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山寺位於大埔洞梓,俗稱「洞梓觀音寺」,背靠八仙嶺,面向船灣海,環境清幽。
玄學家指是「海螺吐肉」風水名穴,先人安葬於此地,後人必定丁財兩旺,海對面有島嶼,形成「觀音朝山」格局,有求必應,利於祈福和禪修。
2003年,香港經歷沙士恐慌,經濟非常低迷,香港首富長實主席李嘉誠,是正覺蓮社(1945年在香港成立)名譽顧問,決定斥資興建慈山寺,以清淨道場淨化人心。
1980年成立的李嘉誠基金會,是李嘉誠的「第三名兒子」,捐贈慈山寺全部發展經費(包括補地價、建築、道路工程等)。
覺光法師創辦的正覺蓮社,成立「香海正覺蓮社2003有限公司」,提出慈山寺發展計劃,推廣佛教,為善信提供靜修環境,不是旅遊項目,承諾不會興建骨灰龕,計劃引起環保團體與區內居民激烈反對。
2005年5月3日,覺光法師到大埔區議會,爭取區議員支持興建慈山寺與觀音像,承諾慈山寺會對外開放,但要預約方獲接待。
2006年1月3日,竹園區神召會大埔堂張德明牧師,向教徒發出呼籲信,反對興建巨型觀音銅像,2006年,慈山寺計劃獲城市規劃委員會通過。
2008年7月,政府以七千一百二十一萬元,批出洞梓五萬平方米土地予正覺蓮社,作宗教及僧侶宿舍等相關用途,為期五十年,條款沒要求慈山寺需向公眾開放,地政總署總監擁有酌情權決定土地用途。
2009年,「慈山寺有限公司」成立,十二名董事負責慈山寺計劃。
慈山寺總面積等於五個政府大球場,內有高度僅次於海南島一百零八米高觀音像,全球最高的七十六米戶外青銅觀音像。
觀音像旁邊有一座三層高大雄寶殿,與三座三層高僧侶宿舍,總樓面面積逾五千平方米,最多可以容納逾二千名善信。
2010年12月,俊和建築以四億二千二百萬元,投得慈山寺主要工程合約。
2011年3月開始動工,寺廟設計參考唐代寺院,包括打入世界文化遺產的五台山佛光寺。
2011年8月20日,《蘋果日報》以頭版報導,直指由覺光法師牽頭的慈山寺,實際是為李嘉誠興建私人陵園。
8月22日,慈山寺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釋覺光,在多份報章刊登聲明,直斥《蘋果日報》,嚴重損害慈山寺組織和李嘉誠名譽。
覺光法師表示,李嘉誠有此佛心很不可思議:「他一個人出錢,給全世界人禮佛,並無求回報。」
2012年11月4日,李嘉誠主持「入藏大典」,在觀音像正中央位置安放舍利子,僧侶在儀式後入住其中兩座宿舍。
2013年,慈山寺落成,耗資十五億元,是香港首間「供水」供佛的寺廟,實行「四不」措施,包括禁止未經預約拜訪,除佛誕及特別節慶,平日限額四百個,不准訪客燒香、不設齋堂、不招呼旅行團。
慈山寺雖不設齋堂,但有露天茶座,免費供應各式咖啡、熱茶、麵包,每日播放幾場七分鐘3D電影,寺內八百名義工的熱情友好招待,備受讚賞。
慈山寺分三個區,中間為主佛殿區,左邊為僧寮,右邊為觀音像區。
山門是慈山寺正門,牌匾「入解脱門」,代表慈悲、智慧、方便。
門外两尊外護法是哼哈二將,原是商紂王两位大將,受姜子牙列於封神榜,「入解脱門」後是「不二法門」牌匾。
過了山門是掛有「一生補處」牌匾的天王殿,「一生補處」菩薩就是彌勒佛,依照唐朝天冠彌勒佛像打造。
殿內有須彌山四大天王,分別持劍、挽琴、拿傘、握蛇,代表風調雨順,鎮守殿後的菩薩是金光閃閃內護法韋馱。
天王殿兩旁有鐘鼓樓,鐘樓下層是地藏殿,殿內題上李嘉誠最喜愛經文對聯。
地藏殿內供奉的地藏菩薩像,是寺內唯一用楠木造的佛像,依照唐代風格,左手拿珠,右手持杖,法相莊嚴雍容。
天王殿左面是藏經閣,右面是普門,正中是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前的「大庭院」小廣場,地台以中國的波紋花崗岩舖設,象徵成佛路上明燈的八角形天燈,參照位於日本奈良的東大寺作品。
大雄名字源自印度伽那教教主,意思是包容及懾服大千世界。
大雄寶殿佔地約1,027平方米,樓高十八米,屋頂銀瓦來自日本有二百多年歷史的丸榮陶業,地板用瑞典獨家出產的礦石鋪設。
慈山寺建築設計及造像顧問、中大建築學院教授何培斌稱,大雄寶殿結合傳統及現代元素,殿堂八條支柱以非洲進口紫檀木包鋼造成。
殿內三尊金色大佛,正中是佛陀,左右分别是藥師佛及阿彌陀佛,三尊大佛表層貼光面金粉,與半啞色金箔的彩繪衣飾相互映襯,三尊大佛的蓮花狀寶蓋鍍上24K金。
