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sir去咗邊 百子里(香港中環)

百子里位於中環結志街與鴨巴甸街交界南面,起於結志街,終接三家里,附近是斜坡路,是一條後街掘頭路,屬非行車「前小路後圍坊」式平台街道。

百子里位置獨特,隱蔽又多出入口,1892年3月13日,楊衢雲和謝纘(音轉)泰,在百子里一號二樓創立民營教育機構輔仁文社,取義於《論語》「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輔仁文社有七名社員,楊衢雲最年長(31歲),被推為社長,成員包括謝纘泰、陳芬、周昭岳(周超岳),黃國瑜、羅文玉、劉燕賓(劉彥賓)。

《輔仁文社序》全文如下:
「六合以人為貴,而人之貴,貴明道也,道本無影無形,循乎道而事事重歸於正者,則曰理,是則理者不可須臾離也,明矣!人欲明道達理、必須內修心性,外盡倫常,而朋友乃五倫中之一,審是,友道其容緩乎?友道求,則相與以成道者,友助其切切也,一曰扶危困,異姓何殊同脈?二曰勸善規過,益不啻嚴師!三曰切磋琢磨,學識均能增益。能盡乎此,則聲應氣求,自當行乎道而應乎理焉,茲我同志七人,以為此社,名曰輔仁文社,但願同心同德,有始有終,恪守社義,歷久不渝其截,是為至要。」

輔仁文社以英文寫成的《社綱》,共有六條,譯成中文是:
一、磨礪人格,臻於至善。
二、不得沉溺於當世之惡習。
三、為未來中國青年作表率。
四、以多途增進中外文武兩種學識。
五、精通西學。
六、以愛國者自勵,努力掃除吾國出現之乖誤。

1893年,孫中山在廣州籌備興中會。
1894年11月24日,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

1895年,輔仁文社取消社名。
同年2月,孫中山在士丹利街十三號成立香港興中會,楊衢雲、謝纘泰、周昭岳加入成會員。

初時推舉黃詠商為臨時會長,他不久辭職,會長繼任人選出現分歧,一派支持孫中山,一派支持楊衢雲,孫中山最終謙讓於楊衢雲。
10月10日,選舉楊衢雲做總統(實名總辦),孫中山為秘書。

香港興中會以「乾亨行」商號掩護,秘密從事革命活動,楊衢雲、謝纘泰、孫中山一起策劃廣州起義,同年,廣州第一次起義失敗。

1899年,在陳少白多方聯絡與組織下,各派系在香港開會議決,興中會、三合會、哥老會,聯合成立一個新的組織「興漢會」。

1900年1月,選舉孫中山為「興漢會」總會長,楊衢雲辭去香港興中會會長,由孫中山繼任。

同年,楊衢雲發動惠州起義失敗,身份暴露。
年底,楊衢雲由日本返回香港,於上環結志街五十二號二樓住家,設私校教授英文以養妻兒。

1901年1月10日晚上六時,楊衢雲等候學生上課,與幼兒佐芝玩耍,樓梯的半樓門未上鎖,僅有繩索纏縛,兩廣總督德壽派來的殺手陳林拍門。

楊衢雲以為學生到了,拉開門繩,陳林趁機衝入前廳,楊衢雲將兒子推開桌下,避免受害,想從抽屜拿出手槍還擊,抽屜不能拉開。

陳林開槍,楊衢雲抓起案上一本英文字典阻擋,子彈穿透字典,貫入楊衢雲前額後穿出,之後胸部再中兩槍。

陳林一槍打破電燈泡,前廳漆黑一片,身在後室的楊衢雲妻子和長女,聽到「砰」一聲後,到前廳看個究竟。
楊衢雲說自己被刺殺,叫長女錦霞用絲巾包紮頭部,用竹轎送楊衢雲去國家醫院醫治。
第二天,醫生取出楊衢雲身上的子彈,宣布他已喪生,年僅四十歲。

革命黨人不敢出面為楊衢雲辦理喪事,楊衢雲是基督徒,幾個道濟會堂及前輔仁文社的基督徒同志,王煜初、何啟、區鳳墀(音慈)、謝纘泰等,協助楊衢雲遺孀潘氏辦理喪事。
同月12日,遺體葬在跑馬地基督教墳場。

