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故事 賁卦初九 伍子胥 鞭屍三百

賁卦第一爻,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賁:敏捷、突出。
其:桌上放置簸箕,引伸篩選分類。
趾:本義是腳,引伸停止。

舍:暫住的房屋,引伸可以捨棄。
車:輪、輿、軸、軛、轅、衡組合的交通工具。
而:織布,引伸連接。
徒:腳上沾滿塵土,引伸步行了一段長時間。

意思是:敏捷地篩選分類決定目的地,離開暫住的房屋及交通工具,徒步走一段長時間才可到達。

戰國時期伍子胥的故事,可解此爻爻義。

伍子胥(前559年-前484年),羋姓,伍氏,名員,字子胥,以字行,投奔吳國後封於申,因此又叫申胥。

伍子胥曾祖父伍參,奠定楚莊王春秋五霸地位。
伍子胥祖父伍舉,「一鳴驚人」典故出自他直諫楚莊王。
伍子胥父親伍奢,楚平王時任太子太傅。

楚平王元年(前528年),蔡公棄疾自立為王,是為楚平王,用伍奢為太子太傅,負責教導太子建。

楚平王二年(前527年),楚平王派太子少傅費無忌到秦國,迎接秦國公主孟贏來楚與太子建結婚。
孟贏甚美,費無忌勸楚平王娶她,楚平王娶了孟贏,誕下一子,出現太子爭位。

楚平王七年(前522年),楚平王懷疑太子建「外交諸侯,將入為亂」,太子建逃到宋國,伍奢受到牽連。
楚平王召伍子胥與他的兄長伍尚投案,否則便殺了伍奢。

伍子胥料到楚平王想殺他們三父子,勸伍尚不要投案,留有用之身為父報仇。
伍尚明知道會死,但不忍見父親被害,伍尚向伍子胥說:「我的才智比不上你,我為父親而死,你為父親報仇。」

伍尚投案,伍奢知道伍子胥沒有來,說:「楚國上下要遭受兵戈之苦了!」
最後,伍尚與伍奢一起被楚平王處決。

伍子胥與申包胥是摯友,伍子胥對申包胥説:「我一定要毀滅楚國。」
申包胥説:「我一定要保存它。」

伍子胥回家,想帶家眷逃走,妻子恐拖累他,自縊而死,伍子胥草草掩埋妻子。

伍子胥欲逃往吳國,奈何路途遙遠,只好作罷,趕往位於白露湖之濱老家(黃歇口鎮伍家場),扮成農民,藏匿在白露湖的蘆葦、蒿草中。

伍子胥其後投靠在宋國的太子建,宋國內亂,伍子胥與太子建一起投奔鄭國。
太子建與晉國大夫中行寅,聯合推翻鄭定公,鄭定公知曉後,殺死太子建與中行寅。

伍子胥偕太子建兒子公子勝,一起逃出鄭國,投奔吳國,途中經過陳國,要出昭關才可到達吳國,昭關守衛通緝兩人,兩人只好徒步逃亡。

《東周列國志》虛構多個伍子胥逃亡時的故事,包括東皋公收留伍子胥,伍子胥一夜白頭,與伍子胥相貌相似的皇甫訥,「李代桃僵」幫助伍子胥出了昭關。(成語「一夜白頭」由此而來)

伍子胥出了昭關,怕有追兵趕來,急忙往前奔跑,遇到大江攔住去路,正着急時,江上老漁夫划小船把他渡過江。

伍子胥逃出楚國,白天躲藏,晚上趕路,不久抱病,盤纏用盡,伍子胥拖着病軀沿路乞討,逃到吳國。

楚平王十年(前519年),吳王壽夢幼子季札被封到州來。
壽夢三男餘眛死後,派使者迎季札繼承王位,季札不肯即位,反而逃走,王位最後由吳王壽夢庶長子吳王僚繼承。

餘眛兒子公子光認為季札不肯繼位,繼位的應該是自己而不是吳王僚,暗中結納賢士,伺機推翻吳王僚。

伍子胥看出公子光想殺死吳王僚自立為王,介紹屠戶專諸給公子光,試探他的意圖,公子光十分高興,把伍子胥作賓客對待。

伍子胥為免捲入奪位旋渦,退出朝廷與太子建兒子勝,躬耕於田野。

周敬王四年(前516年),楚平王病死,伍子胥因未能手刃仇人,三天三夜未曾進食。

周敬王五年(前515年)四月丙子,公子光於地下室埋伏甲士,然後宴請吳王僚,吳王僚到後,公子光假借腳疾,進入地下室。

專諸將匕首藏於烤魚腹中,偽裝上菜,從魚腹中取出匕首刺向吳王僚,吳王僚當場斃命,左右衛士將專諸殺死。
(專諸刺殺吳王僚的匕首,由鑄劍師歐治子所鑄,被稱為「魚腸劍」。)

公子光自立為王,是為吳王闔閭,任命專諸之子為卿,伍子胥成為吳國重要謀臣。

伍子胥加強防守,建設大小兩城,大城周長四十七里,小城(姑蘇城)周長十里。

周敬王九年(前511年),伍子胥率眾開挖歷史上第一條人工運河,運河可避免吳地水患,便利當地漕運和灌溉,同時具備軍事用途。

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冬十一月,闔閭重用伍子胥及由伍子胥發掘的孫武為元帥,調動全部兵力與唐國、蔡國共同攻打楚國,史稱柏舉之戰。

