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sir去咗邊 啟德郵輪碼頭(香港啟德)

1989年,港英政府提出玫瑰園機場核心計劃,機場遷到赤鱲角後,有意將啟德打造為城中城,將住宅、工業、商業等用地平均分布在其中。

1998年7月6日,啟德機場正式停用,《啟德發展計劃》成為政府十大基建項目之一。

位於尖沙嘴的海運碼頭,1966年3月22日開幕,設有兩個泊位,可容納高達五萬噸船隻。

豪華郵輪漸趨大型化,愈來愈多豪華郵輪排水量超過十萬噸。
2001至2005年間,海運碼頭無法應付市場需求,部分郵輪須靠泊在中流作業區或貨櫃碼頭,顯示香港需要額外泊位,配合日益增長的區域性郵輪市場。

政府為保留啟德機場作為香港交通樞紐的意義,採用「零填海」方式興建郵輪碼頭,建立結合歷史文化與綠化休閒的海濱新地標。

郵輪碼頭是個橫跨十多年的大型基建計劃,屬於《啟德發展計劃》首階段項目之一。

2007年11月9日,政府以招標賣地方式(即處理前水警總部方式),中標公司擁有該項目五十年地上權,但要自行投資興建、平整土地、設計、興建、營運郵輪碼頭。

2008年3月截標,無公司符合招標要求,顯示商家對郵輪碼頭前景存疑。

2008年11月,政府決定自行投資,設計、建造碼頭,落成後租予營辦商。

2009年11月20日,立法會批淮撥款進行土地平整工程,費用預計為23億390萬元。

2009年12月23日,土地平整工程動土。

2010年4月,建築署向立法會申請工程撥款,郵輪碼頭設計模擬圖首度曝光。
4月15日,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工務小組,通過郵輪碼頭大樓58億5,210萬元撥款。
5月底,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工程撥款。

2011年4月8日,郵輪碼頭舉行大樓奠基儀式,碼頭水深達十三米,可容納全球最大型郵輪。
採用單一直排式泊位,首個泊位可供排水量達十一萬噸,總噸位達二十二萬噸世界級郵輪停泊,有五條可隨意移動以配合郵輪泊位的登船橋,供各類型郵輪乘客上落。

碼頭大樓由啟德跑道最末端伸延至跑道中央,總面積十七萬七千平方米。

客運大樓全長約八百五十米,由地面至天台樓高四層,總高度七十米,採用「寬跨距設計」概念(即無柱設計)。

主大樓結構長約六百米、七十米闊,是香港其中一項最大無柱建築,可容納八千四百名乘客和一千二百名船員,一樓是停車場和辦公室,二樓為出入境大堂。

天台是佔地二萬三千平方米公園,為香港首個建於波浪形隔音屏障上的空中花園,全長約1.4公里,設有三個架空廣場,「花園廣場」、「草地廣場」、「噴泉廣場」,位於南面的「地面廣場」設有露天劇場。

花園內種植超過八十種樹木和灌木,園景廊劃分為春、夏、秋、冬四個主題區域。

地面以道路及交通設施為主,沒有接駁集體運輸系統(如港鐵)。

香港電車營運商向香港政府建議,將電車引入啟德發展區及西九文化區。
董事總經理夏睿德表示,新線可以是與香港島電車有關連或全新造型,視乎政府部門決定。

2012年3月8日,旅遊事務署,批出郵輪碼頭營運和管理租約,營運商由三家公司組成,包括:環美航務(佔六成股權)、皇家加勒比國際郵輪(佔兩成股權)、信德集團轄下的冠新公司(佔兩成股權)。
營運十年期內固定租金總額約1.3億元,平均每年一千三百萬元。

