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sir去咗邊 萬佛寺(香港沙田)

吳心圓(1879年-1965年),字月溪,號雪庵,原籍浙江錢塘,先祖在雲南省當官,生於富裕家庭,是家中五子最細一個,一家人其後遷雲南昆明黑龍潭。

黑龍潭內有罕見大型梅園,稱為「龍泉探梅」,是昆明賞梅勝地,園內的「唐梅」相傳由南詔移植過來,被認為是雲南最珍貴古梅。

吳心圓幼年體弱多病,六歲從汪維寅讀書,十二時讀蘭亭序「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問汪維寅如何方能不生不死,汪維寅說:「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

吳心圓開始謙攻佛學,博通六經,潛心老、莊、濂、洛、關、閩之學。

吳心圓肄業於上海震旦學院,精通英語、法語,涉獵西洋哲學,遍參江浙名山梵刹,叩問諸大德,對西洋哲學、國學和佛學素有研究。

1898年,吳心圓十九歲,回到昆明時,父母為他訂婚,吳心圓不娶,毅然出家,禮靜安老和尚剃度受具戒,名為月溪。

月溪受「八指頭陀」敬安法師影響很深,效法敬安法師燃指、割肉,於佛前燃左無名指及小指第一節,剪手掌大小胸肉,燃起四十八盞燈供奉在佛像面前,發三大願:
一、不貪美衣美食,樂修苦行,永無退悔。
二、遍閱三藏一切經典,苦心修禪。
三、以修所得演說示導,弘修大法廣利眾生。

月溪自題一詩記述當時決心及苦心:交多勝友非求勝,踏遍名山不記名,雖斷事都隨指斷,無明境保此心明。

月溪自稱「八指頭陀」,被稱為月溪法師,二十二歲時,膺金陵之請,講楞伽(音令茄)法會。

在法會中被高人指出「未曾明心見性」,月溪法師請教高人,高人叫他往找牛首山獻花巖鐵巖法師。

梁代高僧寶志和尚對梁武帝說,文殊菩薩的夏宮在五台山,冬宮在牛首山。

唐貞觀十七年(643年),法融禪師在牛首山創立牛頭禪宗,是印度禪真正中國化的開始,牛首山成為中國禪宗重要起源地之一。

月溪法師到牛首山請教鐵巖法師「明心見性」,得悉修習「明心見性」方法,如飲甘露,日夜苦參,形容憔悴,瘦骨如柴。

八月某日中夜,聞窗外風吹梧桐葉聲,豁然證悟通身大汗曰:哦!原來原來,不青不白,亦不參禪,亦不念佛,亦無生死事大,亦無無常迅速。
信口說偈曰:本來無佛無眾生,世界未曾見一人,究竟了解是這個,自性還是自己生。

數日後,月溪法師往見鐵巖法師,告知已悟出「明心見性」,鐵巖法師舉拐杖作勢要打月溪法師,問:「你知不知道我想做甚麼?」
月溪法師答:「老和尚要打人。」
鐵巖法師說月溪法師已經證悟,說:有緣講經說法度眾生,無緣隨緣度日。

月溪法師二十四歲(1903年),性喜雲游,踏遍名山大川,善彈七弦琴,雲游時必隨身擕琴,到處講經說法,用周易老莊解釋坊間佛法錯誤,足跡包括香港、澳門等二十多個省市。

1907年,月溪法師到訪天童寺冷香塔院,與「八指頭陀」敬安法師見面,兩人談梅論道,惺惺相識,寫下《天童寺》、《贈冷香塔梅花》七律。

廣州大佛寺始建於南漢,初名「新藏寺」。
1922年,時任廣州市長孫科,充公廣州大佛寺大殿附近空地,籌措北伐所需軍餉。

1924年,孫科計劃將全寺充公拍賣,大佛寺住持敬勝和尚連同閱經社名人,出面向廣東省政府請願。
粵軍第一師第二旅旅長陳濟棠到寺院調查,認為大佛寺歷史悠久,有文物價值,努力保留大佛寺基本架構。
1926年,周恩來大佛寺舉辦高級培訓班,為北伐培養軍政人才。

1933年,廣州警察局侵佔大佛寺,改爲訓練學校引發信眾抗議。
廣東海軍司令兼粵海艦隊司令姜西園出面收回,親到雲南昆明禮請月溪大師,住錫廣州大佛寺方丈,千年古刹得以重修,頓時佛事興旺,道風大振。

香港著名煙草商人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簡玉階是虔誠佛教徒,將位於沙田排頭山兩層高私人別墅,贈予覺一法師,用作「觀音堂」,名為晦思園。

覺一與徒弟葦菴、可人法師,創立「香海菩提場」,覺一擔任社長。

1934年,覺一與葦菴,創建淨土宗道場「志蓮淨苑」。

1938年,月溪法師離開廣州大佛寺,到香港弘法,住錫沙田晦思園,原擬創辦佛學院,後因風波擱置,月溪法師開始籌備興建萬佛寺。

二次大戰日軍侵華,香港淪陷,1941年,月溪法師在晦思園遇上日軍(以下是月溪法師以第一身講述):