佛陀下左右两旁分立迦葉和亞難尊者,大殿两側有青銅鑄造的仿唐十八羅漢,羅漢是跟隨佛陀得大智慧而成佛十六名僧人,宋代加伏虎及降龍成十八羅漢。
大殿背後安放三幅大型壁畫,是用高科技複製的敦煌莫哥窟壁畫經變圖,複製彌勒經變、文殊經變、普賢經變壁畫。
中間彩色的彌勒經變圖最為豐富,左右两幅是黑白線條普賢經變及文殊經變,大殿擺放國學大師饒宗頤手筆的《心經》。
寶殿後的華雨台是慈山寺終軸,圓形進口看出去是幽美的松石圈。
普門是觀音殿,位於大雄寶殿東側,是抄經的地方,供奉六臂如意輪觀音菩薩,木刻的觀音像,面目慈祥,思維圓满。
殿前直徑八米大圓池叫洛迦池,池壁高約半米,以觀音所居的洛迦山命名,四周地面,以石材鋪裝十一圈同心圓,池水流動時,地面同心圓化為漣漪,充滿禪意。
當年佛祖成道的菩提樹,有一株分枝在斯里蘭卡。
2012年,斯里蘭卡國王,將菩提樹分枝的折枝贈與慈山寺,在普門旁定植成功,枝葉都頗茂盛。
由普門至觀音像,有一條筆直大道名慈悲道,兩側種十八棵古羅漢松。
慈悲道中間,觀音聖像正前方,設有一個青銅製水盂, 名「千處應」,為參學者(進寺參觀或學習)供水之用。
參學者須穿有袖上衣、長褲、七分裙或七分褲,為免不敬,避免穿背心、短褲、短裙。
觀音在印度時期的造相為男相,傳入中國後直至唐朝末期,造像皆現男相,宋代初期,觀音像開始現女相。
殿後矗立的仿宋造型觀音像,坐北向南,與位於大嶼山的天壇大佛遙遙相對。
觀音像正中央位置有一個小房作「裝藏」,安置斯里蘭卡所贈舍利子和三套經書。
頭頂髮髻中現阿彌陀佛像,寓意無量法力庇佑眾生,右手握代表智慧的摩尼珠,左手持清灑世界的淨水瓶,頭部微微俯瞰眾生,法相慈悲,清淨莊嚴。
觀音像外色素白,身高七十米,包括三層青銅蓮台,立於六米高麻石圓形基座,以超過六百噸錫青銅鑄造,鑄造時要將像分為十一段,組件合計由一千二百多塊銅板構成。
觀音像內用鋼筋支撑,構造穩固,外噴塗火箭使用的白色氟碳自淨漆,雨水可冲洗觀音像污漬,二百年都毋須大維修。
觀音像底下是一條長數百米的「正念徑」,慢慢繞行一圈約四十五分鐘,入口處豎立一塊高半米石頭,刻着「行深般若」,取自《心經》。
2013年8月,俊和工程公司與長實集團,就工程改動所需額外費用對薄公堂。
法官最後判俊和可討回逾億元工程費,長實就工程沒依時完工及多項瑕疵反申索,折扣後須向俊和賠償九千七百萬元。
慈山寺內三間高設防僧寮因官司而曝光,僧寮樓高兩層,一樓有五間房,睡房連洗手間面積約三十平方米,放置一張雙人床、一部電視機、三台電話。
所有房間窗戶裝設防彈玻璃窗及嵌鋼板木門,僧寮門外設密碼及電閘,牆邊有閉路電視及感應器。
慈山寺秘書長倪啟瑞說:「預期會有外國政要或僧王來臨,他們對住宿保安有一定要求。」
9月17日,李嘉誠與傳媒會面時提到慈山寺:「我經歷風風雨雨咁多年,會唔會為咗一個陵,而起間寺呢?講出嚟都對人唔住啦!」
李嘉誠強調,建慈山寺是百分百為了香港人,至今已經動用了十五億元。
10月26日及27日,慈山寺舉行「船灣村民參觀慈山寺工地」活動,分四段時間接待二千六百名船灣一帶村民,他們來自二十條村及七個屋苑。
2015年4月,慈山寺正式對外開放。
4月15日,接待首批四百名預約參觀者,慈山寺是香港首家結合佛法與專業輔導的中心,開創「正法治療」先河,免費為受情緒困擾人士提供協助。
觀音像底蓮台內設兩層慈山寺佛教藝術博物館,藏品分別是李嘉誠個人向李嘉誠基金會的捐獻,李嘉誠基金會直接購藏的佛教文物,包括石像、木刻、瓷器等各式珍貴佛教文物,有佛菩薩藏品一百尊,輪流展出四十三卷敦煌手抄經。
展品從公元一世紀的中亞貴霜王朝,到現代的佛教藝術展品,來自內地、中亞、日本、泰國、尼泊爾等。
2018年,李嘉誠退休後全心投入基金會工作。
2019年3月27日,慈山寺舉行開光典禮、慈山寺佛教藝術博物館啟用儀式,李嘉誠廣邀各界好友出席,包括: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政界人士、藝人劉德華以嘉賓身份出席。
李嘉誠致辭時說,佛教哲理為他導航,渡過憂慮、恐懼和變遷:「把握好立身處世是一門藝術—『我是誰?』、『我應該怎樣活着?』、『怎樣有美好未來?』」
截至2020年12月,李嘉誠基金會累計捐款超過三十一億元,慈山寺已接待參學者逾一百三十萬人次,參學者可參加抄經、供水、行禪等活動。
慈山寺特別栽植五百株桃花,借供花為廣大香港人祈福。
2021年2月10日邀請傳媒到現場參觀,重塑唐代白居易筆下詩意:「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