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故事 剝卦初六 楊素 天下不仁者之最

剝卦初六:剝床以足,蔑貞,凶。

剝:用刀修飾轆轤上的陶器,引伸剝落。
床:供坐臥的木製家具。
以:仍連着臍帶的胎兒,引伸關聯。
足:臀部至足掌,本義是腳。

蔑:以三齒鋸施刖刑,引伸看不起、沒地位。
貞:經過驗證確定。
凶:地面凹陷,引伸災禍。

意思是:供坐臥的家具剝落,只餘床腳仍相連,經過驗證確定失去地位,招來災禍。

隋朝開國功臣楊素的故事,可解爻義。

楊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處道,弘農華陰人(陝西省華陰市),出身關中士族弘農楊氏,先祖世代為官。
祖父楊暄,官至北魏輔國將軍、諫議大夫,父楊旉(音夫)是北周開國功臣(汾州刺史)。

楊素小時候窮困失意,不拘小節,有遠大志向,與安定人牛弘(後任禮部、吏部尚書),志同道合,文學、書法均有造詣。

北周大冢宰(僅次於皇帝)宇文護把持朝政,任楊素為大都督(全國最高軍事統帥)。

天和七年(572年)三月,北周武帝宇文邕誅殺權臣宇文護,親掌朝政。
此時,楊素父親楊旉死於北齊,未受朝廷追封,楊素上表申訴。

北周武帝不理,楊素再三上表,北周武帝大怒,下令殺死楊素。
楊素高聲說:「我給無道的天子做事,死是應該的。」

北周武帝對楊素刮目相看,赦他無罪,追贈楊旉為大將軍,謚號忠壯,拜楊素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北周武帝令楊素起草詔書,楊素下筆成章,文詞華麗,北周武帝予以稱讚,對他說:「好好努力,不愁日後沒有榮華富貴。」
楊素回答說:「臣只怕富貴來逼臣,臣卻無心謀取富貴。」(成語「富貴逼人」來源)

建德四年(575年)七月,北周武帝率軍攻北齊,楊素請求率父親舊部為先鋒,北周武帝應允,賜他一條竹鞭,說:「我正要驅使天下,把這件東西賜給你。」
楊素因戰功被封為清河縣子,同年授司城大夫。

建德五年(576年)十月,楊素再次隨宇文憲攻北齊,北齊滅亡後,楊素加上開府,改封成安縣公。

建德六年(577年)六月,北周武帝去世,北周宣帝繼位,北周宣帝即位後,楊素襲父爵臨貞縣公。

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十一日,北周宣帝病死,北周靜帝宇文闡年幼,左丞相楊堅專政。
楊素知楊堅有稱帝之意,與楊堅深自結納,楊堅非常器重,不久以楊素為汴州刺史。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楊堅受禪登基,改元開皇,是為隋文帝,建立隋朝,隋文帝加楊素上柱國,參與修定隋朝法律。

