賁卦九三:賁如濡如,永貞吉。
賁:敏捷、突出。
如:女子跟口令行動,引伸順從、跟隨。
濡:雨下不斷如織布,引伸沾濕、含忍。
永:河流很長並有支流,引伸源遠流長、長久。
貞:占卜龜甲,引伸驗證。
吉:以玉祭祀,引伸吉祥。
意思是:敏捷跟隨,相濡以沫含忍順從,經過驗證,是源遠流長的吉祥。
東漢光武帝皇后陰麗華,可解爻義。
陰麗華(5年-64年2月26日),南陽郡新野縣人(河南新野),春秋齊桓公名相管仲之後。
管仲第七代子孫管修,從齊國遷居楚國,被封為陰大夫,之後以「陰」氏為姓。
秦末漢初,陰氏舉族遷到新野,成為南陽郡豪強世家,佔有土地達七百餘頃,車馬與奴僕規模可與分封的諸侯王相比。
雖然富甲一方,但陰氏在秦、西漢時期,數百年沒有出過高官顯宦,沒有甚麼政治勢力。
陰氏家族非常重視家教家風,陰麗華容美貌麗,性情溫婉孝順,從小在家鄉美名遠揚。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九世孫,九歲時,父親去世,由叔父劉良養大,劉秀勤於稼穡,劉秀兄長劉伯升好俠養士。
鄧晨是劉秀的姊夫,家住南陽新野,與新野豪族的陰家是親戚,劉秀有機會接觸到陰麗華,兩人年齡相差十歲,陰麗華當時仍是小女孩。
王莽天鳳年間,劉秀(22歲)在京師長安太學讀書,念念不忘出身名門的陰麗華(12歲)。
劉秀在長安見到執金吾率軍出行盛大場面,感慨地説:「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做官要做到有執金吾這種排場的官)(執金吾是皇帝貼身侍衛,百官中排第十二)
新朝天鳳四年(17年),新市(湖北省京山市東北)一帶發生大饑荒,當地饑民在王匡、王鳳率領下起義,以綠林山為基地,人數有數千人,稱綠林軍。(綠林其後成為山賊的代名詞)
地皇三年(22年),綠林山一帶發生瘟疫,綠林軍被逼分兵四路轉移,宛地豪強劉秀與兄長劉縯,起兵響應,稱「舂陵兵」。
地皇四年(23年)六月,四路綠林軍會師,劉玄在長安即位,年號更始,是為更始帝,王匡、王鳳為上公,劉縯為大司徒、劉秀為太常偏將軍。
劉秀率領兩萬綠林軍,昆陽之戰擊潰王莽四十萬大軍。
劉縯其後被更始帝的綠林軍將領斬殺,劉秀極為震驚,回到宛城向更始帝謝罪。
劉秀不為劉縯服喪,飲食、言笑一如往常,劉玄解除劉秀兵權,封了一個武信侯的空頭銜。
十月初一,綠林軍攻克京師長安,殺王莽,更始帝定都長安,開始清除異己。
劉秀(29歲)為消除更始帝疑心,於宛城迎娶陰麗華(19歲)。
陰麗華此時嫁給劉秀具有極大風險,很可能會受到劉秀牽連而喪命,甚至會連累整個陰氏家族。
陰麗華勸慰劉秀:「更始皇帝氣局狹小,小具規模便沉迷酒色,誅殺功臣,為求自保可向河北發展,相機獨樹一幟。」
更始二年(24年),劉秀婚後三個月後,更始帝試探劉秀是否忠誠,派劉秀去黃河以北招降各個郡縣,劉秀把陰麗華送回新野娘家,等他回來。
劉秀以使節身份,持代表朝廷威儀的節杖(使節稱號由此而來),更始帝未給劉秀派遣軍隊,劉秀只帶幾個隨從便前往河北。
