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故事 賁卦六四 魯元公主 母女坎坷

賁卦六四:賁如皤(音繁)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

賁:敏捷、突出。
如:女子跟口令行動,引伸順從、跟隨。
皤:下雪前在田地播種,引伸爭取時間。

白:眼白,引伸白色。
馬:馬匹。
翰:錦雞,象徵創造幸福。
白馬:盟誓或祭祀時的犧牲品,引伸凶事。

匪:在聚居地,鳥類翅膀互相背向,引伸對抗。
寇:持杖在屋內打人,引伸自己人打自己人。
婚:女子在黃昏出嫁,引伸婚姻。
媾:雄魚以口相鬥,勝者可與雌魚交配。

意思是:敏捷跟隨,爭取時間,凶事到來後,還有機會創造幸福,出現內閧時,會用聯姻方式消除。

魯元公主(前218-前187年),名不詳,《漢書》記載,呂后曾稱她為魯元,劉邦和呂雉(雉的意思是錦雞)長女。漢惠帝的姊姊,頗受母親呂雉寵愛。
嫁趙王張耳之子張敖為妻,生魯王張偃,另有一女張嫣,後來成為舅舅漢惠帝劉盈皇后。

嬴政二十六年(前215年),呂雉嫁給大她二十多歲的中年亭長劉邦,劉邦不事生產,到處賒帳,家中全靠呂雉支撐。

嬴政二十九年(前218年),劉邦為避秦始皇追查「天子之氣」,藏於皇藏峪,呂雉在這時誕下長女,幾乎難產,前211年,呂雉再誕下兒子劉盈。

劉邦時常為公務與朋友們周旋,三天兩頭不見人影,從未盡到過做父親責任。
呂雉親率子女從事農桑針織,孝順父母及養育兒女,過自食其力生活。

漢高祖元年(前207年十月),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立張耳為常山王。
十二月,項羽改立劉邦為漢王,呂雉與兩名子女隨劉邦軍隊輾轉奔波。

漢高祖二年(前205年),張耳被陳餘等人奪位,投靠漢王劉邦。

四月,彭城之戰中,楚軍圍困劉邦,突然刮西北風,楚軍一時大亂,劉邦乘亂與數十騎衝破重圍逃走,與家人失散。
奔走途中遇見兒子劉盈(7歲)與長女(14歲),將他們接上車倉惶而去。

楚騎兵追趕,劉邦見情勢危急,為減輕載重量,令車開得快些,將子女推下車。
夏侯嬰將兩人收登於車,劉邦三番兩次要將兩個孩子踢下車,夏侯嬰拼命保護,將他們平安送到漢國。

審食其與劉邦的父親太公、母親劉媼,夫人呂雉從小道逃走,與楚軍相遇,項羽將他們安置軍中做人質。

呂雉作為人質期間,劉邦在定陶戚家寨投宿,遇到擅長樂器與「翹袖折腰」的戚姑娘,結了姻緣生了兒子如意(後來的趙隱王如意)。

漢高祖四年(前203年),楚漢相爭尾聲,韓信報請漢王劉邦以張耳為趙王,劉邦同意。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劉邦稱帝,定都洛陽,分封土地給多名兒子。
原屬項羽的魯地仍未完全歸順漢朝,劉邦封長女為公主,魯地為食邑,被稱為魯元公主。
同年,張敖繼承父親張耳的趙王之位,漢高祖到戚家寨接回戚姑娘,寵愛有加。

趙地是匈奴進入中原的首選通道,劉邦為鞏固勢力,將魯元公主下嫁張敖,成為趙王王后,生下兒子張偃和女兒張嫣。

漢高祖七年(前200年),韓王信叛漢勾結匈奴,劉邦不聽劉敬勸阻,親自領兵迎擊。
冒頓單于假裝戰敗逃跑,引誘漢軍,劉邦棄大軍率部分輕騎向北追擊匈奴,劉邦到達平城時,漢朝大軍還未全到,冒頓指揮四十萬精鋭騎兵,在白登山包圍劉邦,七天之內,漢軍內外不能相互救助軍糧。
雙方相持不下,損失很大,匈奴圍困七天七夜,未能佔領白登山。

雙方議和,劉邦採納太中大夫劉敬建議,實行和親政策,冒頓才退兵。

劉敬建議劉邦以魯元公主嫁與冒頓單于,期望魯元公主日後以下一代單于生母身份,奪取匈奴政權,為漢朝謀取最大政治利益。
劉邦同意以已出嫁的魯元公主和親,呂后強烈反對,劉邦封宮女為「公主」和親,魯元公主才免於遠嫁匈奴。

劉邦因和親一事,對魯元公主及張敖懷恨在心,經常無緣無故責難張敖。
張敖感激劉邦助他的父親奪回趙王之位,逆來順受,但他的手下卻看不過眼。

漢高祖九年(前198年),趙國丞相貫高與幾個手下密謀刺殺劉邦,因事泄失敗,張敖受到牽連,劉邦褫奪張敖的王爵權利,貶為宣平侯,張氏一族從此世世代代也再不可承襲王位,魯元公主亦因此失去趙王皇后身份。

漢高祖十二年 (前195年) 三月中旬,劉邦去世前一個月,劉邦拖着重病之身,召朝廷重臣與呂后聚集在一起,殺掉一匹白馬,對天盟誓,這就是漢朝歷史上影響極為深遠的白馬之盟。

