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故事 覆卦上六 明英宗 土木堡之變

覆卦上六:迷覆,兇,有災眚(音省)。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兇。至於十年,不克征。

迷:路上有去掉皮殼的顆粒,引伸失去。
覆:將食器來回反扣,倒出食物,引伸傾倒。

兇:地面凹陷,引伸危險。

有:手持肉,表示持有、擁有。
災:水火來襲,引伸災害。
眚:眼睛疾病。

用:量米用的斗桶,引伸有用。
行:十字路口,引伸行走。
師:築土埠環繞一周,引伸防衛、軍隊。

終:在絲線末端打結,引伸終結。
大:超出平均標準。
敗:敲碎貝幣,引伸破壞。

以:仍連着臍帶的胎兒,引伸關連。
其:器皿上的筲箕,引伸篩選分類。
國:在固定領域內,有防守及生產能力。
君:手持權杖,向下發號施令的人。

至:箭矢着地,引伸到達。
於:烏鴉,因反哺被稱孝鳥。
十:頂天立地,是最大數目字。
年:背負禾草,引伸一年的收穫。
十年:一段長時間。

不:根向地下生長,引伸否定。
克:肩負重物,引伸為勝任。
征:向城邑方向行走,引伸出征。

意思是:一再傾倒失去,危險就在眼前,出動軍隊征戰,最終會大敗而回,發施號令的人,一段長時間都失去戰鬥力。

明英宗御駕親征土本堡之變被俘,可解爻義。

明英宗(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明宣宗朱瞻基長子,母親孝恭章皇后,景泰帝朱祁鈺異母兄,明朝第六任皇帝和第八任皇帝,明朝唯一一個使用兩個年號皇帝。

宣德二年(1427年)十一月十一日,貴妃孫氏為明宣宗產下長子。
十一月十五日,明宣宗賜名祁鎮,「祁」字為燕王世系中的輩份字,寓意至大,「鎮」意為皇長子是國家根本,未來撫定天下的意思。

宣德三年(1428年)二月六日,朱祁鎮立為皇太子,母親孫氏立為皇后。

宣德十年(1435年1月31日)正月初三,明宣宗崩於乾清宮,時年三十七歲。

宮中傳言,太皇太后張氏擬立襄王朱瞻墡為帝,太皇太后召集羣臣,指着皇太子朱祁鎮説,這就是新君,擁戴朱祁鎮順利登基。

正月十日,八歲的朱祁鎮即位,是為明英宗,改次年為正統元年,尊奉皇太后張氏為太皇太后,皇后孫氏尊為皇太后。

在位初期由張太皇太后輔政,內閣由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主持,仁宣之治得以延續。

明英宗十五歲時,張太皇太后為他選皇后,海州(遼寧海寧)錢氏比明英宗大一歲,兩人感情非常好,錢皇后沒有生育。

正統四年(1439年),蒙古瓦剌首領脫歡死,兒子也先嗣太師位,自稱淮王,夢想「求大元一統天下」,伺機向中原擴張。

正統六年(1441年),明英宗正式親政,同年定首都為北京,結束南京名義上首都地位。

正統七年(1442年),張太皇太后崩逝,三楊以年老淡出政壇,宦官王振開始專權,黨羽遍天下,百官側目,這是明朝第一次宦官專權。

正統十年(1445年),明英宗妃嬪周氏為他生了第一個皇子朱見深,之後又為明英宗生了兩個兒子。

王振深得明英宗信任,與蒙古瓦刺部落太師也先做生意,也先在馬匹數量上以少報多欺騙王振。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也先分兵四路進攻明朝,很快打到大同。

七月,王振慫恿明英宗御駕親征攻打也先,明英宗聽從王振說話,臨時拼湊二十萬大軍御駕親征,年僅兩歲的皇子朱見深立為皇太子,異母弟郕王朱祁鈺監國。

王振假借皇帝名義胡亂指揮,二十萬明軍不敵也先二萬部隊,節節敗退,死傷近半。
大軍到達大同附近,後方糧草供應不及,十多萬軍心動搖,明英宗有意撤軍。

也先大軍追上明軍,將明英宗等人困在土木堡北面的麻峪口,水源被掐斷,陷於死地,軍心動盪,也先假意議和,明軍上當,趁明軍不備,發動總攻,明軍全軍覆沒。

八月十五日(1449年9月1日),明英宗護衛將軍樊忠殺死王振,樊忠力圖突圍,殺數十人後戰死,英國公張輔、兵部尚書鄺埜(音惹)等人戰死,明英宗被俘虜,史稱土木堡之變。

錢皇后把所有私財交也先,要求贖回明英宗,也先拿到錢後沒有放人。

明英宗在被俘的日子,得到錦衣衛校尉袁彬與蒙古人哈銘悉心照顧,也先安排瓦剌婦人打掃明英宗的帳篷,明英宗險些與也先的妹妹結婚。

于謙為首的大臣向孫太后說,國不可一日無君。
九月初,群臣請皇太后立郕王朱祁鈺為帝,孫太后准議,郕王即皇帝位,翌年改元景泰,是為景泰帝(明代宗),尊明英宗為太上皇。

明代宗重用大臣于謙等人,國政有序,于謙下令邊關將領,不得私自與瓦剌接觸,瓦剌用上皇帝名義,也不用搭理。

也先老羞成怒,挾持明英宗南下進攻北京,侍講徐珵力主棄城南逃,于謙堅決反對,說:「言南遷者可斬也!」
徐珵被太監趕出去,為滿朝人所笑,徐珵對于謙懷恨在心,後來改名徐有貞。