開皇四年(584年),楊素拜御史大夫,楊素妻子鄭氏是個悍婦,楊素一次與妻子吵架說了一句:「我如果當了天子,你一定不能作皇后。」
鄭氏告發楊素,因此獲罪被免官。

隋文帝一直準備滅亡陳朝,統一中國,楊素免官後,獻伐陳之策。

開皇五年(585年)十月,楊素任信州總管,經略長江上游。

楊素治軍嚴整,如有違犯軍令者立斬不赦,每次作戰前都尋找士兵過失,然後殺死,每次多者百餘人,少也不下十幾人,由於殺人過多,以至「流血盈前」。

兩軍對陣,楊素先令一二百人前去迎敵,若不勝而逃,無論多少,全部斬首,然後再令二三百人迎敵,不勝則照殺不誤,楊素部下作戰時皆抱必死之心。

隋文帝對楊素言聽計從,楊素的將士,微功必錄,其他將領雖有大功,都會被文官譴責,楊素雖嚴厲凶狠,由於恩威並施,將士皆願隨他征戰。

開皇八年(588年)三月,隋文帝下詔,列舉陳後主罪行,送璽書暴罪惡二十條,在江南散發三十萬份詔書,爭取人心。

十月,隋軍自長江上游至下游分為八路攻陳,楊素對俘虜不殺不辱,慰勞後全部釋放,優待俘虜政策,有利爭取更多陳軍將士。

開皇九年(589年)正月,楊素猛攻陳軍岸上柵障營壘,隋軍傷亡慘重,死五千餘人,陳軍盡割死者之鼻以邀功求賞,激起隋軍憤怒,拚死力戰,多次獲勝。

楊素因戰功卓著被進爵郢國公,楊素上言:「鄉里名叫『勝母』,孝子曾子就不進去,叛逆之人王誼,以前曾分封於郢地,臣不想和他一樣。」,楊素其後改封越國公。

開皇十年(590年)十一月,高智慧據地反隋,自稱東揚州刺史,率部據守浙江(錢塘江)東岸營壘,屯據要害,周圍百餘里,船艦千艘,遮蓋江面,鼓噪而進。

楊素率主力由海路追擊高智慧直趨溫州,前後戰鬥達一百多次,高智慧退守閩、越。

南安豪族泉州人王國慶殺刺史劉弘,據州為亂,各處逃亡的叛軍皆附於他。

楊素率水師從海道掩至,派人密勸王國慶:「你的罪狀,累計起來處以死刑還不夠,只有斬送高智慧,才可以抵塞罪責。」

王國慶抓獲高智慧,送交隋軍,楊素將其斬首,餘眾全部投降,江南全部平定。

開皇十三年(593年)二月,隋文帝在岐州之北建仁壽宮,令楊素監造,楊素大興土木,死亡工人超過一萬人。

開皇十五年(595年)三月,仁壽宮建成,時值天熱,死亡工人屍體堆滿路上,楊素放火燒去屍體了事,殘暴程度令人髮指。

隋文帝至仁壽宮,見宮殿奢華,大怒說:「楊素虛枆民力為我建離宮,是要令到我被天下人埋怨。」

楊素惶恐無比,向侄女婿封德彞請教,封德彞對楊素說:「不用擔心,見到獨孤皇后,一切都可以解決。」

楊素於北門拜見獨孤皇后說:「帝王理當有一些行宮、別墅,現在天下太平,我們僅修造這麼一座宮殿,哪裏就談得上浪費了呢!」

獨孤皇后為楊素辯解後,楊素更得隋文帝信任。

開皇初年起,隋文帝採納長孫晟計謀,一直對突厥施用離間計,使其內部長期混戰不休。

開皇二十年(600年)四月,步迦可汗率兵進犯隋邊,隋文帝命楊素與隋晉王楊廣出靈州,楊廣為培植勢力,親自與楊素結交,楊素知楊廣有奪位之心,投其門下。

仁壽二年(602年),獨孤皇后去世,墓葬的規模,大多出自楊素之手,隋文帝認為很好,下詔書大大表彰他的功勞。

楊素一天比一天顯貴榮耀,楊素家童幾千人,後院披羅掛綺的樂妓小妾以千計,府第華麗奢侈,規模體制摹仿皇宮,南北朝以來無人可與他相比。

楊廣剛做太子時,非常顧忌蜀王楊秀,與楊素謀劃陷害楊秀,最後使楊秀被廢。

兵部尚書柳述憑駙馬身份,多次在隋文帝面前攻擊楊素,隋文帝逐漸疏遠和猜忌楊素,減少與他見面,表面上尊崇、優待他,實際上剝奪他的權力。

仁壽四年(604年),隋文帝病重,楊素和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岩等人入宮侍候。