趙繆王兒子劉林,在邯鄲有威望,建議劉秀「決黃河水淹赤眉軍」,劉秀為免百姓受災,拒絕劉林獻計。
術士王郎在邯鄲以卜卦為生,冒稱是漢成帝的兒子劉子輿。
劉林與邯鄲豪強,改為擁立王郎為天子,四處懸賞通緝劉秀,劉秀狼狽逃竄,飢餓難耐,向鄉民乞食,到了信都(衡水市)。
劉秀準備在河北招兵買馬進攻邯鄲,河北三王中擁兵十餘萬的真定王劉楊一直觀望。
劉秀派人游說真定王,真定王認為劉秀有帝相,要劉秀迎娶他的外甥女郭聖通作為條件。
為得到劉楊的十萬大軍為己所用劉秀主動停妻(拋棄未離異妻子再娶),用這種聯姻方式,得到真定王出兵支持。
劉秀打敗王朗,整個黃河以北盡歸劉秀所有,同時得到日後的大將「雲台二十八宿」。
更始三年(25年)六月,劉秀在河北稱帝,是為漢光武帝,改元建武,史稱東漢。
郭聖通為漢光武帝生下第一個皇子劉疆,漢光武帝一心想把皇后位置留給陰麗華,未立郭聖通為皇后,封為貴人。
冬十月,漢光武帝入主洛陽,接回「停妻」陰麗華,要封她為皇后。
陰麗華堅持不肯接受冊封皇后,說:「我雖是你的原配夫人,但在你征戰四方時,陪伴在你身邊的是郭聖通貴人,她還為你生下長子,功勞比我大太多了,應該立為皇后才對。」
漢光武帝逼不得已,封陰麗華為貴人。
漢光武帝要封陰麗華所有兄弟為侯爵,陰麗華婉言謝絕,理由是她的身份並非皇后,兄弟受封侯爵,逾越國家禮制。
建武二年(26年)正月,劉揚以郭聖通未立為皇后,起兵謀反,被劉秀所派的耿純擊殺。
建武四年(28年6月15日),漢光武帝征討彭寵,堅持帶懷孕的陰麗華從軍,行軍速度因而拖慢,軍費開支大增。
陰麗華在軍中生下長子劉陽,漢光武帝有意封陰麗華為皇后,陰麗華認為不足以擔大位,堅決推辭。
漢光武帝賞賜珠寶給陰麗華,她說,國家剛剛穩定,百廢待興,自己怎能享用珍寶,佔用國家資源?
漢光武帝做了皇帝後,面對山珍海味,經常沒有胃口,廚師遭到責難。
陰麗華勸劉秀:「人餓了就甚麼都好吃了。」
漢光武帝回想在邯鄲乞食時的情境,立即悔悟,從此更知百姓疾苦,愛民如子,生活簡樸起來,不喜舖張浪費。
是年六月,郭聖通被冊封為皇后,長子劉疆為皇太子。
郭聖通恐怕陰麗華最終會被立為皇后,在後宮一再徇私滋事、中傷陰麗華,陰麗華一再忍讓,沒向漢光武帝投訴。
建武九年(33年),潁川和河東兩郡,叛軍與盜賊四起,陰麗華母弟被盜賊劫持,官府剿匪時,被盜賊殺害。
漢光武帝甚為悲傷,下詔安撫,詔書偏重自己不忘與陰麗華的患難之情。
建武十四年(38年),漢光武帝對郭皇后的寵愛漸減,郭皇后因此屢懷怨言。
與此同時,南陽豪強勢力逐漸蠶食中央集權。
漢光武帝很擔心去世後,陰麗華與她的孩子會被郭聖通所害。
建武十七年(41年),漢光武帝廢郭聖通皇后,改為中山王太后,冊立陰麗華為皇后,是為陰后。
太子劉彊知道母親已廢位中宮,他作為庶子居儲位於禮不合,請求退位成藩王,漢光武帝不願意違背父子之情,不肯答允。
陰麗華非常善待廢后郭聖通,為她求情,對郭聖通生育的子孫極為關愛、照顧,常常叮囑自己兒孫,將郭聖通視作母親、祖母看待,善待她的後人。
建武十九年(43年),太子劉疆辭太子位兩年多後,漢光武帝准許,立陰后嫡長子劉陽為太子,改名劉莊,原太子劉疆改立為東海王。
