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故事 剝卦六四 箕子 朝鮮開基祖

剝卦六四:剝床以膚,凶。

剝:用刀修飾轆轤上的陶器,引伸剝落。
床:供坐臥的木製家具。
以:仍連着臍帶的胎兒,引伸關聯。
膚:人體最大器官,用作外層保護及呼吸。

凶:地面凹陷,引伸災禍。

意思是:供坐臥的木製家具剝落,關聯到最外層保護,是災禍的先兆。

商紂王時的箕子,可解爻義。

箕子(前1175 – 前1082年),子姓,名胥餘,殷人(河南省安陽市),商王文丁兒子,商王帝乙弟弟,商王帝辛(殷紂王)叔父。
官太師,封於箕(山西太谷),所以稱為箕子,孔子將箕子與微子、比干,合稱殷末三仁,

殷紂王獵獲一頭大象,用象牙製作筷子送給王后妲己。
太師箕子認為:象牙筷子不會搭配粗糙的陶器一起使用,一定會搭配用犀牛角或玉石雕刻而成的杯子,象牙筷子與玉杯不會用來吃豆子和豆葉羹湯,一定會用來吃氂牛、象、豹胎。

如果吃氂牛、象、豹胎,一定不會穿粗布短衣,不會在茅草屋頂下用餐,要搭配上好多件錦繡衣裳,寬大的房子、高高的土臺,慾望從這裏逐漸蔓延,即使是整個天下也無法滿足。

遠方珍貴稀奇之物,華麗車子駿馬,氣派宮殿住所等等也都將逐漸齊備,殷紂王因此走向滅亡。

果然,殷紂王陸續建造鹿台、瓊室玉門,製造酒池、肉林,設置烤肉的銅器。

箕子進諫,殷紂王仍不聽,殷紂王兄長微子說:「父子是骨肉情,臣主是義理相連,父親如有過錯,兒子屢次勸不聽,應隨之號哭,人臣如果屢次規勸,君主不聽,從義上講,人臣應該遠離君主了。」,微子之後離開殷紂王。

箕子說:「作為人臣的向君主進諫,君主置之不理,便離他而去,這是張揚君主惡行,譁眾取寵於百姓,我不忍心這樣做,殷商如果滅亡,我不會作新王朝的臣僕。」

殷紂王不分晝夜喝酒,狂歡到忘記日子,問左右屬下,沒有人知道當天的日子,派人去問箕子,箕子心想:「身為天下君主,與整個國家官員都不知道現在的日子,天下恐怕危險了啊!一國的人都不知道,若只有我知道,恐怕我也危險了啊!」
箕子推辭說喝醉了,因此也不知道日子。

殷紂王愈來愈淫亂,副丞相比干看不下去,強力勸諫殷紂王:「君主有過失,為臣不勸諫,是不忠,怕死不說話,是不勇,君主有了過失,為臣就應勸諫。他不採納,為臣就以死明志,這才是最忠誠表現。」

殷紂王大怒說道:「我聽說聖人的心臟有七個竅,看你是不是這樣?」
殺了比干,剖開他的心看到底有多少個竅!

箕子披頭散髮、假裝瘋癲,借樂曲《箕子操》抒發鬱鬱不得志苦悶心情,殷紂王將箕子囚禁封地西華,貶為奴隸,箕子築台夜讀,熟讀《洪範九疇》。

相傳大禹治水時,洛水上浮出一頭神龜,龜背上馱着九組不同點數的圖獻給大禹,這就是著名的《洛書》。

大禹從中領會出「洪範」,「洪範」意思是宏大法度,把上天的秩序在人間施行。

《洪範九疇》是人君治理天下九大範疇,直接來自於天,包括:

(一)五行:金、木、水、火、土,恪守五行,掌握萬物秉性,不會逆天而行,才能讓天下順服。

(二)五事:容貌要恭謹,說話要謙和,看事情要清楚,聽話語要聰敏,思緒要有智慧,恭謹則肅穆,謙和則順利,看清就能明辨,聰敏就有謀略,智慧就能聖明。

(三)八政:糧食、財貨、祭祀、水利、教化、刑、禮、兵將,樣樣精通,施政才能順利。

(四)五紀:君王施政要協和天時以敬人事,歲序綱紀要觀象授時,與歲、月、日、星辰、曆數和諧一致。

(五)建用皇極:君王要樹立帝王法度,建立皇極威信,百官才會遵守皇極,天子先作臣民父母,才能做天下君王。

(六)義用三德:治理民眾要以正直為本,剛、柔並用,或以剛制勝,或以柔制勝。

(七)明用稽疑:以龜卜和巫占探問上天旨意,得出結果後要多方詢問,參照卿士、眾民、帝王的意思。

(八)念用庶徵:觀察自然變化,以雨、晴、暖、寒、風,判斷年景和收成。

(九)饗用五福,威用六極:通過五福:壽、富、康寧、親近有德、善終,引導眾人向善,通過六極(六種厄運)戒止人們從惡。

殷紂王持續淫亂,周王姬發發兵征討,《書經.武成》記載,周王姬發征討前,祭告天地的一段話:「我周王姬發將征伐商,是因為今日的商君紂暴虐無道,任意蹧蹋鳥獸草木等自然生物,殘害苛虐百姓,不但使自己成為逃亡罪犯的頭領,更使商朝城邑成了罪犯集中躲藏的地方,我獲得志士仁人協助,所以敢敬奉天意,前去遏制禍亂。」
(成語「暴殄天物」由此而來)

