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故事 無妄初九 唐宣宗 皇帝「無話兒」

無妄初九:無妄,往吉。

無:跳舞祈求,引伸沒有。
妄:未婚女子露出鋒芒,引伸過早行動。

往:沿路前進。
吉:以玉祭祀,引伸吉祥。

意思是:沒有過早露鋒芒,沿路前進是吉祥的。

唐宣宗「無話兒」的故事,可解爻義。

唐宣宗李忱(810年7月27日-859年9月10日),初名怡,唐憲宗李純十三子,母鄭宮人,
元和五年(810年)六月二十二日,生於唐長安城大明宮,是唐穆宗的弟弟,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的叔叔。
登基前封為光王,唐朝第十九代皇帝(846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則天)。

李怡母親鄭氏原為鎮海節度使李錡侍妾,李錡謀反失敗,鄭氏被送入宮當郭貴妃侍兒,(郭貴妃為唐朝名將郭子儀孫女),鄭氏後來被唐憲宗臨幸,生下李怡。

李怡小時謹見郭貴妃時,遇到刺客行刺,受驚過度中風,患上「失語症」。

元和十五年(820年)陰曆正月二十七日,唐憲宗暴卒,據說是被郭貴妃所害,李怡可能目擊,「失語症」更加嚴重。

宰相令狐楚冒風雨陪伴唐憲宗靈駕,李怡印象深刻,認為宰相就該如此。

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勢暮氣沉沉,朝政腐敗,官吏貪污,宦官專權,四夷不朝。

唐穆宗長慶元年(821年)三月,李怡封為光王,居於長安城西北隅的十六宅(唐末諸王共居的第宅),因患「失語症」,被諸王稱為「無話兒」。
唐文宗與諸王宴會時說:「誰能使光叔開口說話,必有重賞。」
眾人用盡方法,李怡都是「無話兒」。

潁王李瀍(音前,日後的唐武宗),從李怡的眼神中看到他城府很深,可能威脅到自己,對他嚴加防範。

會昌元年(840年2月20日),唐文宗病危,宦官仇士良矯詔,立潁王李瀍為皇太弟,廢原來的太子敬宗兒子李成美為陳王,李瀍登基,是為唐武宗。

唐武宗召李黨人物李德裕回朝,任為宰相,國家漸漸回復元氣,史稱會昌中興。

唐武宗即位後,認為李怡仍是個威脅,立意將他消除,以除後患,每次出去打獵、划船都帶上李怡,多次製造「意外」,李怡都大難不死,唐武宗派中常侍四人,將李怡浸在宮內廁所。

仇士良權勢被李德裕壓抑,退下政治舞台,宦官被打壓後,轉趨低調,表面服從,暗中密謀推翻唐武宗,擁立受過宦官恩惠,感恩圖報的皇帝,宦官馬元贄與仇公武,認為李怡「奇貨可居」。

仇公武假稱李怡已死,用糞車將他送出皇室,在河南淅川香嚴寺避難,法名瓊俊,齊安禪師非常照顧李怡,兩人在全國雲遊,以免被唐武宗發現李怡仍然生存。
「雲遊」期間,李怡心境平靜,「失語症」不藥而瘉。

唐武宗信奉道教,會昌五年(845年),大規模打擊佛教,史稱會昌毀佛,據傳滅佛另一目的,是得知李怡遁入空門避禍,希望藉滅佛令李怡無藏身之所。

宦官的「奇貨可居」陰謀已近尾聲,李怡被安排「還俗」,住在仇公武安排的住所,改名李枕。

會昌六年(846年)三月九日,唐武宗將名字由「瀍」改為「炎」。
三月二十一日,唐武宗被道士上供的長壽丹毒死,在位六年,享年三十一歲,由於兒子都年幼,尚未立太子,朝野人心浮動。

宦官仇公武、馬元贄等人,擁立時年三十七歲的「三朝皇叔」李枕為帝,是為唐宣宗,年號大中。

唐宣宗繼位僅僅八天,用雷霆手段貶謫李德裕,起用重視科舉出身的牛黨成員,結束長達半個世紀的「牛李黨爭」。
將死於唐文宗甘露之變中的百官,除鄭註、李訓外全部昭雪。

唐宣宗酷愛讀書,以不能參加科舉為憾,非常羨慕在科舉中及第的人,經常問詢官員是否考中進士,如果中舉,會替對方高興,相反,就連連嘆息,以示惋惜和同情。

唐宣宗建造一坐宮殿,每次退朝後,獨坐殿中讀書,有時直至夜中燭將盡才結束,被宮中稱為「老儒生」,宦官、朝臣、宗室,驚覺唐宣宗非常賢明。

李怡即位時,齊安禪師已死,李怡為報恩敕賜寺名,諡齊安為悟空大師,御製哀詩悼念。

八月,唐宣宗決定宰相人選時,首先想到白居易,下詔時,白居易已去世,唐宣宗寫下《弔白居易》,深表懷念之情。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唐宣宗努力仿效唐太宗,將《貞觀政要》書於屏風上,思慕魏徵,魏徵五世孫魏謨,唐文宗太和七年(833年),通過進士科舉,唐宣宗拜為宰相。