墳地設計天圓地方,有一條圓柱,在西方社會觀念,有一條圓柱代表有功績,圓柱斷了一截表示楊衢雲死於非命。

怕清廷派人暗中挖墳,墓碑不刻上楊衢雲名字,政府編排墓地號碼是6348,刻於墓碑底部,墓碑有青天白日徽號。

1903年,廣州第三次起義失敗,謝纘泰搞「大明順天國」失敗,其後與英國人在香港創辦英文《南華早報》,攻擊孫中山的革命黨,支持康有為的保皇派。

1971年,麥理浩出任港督至末代港督彭定康,港英營造「本土意識」,港人「歸屬感」不斷增強。

港英宣傳「港人」對辛亥革命起決定作用,港人組成的輔仁文社是「第一個革命團體」,楊衢雲等是孫中山革命思想「啟蒙者」,輔仁文社所在的百子里成為「革命揺籃」。

百子里平台上僅存一幢舊樓,名為百子樓,百子樓前及結志街三十六號地下通道部分,為私人持有,餘下為官地,成為民政署苗圃及三家里遊樂場。
周邊有舊唐樓包圍,形成天井的地形,行人很少留意百子里這處地方。

1974年,陳銅文導演的電影《赤膽好漢》,電影沒有在香港上映,陳銅文是香港導演陳可辛父親,陳可辛在《赤膽好漢》中客串過男主角的兒子。

導演陳德森有意翻拍《赤膽好漢》,1999年,定下最終劇本《十月圍城》。
陳德森為求真實,預算用超過六千萬港元,建造一座一比一的城,作為電影主景,日本UFJ瑞士銀行副總裁曾獻基決定投資。

陳德森剛把這座城建了一半,2004年2月8日,曾獻基受到個人財政困擾,在深灣遊艇會豪華遊艇內自殺身亡。(《十月圍城》片尾一句
「導演陳德森特別感謝曾獻基先生」,以悼念當年的投資者。)

這個時候,陳德森母親在澳洲旅遊時中風昏迷,陳德森託親姐姐照顧母親,姐姐又驗出患癌,陳德森這時又發生嚴重交通事故,陳德森患上抑鬱,上山到寺廟裏修行了幾個月。

2009年4月,《十月圍城》在上海開拍。
2009年12月18日,在香港上映,投資一億八千萬港元,票房總收入四億五千萬港元。

2010年香港金像獎中,《十月圍城》獲得十五項提名,是電影史上同一部電影入圍金像獎最多的電影,最終獲得八項大獎,包括最住電影、最佳導演。

電影《十月圍城》令楊衢雲事蹟受到關注,市區重建局耗資四千萬港元活化百子里,以「中國革命之源」作為設計主題,表彰和紀念香港過去與辛亥革命的密切連繫,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負責設計及建築。

中西區區議會收到楊衢雲後人信件,反對命名為百子里公園,認為「命名迴避了辛亥革命歷史」。

中西區區議會議員陳捷貴建議,改名為「輔仁文社」或「楊衢雲紀念公園」,最終以十票比五票,維持百子里公園原議。

中西區區議會主席陳特楚表示,區議會支持市建局活化百子里,希望工程可盡快展開。現時百子里環境欠佳,有不少癮君子出入,希望活化工作完成後,不但可為區內居民增加公共休憩空間,更可串連鄰近的甘棠第等中山史蹟徑景點,豐富區內的旅遊景點。

2010年4月30日,百子里公園動工興建,兩層設計仿效1900年初中、上環區舊民房。
公園右方為一段五十米長革命歷史展覽迴廊,展示由1895年至1903年的革命歷史,特別是輔仁文社興衰的四段史料,展示輔仁文社創立時十位社員合照。
公園設立發光二極管觸控式螢幕,展示革命歷史相關資料。

2011年,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配合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活動,在跑馬地香港墳場楊衢雲無名墓旁豎立說明牌,讓市民更了解這位革命人物事蹟。

除墓碑重新刻上名字外,港府在楊衢雲遇害的中環結志街五十二號,樹立紀念碑,納入孫中山史蹟徑第七站,紀念碑講述楊衢雲及輔仁文社事蹟。
紀念活動籌委會主席楊丕漢發現,紀念牌上誤將輔仁文社寫成「輛仁文社」。

2011年10月中,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公園第一期竣工,同年年底開幕,休憩用地面積一千平方米,相關通道六百平方米,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2012年5月,百子里第二期工程,面積一百六十九平方米的垃圾收集站工程完成。

百子里公園有三個主題區域,由結志街入口可通往「革命起源展示區」,展示區內有一座四米闊、五米高仿古特色亭架,亭架內設古人銅像顯示當年剪辮情景。

亭架刻有反清《輔仁文社序》,上面刻有創會會員所寫字句,地上刻有以英文所寫成的社綱原文。

刻有輔仁文社序言的亭架上,將「曰」字全部錯刻成「日」字,市建局事後承諾儘快更正。

2016年4月4日清明節,楊衢雲逝世一百一十五周年。
香港楊衢雲紀念協會理事長楊丕漢與多名成員,到跑馬地香港墳場楊衢雲墓前,舉行獻花儀式,憑弔楊衢雲。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