周敬王十五年(前507年)四月,吳軍破楚首都郢(江陵紀南城),楚昭王逃走。
伍子胥經吳王闔閭允許,掘開楚平王墓,報父兄之仇。

伍子胥經過一番打聽,得知楚平王墳墓在東門外的廖臺湖,多次派人沿湖搜尋,結果都無功而返,伍子胥站在湖邊,仰天長嘆。

一名老人(曾為楚平王建造墳墓的石工),知道伍子胥尋找楚平王墳墓,指着湖中心位置說:「楚平王生前殘暴,樹敵太多,死後怕有仇人掘墳,把棺材沉到湖中央。」

伍子胥找到石棺,但只有衣物,沒有屍體。
老人說:「伍將軍,上面的石棺是假的,下面的才是真的。」

石棺之下果然有石棺,楚平王屍體用水銀做過防腐,跟生前一模一樣,伍子胥怒不可遏,「手持九節鋼鞭,鞭之三百,屍骨橫飛。」、「左足踐其腹,右手挖其目」。

伍子胥大罵:「你生前枉有眼目,但不辨忠佞,聽信讒言,殺我父兄,他們死得太過冤抂!」
伍子胥割下楚平王頭顱,掉在死地,銷毀衣物、棺木,與屍骨棄於荒野。

伍子胥好友申包胥派使者責備鞭屍作為說:「您報仇的手段,太過份了吧!我聽説,人多能戰勝天,天也能毀滅人。您曾是平王臣子,親自拱手稱臣侍奉他,今天竟至污辱死人,這難道不是違背天理到了極點了嗎?」

伍子胥回答:「幫我向申包胥道歉,我的日子不多,像黃昏時趕遠路(日暮途遠),只能違背常理,不擇手段(倒行逆施)。」
(成語「日暮途遠」、「倒行逆施」由此來)

申包胥逃到秦國求救,秦哀公説:「楚王雖殘暴,但有像你這樣的臣子,怎能不保存楚國呢?」

周敬王十五年(前505年)六月,秦哀公派五百輛兵車攻打吳國,在稷地打敗吳兵,楚昭王歸國。

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年),吳王闔閭與越王勾踐大戰時中箭,傷及腳拇趾垂危。
死前囑兒子夫差勿忘殺父之仇,託伍子胥為輔政大臣,封最高爵位相國公。

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年),夫差繼位兩年,打敗越國,越王勾踐投降,伍子胥認為應一舉消滅越國。
越王勾踐以臣自居,厚幣求和,范蠡(音禮)獻上美女西施,最終打動夫差。

伍子胥上諫:今天不滅越,日後必定後悔,主張「聯齊抗越」,被太宰伯嚭(音鄙)所讒。

夫差準備攻齊,要伍子胥出使齊國下戰書。
伍子胥將兒子託付給齊國的鮑牧,改姓王孫氏,對兒子說:「我多次勸諫大王,大王不採用我的意見,我今天看到吳國滅亡,你跟吳國一道滅亡,是沒有甚麼好處的。」

周敬王三十五年(前485年),楚國司馬子期伐陳國,吳王夫差派季札援救,季札對子期說,吳楚兩君應該退而務德,子期聽從,吳楚撤軍。

周敬王三十六年(前484年),伯嚭進讒言,以「私通敵國,懷有二心」,誣陷伍子胥有謀反之心,夫差賜屬鏤之劍「獨鹿」,要伍子胥自盡。

(「伯嚭」其後成為惡人、奸佞之徒稱呼,好說假話騙取私利的人)

伍子胥接劍在手,歎氣說:「先王本不想立你,是我一再力爭才使你得以繼位,我助你破楚敗越,威名遠播,現在你讓我去死,我今日死,明日越兵至。」

伍子胥憤恨自刎,留下遺言:我死後,在我墳前種梓樹,不久後就會用上。(梓樹專門用來造國君棺木)

我死後,挖出我雙眼,高高懸在吳國東門之上,越國會從這裏攻進來,我要親眼看着這個國家滅亡。

吳王夫差極怒,五月初五把伍子胥的屍首,裹於鴟(音黐)夷革中拋棄於錢塘江餵魚。(鴟夷革是馬或牛皮製成的革囊)

伍子胥屍體隨倒流江水至太湖入口處,民眾撈起予以厚葬,撈屍地方由此更名胥口。

百姓在胥口建伍子胥墓與胥王廟,把伍子胥率領開挖的運河命名為胥江,附近小山命名為胥山,瀕臨的太湖命名為胥湖。

前473年,吳國被越王勾踐所滅,吳王夫差羞於在陰間見到伍子胥,用白布蒙住雙眼後才舉劍自刎。

越國滅吳復國,越王勾踐誅殺功臣,以屬鏤之劍「獨鹿」賜與謀士文種,文種明白勾踐的意思而自刎。

伍子胥屍沉於錢塘江比屈原投江早,每年端午節,伍氏後人到胥口舉行祭拜儀式。
有些文獻認為,中國端午節習俗,如划龍舟與食粽子,與伍子胥有關,而非屈原。

明朝正德年間《光化縣誌》記載:「伍舉墓在富村鄉,今存石器。」

1986年4月,老河口市付家寨鎮陳家港(陳家港原歷屬富村鄉),鐵匠溝村村委會,靠近丹江口市的磚瓦廠,在上港村地取土時,挖出戰國墓一個,墓座南向北,長十三米,寬十米,高三米半,出土銅器、陶器共七十多件文物。

伍子胥墓在江蘇蘇州,吳中區胥口鎮西伍相國祠內,墓封土高約一米多,冢以麻石砌成,墓前碑書「吳相國伍公之墓」,原墓在文革時期「平墳運動」被毀。

伍子胥故里在光化縣富村鄉,建有祠廟,歷代名人騷客賦詩撰文,留下墨跡,現存的一塊碑,立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碑文:「鞭屍楚墓生前孝,抉目吳門死後忠」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