新輝建築被罰款九十三萬六千元,佳承建造罰款九萬六千元,巨集偉建造工程罰款三十七萬六千元。
12月6日,死因庭召開死因聆訊,巨集偉建造管工司金獅出庭作供時稱,公司從新輝建築承判該工程,負責於2009年9月12至14日,在環球貿易廣場電梯槽內清理廢料。
六名死者開工時均配備安全帽及安全帶,電梯槽內供各人繫安全帶的救生繩數目不足,可能要兩名工人同用一條救生繩。
司金獅強調,當日早上肯定工人有用安全帶,午飯後情況就不清楚。
勞工處高級結構工程師符和俊,有份撰寫勞工處意外調查報告,12月7日,以專家證人身份出庭作供。
符和俊說,根據證人口供,2009年8月24日,竹棚累積的廢料高達六米,推斷廢料重量逾二十四噸,是竹枝可承受重量二點八倍,推斷竹棚在意外前嚴重超出負荷。
死因審裁官質疑,竹棚在8月24日已超負荷,部分竹枝已斷裂,為何延至同年9月13日才倒塌,符和俊未能解釋。
死者蔡明長妻子,聽審時在庭上激動掌摑分判商職員,表示丈夫事發當日全日上班,及後被當作開半日工,扣減一百五十元薪金。
12月11日,死因裁判官陳碧橋對死者表示哀悼,作出裁決前指出,案發當日,死者救出時,警方未能即時核實各人身份,辦事馬虎、不負責任及不專業。
判頭作供時表示,看見工人有繫上安全帶,陳碧橋裁決時認為他說謊,接納消防員、救護員等證供,各死者救出時身上沒有安全帶,相信他們施工前沒有佩戴。
竹製工作台早有裂縫,是不適當設施,本案中,沒證據顯示有人非法被殺,不涉及謀殺或誤殺,亦非刑事罪行,裁定六名死者死於意外。
蔡明長遺孀邱美娜表示,不接受「死於意外」裁決,「六個人死得不明不白,我們很不滿」,「六個工人咁樣死咗,唔係意外」。
2012年8月14日,環球貿易廣場六名死者遺屬,各自入稟高等法院提出訴訟,向總承建商新輝及二判巨集偉索償。
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不恰當收受新地聯席主席郭炳江款項案件,2014年12月21日,裁定罪名成立。
《星島日報》報導,國際貿易廣場意外身亡的六名清潔工人的遺孀,為郭炳江撰寫求情信,細訴意外發生後,郭炳江「二話不說」,率先發放每位遇難家屬一百萬元撫恤金,協助處理身後事。
遺孀在求情信中讚郭炳江為「良心地產商」,過去五年來不但每月給予援助金,負擔六個家庭十四名子女生活費及學業費用,承諾會供養子女大學畢業為止,甚至可繼續進修。
郭炳江在新地的建築部成立小組,由專人定時探望生活情況和子女學業近況,目前已有多名子女大學畢業,小組人員每次探訪後,要撰寫詳細報告交給郭炳江。
2014年12月23日,許仕仁與郭炳江貪賄案判刑。
法官麥機智採納郭炳江御用大律師求情,以六年為量刑起點,郭炳江品格良好,關注弱勢社群,毫無疑問是以真誠待人,扣減一年刑期,判囚五年,另罰款五十萬元及取消公司董事資格五年,郭炳江須向控方支付一千二百五十萬元訟費。
許仕仁判入獄七年半,交還一千一百一十八萬元賄款,成為香港有史以來被判入獄最高級官員。
(特首曾蔭權2017年2月被判監後,這個紀錄被打破)
12月23日,五名死者遺屬向法院呈交澄清信,表明沒為郭炳江撰寫任何求情信。
死者許自廣兒子稱,意外後新地沒有與遺屬再聯絡,沒有獲得報章所指的「生活費」,新輝建築每年派人與家屬聚會一次。
「父親因為承建商無做足職安要求枉死,成個家都起咗好大變化,我唔會話佢無良,但唔覺佢係良心地產商。」
事件令各家庭勾起不愉快回憶,遺屬對「被屈」求情感到冤上加冤。
其中一個涉事家庭的女兒,獲新輝建築聘請於公司任測量師,與數個「關懷基金」受助家庭,共同撰寫求情信。
「關懷基金」負責人,工聯會副理事長周聯僑指出,基金每年籌款時,新地都慷慨解囊,部份家庭覺得郭炳江是好人,自發為郭炳江撰寫求情信,強調求情信並非由他發起。
有份草擬求情信的沈小姐表示,信件在案件審訊期間撰寫,因覺得郭炳江是好人,「發自內心想幫佢求情」,已忘記信件內容及有多少家庭簽署。
2016年11月11日,政府刊憲,裁定新鴻基地產旗下總承建商,新輝建築有限公司觸犯二十二項地盤安全罪行,罰款八十五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