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故事 觀卦上九 東方朔 虎不用則為鼠

觀卦第六爻,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

觀:像貓頭鷹一樣,聚精會神仔細察看。
其:器皿上的簸箕,引伸篩選分類。
生:草從地下伸出地面,引伸生長。

君:手持權杖發號施令,引伸有權的人。
子:初生嬰孩,頭上有毛,腦囟未合。
無:跳舞祈求,引伸沒有。
咎:足踏人頂,引伸殺身之禍。
君子:以赤子之心運用權力的人。

意思是:聚精會神仔細察看,用簸箕篩選分類,以赤子之心運用權力的人,不會有殺身之禍。

漢武帝時期的東方朔,可解此爻爻義。

東方朔(前163年-前93年),字曼倩,平原郡厭次縣人(今山東省惠民縣)。
父親張夷(字少平),據說活到二百歲時,面貌仍像兒童,母親田氏在東方朔出生三天後去世。

一名鄰家婦女抱養東方朔,這時東方剛剛發白,就用「東方」做了他的複姓,東方朔本人説法,是「兄嫂」將他養大。

《太平廣記》記載,東方朔是天上的木星下凡,無所不知,三歲時,常常指着空中自言自語,任何經書秘文,看一遍就能背誦出來。

漢景帝後元三年(前141年)正月十七日,太子劉徹行冠禮,十天後,漢景帝駕崩,十六歲的劉徹繼位,是為漢武帝,有人提議通過到泰山封禪修正國家制度。

漢武帝主張用儒家思想治國,與主張黃老之說理政的竇太后發生衝突,封禪之事暫時擱置。

漢武帝徵召天下賢良方正和有文學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紛紛上書應聘。
東方朔寫了三千片竹簡內容上書,這些竹簡要兩個人才扛得起,漢武帝花了兩個月時間才讀完。

《漢書》記載,東方朔在自薦書中説:(白話文翻譯)
我東方朔少年時失去父母,依靠兄嫂扶養長大成人,我十三歲開始讀書,經過三年刻苦,讀的書籍已經夠用。
十五歲時學習擊劍,十六歲學《詩》、《書》,閲讀量達到二十二萬字。

十九歲開始學習兵法和作戰常識,懂得各種兵器用法,作戰時士兵進退的鉦鼓,這方面的書讀了二十二萬字,總共四十四萬字,我欽佩子路的豪言(鑲兵強國成為一時之雄)。

如今我已二十二歲,身高九尺三寸(漢初身高一尺相當於今二十二釐米),雙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齒潔白整齊得像編排的貝殼。
勇敢像孟賁(戰國時代著名壯士)。
敏捷像慶忌(傳說能走追猛獸、手接飛鳥)。
廉儉像鮑叔(齊國大夫,有名清廉)。
信義像尾生(先秦人,為守信淹死於橋下)。
我這樣的人,應該能夠做天子的大臣吧!」
漢武帝認為東方朔氣概不凡,命令他在公車署做「公車待詔」等待召見。

「公車待詔」每月俸祿是一袋米,二百四十錢,東方朔一直未得漢武帝召見,很是不滿。
為儘快得到漢武帝召見,東方朔故意嚇唬給漢武帝養馬的幾個侏儒,侏儒聽後大為惶恐,哭着向漢武帝求饒,漢武帝問明原委,召來東方朔責問。
東方朔風趣地説:「我是不得已才這樣做,侏儒身高三尺,我身高九尺,然而我與侏儒所賺奉祿卻一樣多,總不能撐死他們而餓死小臣吧!聖上如果不願意重用我,乾脆放我回家,我不願再白白耗費京城的糧食。」
漢武帝聽後捧腹大笑,命令他在金馬門待詔。(未央宮宮門,門旁豎銅馬,故稱金馬門)

東方朔向漢武帝呈《陳農戰強國之計》,採用法家商鞅及韓非言論,以較輕鬆筆法陳述,漢武帝不喜歡法家,視為「戲言」,不採用。

東方朔寫了散文賦《答客難》,為自己鳴不平。(「難」是東方朔首創的一種古文體)
以主客問答形式,説生在漢武帝大一統時代,有才能也無從施展,「賢」與「不肖」沒區別,「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揭露統治者隨意抑揚人才,致使賢愚不分。

西漢初年實施與民休養政策,將秦的皇家園林開放給民眾耕種,百姓可自由出入皇家園林,不僅有百姓居住,還有無數良田。

建元三年(前138年),漢武帝派吾丘壽王等人建上林苑,徵收皇家園林農地,趕走百姓。
東方朔認為勞民傷財,寫了《諫除上林苑》,獻上《泰階六符經》,希望漢武帝觀察天象變異,反省所做的事。

漢武帝沒有聽東方朔勸告,封東方朔為一千石太中大夫(從四品上,是東方朔一生最高職位),加給事中銜,賞賜黃金百斤。

東方朔寫了由七首短詩組成的《七諫》,藉屈原忠而被謗、信而見疑、無辜放逐,最終投江的悲劇一生,表達自己懷才不遇、憤世嫉俗心境。

漢武帝迷信神仙,熱衷於封禪和郊祀,多次巡遊各地,揮霍無度,為求仙在長安北面特別建造甘泉宮。

前132年,東方朔三十一歲,漢武帝派他隨海上方士集團,到海外各地探險旅行。(有人認為東方朔曾到過北極)

