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寶蓮禪寺新大雄寶殿落成,關祖堯爵士主持剪綵禮,鄧肇堅爵士主持啟鑰(音若)禮。
關祖堯於新大雄寶殿開光致詞中,公布建造大佛計劃,期望與台灣彰化大佛,日本鎌倉大佛鼎足而三。
1973年,日本曹洞宗邀請,寶蓮禪寺智慧、源慧諸位法師訪問日本,法師對鐮倉大佛的莊嚴肅穆印象深刻。
其後,諸位法師到訪台灣,見彰化大佛雄偉壯觀,發願為香港修建一尊大佛。
1974年,政府以象徵性地價,將面積六千五百六十七平方米的木魚峰,全山售與寶蓮禪寺,作爲建造大佛之用,佛座建成後,因缺乏資金建造大佛而擱置。
1976年10月6日,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成員(俗稱四人幫),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等被捕。
1979年,鄧小平掌權後,實行改革開放,寶蓮禪寺住持聖一法師與監院智慧法師,與諸位法師應邀回內地參觀,初見龍門、敦煌石窟佛像,讚嘆之餘,建造大佛之心逾切。
參觀北京天壇時,以佛陀為「天中天」、「聖中聖」,構思以天壇為基座來承托大佛,這是天壇大佛得名由來。
大佛造價估計六千八百萬港元,日本與台灣商人主動向寶蓮禪寺招手,有意贊助大佛一半至全數建造款項。
1981年1月25日上午,四人幫被公審後判刑。
6月,十一屆六中全會,胡耀邦接替華國鋒出任黨中央主席,鄧小平擔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
中英開始就香港前途進行談判,與香港相關的「政治」十分敏感。
寶蓮禪寺的天壇大佛計劃,從台灣籌募到一半經費,打算接受日本資金。
新華社社長許家屯知悉後,唯恐大佛建造落入台灣及日本手上,指示中國統戰部插手,邀寶蓮禪寺住持智慧法師赴內地商談。
智慧法師對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說,寶蓮禪寺只有三千萬港元資金,不足以建造大佛,所以才尋求捐助,趙樸初應承「包底」。
大佛工程最終獲得中央在資金和技術上支持,另送贈「龍藏」大藏經珍本一部,共7173卷。
智慧法師欣喜地說︰「中國人的事,應該由中國人來幫。」
智慧法師返港後,回絕台日捐助。
1981年12月26日,「寶蓮寺籌建天壇大佛委員會」正式成立。
大佛造型依據佛經如來三十二形相記載塑造,面相參照龍門石窟豐圓端麗的毘盧遮那佛,衣紋和頭飾參照敦煌石窟第三百六十窟,婉轉流暢的釋迦佛像。
佛像兼備隋唐佛教全盛時期造像特色,由藝術家調和統一,成為天壇大佛造型。
聘請香港福圖設計公司為大佛工程總監,邀請香港大學工程學院研究丶修訂工程方案。
大佛原定以鋼筋混凝土建造,因遇技術難題,改用錫青銅鑄造,這項修改揭開香港佛教界與內地合作序幕。
1982年4月,廣州美術學院段起來及侯瑾輝,負責製作大佛最初的石膏模,1984年2月,完成一比五的石膏模型。
1985年,天壇大佛建造委員會,將佛像建造工程,交由中國航天部南京晨光機器廠承建。
1986年9月,天壇大佛正式簽署建造合約,大佛鑄造工程正式開始,寶蓮禪寺展開大規模募捐活動。
1987年,天壇大佛工程進入翻砂鑄銅階段,經費遇到困難,中國佛教協會成立「香港天壇大佛造像隨喜功德委員會」,發動國內諸山長老丶大德居士隨喜捐助,內地佛教界共籌得五百萬人民幣,悉數捐助大佛工程。
1988年10月8日,中國航天部南京晨光機器廠澆鑄佛首銅像,面部高4.3米,闊5.8米,厚13毫米,表面積達四十二平方米。
寶蓮禪寺董事法師,把各方捐獻的一千六百一十四克黃金,現場投放到八噸銅水爐中,以一次過倒模方法,四十秒澆鑄成功。
大佛二百零二塊青銅先在工廠裝嵌,厚度由十毫米至十三毫米不等。
1989年4月,大佛銅壁板以海路付運香港,組件在現埸焊合安裝。
天壇大佛位於海拔四百八十二米的木魚峰上,大型佛像多半坐北朝南,天壇大佛坐南朝北,稍稍偏東,正好朝向北京。
1989年10月13日,大佛最後一塊銅壁安裝完成,當日舉行圓頂儀式,耗資六千萬港元。
1993年12月29日,天壇大佛開光,來自內地、臺灣、香港、日本、泰國、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斯里蘭卡、美國等,十三位法師共同主持。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周南,港督彭定康等一道為盛典剪彩。