皇太子楊廣當時住在宮內大寶殿,怕隋文帝有甚麼不好消息要預先防備,寫了一封信,封好送給楊素,楊素將宮外形勢報告太子楊廣。

宮人回信時誤送到隋文帝住處,隋文帝見信大怒,隋文帝寵愛的陳貴人說楊廣對她無禮,隋文帝召見已廢的皇子楊勇。

太子楊廣與楊素謀劃對策,楊素假傳聖旨派東宮士兵入宮守衛,命令黃門侍郎張衡守候隋文帝病情。

仁壽四年(604年),隋文帝駕崩,楊廣登基,是為隋煬帝,召隋文帝第五子楊諒回朝。
楊諒知有異,不聽從並起兵反叛,楊素進兵包圍,楊諒投降,其餘黨羽也都一一鏟平,

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升楊素為尚書令,賞賜給他東京上等府第一處,不久拜為太子太師,其他職務不變,前後賞賜給他的東西不計其數。

大業二年(606年),隋煬帝拜楊素為司徒,楊素權傾朝野,深為隋煬帝所忌。

太史官說隋地所屬的分野將有重大喪事發生,楚地與隋地都屬分野,隋煬帝想借楊素擋災,改封楊素為楚公。

楊素為求破壞風水厄運,奢侈華麗居宅,早晨拆毀晚上重建,營造修繕從不停止。

楊素為「化解厄運」卧病在床,隋煬帝派御醫為楊素診治,暗中下毒,楊素不肯吃藥,對弟弟楊約說:「我難道還活得下去嗎?」

楊素以殺人立威,被稱為「天下不仁者之最」,「多行不義必自斃」由此而來。

楊素病重時,作了一首共七百字五言詩,送給番州刺史薛道衡。
幾天後,楊素病死,享年六十二歲。
薛道衡嘆息說:「人快要死時,話語也變得很友善,難道就是像這樣的嗎?」

隋煬帝追贈楊素為光祿大夫,謚號景武,派鴻臚卿專門監督辦理喪事,下詔書表示哀悼。

楊素長子楊玄感,繼承楊素爵位。
隋朝御用風水師蕭吉路過華陰,發現楊素墳頭上有一團白氣,蕭吉對隋煬帝說,這是煞氣,預示楊素家將有兵禍,而且是滅門徵兆,如果改葬,大概可以避免。

隋煬帝鄭重告訴楊玄感,勸他將父親改葬,避免禍害。
楊玄感認為父親墳頭上的白氣是「天子氣」以征伐遼東還未結束,沒有時間料理家中私事為藉口,拒絕搬墳。

公元613年,隋煬帝二征高麗(朝鮮),楊玄感藉機叛逆失敗,屍體被剁得四分五裂,「曬屍」三天,不准姓「楊」,易為「梟氏」,楊玄感幾個弟弟後來都被誅殺。

隋煬帝派人掘開楊素的墓,刨出屍骨,燒成灰揚。

1967年,農民於陝西潼關縣,挖土打開墓道時發現楊素墓穴。
墓道全由青石砌築而成,石頭每塊都有七十釐米見方,兩側繪有精美的壁畫,墓道深處是墓門,由青石建造。

上面鑲刻兩個不同神像,兩位神人不僅姿態不同,還神色各異,墓門上面的門框上刻有「天官賜福」四個大字。

墓門前放置刻有墓誌銘的石碑,一對小石獅子,現在都已出土,墓碑大約二尺五寸見方,碑文為楷書,墓誌銘共四十五行,每行三十四個字,石碑已經有些損壞,上面千多字的墓誌銘無法完全看清。

按石碑上所寫,楊素墓誌銘由當時大夫,隋朝書法家、文學家、內史侍郎虞世基撰寫,這塊殘損墓碑於1973年出土。
1980年當地普查歷史文物時被發現,現收藏在潼關縣的文化館。

楊素墓雖然早就被發現並且開挖,因為過程中出現塌方,挖掘工作終止,整個墓地中最重要的墓室,到現在還沒有挖掘。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