政府會向營運商總收入抽成作為浮動租金,郵輪碼頭年收入超過九千萬元,最高需要向政府攤分34%總收入。

2012年3月底,九巴向政府建議開設電動巴士路線,最快將可於2013年通車。

2012年10月30日,香港政府正式將郵輪碼頭命名為啟德郵輪碼頭,總面積143,600平方米(其中五千六百平方米為商業區),總造價八十二億元。

郵輪業諮詢委員會成員,郵輪公司總代理袁麗鳳表示,預期啟德郵輪碼頭落成後一至兩年,客人來源將會上升最少10%至12%。

至2023年,預計每年可賺取十五至二十六億元,提供5,300至8,900個就業機會。

2013年3月至4月,入境事務處接管啟德郵輪碼頭出入境部份,安裝出入境檢查系統,每小時能為三千名旅客提供服務。

3月16日上午六時許,啟德郵輪碼頭舉行業務測試,菁英千禧號從越南下龍灣抵達香港,停泊於啟德郵輪碼頭。

6月12日,啟德郵輪碼頭大樓,首個泊位落成,由營辦商正式接管,海洋水手號靠泊啟德郵輪碼頭。

10月16日上午七時,海洋航行者號靠泊碼頭,逗留十二小時。
同月17日,鑽石公主號泊碼頭,逗留十二小時。

10月18日,啟德郵輪碼頭平台公園正式開放。
10月30日,雙子星號靠泊啟德郵輪碼頭。

2014年9月29日,首次有兩艘大型郵輪,海洋航行者號與藍寶石公主號,同時靠泊啟德郵輪碼頭。

2014年全年,有二十八次郵輪停泊,乘客人次130,608人,啟德郵輪碼頭總收入僅三千萬元,政府最多只能攤分二百一十九萬元。

本地排放二氧化硫和可吸入懸浮粒子中,2012年分別有一半或37%來自船隻,船隻已成為本地排放物最大來源。

特首梁振英在2013年施政報告中提出,在啟德郵輪碼頭留位置安裝岸電設施,使郵輪在停泊時可進一步減少排放。

2015年5月,環保署認為訪港郵輪中,僅一成能用岸電,岸電設施成本高達3.15億元,每年經常開支一千四百萬元,成本效益不彰及有新技術出現,不建議安裝。

2016年,共有191船次停泊啟德郵輪碼頭,抵港郵輪旅客大多選擇直接前往市區遊玩,不在碼頭逗留,商業樓面有超過一半空置。

2016年4月,有員工入稟勞資審裁處,揭發香港泊游城公司拖欠五十名員工薪金,涉款逾二百四十萬元,其後被勞工處票控。
同年6月公司面臨清盤,香港泊游城關閉。
7月,公司董事被債權人入稟申請破產,其後再被財務公司入稟追債逾五百三十萬。

2017年4月,審計署報告指出,啟德郵輪碼頭未能為郵輪業帶來預期收益,旅客人均消費金額方面,均比預期低,由2013年的4,699元
下降至2015年2,950元,減幅達37%。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反駁,2017年郵輪停泊次數為約一百九十次,出入境乘客超過七十八萬人次,提早達至當年推算在2023年的整體表現。

旅遊事務署指出,啟德郵輪碼頭在2017年旺季使用率為38.3%,與新加坡濱海中心郵輪碼頭的45%相若。

香港郵輪及遊艇業協會創辦人楊梓呈指出,新加坡一年沒有四季之分,香港卻有四季,下半年由於是雨季,國際郵輪公司考慮到海上的風浪增大,若果駛進香港的港口,可能會為乘客帶來不好旅遊經驗,往往在下半年較少駛進香港。

2017年6月2日,俄羅斯海軍太平洋艦隊,瓦良格號導彈巡洋艦訪港,靠泊啟德郵輪碼頭。

2017年全年,有一百八十六次郵輪停泊,乘客人次784,073人。

啟德郵輪碼頭位置偏遠,進出碼頭的公共交通工具,僅有一條專線小巴路線,一條只於假日行走的巴士路線及的士,接駁公共運輸班次不足,缺乏遊人前往。

2018年,碼頭商場十室九空。
香江茶室經理段小姐直言,餐廳啟業以來生意一直不理想,周一至周五靠地盤工人和白領撐起午市,周末生意亦多來自本地人。
聯邦酒樓集團發言人承認,交通配套對營運構成困難,淡季時未必能做到收支平衡。

2019年1月9日,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在立法會會議上,回應鍾國斌議員質詢時表示,郵輪碼頭每年約有一半日子有郵輪停泊,啟德郵輪碼頭整體使用情況,超過當年政府預計。
郵輪碼頭附屬商業區內所有七個鋪位經已租出,將碼頭説成大部分時間空置,與事實不符。

審計署、立法會議員,與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出現羅生門,原因在於「數字遊戲」。

根據2018年郵輪停泊碼頭記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數字是170次(實際139次),「世界夢號」包辦102次,按170次計算,佔去郵輪碼頭超過60%停泊次數,佔全港郵輪停泊次數48%。

「世界夢號」被設定為「香港之船」,逢星期五晚都會停泊在香港,船身會打出「I LOVE HK」字樣,參與維港的幻彩詠香江表演。

2018年「世界夢號」航班中,差不多一半﹙50次﹚在星期五靠岸,出航的通常都是兩晚「海上暢遊」旅程。
星期五晚幻彩詠香江表演過後,郵輪駛出公海「行大運」兩晚,星期日早上返回啟德郵輪碼頭。

2019年,郵輪停泊次數224次,約46%由以香港為母港的「世界夢號」包攬。

2020年2月5日,因應2019冠狀病毒疫情,啟德郵輪碼頭暫時關閉,碼頭三份一員工「自動離職」。

2021年4月,啟德郵輪碼頭董事總經理班智榮透露,目前郵輪碼頭收到不少郵輪公司泊位預訂,不少預訂已到2023年,他沒透露2021至2023年期間的預訂情況。

7月30日,啟德郵輪碼頭再次有郵輪停靠,出入境設施有限度開放。

2022年1月初,受到政府實施防疫措施影響,「世界夢號」公海遊被叫停行程,皇家加勒比郵輪因香港嚴厲的防疫措施,計劃「撤船」,把在港郵輪調往新加坡。

2022年2月20日,香港疫情爆發,特區政府委託中國建築,將郵輪碼頭改成社區隔離及治療設施。

啟德郵輪碼頭二樓兩個登船大堂和地下,設立有一千二百套醫療床的隔離及暫託中心,由社會福利署管理,專職服務機構提供醫療支援和照顧服務。

2023年,啟德郵輪碼頭承辦合約到期,現有機構會否續約,仍未確定。
政府當初估計,2023年後,每年可賺取十五至二十六億元,能否達標,存在很大疑問。

啟德郵輪碼頭
地點:前啟德機場跑道末端
地址:香港九龍城啟德發展區承豐道33號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