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故事 大畜九二 傅説 知易行難

大畜九二:輿說輹。

輿:由人力擔擡的廂座,引伸車、有影響力。
說:言之鑿鑿令人喜悅,引伸游說。
輹:伏兔,車的避震器,引伸緩衝。

意思是:有影響力的游說可以作為緩衝。

殷商高宗武丁時期的傅說(音悅),可解爻義。

傅説(約公元前1335-1246年),古虞國人(山西平陸),面黑背駝,無父無母無姓無氏,在村中靠百家養大,之後在傅巖(山西平陸東)做奴隸,依武丁詔書,賜姓傅名說。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名「聖人」,比孔子早千多年(孔子在王莽公元九年時「封聖」),傅姓人公認的得姓始祖。

傳說傅説死後上天,變成一顆星,即傅說星,傅說星成為帝王後宮后妃們祭祀的星,她們向傅説星禱告祈求,可以求得福慶,還能保佑子孫繁昌,果傅説星不明或看不見,後宮就會有很多人生病,會有很多子孫死亡。

武丁舉傅説的故事,先秦時期已非常流行,是聖王舉賢不擇貴賤典範故事之一。
《尚書》、《國語》、《墨子》、《孟子》、《尸子》、《莊子》、《楚辭》、《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史記》、《漢書》、《論衡》、《帝王世紀》、《水經注》等,許多傳世典籍中多有記載。
故事大致如下:傅説無父無母無姓無名,生活窮厄,出賣自身成為奴隸,穿麻布衣服,帶着索鏈在傅巖工作。

傅巖位於虞、虢兩個國交界處,是潞鹽運銷黃河以南交通要道,兩山高聳,澗水中流,每到夏季,洪水暴漲,沖毀道路,行旅受阻,奴隸在此護路,傅説發明以版築城方法,效率極高,建成後堅不可摧。

版築類似今日的灌漿,築牆時用兩塊木板相夾,兩板之間寬度等於牆的厚度,板外用木柱支撐住,在兩板之間填滿泥土,用杵(音處)築(搗)緊,築畢拆去木板木柱,即成一堵牆。

殷商傳至武丁的伯父小辛和父親小乙時,國力日漸衰弱,四面強敵步步緊逼,北有土方、鬼方,東有夷方,南有巴方。
土方多年來不斷攻擊商朝,大大小小發動一百五十多次戰爭。

武丁因宮廷鬥爭,在民間流落十幾年,在傅巖遇上傅説,發現他的才能,見傅説氣宇軒昂、儀表不凡,通天文知地理,諳人世懂陰陽,問他國家大事,均能對答入流。
武丁對傅説所講道理很深刻,認定此人必是大賢,他日若能即位,必定用他。

武丁深知民間疾苦和社會矛盾,即位後看到貴族把持政權,政治腐敗,王室積弊深重,必須啟用賢才,推行改革,削弱貴族權利,掃除舊習才能重振殷商。

武丁因為沒有賢臣輔佐,服喪完畢後,三年都不説話,國事都交給百官之首冢宰管理。

武丁花了三年時間,終於找到傅説下落,不過,商代祖規戒律嚴謹,貴賤等級分明,奴隸不能入朝為官,起用傅説成為朝廷重臣,必然遭到反對。

清華簡《傅說之命》第一篇記載,武丁有意攻打失國國君失仲,破例召開內閣大會,說夢見一個賢人,可助他攻打失國,那人在夢中説:「我是一個囚徒,姓傅,名説,天下如果有能找到我的,就會知道我不僅僅是個囚徒。」

武丁說,他醒來後分析:「傅」是輔佐的意思,「説」是歡悅的意思,天下是不是有一個人,既能輔佐我又能讓百姓歡悅呢?

