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sir去咗邊 心經簡林(香港大嶼山)

1980年,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到內地遊覽,觀看山東泰山的《金剛經》摩崖石刻,想到要在香港創作摩崖石刻《心經》書法。

《心經》全名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摩訶」是大智慧,「般若」是終極智慧,「波羅蜜多」是圓滿成就,《心經》是精髓所在的經文,含攝佛陀圓滿智慧精要,全篇僅有二百六十字,是字數最少但最廣為人知的大乘佛經。

《心經》是唐三藏由天竺帶回中土的佛經,翻譯成中文後,經文簡約,寓意深遠,內容有濃厚勸世意味。
儒、釋、道三教共尊為寶典,最深沉意蘊在於「無罣(音卦)礙」,意思是內心沒有任何牽掛。

2002年2月21日下午,香港庫務局局長俞宗怡,講述最新財政年度狀況時指出,「香港的公共財政已經發起警號」,若無改善,目前三千七百多億財政儲備,會在六七年後耗盡,香港經濟陷入嚴重困境。

饒宗頤教授眼見香港受經濟低迷困擾,「用平常心寫平常字」書寫巨幅篆體《心經》。
6月,捐贈《心經》給香港大學博物館,原意是尋找適當地點,做摩崖石刻,藉《心經》鼓勵香港人,香港大學設立督導委員會,為《心經》覓地。

2003年,沙士病毒肆虐香港,《心經》摩崖石刻開始籌辦,有關部門與饒宗頤教授、香港大學,香港旅遊發展局成立督導委員會。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四處尋訪摩崖石刻地點,做了一輪研究後,發現香港的亞熱帶氣候會導致石頭風化和鬆散,很難找到像泰山或華山那樣完整的石壁。

李焯芬認為無法找到適當的摩崖石刻地點,建議將《心經》轉化作石雕放置在戶外。

香港著名建築師、設計師及水墨畫家馮永基,憶起大嶼山欣澳 (前稱陰澳) 的儲木場,木杉浮在水中,與竹簡形態差不多。

考慮到中國早期文字均以竹簡雕刻,把《心經》雕刻於木柱上,可以達至竹簡效果,木刻更能彰顯饒宗頤教授運筆用墨神髓,反映中國文化及歷史源遠流長,「竹簡」槪念得到饒宗頤教授支持。

饒宗頤教授在兩根木柱上,提筆寫下「慈悲喜捨」四個大字,請師傅刻完後,大家都覺得效果很滿意,最終決定以木柱製成《心經》,名為「心經簡林」。
(「慈悲喜捨」兩根木柱,留在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門口)

下一步是選址,饒宗頤教授屬意在鳳凰山麓,與天壇大佛及寶蓮禪寺互相呼應,該處位於郊野公園邊緣,環保條例必然嚴苛,預期施工會遇到困難。

特區政府同意撥出鳳凰山麓用地,心經簡林依山而建,面向南中國海,是遠足路線「鳳凰徑」必經之處,與天壇大佛及寶蓮禪寺,相距約十五分鐘路程。

當局有意將這四個地方打造成旅遊組合,整個項目交由旅遊事務署統領籌備,香港旅遊發展局亦有參與,工程由建築署負責,香港大學藝術館受託編排《心經》。

要找擎天木柱殊不簡單,經一番搜羅,最終由西非國家加蓬(加彭),採購幾十根巨型花梨木,經幾千里路運抵香港,在北角油街的政府倉庫進行雕刻工序。

木柱高八至十米,未經刨光工序,鋸平的一面以「天然去雕飾」雕出《心經》。

「天然去雕飾」出自唐代李白詩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意思是如同從清淨水潭之中長出一朵芙蓉花,天然美好,沒有任何雕飾。

《心經》全文共二百六十字,經名、落款,兩個印章共二十四字,總共二百八十四個字,每根原木少則刻上四個字,長不過十個字,每字約六百平方毫米大,深六公分。

所有木柱分別由唐積聖、張醒熊、李國泉雕刻,八十三歲的唐積聖從事雕刻工作六十多年,近二十年成為饒教授「御用」雕刻師。
整個項目技術要求及質素,由以李焯芬教授擔任主席的技術評核小組,提供指導及監督。

2004年9月,心經簡林動工,興建時與昂坪360遇到相同問題,該處沒有正式行車道路,建材難以運送。
每根木柱重達四至六噸,直升機無法負載,由特別設計的重型運輸車輛運載,安裝木柱的吊機,先拆散為組件,運載到目的地後才組合使用。

大嶼山一帶為香港重要生態保育地區,是盧氏小樹蛙棲息地,為免影響小樹蛙繁殖,建築署特別規定於10月至4月期間施工,避開小樹蛙繁殖期,簡林範圍的凸巖和四周樹木,儘量保存原有生態環境。