前1046年,商周於牧野決戰,殷紂王慘敗,自焚而死,商朝滅亡。
周王姬發整修比干墳墓,散發鹿台府庫聚斂的財寶貨物,發放糧倉屯積粟米,廣泛地施捨給天下眾民,使眾民心悅誠服,周王姬發即位,是為周武王。

箕子趁亂逃往箕山(山西晉城棋子山)隱居,每日用黑白兩色石子擺卦占方、觀測天象,演變出後世的圍棋。

前1045年,周武王拜訪箕子,請教治國方略,向箕子詢問:「殷商為甚麼會滅亡呢?」
箕子不想指斥殷紂王惡行,沒有回答,周武王意識到失言,趕緊改口問:「怎樣才能順應天命治理國家?」

箕子將《洪範九疇》傳授給周武王,周武王邀箕子輔佐,箕子一口拒絕。

箕子為逃避周武王及躲避北方山戎族南侵,保全族人以延後繼,率五千殷商臣民東遷,由今日的膠州灣渡海,進入今日朝鮮半島北部,依託與殷人有一定族緣關係的當地居民。

箕子帶來相對先進文明和生產生活方式,帶領整個半島尤其北部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史稱箕子「教其民以禮義、田蠶織作」,制定和實施「八條之教」:
(一),殺人者要處死。
(二),傷人者要賠償。
(三),盜竊者罰為奴。
(四),男女不能淫亂。
(五),同姓不得結婚。
(六),部落不許越界。
(七),部落不許仇殺。
(八),生活中要避諱。

朝鮮王朝史學家安鼎福的《東史綱目》記載,箕子在朝鮮治理不到三年,當地民風大變,夜不閉戶,沒了盜賊,婦人守貞不淫,男婚女嫁不重聘禮,民眾節儉敬睦,社會和諧安定。

箕子得到孔子讚許,「政之所暢,道義存焉」、「以為九夷可居」。

前1044年,周武王封箕子為侯王,名為「朝鮮」,成為箕氏朝鮮開基祖。

《尚書大傳》記載,周武王封箕子於朝鮮,「朝鮮」是「朝(音潮)日鮮明」意思。

箕子回中土朝見周天子,路過殷商故都時,看到宮室已被廢棄,有些地方變成田地,長出青青禾苗,箕子非常傷心,即興作了一首詩大聲吟唱,以歌當哭,詩說: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

這首歌被視為中國第一首文人詩,名字叫做《麥秀》,真切地說出對殷紂王失國的痛惜,意思是:淇河兩岸麥已秀齊,早秋禾苗染綠大地,那頑劣的小孩子呀,不和我友好瞎淘氣。

前1082年,箕子在箕氏朝鮮去世,享年九十三歲。

箕氏朝鮮先後臣服周、秦,以海外屬國形式存在,從箕子建國開始,立國一千零三十六年、歷經四十一世。

漢惠帝二年(前193年),箕子第四十一世孫箕準,被門下衞滿發動政變推翻,箕準南逃,箕子王朝滅亡。

箕子在朝鮮立國之事,中國和朝鮮半島的史書都多有記載,如《尚書大傳》、《史記》、《漢書》、朝鮮史書《三國史記》、《三國遺事》等。

《高麗史》記載,1102年,高麗肅宗接受禮部建議,探查箕子埋葬地點,確認箕子遺骸被埋在平壤牡丹峰下,肅宗為箕子修築陵墓,在旁邊建立箕子廟進行祭祀。

箕子陵是古代高麗國為紀念箕子而建的陵墓,原位於朝鮮平壤市,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締造者金日成認為,箕子入朝鮮是「為了藉口侵略古朝鮮」,「憑空捏造」出來的事件,「把朝鮮民族看成箕子的後裔,是對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我們民族的侮辱。」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官方說法,箕子陵中沒發現箕子遺骨和任何相關文物,但未公布任何發掘報告。

1959年春天,金日成下令拆除箕子陵,修建牡丹峰青年公園。

西華縣城的箕子讀書台,位於西華縣城東南隅。
明神宗萬曆二十年(1593年),巡撫吳自新委邑令重洋建,改在縣城西北隅。
清聖祖康熙二十九年(1693年)知縣李培捐修。

箕子讀書台距西北城牆約三十米,台高五米,總面積三十平方米,磚木結構,下部呈圓柱形,台頂上尖下方,有四壓脊,門南啟,東西各有磚砌圓窗,四周環水,每逢路霞浸空,波光蕩漾,台影倒置,景色宜人,俗稱「疇亭夕照」。
有詩讚之:九數陳亭豈有窮,當年恒雨有恒風,滄桑不改商臣跡,猶在疇亭夕照中。

1949年後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979年,因受黃水浸泡倒塌,僅存遺址。
2000年,社會籌資在原址上重建,位於縣城西北隅百畝湖面之中,台呈方形,青石鋪就,台上有方形箕子亭(祠),青磚砌築,灰瓦覆脊,不失古代風貌,有如昔日「疇亭夕照」景觀再現。

河南淇縣有「三仁廟」,奉祀微子、箕子、比干,配祀先師孔子、孟子、曾子、陽明子、文昌君,是縣塾所在,邑民頗奉香火,太平天國時被毀。

棋子山是世界圍棋重要發祥地,山西棋子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晉城市陵川縣,距縣城十公里,相傳箕子曾隱居於此,擺布石子,推演天文,公園分成棋子山、錫崖溝、紅葉三個區。
2007年8月,棋子山上建成箕子像。

2014年2月,經國家林業局批准棋子山為國家森林公園。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