群臣面面相觀,不置可否,武丁讓畫工根據夢中印象畫了圖形,派人尋找,在傅巖找到一個囚徒,那人雙肩高聳,像收斂了翅膀的鳥一樣,與圖畫很像。

傅説被帶到商都,武丁問他:「我夢見上天把你賜給我,是不是這樣?」

傅説答:「是啊。我也夢見上天說把我賜給你,當時的夢境我還記得,你左手拉我的衣襟,右手作揖。」

武丁大喜,說:「的確是這樣。」
認定他就是夢中那個賢人,兩人在大臣面前對答,傅説都切中時弊,武丁起用為相,根據夢中所示,𧶽姓傅名說。

傅説第一個考驗是攻打失國,失仲與兒子一豕知道打不過商軍,為活命在城池下挖條地道,帶近親族人順地道逃走。

傅説兵不血刃佔領了失仲城邑,安撫百姓,失國成了殷商屬國,傅説一戰成名,封為「侯雀」及大宰相。

傅説得到君臣信任,提出施政綱領:
(一)倡導艱苦奮鬥、勤儉節約。
(二)堅持君主統一領導,實行下級服從上級,地方服從中央、中央服從君主的制度。
(三)對外謹慎用兵。
(四)以能授官,以德授爵,賞罰分明。
(五)重視祭祀,但去除繁文縟節。

傅説的傳世名言是「非知之艱,行之惟艱」,意思是懂得道理不難,要實際做起來才困難。(成語「知易行難」由此而來)

武丁從王室開刀,整治腐敗,大力推行新政,朝廷內外秩序井然,國內恢復生機的同時,武丁積極與周邊國家修好關係,嚴懲敢於進犯的游牧部落和氏族、方國,國家富強起來,國勢再度復興,成為東方第一強國,史稱「武丁中興」。

雖然不少典籍説傅説是武丁時期重要大臣,但在殷墟卜辭中見不到「傅説」的名字,「傅説」是否真有其人,一直是學界爭論探討的問題。

傳傅説死後,葬於平陸縣中條山麓馬趵泉下,即今部官鄉柴莊溝村。

民間傳説傅説年老回鄉,幫鄉里抵禦旱災尋找水源,與妻騎白馬在中條山麓,馬踏出一泉,傅説與妻子以枴杖和髮簪劃地,又得二泉,泉水三源合流成溪,清洌澄澈,隆冬水暖,稱為「馬趵泉」,是聖人澗源頭。

傅巖旁一個洞窟,傳為傅説隱居之處,稱為「傅説隱室」。
傅説為聖人,俗稱「聖人窟」,「聖人窟」前面一條溪水,稱為「聖人澗」,在今平陸縣聖人澗村。

傅巖祠又稱「傅相祠」,俗稱「聖人廟」,唐大曆年間縣尉李同建於聖人澗,元、明時期增建。
清康熙四十八年縣令王匡國重修,元至清,該祠先後五次被毀,又五次重建,祠內有主殿、配殿、碑台、戲樓、磚塔等建築。

祠旁有金代碑刻「傅巖」二字,明清時期的「傅説故里」,「殷中興賢相傅公版築處」等碑刻。

古時每年農曆四月初八傅説誕辰日,都要在此舉行官祭大典,四月初一至初十有廟會,香火不絕,商賈雲集,抗戰至文革期間,傅巖祠屢遭毀壞,幾成廢墟,1995年重建。

平陸縣還有兩處傅相祠:一處傅相祠建在平陸老城,東郊令狐三村傅巖書院內,建於清代乾隆二十八年,五十年代為黃河三門峽庫區淹沒。

一處傅相祠又稱傅公廟,建在聖人澗源頭、馬趵泉傅公墓前,以上二祠在抗戰期間被毀。

傅巖與傅相祠古建築掩映成趣,景色優美,冬季雪後景緻殊絕,稱為「傅巖霽雪」,是「平陸八景」之一。

聖人澗村西北北路壕西之斷崖間,長期露一層麥秸(音佳),春夏秋冬四季,均保持不腐之黃褐色,外露麥秸表層時或脫落,裏層復現出潔白顏色,年深日久不變,當地人以為神異。
村中故老相傳,聖人傅説在此版築時,在泥土中加入麻刀或麥秸以防止牆體開裂,因此被稱為「聖人秸」。

大臣村位於山西省平陸新縣城北十餘里,傳為傅説出生之地,傅説為武丁大臣,是歷史上名臣之一,所以村名稱為「大臣」。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