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畜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童:頭上扎沖天辮,引伸小童。
牛:有兩隻彎角的四足動物,即牛隻。
之:離開原地,前往他方。
牿:穿在牛鼻上的牽引環,引伸牽制。
童牛:無角的牛、小牛。
元:人頭,引伸首位、首次、開始。
吉:以玉祭祀,象徵吉祥。
意思是初生之犢,前往他方時需要牽制,是吉祥的開始。
三國時期白馬將軍龐德的故事,可解爻義。
龐德(164年-219年),亦作龐悳,字令明,涼州南安狟道人。(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四門鎮)
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十一月,胡人北宮伯玉與先零羌人聯合起兵叛漢,朝廷欲討伐叛亂,耿鄙徵馬騰為軍從事,統領部隊,龐德為郡吏州從事。
初平年間,龐德追隨軍司馬馬騰,攻擊反叛羌氐,征戰有功,升遷至校尉。
建安元年(196年),三輔動亂,馬超攻破蘇氏塢堡,塢堡中有百餘匹駿馬。
馬超部下都爭搶膘肥身健馬匹,將軍龐德選了體形瘦小的騧馬(音瓜),騧的意思是毛色淺黃,唯獨馬嘴呈黑色的馬,騧馬外貌太醜,大夥都嘲笑他。
龐德追隨馬超征戰渭南,這匹馬腳程迅疾,行動迅速,其他馬都趕不上,大夥這才佩服龐德慧眼識馬。
獻帝建安七年(202年),曹操於黎陽討伐袁譚,袁尚向哥哥袁譚求救。
袁譚遣鍾繇外甥河東太守郭援,並州刺史高幹、南匈奴單于呼廚泉等掠取河東,曹操使鍾繇率關中諸將征討。
龐德隨馬騰兒子馬超於平陽抗拒郭援、高幹,龐德為先鋒,進攻郭援、高幹,大破兩軍,親自斬下郭援首級,呼廚泉、高幹投降,龐德因功官拜中郎將、封都亭侯。
建安十年(205年),黑山黃巾軍首領張白騎於弘農作叛,龐德復隨馬騰往征,破叛軍於東西餚山之間,每次交戰,龐德常陷陣卻敵,勇冠馬騰軍隊,馬騰被徵為衛尉,龐德留屬馬超。
建安十七年(212年),渭南之戰,馬超派龐德跟隨韓遂,進攻渭南時連人帶馬跌入陷阱,龐德英勇跳出陷阱,立斬數人,步行救援被圍困的韓遂,斬將奪馬,帶韓遂殺出血路。
建安十八年(213年),龐德隨馬超起兵反曹操,被曹操打敗後,隨馬超奔漢中依附張魯,馬超知道張魯不是成大事的人,轉而歸附劉備,龐德因病,沒有跟隨。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進攻漢中,張魯命龐德參戰。
曹操知道龐德是西涼勇將,派四名戰將與龐德車輪戰,龐德與張郃、夏侯淵、徐晃、許褚四將單挑,四將少則數回合,多則戰至五十回合後退還,四將都稱讚龐德武藝。
第二天,許褚詐逃,龐德追至,中了陷阱掉進坑裏被活捉,曹操親自鬆綁招降,龐德回想張魯不仁而投降,曹操任命龐德為立義將軍,封關門亭侯,邑三百戶。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濡須口之戰,龐德斬殺東吳名將陳武,漢中之戰中殺敗蜀漢名將魏延,救出曹操。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十月,侯音、衛開等人據宛城造反,龐德跟隨曹仁攻陷宛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穩定益州、漢中,荊州守將關羽見時機成熟,北伐曹操,關羽首先進攻樊城,樊城守將曹仁急求援軍。
左將軍于禁受曹操之命,率領七軍共八萬七千五百人,龐德為征西都先鋒,隨于禁引軍赴救。
龐德堂兄龐柔、故主馬超均在蜀,樊城眾將懷疑龐德忠誠,曹操突然卸了龐德的先鋒印。