北京保衞戰,明軍擊退瓦剌,瓦剌無奈之下,退走大漠。

正統十四年八月二十一日(1449年8月21日),都指揮僉事郭登等未能成功營救明英宗,8月22日,也先帶明英宗由今日大同市北行。

于謙領導的北京保衛戰勝利後,瓦剌倡議和談,欲送還明英宗,明代宗不欲明英宗還鑾,不肯議和。

錢皇后每天磕頭向上天祈求,希望明英宗平安,當時正值寒冬,錢皇后長時間跪着磕頭,累了也不起來,蜷着腿不停地哭,一條腿重傷殘廢,眼睛也哭瞎了一隻,這年,她才二十四歲。

景泰元年(1450年),鴻臚卿楊善變賣家產,孤身出使瓦剌,說服瓦剌太師也先,在明代宗不同意情況下,將明英宗迎回燕京。

明代宗軟禁明英宗於南宮,令錦衣衛嚴密防守,明英宗與錢皇后在南宮重逢,錢皇后抱病與嬪妃宮女趕製繡品,為明英宗換些食用。

明英宗長子朱見深原立為太子,景泰三年(1452年),明代宗廢朱見深為沂(音兒)王,另立兒子朱見濟為儲君,朱見濟在次年去世,明代宗仍不同意復立朱見深為太子。

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日(1457年2月11日),明代宗病重不能臨朝。
手握重兵的武清侯石亨、都督張軏(音悅),太常卿許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貞,聯合王振門下太監曹吉祥,率死士攻入南宮。

當天凌晨,一行人撞開南宮大門,明英宗被攙扶登輿,一行人趕往奉天殿。

十七日早朝,徐有貞高聲宣布明英宗已經復闢,明英宗再次端坐在奉天殿寶座上,重新成為大明皇帝,史稱「奪門之變」。

正月二十一日,明英宗改景泰八年為天順元年,奪門之變後,明英宗大規模清洗朝堂,殺害眾多京師保衛戰功臣。

1457年2月16日,明英宗以「意欲」謀逆罪,在西市斬殺于謙及王文,棄屍街頭,于謙兒子于冕充軍,發戍山西龍門,于謙妻張氏發戍山海關,天下都為他們呼冤。

明英宗將抗敵有功將領都督范廣妻兒的宅邸,賜給投降的敵虜,為感謝瓦剌太師也先,為他在京中立廟。

下詔以香木為王振雕像,祭葬招魂,在京城智化寺為王振建立旌忠祠。「賜祠曰精忠」

明英宗復位後,來不及罷黜明代宗,導致兩位皇帝同時在位,二月初一乙未日,廢明代宗為郕王移駕於西苑。

1457年3月14日,明代宗去世,享年三十,謚為郕戾王。
明英宗毀其生前所建壽陵,以親王禮葬於西郊金山(玉泉山北)景泰陵,不僅有貶謫意思,更有折辱的成份。

明英宗令廷臣議王妃殉葬,議及汪皇后,被李賢及太子諫止,後以皇貴妃唐氏殉葬。

大學士李賢告知明英宗,「奪門之變」是小人的一齣戲,目的是求升官發財機會。

李賢說,明代宗無子,擁立朱祁鎮的孝恭章皇后仍在世,皇位遲早是明英宗的,不需要奪門。

明英宗下令宮中不得再使用「奪門」一詞,罷除因奪門之變晉升的四千餘人,疏遠徐​​有貞等人,曹吉祥與石亨等人勾結,中傷徐​​有貞,徐​​有貞被流放。

石亨與曹吉祥因圖謀叛亂發動曹石之變,天順四年二月,石亨被囚至死,曹吉祥被凌遲處死。

明成祖發動靖難之變後,明惠宗幼子朱文圭被幽禁宮中逾五十年,已不識牛馬,明英宗釋放朱文圭,聽錢皇后之言,追復胡善祥為恭讓皇后。

皇長子朱見深被立為太子,太子生母周氏積極爭取要當皇后,明英宗與錢皇后感情頗深,立她為皇后,錢皇后無子,撫養二皇子德王朱見潾。

天順八年(1464年),明英宗病危,取消自明太祖以來宮妃殉葬制度,遺命錢皇后去世時,要以皇后名義與他合葬。

正月十七日(1464年2月),明英宗駕崩,享年三十七歲。

二月二十九日,裕陵始建,位於天壽山西峰石門山南麓,佔地二萬六千二百平方米。

參加營建軍民工匠共達八萬餘人,兩個月時間,建成地下玄官,天順八年五月八日,明英宗梓宮入葬,六月二十日,陵寢工程全部告竣。

四年後,錢太后逝世,周太后不顧明英宗遺命,堅決不讓錢太后與英宗合葬。

大臣在文華門外哭了一天,明憲宗提出折中辦法,把陵寢分成三殿,周太后與錢太后都能與明英宗合葬。

皇后孝莊錢氏(明英宗孝莊睿皇后),孝肅周氏(明英宗孝肅皇后),最終與明英宗合葬,裕陵地宮始葬一帝二后。

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大規模修繕明十三陵,工匠修繕裕陵時,為節省材料,縮小裕陵很多建築物尺寸。

工匠拆去裕陵碑亭牆垣,只留石碑,碑外四隅補修齊胸高宇牆(僅存台基和石碑)。

拆修祾恩門,由單檐歇山頂改為硬山頂,祾恩殿揭瓦添換糟朽枋檁等構件,封塞寶城城台券洞,在城台右掖增構礓路直達城台,原明樓內的木構梁架改為石條券頂結構。

民國年間,祾恩殿在戰亂中被拆毀,民國六年(1917年),祾恩門被焚,裕陵殿門均成遺址,其餘建築保存尚好。

1998年,裕陵因為破敗,進行封閉式保護。
2011年,政府斥資二千萬元修繕裕陵。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