唐宣宗納諫程度,僅次於唐太宗,不論是諫官論事,還是門下省的封駁(將君主不合適的詔令退回),他大多順從。

唐宣宗秘令翰林學士韋澳,將天下各州風土人情,民生利弊編為一冊,專門供他閲覽,命名為《處分語》,又名《諸道山河地名要略》。

唐宣宗經常出宮微服私訪,一人一驢,厚帽遮面,與普通百姓及舉子交流,遇到文采出眾考生,將考生姓名告訴考官,交代主考官讓考生進士及第。

遇到有政績的中低級官員,唐宣宗寫成紙條貼在宮殿的柱子上,大唐五品以上官員名冊《具員御覽》,放於案頭,時時翻看。

唐宣宗極度禮遇大臣,施之以情待之以禮,提拔唐憲宗宰相令狐楚兒子令狐綯為宰相,唐宣宗掌握朝內朝外情況,巨細無遺。
令狐綯説:「我秉政十年,皇上對我非常信任,但在延英殿奏事時,沒有一次不汗流浹背。」

唐宣宗趁吐蕃、回紇內亂衰微,收復喪失百餘年的湟河之地,重新打通絲綢之路。

唐宣宗勤儉治國,體貼百姓,減少賦稅,注重選拔人才,唐朝國勢小有起色,社會矛盾緩和,晚唐呈現「中興」局面,史稱大中之治。

唐宣宗性情極孝,在大明宮奉養母親鄭太后(孝明皇后),拜謁太廟時,進入父親唐憲宗李純房間,禁不住淚如雨下,感動左右侍從。
唐憲宗生前常去青龍寺,唐宣宗到青龍寺登高遠眺,回憶往事感觸許久。

唐穆宗生母郭氏,一生歷經唐朝七代皇帝治世,其中五朝極盡尊貴,是所謂七朝五尊。

唐宣宗即位後,郭太皇太后與當年侍候自己的宮女,唐宣宗生母鄭氏平起平坐,心中不滿。

大中五年(851年)三月,郭太皇太后登勤政樓,因不滿被薄待,欲跳樓自盡,被侍從阻止。
唐宣宗聽聞跳樓一事非常憤怒,記起父親唐憲宗遭郭太皇太后毒手舊恨。

當晚,郭太皇太后在興慶宮崩逝,疑被唐宣宗所害,諡號懿安皇后,郭太皇太后死後,因與鄭太后有舊怨,唐宣宗將她葬於景陵外園,且不祔唐憲宗廟。

唐宣宗提倡節儉,對子女要求嚴格,長女萬壽公主,下嫁唐武宗時期狀元,起居郎鄭顥,按常例用銀箔飾車,唐宣宗下令改為銅飾。

公主出嫁時,唐宣宗告誡她,不得以皇家貴胄輕視夫族:「太平公主、安樂公主之禍,不可不戒,苟違吾戒,必有太平安樂之禍。汝其勉之!」

有一回,駙馬的弟弟鄭覬(音寄)得了重病,唐宣宗打發中使探望,發現公主在慈恩寺觀戲。

唐宣宗大怒,當面斥責公主,嚇得公主連忙請罪,表示洗心革面,不再敢犯。

唐宣宗二女兒永福公主,選定于琮為駙馬,不日就要下嫁,公主與唐宣宗同席吃飯,因小事慪氣,把筷子折斷。
唐宣宗大動肝火,傳旨令四女廣德公主下嫁于琮,永福公主眼睜睜看着未婚夫成為妹夫。
(黃巢之亂時,于琮不事二朝被殺,永福公主在家自殺殉夫)

唐宣宗天性友愛,和睦兄弟,在十六宅造雍和殿,諸王不分年紀,都可入座,樂工表演百戲,直至日暮才結束。
諸王中有人患病時,唐宣宗斥退戲樂,親自到病患房間內看望,憂形於色。

唐宣宗平易近人,宮中低下雜役,見過一面就能記住長相、名字、負責的工作,宮人生病,會派御醫為其診治,甚至親自探視病情和賞賜物品。

有地方獻給唐宣宗一支女子組成的歌舞樂隊,其中一位絕色佳麗被唐宣宗收入後宮寵幸。
一段時間後,唐宣宗認為這樣下去,可能會重蹈唐玄宗寵楊貴妃覆轍,召女子到跟前,對她説:「我留你不得。」
左右諫道:「可以將她放出宮。」
唐宣宗説:「放她回去,我就會想念她,不如賜她毒酒一杯。」

大中十一年後(857年),宣宗開始疏於政事,沉溺長生術,宦官權勢呈復興之勢,從東南財賦之地攫取大量經濟特權。

大中十二年(858年),南方軍亂不斷,容管、嶺南、湖南、江西、宣歙、武寧等藩鎮,相繼爆發軍士逐帥事件。

大中十三年(859年),武寧(徐州)節度使康季榮,因不恤士卒,被士卒所逐。

五月,唐宣宗食用太醫李元伯所獻仙丹垂危,下詔裁放大批宮女,准許宮女嫁給文武百官,但不許嫁給沒有考中進士的舉子。

八月七日(859年9月7日),唐宣宗駕崩,時年四十九歲,諡號聖武獻文孝皇帝,廟號宣宗。

大中十四年(860年)二月,葬於貞陵(陝西咸陽涇陽縣)。

唐宣宗在位時國家相對安定,百姓稱他為「小太宗」,史稱「大中之治」。

唐宣宗的貞陵,陵園地跨涇陽、淳化兩縣,位於咸陽城北五十公里,涇陽縣白王鄉崔黃村。

貞陵因山為陵,城垣沿自然山勢構築,內城面積約六百二十九萬平方米。

陵園城垣四門前均有對稱土闕,現存石刻有華表一對、翼馬一對、鴕鳥一隻、石馬五對、石獅四對、翁仲十三尊、石刻。
貞陵在五代時期已被盜,地面石刻文物屢遭破壞。

1956年,貞陵被當地政府納入第一批重點保護文物的名單中。

2010年,唐肅宗建陵東門遺址,一對每尊重達兩噸的石獅被盜走,貞陵兩尊石獅外面,建起鐵籠保護。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