白馬之盟共有兩個內容:
第一,國以永存,施及苗裔(只要漢帝國存在,大臣及其子孫永遠得益)。
第二,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非皇族成員不得封王,沒軍功者不得封侯)

白馬之盟的兩個內容構成一個整體,漢帝國厚待功臣諸侯,既是報酬過去功勞,又是防範呂后專權的措施。

夏四月二十五日,劉邦駕崩,五月十七日,太子劉盈即位,是為漢惠帝,尊呂后為太后,蕭何繼續擔任相國。

漢高祖死後,原本受寵的侍妾戚夫人失去靠山,曾受戚夫人壓制和威脅的呂太后兇狠反擊,戚夫人最終成了「人彘(音自)」。
前194年,戚夫人死亡。

漢惠帝二年(前193年),蕭何去世,平陽侯曹參為相國,「蕭規曹隨」政局穩定。

劉邦庶長子齊悼惠王劉肥是魯元公主異母兄長,呂太后掌權後,有意以毒酒殺劉肥,漢惠帝有所覺察,劉肥逃過一劫。

劉肥為求自保,獻上齊國的城陽郡,作為魯元公主湯沐邑,尊魯元公主為齊國王太后(劉肥認了妹妹做母親)。
呂太后最終放過劉肥,不過,漢惠帝情同手足的趙隱王如意卻被毒殺。

漢惠帝三年(前192年)春天,冒頓寫國書,「性騷擾」呂太后說:「我們兩個寡居的君主都很不快樂,無以自娛,不如我們兩人互相交換,用自己有的東西,來交換自己沒有的東西。」

呂太后大怒,擬殺掉匈奴使者,發兵征討匈奴,中郎將季布勸阻後,呂太后讓宦官張澤回信:「我反思自己年老氣衰,頭髮、牙齒都已脫落,走路也不穩,不值得單于為我屈尊玷污自己,希望單于寬免了這個要求。」
冒頓閱信後,回贈禮物,正式答應與漢朝和親。

漢惠帝四年(前191年)冬十月壬寅,漢惠帝不滿呂太后殘害戚夫人,毒殺趙隱王如意,頹廢消沉,「日飲為淫樂,不聽政」。

呂太后為懲罰漢惠帝,「親上加親」,以駿馬十二匹、黃金萬兩作為聘禮,將漢惠帝親姊魯元公主之女張嫣(10歲),下嫁給漢惠帝(19歲)為皇后。

筆記小說《漢宮春色》記載,漢惠帝為免與張嫣亂倫,沒有圓房,呂太后命令外孫女張嫣假裝懷孕,收養美人所生子為立為「太子」,殺死生母。

前188年9月26日,漢惠帝(22歲)在未央宮駕崩,張嫣才十三歲,兩人未圓房實屬正常。

呂太后安排「太子」登基,是為漢前少帝,「太子」名義上姓「劉」,呂太后藉此「移花接木」,打破「白馬之盟」「非劉氏而王者」的限制。

漢前少帝元年(前187年),魯元公主去世,追尊魯元公主為魯元太后(魯元公主做了「外孫」漢前少帝的媽媽),安葬於咸陽縣西北二十五里。

前184年,漢前少帝發現身世真相,揚言等年長後必定報殺母之仇,被呂太后廢黜後殺害,改立常山王劉弘為帝,即漢後少帝。

前182年,張敖病逝,嫡子張偃因母親為魯元太后,承繼魯元太后的魯地,呂太后冊封張偃為魯元王。

前180年8月18日(七月三十),呂太后臨終將侄兒呂祿女兒許給漢後少帝為后,企圖延續「呂氏天下」。
漢朝大臣剷除呂太后餘黨,昭告天下,漢後少帝並非漢惠帝親生兒子,應當廢黜,漢前少帝與漢後少帝都不認可為西漢正統皇帝。

漢朝大臣選漢高祖與妃子薄氏之子,代王劉恒作為新皇帝,是為漢文帝。
11月14日,漢文帝登基,魯元太后嫡子張偃為南宮侯。

文帝後元元年(前163年)春三月,魯元公主女兒張嫣病逝,與漢惠帝合葬安陵,不另起墳。

漢惠帝安陵東側九百米處有一座高大封土,規模大於一般陪葬墓,呈馬鞍形,墓北側和東北側立有文物保護單位石碑,標明為「趙王如意陵」,即是魯元公主墓(趙王如意是魯元公主丈夫張敖)。

魯元公主墓呈覆斗圓錐形,底邊東西長140米,南北寬120米,頂部呈馬鞍形,高19米,墓北250米處地面散見繩紋板瓦與鋪地磚殘塊,墓葬規模遠大於一般漢陵陪葬墓,是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敖墓在魯元公主墓東面六十米處,墓冢規模遠遠小於魯元公主墓。

2013年11月中旬,民警在魯元公主墓碑後十幾米處找到炸洞,炸洞口用木板遮蓋,用枯草偽裝,墓碑右側有大量新土。
專案組民警採取每日巡查,每晚蹲守方式,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布控。

2014年1月14日淩晨,城內、文匯中隊民警抓獲正在盜墓的犯罪成員,邢某有、王某國、喬某民,之後拘捕主犯王某利,四人被依法刑事拘留。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