佛像形態豐滿、安祥,外貌巍峨細緻,懸現佛陀慈悲喜捨神韻。
面如滿月,額廣平正,雙耳垂肩,顯露佛陀福慧具足,完美無瑕,慈顏微笑,令眾生生歡喜心。
頂部三百二十五個肉髻螺髮,代表佛陀智慧圓滿。
青蓮花眼,眉如初月,線條柔和,象徵佛陀以慈眼廣視眾生。
兩眉之間,有一白如珂雪、軟若棉花的毫毛,向右旋轉,代表佛向眾生宣說真理正法。
手掌纖長圓潤,柔中帶剛,右手示「施無畏印」,顯示佛陀救拔眾生痛苦大悲心願。
左手下垂腳上,反掌向外,指端微微向下,稱為「與願印」,含有與眾生福樂慈願。
雙掌中心所現法輪,代表佛法長存,流轉十方,胸前「卍」字,代表佛陀萬德莊嚴。
佛陀結跏趺坐蓮台上,猶如蓮花出污泥而不染,(結跏趺坐稱為「全跏坐」,又稱「吉祥坐」,是右腳盤放左腿上,左腳盤放右腿上坐姿),寓意佛陀清淨無垢,能深入五濁世,普渡剛強難調伏之眾生。
天壇大佛身高二十三公尺,坐於三層祭壇上,是全球第三高露天青銅坐佛,連蓮花座及基座共約三十四米,重二百五十噸。
(吉林省敦化市六鼎山國家風景區,正覺寺後山頂峯的金鼎大佛,座北向南,與天壇大佛遙遙相對,一佛二體,分處南北。設計像體總高四十八米,佛身38.4米,由南京航天晨光集團建造,全球第二高坐佛,2011年9月23日開光)
(台灣高雄佛光山的釋迦牟尼青銅坐佛像,通高一百零八公尺、重一千七百八十噸,像高五十公尺,2011年12月25日落成,是全球最高露天青銅坐佛)
天壇大佛用風洞等航天技術試驗,內部採用科學技術設施,使用強有力的抗颱風抗雷擊高科技技術,可承受十二級以上強颱風和防雷擊,防止冷熱效應、海風鹽霧侵蝕。
圍繞天壇大佛的六天母銅像,作出舞蹈姿態,獻供花、香、燈、塗、果、樂,代表六婆羅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佛像坐在二百六十八級石階上,石階前建有「地壇」,與「天壇」呼應。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前,在天壇大佛下擺放「回歸寶鼎」,寶鼎初次運抵香港時,意外撞斷一足,經修復後重新運返香港。
佛像地基面積二二三九平方米,三層殿堂由圓形樓梯貫通,分別爲功德堂、法界堂、紀念堂。
一口大鐘懸掛在殿堂正中,大銅鐘直徑兩米、重達六噸,外壁刻有佛像、手印,上雕佛像和經文,該鐘由電腦控制,每隔七分鐘敲打一次,每日共敲打一百零八次,寓意「解除一百零八種煩惱」。
功德堂內供奉的一尊地藏王菩薩,手持錫杖,站於蓮花座上,以五百多年楠木雕成。
功德堂有斯里蘭卡法師維巴那沙拿的繪書,描述釋迦牟尼佛出生、成道、初轉法輪、涅槃事蹟。
功德堂是先人長眠之地,當中包括香港已故天后梅豔芳,她的靈位成為全球歌迷朝拜地方。
法界堂一幅《華嚴說法圖》,是由白欖木製作的木刻版書,上面描繪一百六十尊神態各異,聚集聽經的菩薩畫面。
顏料取材自五行等原始礦物質,先用筆勾勒出線條,再以礦物質顏料着色,畫功極其精細,歷經七年才完成。
紀念堂供奉兩顆佛陀真身舍利,大小仿如米粒,1992年由斯里蘭卡迎請到香港。
天壇大佛的三層殿堂雖然不收門票,但要有「齋券」才可進入,個人最低消費是花四十五元吃點心,或花一百一十元吃「普通齋菜」,一百五十元吃「貴賓齋菜」,天壇大佛的齋菜收入,每年近億元。
香港史學會執行總監鄧家宙指出,天壇大佛改變了香港和中國佛教的生態發展。
「科技化大佛」數據可以複製,不少寺院爭相仿效,紛紛興建大型佛像,興建大佛發展旅遊,吸引信眾帶來財富,僧人生活得以改善,獲政府邀請參與公職或頒發勳章,令僧人處於一個難以修行的外在環境。
鄧家宙慨嘆說:「佛教的過度商業化,已是無法回頭。」
2021年6月2日,天壇大佛啟動維修工程,寶蓮禪寺住持淨因法師,談到大佛修繕的起因,不勝感歎。
當初建造天壇大佛使用青銅材料,伴隨着一個美好的願望,希望隨着時間推移,大佛身上可以產生如出土的古代青銅文物。以及美國自由女神像一樣銅綠色,使大佛更顯威嚴莊重。
但事與願違,大佛所處特殊地理位置,三十年過去,大佛身上不僅出現銅綠,還伴隨黑色腐蝕物。
這些黑色附着物出現在大佛臉上,就像是臉上的淚痕,這使得瞻仰大佛很難再給人帶來美好觀感,反而產生壓抑心情,大佛真的該修繕了。
2021年8月19日,天壇大佛維修工程完成,第二階段維修工程隨即展開,範圍主要是蓮座、大佛平台、長樓梯等地,期間長樓梯及位於大佛座下的展覽廳,將維持開放,預計2022年下旬完成所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