每根木柱高度和位置,依照天然山勢排列成無限符號 (∞),代表生生不息。
座落於∞海拔最低的是一號木柱,上面刻有「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一號木柱不在∞範圍內,而是將∞打開缺口,令∞無法循環,未能生生不息。

海拔最高點編號為二十三的木柱,沒有刻字,官方說,沒有任何刻字,象徵《心經》「空」的要義。

其實第二十三應是「無罣礙」,意思是內心沒有任何牽掛,前是「心無罣礙」後是「故無有恐怖」。

「無罣礙」沒在心經簡林出現,有幾種說法,可能是饒宗頤教授漏寫、可能是雕刻師漏刻。

「心無罣礙」之後是「無罣礙」,饒宗頤教授的書法版本,按書法家習慣,「心無罣礙」後的「無罣礙」以「、、」代替,所以就沒有了「無罣礙」。

可能冥冥中自有主宰,《基本法》第二十三條也是「空」的,沒有這一條,也是沒有任何牽掛。

負責興建的建築署表示,所有木柱均以納米技術處理,可防止黴菌孳生,柱頂均有鑲嵌鐵鎐和繫上繩索防止木柱爆裂,預計可以保存百年。

建築署每月均會現場檢查及濕度測試,檢定保護塗料防護及防水功能,每年亦會進行全面的木柱檢測,心經簡林每年預算的保養費少於五萬元。

2005年5月,心經簡林竣工,工程歷時三年,耗資九百五十萬港元。
同月20日上午十時半開幕,署理行政長官曾蔭權、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親臨鳳凰山麓主持開幕禮。

2006年9月,心經簡林開幕後一年多,木柱出現裂痕、蟲洞、真菌,最長一條由中央裂開貫穿整條木柱,其餘裂紋普遍四至五吋長。
大部分木柱有蟲蛀圓孔,有蛀孔凹陷範圍如手掌般大小,木柱上長出的真菌被剷除,留下點點白色印記。

建築署指出,木材是天然物料,出現裂紋是自然現象,納米塗層的黏附力與木材密度有關,相對原木,樹皮密度較低,塗層因此較易被風雨洗刷。

建築署進行維護修理,包括採用加強木柱堅硬度的保護塗料,延長木柱壽命,在木柱塗上包括硼砂及納米光觸媒等保護塗層,防止菌類滋生及蟲蟻侵擾。

2005年至2009年,心經簡林保養開支,共花費一百五十萬元保養及顧問研究費用,是原先估計每年少於五萬元的八倍,仍未能解決心經簡林木柱被蟲蛀問題。

審計署引述顧問報告指出,心經簡林木柱未經烘乾高溫處理,木柱邊緣未經防腐處理,柱頂未加套防止雨水滲入,是造成發霉生菌的主因。

2011年,心經簡林三十八支木柱再現侵蝕危機,部分裂口從木柱頂部延伸至底部,長達七米,有木柱表皮剝落、柱底因積水而發霉。

2018年1月21日,六十歲姓黃機械工程師,獨自往石壁郊遊徑行山後與家人失聯,翌日早上十時許,一名外籍行山客途經近心經簡林郊遊徑,發現黃倒臥往昂平郊遊徑方向旁邊,救援人員檢驗後證實死亡。

2018年2月6日凌晨,饒宗頤於香港律敦治醫院去世,享嵩壽一百歲,靈柩送往大嶼山寶蓮禪寺火化,骨灰安放於天壇大佛下底座蓮位,與妻子合葬,部分骨灰被撒在心經簡林。

2019年6月23日,心經簡林增設饒宗頤教授紀念牌,平面指示圖、休息座椅,修整通道和指示牌,增設二維條碼,方便瀏覽網上資料,饒宗頤心經簡林的親筆題詞和鳳過荷塘畫作,刻劃在新增的心經簡林平面指示圖。

平面指示圖上為心經簡林木柱編號,由一至三十八號,其中二十三號,相信原先是有在指示圖上刻字,其後磿去,留下痕跡。

根據第208A章《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規例》,任何人不得在郊野公園或特別地區內露營,或建立帳幕或臨時遮蔽處,違者最高罰款二千元及入獄十四日。

2021年12月16日,「香港行山路綫及資訊谷」Facebook群組,行山人士發帖稱有人在心經簡林露營,圖中可見一堆露營用具散落一地,包括野餐墊、露營摺櫈、煮食爐等,兩位露營人士帶同寵物犬,一同在心經簡林進行露營活動。

心經簡林三十八支木柱組成的「∞」字,惹來都市傳說心經簡林之厭勝。
有風水師認為,心經簡林所在位置,正是鳳凰山龍脈過峽的地方,心經簡林似用三十八支巨釘,用八字鎖喉法鎖住鳳凰的頸,「∞」字中的一個圈,地上石堆像是毒蛇的頭,意思是鎖住鳳凰的頸後,毒蛇可纏吸鳳凰靈氣。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