元封元年(前110年),漢武帝封禪泰山,期間遇到不少「神蹟」、「祥瑞」。

漢武帝在泰山腳下進行封禮,命人建造一個高九尺,寬一丈二尺的土堆,埋進很多玉牒和秘書(秘密告天的文書),禮節做完後,漢武帝登上泰山封禪。

除負責禮儀的人外,漢武帝只帶霍去病的兒子霍子侯上山,霍子侯下山後暴病,一天後死亡。
漢武帝掃興之下,由泰山回到甘泉宮,特地為霍子侯作《思奉車子侯歌》。

東方朔作《封泰山》、《化民有道對》,諫止漢武帝求仙,說只要誠心,仙人自然而然自己來,不必急躁去求。
相反,如果不得其法,即使見到仙人,仙人也未必會理睬,把國家治理好,仙人自然會來。

漢武帝執迷不悟,之後二十年,七次到泰山封禪,平均不到三年即有一次。

東方朔將漢武帝賞賜的財物,全部用於娶長安城年輕漂亮的女子,每位女子娶回來一年就被拋棄,再重新迎娶。

有傳東方朔使用過「守宮砂」方式,檢驗女性貞操。
《淮南.萬畢術》記載:「取七月七日守宮,陰乾之,治以井花水和,塗女人身,有文章,則以丹塗之,不去者不淫,去者有姦。」

漢武帝身邊郎官大多數認為東方朔是瘋子,漢武帝認為東方朔若不行荒唐之事,身邊的郎官沒有人能比得上他。

東方朔時常在飲酒時唱:「隱居在世俗中,避世在金馬門,宮殿裏可以隱居起來,保全自身,何必隱居在深山之中,茅舍裏面。」

漢武帝晚年開始追求享樂,上行下效,長安變成紙醉金迷城市。
漢武帝問東方朔:「我想教化百姓,有甚麼好方法嗎?」

東方朔說:「如能做到撤掉華麗帷帳,在鬧市中燒掉,捨棄善馳良馬,從此不再騎用,屆時陛下治國之功可與堯舜齊名。」

漢武帝好大喜功,喜歡臣下歌功頌德,一次問東方朔:「先生以為朕是一位怎麼樣的君主呢?」
東方朔回答說:「聖上功德,超過三皇五帝,要不眾多賢人怎麼都輔佐您呢?譬如周公旦、邵公都來做丞相,孔丘來做御史大夫,姜子牙做大將軍……」

東方朔一口氣將古代三十二個治世能臣,說成是漢武帝的大臣,語帶諷刺,暗示漢武帝以為能臣太多,所以不重用自己,漢武帝開始疏遠東方朔。

東方朔晚年寫了《非有先生論》,總結自己一生進諫道路,以「談何容易」為中心,借古諷今,表達進諫難,納諫更難的道理,以及察言納諫的重要性。

期望漢武帝以吳王為鑑,遠佞人,近賢者,廣舉天下才智之士,使國家大治,文中連用四個「談何容易」,感慨萬端,意味深長,具有很強感染力。

《史記》記載,東方朔臨終前規勸武帝説:「《詩經》上説:飛來飛去的蒼蠅,落在籬笆上面,慈祥善良的君子,不要聽信讒言,讒言沒有止境,四方鄰國不得安寧,希望陛下遠離巧言諂媚的人,斥退他們。」

漢武帝感到驚奇説:「如今東方朔説話竟如此正經。」
過了不久,東方朔生病去世。

後人評價他的行為是,「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東方朔生前是傳奇人物,死後事跡愈傳愈神化,很多民間神話故事都以他為主角。
有的稱他為天上星宿下凡,將他描繪成暫居人間的神仙,如太白金星。
李白詩曰:「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

《西遊記》描述,東方朔是東華帝君弟子道號曼倩,在孫悟空找東華帝君救人參果樹時出現。

《漢武故事》記載,東郡 (今山東、河北、河南交界一帶,治所在今河南濮陽縣西南),貢給漢武帝一矮人,高七寸,衣帽俱全。
漢武帝常令矮人在桌案上行走,疑為山精,召東方朔問,東方朔見矮人,問道:「巨靈,你為何到此,你母還家沒有?」

矮人不答,指着東方朔對漢武帝説:「王母種桃,三千年一結實,這小兒不良,已經偷過三次,因此得罪王母,被貶謫來此。」

漢武帝大驚,始知東方朔非凡世之人,後世王母蟠桃會傳説,即源於此。
劉向在《列仙傳》中將東方朔視為神仙家,道教順應民意把東方朔封為神仙。

《史記》把東方朔列入《滑稽列傳》,與優孟、郭舍人、西門豹等,視為滑稽家。
班固在《前漢書》中稱東方朔為「滑稽之雄」,東方朔因滑稽多智被尊為相聲業祖師爺。

晉人夏侯湛寫有《東方朔畫贊》,對東方朔的高風亮節及睿智詼諧,備加稱頌,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將此文書寫刻碑,此碑至今仍保存在陵縣,名《顏字碑》。

日本侵華期間,《顏字碑》曾被日本當地駐軍當做軍營門前水溝上的石板,馬踏車碾,字跡局部損毀。

《顏字碑》的真跡和仿製品,都存放在顏真卿公園的「顏碑亭」內。(顏真卿公園原名為陵城區人民公園)

東方朔公園位於山東德州市陵城區城區,東鄰政府北大街,南接陵州東路,西靠青年街,北倚文廟路,佔地二百二十畝。

2008年,縣委、縣政府投資1.6億元建設,由青島理工大學建築設計專家徐飛鵬教授設計,處處講究布局對稱。

東方朔公園原名東方公園,取東方朔複姓「東方」,2014年10月,正式更名為東方朔公園。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