一天,我在晦思園盤膝靜坐,默默地,默默地祈求佛祖保祐眾生。
一個日本小軍官闖進晦思園,「請」我去主持日本人主辦的一個法會。
我默默地念着「阿彌陀佛」,對那日本人說:一千多年前,我大唐和尚鑒真東渡日本,弘揚佛法,受到日本各界歡迎,無數日本人皈依佛門。
今天你們侵略別國領土,燒殺搶擄,我佛門六戒、八戒、十戒的第一戒,就是戒殺生,不得殺人,甚至不得殺任何牲畜。
你們呢,殺的豈止是牲畜,而是殺千百萬中國人,東南亞人,還做甚麼法會?要緊的是「放下屠力,立地成佛」!
日本小軍官狼狽地溜了,我馬上回到昆明。

1943年三月初九,葦菴法師於晦思園往生,三月十三日,覺一法師在志蓮淨苑往生。

1948年,簡玉階將晦思園捐贈給月溪法師,月溪法師特別記掛家鄕昆明黑龍潭的古梅,在晦思園遍植梅樹以慰藉懷念家鄕之情。

1949年,月溪法師得到眾多善信及簡玉階支持,興建萬佛寺道場,事必躬親,擔鐵運石,親手塑造佛像萬餘尊,樹一指說偈曰:來本不來,菩提非樹,明鏡非臺,去本不去,上無片瓦,下無寸地,古今諸佛,皆在老僧指頭上,放光現瑞,轉大法輪。

1952年,萬佛寺開始建設,依山就勢,分成高低兩組建築群,共有五殿、四亭、一廊、一塔。

低層有萬佛塔、萬佛殿、韋馱亭、觀音亭、十八羅漢閣,高層建築包括玉皇殿、準提殿、觀音殿、彌陀殿。

1957年4月7日,萬佛寺舉行開光大典,佛塔、韋馱亭、大殿建於中軸線上,阿彌陀佛金身造像高三十六呎。

1965年4月24日,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月溪法師準備講《圓覺經》時突感壽緣已盡,囑咐左右弟子待他圓寂後將法體封龕,入土八個月後撥土開龕,如不證得金身隨便處之可也,說偈曰:講經説法數十年,度生無生萬萬千,待等此日世緣盡,遍滿虛空大自在。

當晚八時,月溪法師端坐圓寂,住世八十七載。
弟子將法體封龕入土,八個月後,同年農曆十一月十七日,弟子遵照法師生前囑咐撥土開龕,見肉身不化,五官俱全,鬚髮仍留,整體無缺,呈金黃色端坐龕內,依遺示以紅布包裹肉身加漆鋪金,作肉身菩薩,供奉於寺中的「彌陀殿」。(2001年初移往「萬佛殿」安奉)

1982年,萬佛寺擴建,佔地六萬五千平方呎,翻新萬佛寺和萬佛塔,為各尊像鋪上金箔及掃油漆。

萬佛塔為六角形石塔,外高九層,內為五層,建有樓梯直達,每層均供奉佛像,這座紅色耀目的萬佛塔成為萬佛寺標誌。

(1985年至2002年間,匯豐銀行發行的港幣一百元鈔票,萬佛塔成為鈔票圖案之一)

萬佛殿呈正方形,殿中有月溪法師肉身金漆像,沿墻四周有九層木架,上面擺滿一呎高姿態神情各異佛像,一萬二千八百多尊。

較大佛像四十二尊,包括:釋迦佛、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十八羅漢等。

萬佛殿與萬佛塔之間,十八羅漢廊內有十八座金色羅漢像,普賢菩薩亭有六牙白象、文殊菩薩亭有青獅。

準提殿內供奉約高4.5米,千眼千手「準提菩薩」。
關帝騎赤兔馬、手持青龍偃月刀,是香港廟宇中唯一這種造型的關帝像。

其餘建築物包括:彌陀殿、觀音殿、玉皇殿、觀音亭、韋馱亭。

1990年,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親筆題寫「萬佛寺」和「知恩報恩」。

1997年7月,萬佛寺被暴雨嚴重沖毀,玉皇殿及觀音殿倒塌,損毀嚴重一度關閉,經過兩年重修,局部重新開放,由私人寺院改為公眾所有的非牟利團體,「沙田萬佛寺有限公司」負責管理。

2000年,萬佛寺住持吳星達居士,依雲南昆明筇(音窮)竹寺梵音閣、天台萊閣,大雄寶殿內安放的羅漢群像,開展為期兩年的五百羅漢塑造工程,羅漢以玻璃纖維製造,外層敷上金箔,置於沿路四百多梯級兩旁,2002年完成。

2006年,萬佛寺籌備翻新及擴建計劃,包括翻新失修多年的骨灰龕堂(提供約四千七百個骨灰龕靈位),建造約三十六米高銅製鍍金觀音像,兩條直達觀音像的登山扶手電梯,2008年竣工。

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初八浴佛節,寺內會舉行法會,由法師主禮誦經,祈求香港繁榮,世界和平。
法師用白米砌出丁、財、貴、壽、慧五字,善信參拜後,取小量煮食,據說有轉運解難作用。

近年,晦思園後山發生山泥傾瀉湧到屋前,撞塌牆壁,山泥湧入屋內,治理後山危險斜坡花費不菲,萬佛寺呼籲善信捐助。

萬佛寺

交通:港鐵沙田站B出口,沙田站公共運輸交匯處,沙田市中心巴士總站。

地址:沙田排頭村220-221號185約358及359號地段。

備註:在沙田排頭村後面有兩條山路,步行十五至三十分鐘到達萬佛寺,當中一邊有四百三十級樓梯,此段山徑較多樹蔭,地勢平坦,沿路有五百多尊羅漢像,另一邊有五百多級樓梯,樹蔭較少。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