陰后不僅不干預朝政,更約束外戚家族不干預朝政。
建武二十八年六月(52年7月22日),郭聖通去世。
更始帝兒子壽光侯劉鯉怨恨劉盆子害死父親,通過郭聖通兒子劉輔結交賓客,殺死劉盆子兄長故式侯劉恭。。
漢光武帝下詔大捕諸王賓客,將劉輔下詔獄三日,受牽連而死的多達數千人,甚至造成一家三口伏屍於郭聖通靈堂的慘劇。
中元二年(57年),漢光武帝駕崩,遺詔:「我無益於百姓,修建陵墓要效仿漢文帝,切勿舖張浪費,以此告誡子孫後代。」
劉莊即位,是為漢明帝,尊陰皇后為皇太后。
漢明帝永平二年(59年),陰麗華哥哥陰就的兒子,是漢明帝妹妹酈邑公主的駙馬,兩人爭執時,駙馬拔劍捅死公主。
漢明帝下令誅殺陰就全族,陰麗華說了八個字「予出自陰家,欲殺耶?」(我也是他家人,你也要殺嗎?)
最終駙馬被斬首,陰就、陰就妻子賜白綾一條,事件就此告一段落。
漢明帝永平三年(60年),漢明帝命人繪二十八功臣像,掛於南宮雲台,這就是著名的雲台二十八將。
永平七年正月(64年2月26日),陰太后駕崩,享年六十歲。
二月初八日,漢明帝主持盛大葬禮,陰太后的靈柩被護送到洛陽城郊的原陵。
同年二月(3月14日),陰太后與漢光武帝合葬於原陵。
東漢前,皇后死後無諡號,隨同夫皇的諡號,漢明帝諡陰太后為「光烈皇后」,開為皇后上諡號先河。
《二十四史》中,后妃記載於《后妃列傳》,唯有東漢一朝,記載於《皇后本紀》。
東漢一朝,陰氏一門四侯、牧守數十,從地方富戶一躍成為東漢著名政治家族。
陰麗華的五個兒子,劉衡早死,劉莊是開創明章之治的明君,劉蒼是傳頌千古的賢王,劉京進爵為瑯琊王,唯一不肖兒子是劉荊。
永平十年(67年),陰麗華去世三年,劉荊用巫妖詛咒漢明帝,被檢舉後自殺。。
漢光武帝陵稱為原陵,俗稱漢陵,位於今日河南省洛陽市北二十公里處,孟津縣白鶴鎮鐵謝村,是漢光武帝與皇后陰麗華合葬陵園。
原陵頭枕黃河、北臨邙山,是少有修建在黃河岸邊的陵墓,堪輿家認為原陵易遭水浸,犯了風水大忌
有傳陰麗華鑑於黃河經常因失修缺堤,建議漢光武帝將陵墓建在黃河岸邊。
後代為免陵墓被淹浸,經常留意黃河情況,發現原陵有水淹危機,立即加固堤防,黃河缺堤機會減少,百姓生命財產得到保障。
原陵始建於建武二十六年(50年),墓園有清朝乾隆五十六年所立墓碑,「東漢中興世祖光武皇帝之陵」。
陵園內尚存隋唐植柏1458株,園內一棵柏樹主幹,長有一棵苦楝(音練)樹,據說是陰麗華的化身,樹下掛滿遊客的連心鎖。
陵園一棵柏樹,一羣人如果一起拍掌撫樹,這樹就會發出百鳥和鳴聲音。
2007年,墓園墻壁被拆除後,鳥鳴聲消失,專家認為鳥鳴聲來自與牆壁共振現象,重建墓園牆壁後,鳥鳴聲再度出現。
陵園二十八棵高聳入雲的柏樹,當地百姓稱為「二十八宿」,象徵隨劉秀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的「雲台二十八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