龐德為令曹操相信自己,請木匠做了一副棺材,對手下說:「我龐德深受魏王恩德,發誓以死相報,如果我被關羽所殺,你們就把我的屍體放進這棺材,如果我殺掉了關羽,我就把關羽首級放進這個棺材,報答魏王。」
關羽得知此事,勃然大怒,命令關平前去攻打樊城,關平與龐德打了三十個回合,不分勝負。
關羽親自上場,跟龐德交戰,兩人酣鬥百多回合,難分上下,雙方唯恐將軍有失,都鳴金收兵。
次日,龐德與關羽騎馬對戰,兩個人打了五十幾回合,不分勝負。
突然,龐德調轉馬頭,拖刀往回逃跑,關羽拍馬追上去,關平怕有閃失,拍馬追上。
龐德施拖刀計,把刀掛在馬鞍上,暗中拉弓,向關羽射一箭,關羽躲避不及,左臂中箭,鮮血直流,關平連忙護關羽回營。
龐德見關羽中箭,調轉馬頭要殺回去,于禁站在高處,看到龐德射中關羽,怕他立下大功,搶自己風頭,鳴金收兵,龐德聽到魏軍鳴鑼聲起,不再追趕,返回軍營。
龐德回營後,責問于禁:「為甚麼鳴金?」
于禁說:「魏王曾說關羽智勇雙全,他中了一箭,只怕有詐,所以鳴金收兵。」
龐德忿忿不平地說:「如果不鳴金收兵的話,我早已殺掉他了。」
關羽回營拔了箭頭,箭射不深,用金瘡藥敷上,關羽痛恨龐德,對眾將說:「我一定要報這一箭之仇!」
關平為安撫父親關羽,故意貶低龐德說:「俗云初生之犢不懼虎,父親縱然斬了此人,只是西羌一小卒,倘有疏虞,且以伯父所託江山之重,豈可等閒輕如鴻毛也?」
關羽大喝曰:「匹夫!我不殺這賊,怎可雪恨?我已打定主意,你不用多說!」
龐德每天帶兵辱罵關羽,關平高掛免戰牌,且不讓關羽知道,龐德時常騎白馬,關羽軍稱龐德「白馬將軍」,甚為忌憚。
龐德對于禁說:「關羽中了一箭,沒法動彈,我們不如乘機帶部隊殺入關羽大營之中,這樣便解了樊城之圍。」
于禁怕龐德建功,堅決不肯動兵,龐德失去擒拿關羽機會。
關羽箭傷好後,接連十餘日大雨,漢水暴漲,關羽泄洪,樊城積水高至五至六丈,水淹七軍,龐德、于禁與諸將避水上堤。
關羽乘船攻擊龐德軍隊,以大船四面發箭射向堤上,龐德被甲持弓,向關羽軍射箭,箭無虛發,將軍董衡、部曲將董超等欲投降,被龐德處斬。
龐德由早晨力戰至中午,關羽愈攻愈急,箭矢耗盡,以短兵接戰,龐德對督將成何說:「我聽説良將不怕死,不苟且偷生,烈士不毀大節來求活命,今天就是我死的日子。」
龐德愈戰愈勇,然而水浸愈盛,七軍被淹,,當場的約三萬兵馬皆被逼投降。
龐德與麾下將領一人,伍伯二人,乘小船欲逃往曹仁本營,小船翻覆,龐德不會游泳,抱着翻了的船,在水上飄流,周倉撈起龐德,綁着去見關羽。
于禁向關羽投降,龐德直立不跪,關羽向龐德勸降,說:「足下的哥哥在漢中,本帥想請足下去做將軍,為甚麼不投降呢?」
龐德罵關羽說:「你這個小子,胡言亂語,魏王雄兵百萬,威震天下,所向無敵,你們劉備算甚麼東西?不過一個庸才罷了,哪裏是我們魏王對手!我龐德寧願做國家的鬼,也不做賊人的將!」
龐德最終為關羽所殺。
曹操得悉後為之流涕,嘆息說:「吾知(于)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
意思是:我認識于禁三十年,為何臨難時,反而不如龐德。
魏文帝曹丕即位,遣使往龐德墓,下詔説:「從前的先軫為國捐軀,王雛也絕食而死,他們都是充滿氣節的人,喪身殉節,前代人都稱讚他們,龐德果敢剛毅,以身殉國,遠近聞名,當時人們就稱讚他,他很大義,寡人甚是懷念他,贈他壯侯的諡號。」
曹丕賜給龐德兒子龐會等四人關內侯爵位,各食邑一百戶。
正始四年(243年),立義將軍龐德從祀於魏太祖廟庭。
龐德死後,家人以衣冠為冢,葬於故里,位於甘肅天水武山縣四門鎮新莊村。
龐德墓在新莊村後山上,小路極狹窄,呈「之」字形,墓前面的碑,立碑時間是民國三年(1914年)。
文革期間墓碑被破壞,後來根據文革時被砸壞的石碑複製一塊水泥碑,除衣冠冢外,還有上馬石、龐家花園等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